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二零一二年正月初三零时五十八分,敬爱的父亲走完了他平凡又操劳的一生,享年八十九岁。父亲和母亲都是在同月同日离去,前后相隔不到两个时辰。
   自从六年前母亲病逝后,我们就知道年迈的父亲也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但没想到会走得这么快,我们一直相信父亲能轻松跨过九十岁这道坎。
   父亲自己也信心满棚。去年一位在外闯荡多年未曾回家的堂兄看望父亲时惊叹父亲的好身体,便和父亲开玩笑说他会一百二十岁不老。父亲笑呵呵地回答说,哪要这么多,百岁就足矣。
   父亲平时很少犯病,只是去年三月底因患结核性胸膜炎住院治疗了半个月,出院后服药巩固疗效,不见有其他不适。
   去年腊月十八日,父亲再次入院治疗,二十七日出院,病情趋于稳定。今年正月初一晚上十点,父亲的病情突然加重,急送市中心医院抢救。初二晚上,闯过鬼门关的父亲叫我们把他送回老家。
   回到老家的父亲除了呼吸急促,神智一直很清楚,还大着嗓门和来看望他的邻里乡亲打招呼,其匆匆的的离去毫无征兆。
   就在一分钟前,父亲还叫我和弟弟帮他脱去身上的棉衣棉裤。
   就在十分钟前。父亲还逗过三姐半岁多的孙子,两人相视而笑。
   就在半小时前,父亲还叫守在他床头的大姐去炉边烤火,以免受寒。
   然而,父亲还是走了,永远地走了,留给我们一生的痛。我痛苦地抽出记忆的茧丝,为苍老的父亲编织祭奠的花环,在严寒里掬一捧热泪祭奠父亲的亡灵。
   父亲一生曲折坎坷,一路走来,栉风沐雨,两肩霜花,历尽人生沧桑,尝遍人间烟火。四岁就成了孤儿,和祖母相依为命,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二十来岁时,又遭遇连串打击,先是祖母病逝,继而在短短八十三天时间里接连失去了哥哥、嫂子、侄女三位至亲,从此孤身一人,孤立无援。结婚后,终年靠给人家打长工短工养家糊口。中年,蒙受不白之冤,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那是父亲在村里当治保主任的时候,一天晚上从村部忙完工作回家,发现路边一个五保老人的家里传出糊烧味,走进去一看老人倒在炭火上,人已被烧焦。父亲本意是去救人,却被人诬陷为凶手,先是在村里被批斗,继而被拉到镇里游大街,最后被关进县里的看守所。批斗的人对父亲动用了各种手段,一些好心人见状就劝我父亲招了算了,免得再受皮肉之苦,但父亲始终坚强不屈,保持一身浩然正气。最后还是一位关键证人出面,才帮父亲洗清了不白之冤。
   父亲一生勤劳俭朴。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最深刻的是父亲终日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劳作不断的忙碌身影,总是一个人默默扛起所有的苦难。然而由于劳动力少,不管父亲刚强的身躯里迸发出多大的能量,家里总是青黄不接、吃了上顿没下顿。为此,父亲厚着脸皮东挪西借,但每到第二年水稻开镰晒干后就精选粒粒壮实的稻子给人家还上,称上还要多称一点。为了把我们兄弟姊妹拉扯大,父亲总是把仅有的一点米饭留给我们,自己和母亲用树叶、红薯和杂粮充饥。晚年后父亲的生活完全有条件改善,但他始终保持着劳苦大众最质朴的本色。餐桌上顿顿是粗茶淡饭,剩饭剩菜也舍不得丢,总是热了再吃吃了再热;一件外衣要穿上七八年,而我们给他买的新衣总是被他束之高阁,还责怪我们破费;在老家时,夏天一双塑料拖鞋,冬天一双旧布鞋,只有到娄底来我和弟弟家小住时,才穿上那双廉价的皮鞋。
   父亲一生清贫,却从没有背弃对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父亲常说,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了志向;一个人的衣服是穿烂的,不是被人家指烂的,必须活得有尊严。父亲告诫我们,身外物,少贪欲;待他人,要真情;待长辈,要孝道。早年父亲在村里替人宰猪,收的工钱在十里八乡是最低的,有人劝父亲把工价提高一点,父亲回答说人家喂头猪不容易,坚持不提价。于是有些人家就在给父亲工钱时偷偷多给了一点肉(那时是以肉抵工钱),但父亲回家发现后都叫我们一次次退了回去。三姐夫兄弟姊妹五人,他是家中老大,但其父母并未视如己出,对三姐夫和三姐总是竖挑鼻子横挑眼,左一个不满意右一个不满意。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姐夫的孙子做三朝酒,其父母不仅没对新出生的曾孙表丁点心意,反而怪罪三姐夫没请他们喝酒,晚上到三姐夫家里大吵大闹,百般辱骂。父亲苦口婆心做三姐和三姐夫的思想工作,说不管父母千错万错终究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千恩万谢难谢养育之恩,父母风烛残年,老了只能靠儿女抚养,做儿女的必须行孝道。三姐和三姐夫外出做生意前,父亲又吩咐三姐和三姐夫将一年的赡养费和口粮送到三姐夫的父母家里。父亲留给三姐的遗嘱是:家和万事兴,不仅夫妻要和睦,兄弟之间和邻里之间也要和睦。临终前他问三姐一家正月初一是否给三姐夫的父母拜了年,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放下了心。
   可敬的的父亲啊就是这样教我们做儿女。深明大义的父亲,是我们的人生路标,指引着我们怎样老老实实做人、怎样踏踏实实做事、怎样献身社会回报社会。个子不高的父亲,是我们的精神高地,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他人生的伟岸。文化不多的父亲,是我们最好的大学,让我们一生受用无穷。父亲之所为,非常人所能为;父亲之所做,非常人所能做。
   父亲一生博爱无私。沉默寡言的父亲对他人的爱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外表严厉的父亲对子女的爱深沉,充满无限柔情。父亲的爱不在言语,而尽显行为的风范,不轰轰烈烈,却持久绵长。父亲的爱就像开在路边的野花,只要有人经过,都给人以芬芳;就像茫茫大海上的航灯,只要有船只穿行,都给船以方向;就像三九寒冬里一盘烧得旺盛的炉火,只要有人靠近,都给人以温暖。父亲忠厚老实,慈悲为怀,对仇家也是宽宏大量。二零零零年,一个远房叔父的儿子将我嫂子杀成植物人,但因为关键证据缺失,凶手后被无罪释放,哥哥不仅钱财散尽,还被弄得家破人亡。这样的事摊上人家,恨还来不及,但父亲以宽广的胸怀、仁慈的善良待之。这个远房叔父病逝后,父亲不仅前往悼念,还帮着料理丧事。父亲儿孙满堂,对每一个后辈都倾注着一样的关爱。有一年,年届八旬的老父亲给过生日的二姐送礼,为少花五毛钱的车费,便抄近路去前一个乘车点乘车,在翻越山路时由于泥湿路滑,摔得鼻青脸肿,路过的社会客运车司机见状都纷纷绝尘而去。可怜的老父亲蹒跚步行,走了十多里,最后趁另一个路人搭车时才挤上了车。
   父亲一生承受了太多的重负,以致晚年后他的腰弯成了一张六十度的弓。但在我们儿女的心中,父亲的肩膀永远是巍峨的高山,浩瀚的大海,温馨的港湾,明亮的航灯;遇到伤害时给我们以庇护,陷落无助时给我们以希望,意志消沉时给我们以力量,心境迷惘时给我们以方向。
   冬去春来。如今,我可敬可亲的老父亲长眠在九泉之下,只能永远活在儿女们的记忆中了。想到这里,我的热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泪水滑落的声音中,依稀有老父亲的咳嗽。
其他文献
为统一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条例》的发布施行,对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简要列举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错误。  一、人名
期刊
党中央“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号召和全总、省总提出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及市总“七个一”行动催人奋进。根据市总机关春节前每个干部对接、联系(帮扶)一家非公企业、一名困难职工、一名劳动模范的“三对接”集中走访慰问(调研)活动安排,1月29日,在市总党组成员、经审会主任谭红卫同志的带领下,我和谢艳同志一起,先后走访了省劳模、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南矿职工张见文,省地
期刊
元月25日,根据市总工会“学习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作风建设“七个一”行动的总体安排部署,我在市总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易定兵同志的带领下,先会同市水利局工会主席到了市水利局堤坝处困难职工申淑家庭,后两人又到了原银海公司困难职工唐辉裕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对接活动,详细调查了解她们两位困难职工家庭现在的生活状况、致困原因和以后生活的愿景与期盼。  通过一天的走访联系,了解到她们致困的原因主要属于因病致
期刊
1月24日下午,天公作美,阳光明媚,我和彭宏志同志来到了原娄底纺织厂失业人员彭晓岚家,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单位职工房,有80平方米左右,是她父亲的房子。  我们走进她家,就好像走进了垃圾场,大包小包房子里面堆放的垃圾散发一股怪味和煤气味道,家里有两个老太太,围着没有管道的煤灶在烤火。这是一个五口之家,我联系的对象就住在这里。彭晓岚、女、今年40岁,1993年参加工作,是原棉纺厂下岗职工,2001年
期刊
读过本期的长篇小说《迷魂香》,让眼睛和心穿过喧嚣、浮华拥挤着的迷离与混沌,看到了那依然存在的悠悠蓝天,那悠悠蓝天下依然存在的悠悠白云,也如走近小说中的“潇水”,沿着被光怪陆离黏滞了的航道逆流而上,终于寻找到了原本纯净的水头。那水头和白云很近,相携成而今我们很难相遇的“玉洁冰清”。  这是因为,小说中的柳云穿过滚滚红尘清清爽爽地站在了我面前。  《迷魂香》首先把一伙现代时髦都市里玩世不恭的哥们姐们绚
期刊
1月12日,刘主席带我们去一六九公司开展“三个对接”活动与困难职工见面。  我联系的困难职工是原一六九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金星。现退休反聘在该厂保卫科,与金星师傅坐在一起,他给我们倒上一杯热茶后,我们聊了起来。金师傅1978年进169厂后在一车间从事劳资员工作,1991年调该厂人力资源部历任干事、副部长等职。他身体壮实,每月有1800余元收入。他言语朴实,透着一份随和。他说,家里有五口人,妻子和女
期刊
将近9点了,娄底市尚未苏醒,城区内雾霾蒙蒙,可胡健文早已将市环卫处机关大院清扫得干干净净了。带着市总领导的嘱托,怀揣帮扶困难职工的热情,1月19日,我在市环卫处大门口见到了困难女职工胡健文,市环卫处工会梁主席也赶紧迎了上来,互相寒暄之后前往胡健文租住在早元市场的家。  一上车,梁主席就与我话开了家常:胡健文三年前因舌癌做了手术目前在恢复过程中,曾遭医生丈夫嫌弃离婚,与双峰梓门桥农村男子结婚重组家庭
期刊
第一次拜访周实老师是在他的办公室里。正是盛夏,周老师穿一件短袖体恤衫,坐在一台电脑边敲打着键盘。我们的来访让他停下来,老师学识广博,又很健谈,说话掷地有声。临走时我问他是不是经常锻炼身体,周老师会心一笑,说他曾经干过铁匠。难怪,那身体结实得不像个文人。转眼就过去了十年。我要周老师发来一张照片,正如他自己说的,头发白了,胡子白了,眉毛也白了。但看得出来,有抡过大锤的底子,他的身体依然健硕。  命运在
期刊
在湖南作家中,赵燕飞的名字过去评论界关注并不多,或许不少人还不知晓她写小说。但她的确写小说,而且写了不少小说,她的小说无疑带着一股清新的风气和特别的味道。  特别的味道来自于作家对当代生活疼痛感的表达。与我们熟悉的历史已有的疼痛记忆相似,当代生活的疼痛最常见的当然也来自于生活的艰苦和经济上的拮据。比如赵燕飞在中篇小说《浏阳河上烟花雨》中叙述的笑生与丁丁的买房经历就是如此。笑生深爱着丁丁,一直做梦希
期刊
一刀斩断是非根  马、牛、羊、鸡、犬、豕,在我国称之为“六畜”,古代的祭祀和食用,自然离不开它们,于是便有了屠宰这个行当,从业者称之为屠夫或屠户。  在《史记》中,赫赫有名的刺客聂政,便曾是一个屠夫。“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但他似乎是专门杀狗的,“客游以为狗屠。”  历代的屠夫。奉樊哙或张飞为祖师爷,他们认为这二位是杀猪出身,又名重一时,为这个行业增添了光彩。  但在过去,屠宰业是被人看不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