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7月23日,时值大暑,酷日炎炎,绿意盎然的井冈山迎来了来自全省各地的500余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江西教育》第五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活动也就此火热地拉开了序幕。
一方声动,八方云集
恰似久旱逢甘霖,《江西教育》第五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开班的消息,就像闷热的夏天中一阵清凉的细雨,注入了赣鄱大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尽管天气炎热、路途绵长,有志于教育新闻宣传报道、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情不减,在县市或学校的组织下积极参加、踊跃报名,遂川县、玉山县就是其中的代表。
毗邻井冈山的遂川县此次有40余位老师参加培训,几乎县内所有的学校和教学点都有教师代表参加。相较于遂川县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玉山县一行近50人则是在县教体局教育督导室郑翠谷书记和宣教股沈海燕股长的带领下夜半乘车、披星戴月而来。据玉山县仙岩中学姚龙飞老师说,这次培训是县教体局牵头,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宣教股群发短信并逐个电话通知的。在培训期间,郑书记和沈股长亲自带队,给老师们划了片区,进行小组学习;还要求老师们做好学习记录,回县里做学习报告。在生活上,两位领导更是细致地给每个楼层安排了两名组长负责每天两次点名、统一拼桌吃饭。一行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气氛使其他地区人深受感染和影响,在学员中传为佳话。
学员中也有不少类似熊云发和徐臻这样自发来参加培训班的。
怀着一颗求知之心,只身一人来自莲花县升坊镇江口小学的熊云发在午后灼人的阳光中赶到酒店报到,这已是他第二次参加《江西教育》的培训班了。熊老师说:“在上一届培训班中学到了很多写作知识,将来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参加。”
谈起参加这次培训班,原本就在井冈山参加其他培训的瑞昌市第四中学徐臻说:“这真是这次井冈山之行的意外之喜,《江西教育》是我省的优秀教育期刊,一直很想在上面发表文章,但作品还有待提高,投过几次稿,这次能够面对面地和编辑学习、交流,真是难得的机会啊。”在培训班活动期间,徐老师往返两个不同的酒店,一场不落地努力学习。会场上,记者总能看见徐老师专心致志地或听或记。
聚首井冈,学海扬帆
24日早上7时30分,葱茏的井冈山透着一股清新凉爽。记者早早地前往会场查看设备和布置,已经有不少老师坐在会场里了,靠前的座位上也已经放了不少文件袋。记者询问一位学员是否用过早餐,学员不好意思地露出笑容说:“还没吃,我是来占座位的,其他人会给我带早餐。”
8时,温热的阳光从窗口洒进座无虚席的会场里,培训班开班仪式正式举行。《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站长徐光明、江西教育期刊社副总编辑熊义勇、井冈山市教育局局长刘福明出席了仪式。
仪式上,主持人、《江西教育》编辑部负责人廖肇银代表主办方江西教育期刊社,感谢了所有到场学员和讲师,并简述了此次培训班的目标和内容。
熊义勇副总编辑在讲话中首先对江西教育期刊社和《江西教育》杂志作了简单介绍。他指出,此次培训班是由《江西教育》编辑部组织,以提高全省教育宣传报道质量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文章写作水平,搭建教育宣传报道和教育教学文章发表平台为目的的教育服务活动。作为老牌期刊,《江西教育》始终致力于教育宣传事业,服务委厅中心工作。同时,他强调,这次培训班的再次开班,基于前四届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扩大《江西教育》通讯员的覆盖面,壮大《江西教育》骨干作者和通讯员队伍,提高教育宣传报道的即时性和优质性,使江西省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更加畅通、有效。
刘福明局长对培训班在井冈山开班表达了祝贺,并寄语学员:“参加培训班,就要有进步;到了井冈山,更要有进步。”
精彩纷呈,形式多样
总结历届的经验,《江西教育》编辑部努力创新、勇闯新路,组织了包括徐光明站长、熊义勇副总编辑和写作经验丰富的通讯员方宗廷、陈荣驹以及多位资深编辑、记者在内的讲师团队。开设了《教育通讯员、作者的职责和要求》《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六要”》《如何成为优秀作者》和《如何成为优秀通讯员》四场大型讲座,同时还有《学校宣传报道的要求》《“峰会之声”栏目的选题与要求》《“杏坛沙龙”栏目的选题与要求》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四场专题讲座。
首先开讲的徐光明站长,就《教育通讯员、作者的职责和要求》一题,结合他多年的采编经验,向学员们诠释了一个优秀教育通讯员、作者应具备的素养。同时,还对做好新闻报道的方法、技巧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用由近及远的“投篮理论”,告诉学员们,当通讯员、作者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表达,积跬步,而后至千里。最后,他鼓励在座的众多学员在报道写作之路上越走越远。偌大一个会场上,中央空调的效果在近600人的体温影响下显得微乎其微,在座的老师却全都不发一声,除了不时爆发的雷动掌声,只有徐站长的声音像一阵沐雨的春风吹进学员们干涸求知的心灵深处。
24日下午,熊义勇副总编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六要”》的专题讲座。围绕着教育教学论文,他系统地为学员们讲解了论文写作必须注重的“六要”:要夯实写作基础,要精心提炼主题,要注重制作标题,要周密安排结构,要讲究方法技巧,要善于出奇制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困扰学员的写作难题,并结合实际案例一一讲解。他强调,教育教学论文要尽量“小、新、趣”,避免“老、大、难”。他为讲座准备的ppt课件,扎实而完整、系统而丰富。
方宗廷和陈荣驹的讲座则显得更加轻松活泼。两位老师分别就《如何成为优秀作者》和《如何成为优秀通讯员》两个题目,分享了他们的写作理念和经验,讲述了他们写作之路上的点点滴滴,有执笔时的昂扬,有迷茫时的困惑,有语塞时的焦虑,也有收获时的喜悦,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同时,他们也对处于写作初期的众位学员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两位老师语言朴素而又不失诙谐,年长的方老师肢体语言丰富,年轻的陈老师则激情洋溢,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哄堂笑声,传至竹山林海之间。 遂川县北京西站小学李观平老师在他填的学员培训信息互动表中表达了他的感受,他写道:“从记者站站长到副总编辑,到组稿编辑,到通讯员和作者,讲师团队涵盖了我们教育宣传报道写作和教育教学文章发表的各个领域,他们专业、扎实的实践经验与知识,是其他培训所不能媲美的。”
当夜色浓透,学员们渐入梦乡时,编辑部的编辑们还在众多论文、互动短信和信息反馈表中仔细甄审,评选此次培训班的优秀学员。
25日早晨7点40分,离分会场讲座开始还有20分钟,几个会厅几乎都已经坐满了人。8时,四场讲座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区别于前一日大规模的讲座,四位编辑采用了类似于座谈会的模式,简单地介绍主题后,更多的是问答式的互动交流。四位讲师用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方式与学员交流,在互动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共同进步之目的。不同的会场,相同的是激烈的思想碰撞。学员们发言积极,提的问题富有代表性;而作为从事新闻报道写作和教育教学论文编辑多年的专业记者、编辑,对许多知识都是信手拈来,往往回答一针见血,讲解鞭辟入里,活泼幽默的语言,使整个会场轻松而又愉悦。
分会场的布置使众多学员有了更多的选择,有的老师坐在一个会议厅里专心致志地听编辑们讲授经验,有的老师则揣着更多的疑惑往来几个会议厅间与几位编辑交流。九江县二中的彭志军老师说:“这次分会场的设置很人性化,学员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我在第一天的主会场上就学到很多通讯写作的理念和知识,而现在则从写作实践上受到了更深入、更细致的指导,不虚此行啊。”
时间总在人们毫无察觉中悄悄溜走,当学员们还沉醉在火热的交流当中时,讲座已渐入尾声了。讲师们分别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在投影仪上放出,同时附有一个《江西教育》通讯员群。
“我们平常参加的培训班,课上完了就回家,没有后续服务或者跟踪联系,学的东西几天后就还给老师们了。”永丰县欧阳修中学的张文杰老师说,“QQ群的建立能加强沟通和交流,方便了解各种资讯。希望这个群的质量越来越高,能够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交流和更多的资讯。”
深情话别,相约未来
25日上午11时,2014年《江西教育》第五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优秀学员”颁奖仪式正式举行。廖肇银对此次培训班作了简要的总结,理论课程即使结束了,但学习仍可以继续,下一届我们可以再次相聚,这是不会结束的培训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的学员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陆续上台领奖并和讲师、领导合影留念。
颁奖仪式结束后,学员们仍舍不得离去。有些学员互相留联系方式,并相约下一次培训班再聚;有人拿出相机和仰慕已久的编辑、讲师合影留念。许多老师也给培训班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我觉得培训的时间还是有些短,特别是理论课程。”李观平老师说。在记者采访陈荣驹时,他说出了自己对培训班的一番见解。他认为培训班必须做成一个品牌活动,要增加班次,改变一年甚至多年一届的局面,要在一年内多办几次。同时补充,“像这次这么大的规模,完全可以通过多次培训分散成小规模的精华班,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这一次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学员们回味着此次培训班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对下一届培训班充满了期待。宁都县教育局何东海在他的培训感想中写道:“如果说还有遗憾的话,那便是没能与编辑老师更深入地交流,没能聆听每一个分会场的讲座,没能认识更多的参训同学。希望能有更多类似井冈山培训的机会,能在智慧、学养的天空下更加尽情地呼吸。”
一场山雨过后,井冈山像是水洗过的翡翠,天空都被这股清新的绿意浸染了大半。一群不知名的鸟雀朝着天边的那抹彩虹飞去,而我们的众多学员也怀揣着收获,在清风暖阳中踏上了归途。
一方声动,八方云集
恰似久旱逢甘霖,《江西教育》第五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开班的消息,就像闷热的夏天中一阵清凉的细雨,注入了赣鄱大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尽管天气炎热、路途绵长,有志于教育新闻宣传报道、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情不减,在县市或学校的组织下积极参加、踊跃报名,遂川县、玉山县就是其中的代表。
毗邻井冈山的遂川县此次有40余位老师参加培训,几乎县内所有的学校和教学点都有教师代表参加。相较于遂川县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玉山县一行近50人则是在县教体局教育督导室郑翠谷书记和宣教股沈海燕股长的带领下夜半乘车、披星戴月而来。据玉山县仙岩中学姚龙飞老师说,这次培训是县教体局牵头,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宣教股群发短信并逐个电话通知的。在培训期间,郑书记和沈股长亲自带队,给老师们划了片区,进行小组学习;还要求老师们做好学习记录,回县里做学习报告。在生活上,两位领导更是细致地给每个楼层安排了两名组长负责每天两次点名、统一拼桌吃饭。一行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气氛使其他地区人深受感染和影响,在学员中传为佳话。
学员中也有不少类似熊云发和徐臻这样自发来参加培训班的。
怀着一颗求知之心,只身一人来自莲花县升坊镇江口小学的熊云发在午后灼人的阳光中赶到酒店报到,这已是他第二次参加《江西教育》的培训班了。熊老师说:“在上一届培训班中学到了很多写作知识,将来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参加。”
谈起参加这次培训班,原本就在井冈山参加其他培训的瑞昌市第四中学徐臻说:“这真是这次井冈山之行的意外之喜,《江西教育》是我省的优秀教育期刊,一直很想在上面发表文章,但作品还有待提高,投过几次稿,这次能够面对面地和编辑学习、交流,真是难得的机会啊。”在培训班活动期间,徐老师往返两个不同的酒店,一场不落地努力学习。会场上,记者总能看见徐老师专心致志地或听或记。
聚首井冈,学海扬帆
24日早上7时30分,葱茏的井冈山透着一股清新凉爽。记者早早地前往会场查看设备和布置,已经有不少老师坐在会场里了,靠前的座位上也已经放了不少文件袋。记者询问一位学员是否用过早餐,学员不好意思地露出笑容说:“还没吃,我是来占座位的,其他人会给我带早餐。”
8时,温热的阳光从窗口洒进座无虚席的会场里,培训班开班仪式正式举行。《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站长徐光明、江西教育期刊社副总编辑熊义勇、井冈山市教育局局长刘福明出席了仪式。
仪式上,主持人、《江西教育》编辑部负责人廖肇银代表主办方江西教育期刊社,感谢了所有到场学员和讲师,并简述了此次培训班的目标和内容。
熊义勇副总编辑在讲话中首先对江西教育期刊社和《江西教育》杂志作了简单介绍。他指出,此次培训班是由《江西教育》编辑部组织,以提高全省教育宣传报道质量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文章写作水平,搭建教育宣传报道和教育教学文章发表平台为目的的教育服务活动。作为老牌期刊,《江西教育》始终致力于教育宣传事业,服务委厅中心工作。同时,他强调,这次培训班的再次开班,基于前四届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扩大《江西教育》通讯员的覆盖面,壮大《江西教育》骨干作者和通讯员队伍,提高教育宣传报道的即时性和优质性,使江西省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更加畅通、有效。
刘福明局长对培训班在井冈山开班表达了祝贺,并寄语学员:“参加培训班,就要有进步;到了井冈山,更要有进步。”
精彩纷呈,形式多样
总结历届的经验,《江西教育》编辑部努力创新、勇闯新路,组织了包括徐光明站长、熊义勇副总编辑和写作经验丰富的通讯员方宗廷、陈荣驹以及多位资深编辑、记者在内的讲师团队。开设了《教育通讯员、作者的职责和要求》《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六要”》《如何成为优秀作者》和《如何成为优秀通讯员》四场大型讲座,同时还有《学校宣传报道的要求》《“峰会之声”栏目的选题与要求》《“杏坛沙龙”栏目的选题与要求》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四场专题讲座。
首先开讲的徐光明站长,就《教育通讯员、作者的职责和要求》一题,结合他多年的采编经验,向学员们诠释了一个优秀教育通讯员、作者应具备的素养。同时,还对做好新闻报道的方法、技巧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用由近及远的“投篮理论”,告诉学员们,当通讯员、作者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表达,积跬步,而后至千里。最后,他鼓励在座的众多学员在报道写作之路上越走越远。偌大一个会场上,中央空调的效果在近600人的体温影响下显得微乎其微,在座的老师却全都不发一声,除了不时爆发的雷动掌声,只有徐站长的声音像一阵沐雨的春风吹进学员们干涸求知的心灵深处。
24日下午,熊义勇副总编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六要”》的专题讲座。围绕着教育教学论文,他系统地为学员们讲解了论文写作必须注重的“六要”:要夯实写作基础,要精心提炼主题,要注重制作标题,要周密安排结构,要讲究方法技巧,要善于出奇制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困扰学员的写作难题,并结合实际案例一一讲解。他强调,教育教学论文要尽量“小、新、趣”,避免“老、大、难”。他为讲座准备的ppt课件,扎实而完整、系统而丰富。
方宗廷和陈荣驹的讲座则显得更加轻松活泼。两位老师分别就《如何成为优秀作者》和《如何成为优秀通讯员》两个题目,分享了他们的写作理念和经验,讲述了他们写作之路上的点点滴滴,有执笔时的昂扬,有迷茫时的困惑,有语塞时的焦虑,也有收获时的喜悦,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同时,他们也对处于写作初期的众位学员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两位老师语言朴素而又不失诙谐,年长的方老师肢体语言丰富,年轻的陈老师则激情洋溢,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哄堂笑声,传至竹山林海之间。 遂川县北京西站小学李观平老师在他填的学员培训信息互动表中表达了他的感受,他写道:“从记者站站长到副总编辑,到组稿编辑,到通讯员和作者,讲师团队涵盖了我们教育宣传报道写作和教育教学文章发表的各个领域,他们专业、扎实的实践经验与知识,是其他培训所不能媲美的。”
当夜色浓透,学员们渐入梦乡时,编辑部的编辑们还在众多论文、互动短信和信息反馈表中仔细甄审,评选此次培训班的优秀学员。
25日早晨7点40分,离分会场讲座开始还有20分钟,几个会厅几乎都已经坐满了人。8时,四场讲座在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区别于前一日大规模的讲座,四位编辑采用了类似于座谈会的模式,简单地介绍主题后,更多的是问答式的互动交流。四位讲师用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方式与学员交流,在互动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共同进步之目的。不同的会场,相同的是激烈的思想碰撞。学员们发言积极,提的问题富有代表性;而作为从事新闻报道写作和教育教学论文编辑多年的专业记者、编辑,对许多知识都是信手拈来,往往回答一针见血,讲解鞭辟入里,活泼幽默的语言,使整个会场轻松而又愉悦。
分会场的布置使众多学员有了更多的选择,有的老师坐在一个会议厅里专心致志地听编辑们讲授经验,有的老师则揣着更多的疑惑往来几个会议厅间与几位编辑交流。九江县二中的彭志军老师说:“这次分会场的设置很人性化,学员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我在第一天的主会场上就学到很多通讯写作的理念和知识,而现在则从写作实践上受到了更深入、更细致的指导,不虚此行啊。”
时间总在人们毫无察觉中悄悄溜走,当学员们还沉醉在火热的交流当中时,讲座已渐入尾声了。讲师们分别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在投影仪上放出,同时附有一个《江西教育》通讯员群。
“我们平常参加的培训班,课上完了就回家,没有后续服务或者跟踪联系,学的东西几天后就还给老师们了。”永丰县欧阳修中学的张文杰老师说,“QQ群的建立能加强沟通和交流,方便了解各种资讯。希望这个群的质量越来越高,能够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交流和更多的资讯。”
深情话别,相约未来
25日上午11时,2014年《江西教育》第五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优秀学员”颁奖仪式正式举行。廖肇银对此次培训班作了简要的总结,理论课程即使结束了,但学习仍可以继续,下一届我们可以再次相聚,这是不会结束的培训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的学员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陆续上台领奖并和讲师、领导合影留念。
颁奖仪式结束后,学员们仍舍不得离去。有些学员互相留联系方式,并相约下一次培训班再聚;有人拿出相机和仰慕已久的编辑、讲师合影留念。许多老师也给培训班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我觉得培训的时间还是有些短,特别是理论课程。”李观平老师说。在记者采访陈荣驹时,他说出了自己对培训班的一番见解。他认为培训班必须做成一个品牌活动,要增加班次,改变一年甚至多年一届的局面,要在一年内多办几次。同时补充,“像这次这么大的规模,完全可以通过多次培训分散成小规模的精华班,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这一次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学员们回味着此次培训班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对下一届培训班充满了期待。宁都县教育局何东海在他的培训感想中写道:“如果说还有遗憾的话,那便是没能与编辑老师更深入地交流,没能聆听每一个分会场的讲座,没能认识更多的参训同学。希望能有更多类似井冈山培训的机会,能在智慧、学养的天空下更加尽情地呼吸。”
一场山雨过后,井冈山像是水洗过的翡翠,天空都被这股清新的绿意浸染了大半。一群不知名的鸟雀朝着天边的那抹彩虹飞去,而我们的众多学员也怀揣着收获,在清风暖阳中踏上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