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散文诗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曾祺的小说摒弃了宏大叙事,着墨在小事件、小人物、小细节上,他善于从普通人、平常事里,发掘世情生活的情趣,并从中升华出生命本身的诗意与哲理。在文化意蕴的营造和美学追求上,他的小说独辟蹊径,呈现出散文诗化的倾向,借助疏淡的结构和平易的语言共同营造出回味悠长、摇曳生姿的艺术情境,不但有益于世道人心,更传递了生活的美、诗意和希望。
  著名作家汪曾祺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散文《端午的鸭蛋》还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是一位古典文学素养深厚的作家。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成就斐然,小说《受戒》斩获了1980年的“北京文学奖”;《大淖记事》获得了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汪曾祺的作品闲适冲淡,空灵含蓄,语言平易浅近、雅洁动人,字里行间飘出令人愉悦的翰墨书香味儿。汪曾祺的小说摒弃了大题材、大事件、大人物,落墨在小事件、小人物、小细节上,体现出对“宏大话语”和“宏大叙事”的解构。他善于从普通人、平常事里,发掘世情生活的情趣,并从中升华出生命本身的诗意与哲理。他以悲悯众生的情怀,站在民间叙事的立场,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小人物,透过底层百姓的悲欢爱憎,传递给读者一种滋润生命的温情。在文化意蕴的营造和美学追求上,汪曾祺的小说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更像是出色的散文诗。究其原因,既有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也有作家后天的努力与创造。
  一、文气清雅,结构疏淡
  汪曾祺少年时代受过张仲陶、韦子廉、高北溟等古文老师的精心教导,古典文学基础扎实,汪曾祺特别注意传统文学的继承问题,他是真正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赞美明代归有光和清代桐城派古文价值的一位现代作家,认为桐城派集中国散文创作之大成,并肯定年幼时学过的归有光的文章让自己获益匪浅。汪曾祺曾在《谈风格》一文中追溯了自己的创作历程,谈到文章的创作风格,他认为真正影响他的古人要算归有光,并把归有光看作是中国古代作家中最有现代味儿的一位,能给后人的创作带来启迪。尽管时代和环境不同,但无论归有光还是桐城派,创作时对文气清雅的追求是一致的,这一点对汪曾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借助《谈风格》一文指出,一个作家肯定会偏爱某些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会影响他的气质,助推自身风格的形成。
  汪曾祺推崇文气论,在《小说的思想和语言》一文中,他围绕文气论,从刘勰的《文心雕龙》说起,一直讲到清代的桐城派,认为作家的气质决定了文气,也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汪曾祺认为,文气就是指文章内在的节奏,各部分之间应做到有机联系,文气要清新、自然,忌浊重、凝滞;语言,就是指长句子和短句子的巧妙搭配,汉字的音律感和节奏感很强,“言之长短”要与“声之高下”相配合,巧妙的语言搭配呈现出美妙的音乐感。他喜欢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名篇,明确指出创作时要注意吸纳古典文学语言精华。他在《〈晚饭花集〉自序》中承认,中国古文本来就有以极简极淡的文笔写作的传统,《世说新语》《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归有光、龚自珍以及桐城派的小品文,都是文气清雅淡墨为文的典型代表。
  要做到文气清雅,小说的结构必须疏淡,文体峻洁,有如行云流水,不能留有人为的痕迹,要写得自然、浑然天成、无迹可求,小说的妙处在于能将一件平淡的事说得有情致,说得唯美动听、气定神闲。但结构疏淡并不等于随意涂抹、不着边际,相反,仔细品味起来,汪曾祺的很多作品在结构构思上都体现出高超的造诣,只不过作者笔力雄健,有意识地隐去了苦心经营结构的痕迹。他倾向于松散的结构,按照生活本身的样子来组织结构,毕竟日常生活平凡的小事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少。他的《大淖记事》前三节都是叙写大淖的风土人情,第四节才出现人物,笔触信马由缰,却展现了大淖的风物美、人情美、人性美;《受戒》用了大量篇幅介绍荸荠庵的环境和建筑设施,介绍庵内的几个和尚和法事,情节结构和叙述态度都是平淡松散的,不讲求故事的完整性,也不追求人物性格的突出与否,仿佛一首清新的田园抒情诗,作者有意模糊了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区别,却营造了水乡散发着清香的诗意生活图景,令人耳目一新。和谐是汪曾祺崇尚的一种境界,不追求布局严谨和所谓的深刻,力图勾画出世俗生活的本来面目和特有的诗意。
  二、语言平易,音韵和谐
  汪曾祺自己给小说下了一个定义,认为短篇小说应该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模样。在汪曾祺的眼里,没有出色的语言,小说就不存在,作品的语言最能见出作者本人的文化修养。在汪曾祺的创作观里,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小说语言风格是恬淡、简洁、淡雅的,他认为语言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准确、朴素、简单,要使语言生动,句子就不能太长,尽量写短些,能断开就断开,语言必须鲜活灵动,简短的语言才能造就文体的峻洁,这可以说是汪曾祺的心得了。他在《“揉面”——谈语言》一文中说,作家使用语言,过程犹如揉面,要在心里手里反复揣摩,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就不会松散,才能有韧劲儿,经得起读者再三品味。有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拆开都很平淡,组合起来就很淡雅,别有韵味,这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好的语言亲切自然,人人都能从中读出情趣和韵味。
  汪曾祺熟读古文,主张创作语言可以适当地用一点四字句,运用得体的四字句往往更得神韵,节奏更加明快流畅,可以增加文章的古典情韵。例如他在《岁寒三友》《徙》等描写旧社会小人物的作品里,就很灵活地运用了一些四字句。如《徙》写的是旧时的一个国文教员,作品结尾就有这样的句子:“墓草萋萋,落照昏黄,歌声犹在,斯人邈矣。”这样的四字句,蕴藉空灵,音韵和谐,有着浓浓的古典情怀和优美的诗歌韵律。
  汪曾祺主张不仅要善于向传统文化学习,还要善于向周围一切有特色的语言学习。在《小说技巧常谈》一文里,他要求作家最好多懂几种方言,加强作品的地域特色,因此在《受戒》《大淖记事》等反映乡土人情的作品里,方言也得到很好的运用,如《受戒》一文中形容小英子母女衣着干净整齐,就用了江苏方言“格挣挣的”,这是吸收有用的方言进行创作的成功代表。并且,无论是文言句式还是地方方言,都能做到和描写的人物身份贴近,清淡但不枯瘦,自然有味,淡雅宜人。
  汪曾祺写了很多记事写人的短文,有许多都是当作散文诗来写的,并且一直认为短篇小说应该注入一些散文诗的成分,还把散文诗编入小说集,这些都印证了他的小说创作观。生活和现实虽然平凡,但饱含着真实、美好、希望和诗意,作家要善于把生活的美感和诗意告诉人们,以滋润心灵,并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他的小说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悲欢爱憎,虽然朴素平淡,但都洋溢着一种诗意的美,《大淖记事》和《受戒》赞美爱情,《岁寒三友》歌颂友情,无一不是积极健康、有诗意和美感的。汪曾祺能把生活中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唯美动听,富有神韵,饱含诗意,他的小说环境美、人美、感情美,呈现出散文诗一般的优美意境。
  (解放军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1868年,日本发生一次巨大的变革,日本的封建时代结束了,与此相伴的是德川家族统治的崩溃。历史回溯到17世纪,一个伟大的人物在江户建立了幕府统治,完成了统一霸业,他就是德川家康。  一、人质之忍  公元1543年(天文十二年),松平竹千代诞生。1548年,在今川义元的要求下,松平广忠为了依托今川家来抗击织田家,不得不把竹千代送往骏府。竹千代在家臣护送下从冈崎出发,往东由蒲郡乘船,到达渥美半岛的田原
期刊
随着中国大学日语教育的发展,人才需要的变化也促进了日语教学法的革新。在教授语言类课程、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日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得文化类课程的建设成为一个不可轻视的话题。  当下提到日语教育时,往往会围绕“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贯穿初、中、高级阶段日语教学的核心来展开话题。初级阶段的日语教育通常以掌握日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宗旨,包括基本的句型、语法、词汇各要素。而作
期刊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参与动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也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我校体育类大学生健美操专项与非专项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程练习的动机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参与动机,结合学校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与改革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健美操是一种综合性的、新兴的、具有观赏性的体育项目,在
期刊
笔者阅读过一些特级教师的著作,如集合了5位语文教学名师高中作文教学智慧的《作文课,我们有办法》、储晋的《教会孩子作文》、贾志敏的《贾老师评改作文》等,他们既有关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又有丰富的教学实例,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很有指导意义。但是,在笔者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教师传授什么样的技巧,哪怕学生自身对写作技巧如数家珍,但在真正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依然
期刊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他用细腻的笔法还原历史事件,再现了传统的行书文化,同时直击政治斗争的残忍和民众的无知愚昧,向读者演绎了一场极刑背后的悲剧。  莫言的《檀香刑》以宏大的结构,细腻的笔法,再现了明末年间反殖民斗争的历史事件。地点选取在山东高密县,围绕对孙丙实施檀香刑为中心,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外国殖民者修筑铁路等。莫言在小说里直击中国传
期刊
关于葛洪《抱朴子内篇》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定位和重要性,学界已有公论。如李养正先生在《道教概论》一书中所认为的那样,葛洪以前的早期道教,其理论未脱方术之窠臼,分散而不系统,浮泛而不深沉,哲学色彩不浓,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西晋,仍无一本道经能将丹鼎、符箓两派的教义与方术统一于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直到东晋葛洪出,才第一次在《抱朴子内篇》中确立了一个义理性较强的神仙理论体系。而张泽洪先生在《中国道教史上的葛洪
期刊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享有盛名的女作家,爱情是其笔下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拟以张爱玲为研究对象,以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爱情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为研究范本,探讨小说女主人公的形象特质,以及在此之下张爱玲的创作特色与女性意识。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惊艳文坛,此后更是凭借《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奠定了其小说大家的位置。爱情,是张爱玲笔下的重要主题之
期刊
通过学生的课后练习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拉赫玛尼诺夫及其《音乐瞬间》的作品风格,指导学生掌握演奏状态、演奏方式、细节处理等方面,能够正确地演奏这部钢琴作品。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的作曲家和杰出的钢琴家。他的音乐作品虽然以小调居多,但内涵深刻、大气磅礴。他的音乐作
期刊
莫言在话剧《我们的荆轲》中,借用传统框架,融入现代内涵,寄托了他对于现代社会和自身命运的思考。莫言重新塑造了荆轲形象——他功利而庸俗,故意刺秦失败,谋取最大的利益。功利的荆轲感到迷茫和痛苦,清醒却消极的燕姬,神秘又飘逸的高人,引导荆轲逐步觉醒,使他认识到自身的渺小。荆轲、燕姬和高人,分别象征着生命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觉醒后的荆轲最终依然走向既定命运,只能通过精神上的觉醒得到
期刊
自古文史相通,语文和历史学科的联系紧密,在高职院校不开设历史课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历史知识,无疑是一种有益的辅助。本文试就运用历史知识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策略和要求作相应阐述,以期促进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历来是中华文化流传至今的重要载体。然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却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原因有二:一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语文素养较低,普遍对语文不感兴趣;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