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教师要从意识上重视“写”,明确“写”是促进阅读理解,突破阅读难点,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要从行动上落实“写”,采用“仿写”、“补写”、“续写”等多种形式展开训练。
【关键词】读写结合;意识;行动
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张田若教授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从60年代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的改革和实验到今天,“读写结合”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是现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2008年的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崔峦老师指出:读写结合从意识到行动都远远不够。
“读写结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附加环节。读和写是一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辨证的关系。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读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读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读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明白写作的规律和途径。
1意识——“写”在心中
1.1品读句子——要“写”。有位教师执教《画杨桃》这篇课文时,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启发学生阅读思考,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总是不到位。尤其是在对比读两组师生对话的时候,学生就是读不出那种羞惭的感觉。在学习第二次对话前,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就是文中“发出嘻嘻的笑声的同学”,当你坐到文中“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时,心中会想些什么?这样,学生才能完全真切地感受人物心灵的震撼,才有可能读出那种不一般的感觉。上课的老师还有疑虑:这样一来,写话要花去一定的时间,不是要影响阅读理解吗?是的,写肯定要占时间,但它与学生的阅读理解不矛盾,一定能促进朗读。
在第二次的教学中,事实证明“写”确实是必要的,学生不但读出了感受,而且理解也更到位了。
1.2理解难点——需“写”。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有位教师执教了《掌声》一课,他把写的训练放在最后。在欣赏了一首关于《爱》的小诗之后,让学生再续写几句关于“爱”的诗句。这样的写话表面上看起来很感人,但是,对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多少作用呢?对突破阅读的难点又有什么作用呢?这篇课文进行写话的训练点很多,结合文本的阅读理解,可以安排在学习体会两次“掌声”的句子的同时写一写:鼓掌前,同学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鼓掌时,同学们的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也可以安排在学习“掌声”的句子之后:听到掌声响起来,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此时此刻,她会想些什么?这样的写话对促进课文的理解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能够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从而突破本课阅读理解的难点,这样的“读写结合”才是有效的。
1.3提高习作——必“写”。新课程非常注重写的训练,在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上,有许多的小练笔。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练习。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自己批改的方便,总是不肯放手让学生去写,而往往以统一指导,写人人相同的内容。这样的操作,就失去了练笔的本质。我们可以交给学生写的方法,但绝不能代替他们写作。只有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
2行动——“写”在笔下
2.1依样画葫芦——仿写。“习作”——学习、练习写作。“仿照他人的文章写作”,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途径,教材中,适合仿写的课文很多。我们可以从句子、段落、文章整体等不同角度去进行。
句子仿写。精美、典型、结构分明的句子适合仿写,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对偶句等。学习了《荷花》后,仿照课文中“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就创作了同样美的句子:蝴蝶飞过来,告诉我清早空气的清新。青蛙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天捉虫的快乐……句子的仿写是最为容易的,只要你给予学生写的机会,他们就能不断积累,慢慢提高。
段落仿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段落适合仿写,如一些经典的总分段式、总分总段式、并列段式;还有一些语言描写有明显特色的段落,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翠鸟》的第一自然段是描写了翠鸟的样子,其中的比喻写法、总分句式非常适合学生仿写。为了学生的写更有条理,我把课文进行了句序的调整,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描写:翠鸟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学生仿照这段话,写出了《大公鸡》、《可爱的兔子》、《小猫》等。
体裁的仿写。语言浅显、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语言精练、富有童趣的儿童诗,短小精悍、富含哲理的寓言等都可以进行体裁的仿写。《太阳是大家的》这是一篇儿童诗体裁的课文。孩子们对于儿童诗总是充满了亲切感,对于创作儿童诗也很有热情。
2.2空白展想象——补写。文本中的“空白”指向的是文本中虽然没有写出来的,但已经作了一些暗示或指示的部分。、“补白”是文本解读一个独特的视野,是文本解读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补白”式文本解读会给学生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建构学生各自“五彩”的语言。
教学突破点的补白。《一面五星红旗》记叙了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祖国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写作上的空白点:
……突然,我摔到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
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这里设计一个写话的练习:当“我”昏迷不醒的时候,面包店的老板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这正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处。
主题深化点的补白。《卖木雕的少年》,描写了卖木雕的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理解课文的重点在于感受少年善良、纯朴的情感。但是,文章是以中国旅客作为第一人称来写的,其中关于非洲少年的描写有着很多空缺。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写话练习:如果你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在中国客人遗憾的离开后,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以此走进人物的内心,填补课文的空白,感受那美好的友情。
省略号的补白。《可贵的沉默》描写了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的课堂教学情景。课文先写了孩子们恣意地享受父母的关爱,沉浸在生日的快乐回忆中,然后笔锋一转,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缺少了感恩的心。在这里,一个省略号隐藏了孩子们的内心变化: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空白点的补写应该和课文的学习紧密结合,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展开。只有在充分朗读、深刻感悟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入文本的境界。课堂内的写作必然会占据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案,精讲、少讲。
2.3课内到课外——续写。走进文本的续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过度砍伐森林,破坏了大自然,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结局是惨痛的。课文语言简单而富有内涵。课文学习结束了,许多学生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我对学生说:洪水虽然是那样的汹涌可怕,可是,也许会有人逃过了这一劫。如果小村庄的一部分人侥幸活了下来,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呢?学生一下子变得非常兴奋。于是,我让学生就接着课文往下写。这样的续写,既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续写应该和课文学习同步,既可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文学习结束后再开展。续写相对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不违背课文主题的前提下,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观点,要鼓励学生写出独特的见解。续写最忌讳以教师理解为中心的、千篇一律的做法。
从意识到行动,如果我们都能够落实,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有宽读写结合,教材教法
[2]周一贯智慧课堂的哲学思考
[3]高启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读写结合”的重新定位
[4]赵孝云也谈读写结合
【关键词】读写结合;意识;行动
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张田若教授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从60年代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的改革和实验到今天,“读写结合”的口号喊得很响,但是现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2008年的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崔峦老师指出:读写结合从意识到行动都远远不够。
“读写结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附加环节。读和写是一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辨证的关系。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中吸取养分。读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读使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读让学生接触许许多多的文章样式和品种,明白写作的规律和途径。
1意识——“写”在心中
1.1品读句子——要“写”。有位教师执教《画杨桃》这篇课文时,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启发学生阅读思考,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总是不到位。尤其是在对比读两组师生对话的时候,学生就是读不出那种羞惭的感觉。在学习第二次对话前,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想一想:如果你就是文中“发出嘻嘻的笑声的同学”,当你坐到文中“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时,心中会想些什么?这样,学生才能完全真切地感受人物心灵的震撼,才有可能读出那种不一般的感觉。上课的老师还有疑虑:这样一来,写话要花去一定的时间,不是要影响阅读理解吗?是的,写肯定要占时间,但它与学生的阅读理解不矛盾,一定能促进朗读。
在第二次的教学中,事实证明“写”确实是必要的,学生不但读出了感受,而且理解也更到位了。
1.2理解难点——需“写”。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有位教师执教了《掌声》一课,他把写的训练放在最后。在欣赏了一首关于《爱》的小诗之后,让学生再续写几句关于“爱”的诗句。这样的写话表面上看起来很感人,但是,对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多少作用呢?对突破阅读的难点又有什么作用呢?这篇课文进行写话的训练点很多,结合文本的阅读理解,可以安排在学习体会两次“掌声”的句子的同时写一写:鼓掌前,同学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鼓掌时,同学们的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也可以安排在学习“掌声”的句子之后:听到掌声响起来,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此时此刻,她会想些什么?这样的写话对促进课文的理解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能够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从而突破本课阅读理解的难点,这样的“读写结合”才是有效的。
1.3提高习作——必“写”。新课程非常注重写的训练,在配套的课堂作业本上,有许多的小练笔。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练习。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自己批改的方便,总是不肯放手让学生去写,而往往以统一指导,写人人相同的内容。这样的操作,就失去了练笔的本质。我们可以交给学生写的方法,但绝不能代替他们写作。只有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才能逐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
2行动——“写”在笔下
2.1依样画葫芦——仿写。“习作”——学习、练习写作。“仿照他人的文章写作”,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途径,教材中,适合仿写的课文很多。我们可以从句子、段落、文章整体等不同角度去进行。
句子仿写。精美、典型、结构分明的句子适合仿写,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对偶句等。学习了《荷花》后,仿照课文中“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就创作了同样美的句子:蝴蝶飞过来,告诉我清早空气的清新。青蛙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天捉虫的快乐……句子的仿写是最为容易的,只要你给予学生写的机会,他们就能不断积累,慢慢提高。
段落仿写。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段落适合仿写,如一些经典的总分段式、总分总段式、并列段式;还有一些语言描写有明显特色的段落,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翠鸟》的第一自然段是描写了翠鸟的样子,其中的比喻写法、总分句式非常适合学生仿写。为了学生的写更有条理,我把课文进行了句序的调整,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描写:翠鸟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学生仿照这段话,写出了《大公鸡》、《可爱的兔子》、《小猫》等。
体裁的仿写。语言浅显、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语言精练、富有童趣的儿童诗,短小精悍、富含哲理的寓言等都可以进行体裁的仿写。《太阳是大家的》这是一篇儿童诗体裁的课文。孩子们对于儿童诗总是充满了亲切感,对于创作儿童诗也很有热情。
2.2空白展想象——补写。文本中的“空白”指向的是文本中虽然没有写出来的,但已经作了一些暗示或指示的部分。、“补白”是文本解读一个独特的视野,是文本解读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补白”式文本解读会给学生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而建构学生各自“五彩”的语言。
教学突破点的补白。《一面五星红旗》记叙了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祖国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写作上的空白点:
……突然,我摔到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
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这里设计一个写话的练习:当“我”昏迷不醒的时候,面包店的老板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这正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处。
主题深化点的补白。《卖木雕的少年》,描写了卖木雕的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理解课文的重点在于感受少年善良、纯朴的情感。但是,文章是以中国旅客作为第一人称来写的,其中关于非洲少年的描写有着很多空缺。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写话练习:如果你是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在中国客人遗憾的离开后,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以此走进人物的内心,填补课文的空白,感受那美好的友情。
省略号的补白。《可贵的沉默》描写了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的课堂教学情景。课文先写了孩子们恣意地享受父母的关爱,沉浸在生日的快乐回忆中,然后笔锋一转,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缺少了感恩的心。在这里,一个省略号隐藏了孩子们的内心变化: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空白点的补写应该和课文的学习紧密结合,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展开。只有在充分朗读、深刻感悟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入文本的境界。课堂内的写作必然会占据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案,精讲、少讲。
2.3课内到课外——续写。走进文本的续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过度砍伐森林,破坏了大自然,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结局是惨痛的。课文语言简单而富有内涵。课文学习结束了,许多学生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我对学生说:洪水虽然是那样的汹涌可怕,可是,也许会有人逃过了这一劫。如果小村庄的一部分人侥幸活了下来,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呢?学生一下子变得非常兴奋。于是,我让学生就接着课文往下写。这样的续写,既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续写应该和课文学习同步,既可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文学习结束后再开展。续写相对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不违背课文主题的前提下,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观点,要鼓励学生写出独特的见解。续写最忌讳以教师理解为中心的、千篇一律的做法。
从意识到行动,如果我们都能够落实,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有宽读写结合,教材教法
[2]周一贯智慧课堂的哲学思考
[3]高启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读写结合”的重新定位
[4]赵孝云也谈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