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标准等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使所有学生在其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取得进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在理论与实践运用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各高校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各种探索与实践,其中分级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以灵活、针对性强等特点被很多高校实验应用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把“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列为重要原则。而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则指出,“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分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上述文件无疑为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使得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分层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学习态度有了较大转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获了得较大发展。
一、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i + 1”理论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chen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所谓可理解性输入,可用公式表示为“i + 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换而言之,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和学习者的水平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的内容可以理解,但仍然有一些对他们来讲具有挑战性。但是,如果语言输入内容太难,远远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即为“i + 2”,无法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沟通,他们就会失去自信心,产生焦虑感,加大加厚情感因素的过滤层,使输入难以通过,从而无法进入语言习得机制进行内化处理,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但是语言输入的内容也不能太接近甚至低于学生的原有水平,即i + 0,否则内容太贫乏,没有挑战性,学生就学不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教学目标、授课进度、考核要求,采取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理解语言输入的同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在其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提高。
(二)情感过滤理论
Kraschen认为,虽然情感对习得机制并无影响,但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促进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他把情感因素分为三类:(1)动力。动力大的学生习得更多;(2)自信心。自信心强的人习得更多;( 3)焦虑程度。焦虑程度低有助于二语习得。因此,要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环境以排除心理障碍,降低情感过滤程度,作为输入的前提和输入效果的保证。分层教学势必会给一些普通班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精心分层
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方案对分层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在学生入学第一周进行摸底测试,根据初次测试成绩,编为 A、B二个分层班,A班为英语基础较好的班,B班为英语基础较差的班,每个层次的学生还可以根据以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学生成绩落伍的要申请参加低一层次英语班学习;英语进步显著的学生可申请高一层次英语班学习;实行两级教学,使用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 A 级毕业生应拿到国家英语等级考试(PETS)的3 级证书;B 级毕业生应拿到2级证书。
(二)英语课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教学管理的层次化。在明确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将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分成两组,负责各个层次英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组织分层教学、分层考核等各项活动;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A班和B班两个层次的师生都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行教师跟班到底的做法,保持教学的连续性,确保分层教学的实际效果。
2、备课的层次化。在备课时,要注重因材施教。A级:使用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1~3册;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上,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充分利用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特点,贯彻交际法教学原则,在帮助学生全篇理解文章、掌握常用词和词组基础上,注重语言训练,加强段落写作能力,进行语言交流,强化实用性。
B 级: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1—4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帮助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复习巩固中学阶段学过的语音、语法、词汇,并贯彻学用结合,学一点、用一点的原则,逐步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和涉外会话的初步能力,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英语资料的能力,以及模拟套写简单的信函等涉外业务应用文的能力。
3、授课的层次化。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层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适当增加听说训练的难度。对B层学生要求低,坡度小,精讲多练,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弄懂语法基础知识,加大词汇学习,注重文章内容理解。
4、测试的层次化。分层测试是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测验时将试卷设计为A班试卷与B班试卷。每份试卷上都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挑战的机会,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尤其可以大大鼓舞B层学生,为下阶段的转层提供动力。
三、结论
目前,虽然各高校没有广泛应用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但这一模式已经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该方式使学生在不同起点分别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更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管理方法。分级教学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包括教材、学时、课堂规模、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内容的课程体系,使之既能满足提高班学生的需要,又能保护普通班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同一层次乃至同一班级的英语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使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相对于自己原来的成绩都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分级教学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
[2]邹星.“i + 1”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5:21.
[3]贾芝.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299-309.
[4]柯艳,李水清.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5,18,(5):42-45.
[5]黄兆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8):29-30.
[6]黄远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和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 58-62.
[7]张国辉.不破不立再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文教资料,2005,(29):81-83.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各高校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各种探索与实践,其中分级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以灵活、针对性强等特点被很多高校实验应用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把“坚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列为重要原则。而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则指出,“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分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上述文件无疑为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使得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分层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学习态度有了较大转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获了得较大发展。
一、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i + 1”理论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chen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所谓可理解性输入,可用公式表示为“i + 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换而言之,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和学习者的水平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的内容可以理解,但仍然有一些对他们来讲具有挑战性。但是,如果语言输入内容太难,远远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即为“i + 2”,无法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沟通,他们就会失去自信心,产生焦虑感,加大加厚情感因素的过滤层,使输入难以通过,从而无法进入语言习得机制进行内化处理,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但是语言输入的内容也不能太接近甚至低于学生的原有水平,即i + 0,否则内容太贫乏,没有挑战性,学生就学不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教学目标、授课进度、考核要求,采取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理解语言输入的同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在其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提高。
(二)情感过滤理论
Kraschen认为,虽然情感对习得机制并无影响,但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促进输入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他把情感因素分为三类:(1)动力。动力大的学生习得更多;(2)自信心。自信心强的人习得更多;( 3)焦虑程度。焦虑程度低有助于二语习得。因此,要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环境以排除心理障碍,降低情感过滤程度,作为输入的前提和输入效果的保证。分层教学势必会给一些普通班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精心分层
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方案对分层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在学生入学第一周进行摸底测试,根据初次测试成绩,编为 A、B二个分层班,A班为英语基础较好的班,B班为英语基础较差的班,每个层次的学生还可以根据以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学生成绩落伍的要申请参加低一层次英语班学习;英语进步显著的学生可申请高一层次英语班学习;实行两级教学,使用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 A 级毕业生应拿到国家英语等级考试(PETS)的3 级证书;B 级毕业生应拿到2级证书。
(二)英语课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教学管理的层次化。在明确分层教学的前提下,将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分成两组,负责各个层次英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组织分层教学、分层考核等各项活动;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A班和B班两个层次的师生都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行教师跟班到底的做法,保持教学的连续性,确保分层教学的实际效果。
2、备课的层次化。在备课时,要注重因材施教。A级:使用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1~3册;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上,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充分利用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特点,贯彻交际法教学原则,在帮助学生全篇理解文章、掌握常用词和词组基础上,注重语言训练,加强段落写作能力,进行语言交流,强化实用性。
B 级: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1—4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帮助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复习巩固中学阶段学过的语音、语法、词汇,并贯彻学用结合,学一点、用一点的原则,逐步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和涉外会话的初步能力,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英语资料的能力,以及模拟套写简单的信函等涉外业务应用文的能力。
3、授课的层次化。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层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适当增加听说训练的难度。对B层学生要求低,坡度小,精讲多练,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弄懂语法基础知识,加大词汇学习,注重文章内容理解。
4、测试的层次化。分层测试是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测验时将试卷设计为A班试卷与B班试卷。每份试卷上都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可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挑战的机会,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尤其可以大大鼓舞B层学生,为下阶段的转层提供动力。
三、结论
目前,虽然各高校没有广泛应用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但这一模式已经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该方式使学生在不同起点分别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更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管理方法。分级教学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包括教材、学时、课堂规模、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内容的课程体系,使之既能满足提高班学生的需要,又能保护普通班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同一层次乃至同一班级的英语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使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相对于自己原来的成绩都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分级教学收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4.
[2]邹星.“i + 1”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5:21.
[3]贾芝.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299-309.
[4]柯艳,李水清.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5,18,(5):42-45.
[5]黄兆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8):29-30.
[6]黄远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和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 58-62.
[7]张国辉.不破不立再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文教资料,2005,(2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