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联考查,多年来是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的一个难点。为帮助考生掌握对联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现分类剖析与训练如下:
人文典故型
多数有名的对联大都涉及相关的人文掌故,考查对联中的人文典故,可以有效地倡导学生自学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例1】
“国步正艰难,野草热风,塞外方悲烽火;斯文今又丧,彷徨呐喊,何处作导师。”这是厦门大学在30年代撰写的一副挽联,请问这副挽的是对象是:
A.老舍 B.朱自清
C.鲁迅D.闻一多
【解析】解答这一类对联题,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产生丰富的联想,由已知来推测未知。先扫描一下备选答案,发现只有C项“鲁迅”与题目所给对联中的“野草”“热风”“彷徨”“呐喊”有关,因为这几个名词都是鲁迅的作品集子的名字,因此可以推断这一副对联应该是挽鲁迅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排除其他答案。
【答案】C
【强化训练】
1.下面是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0年高考考场的一副对联。下列句子()处,请分别填入最确切的一项。
禹()陶分追日月;潘江陆()写春秋。
A.寸海B.尺河
C.寸河D.尺海
2.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
②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③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贾谊 苏轼 范仲淹 陆游
B.屈原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C.屈原 杜甫 辛弃疾 陆游
D.贾谊 杜甫 范仲淹 李清照
推敲文字型
对联一般都比较讲究炼字,字斟句酌可见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
【例2】
下面是某公园举办菊花展览时悬挂的一副对联,其中脱落了两个字。下列句子()处,请分别填入最确切的一项。
湖静赏()月,花香()万家。
A.双飘B.满醉
C.双醉D.满飘
【解析】
这一题要求填入最确切的词语,这就必须结合整副对联来考虑。上联已经暗示我们这是在静静的湖面上赏月,天上和水中各有一轮明月,这样“双”字就有着落,并且“双”字比“满”字又多了一层意境;“醉”字用通感、拟人的手法,把花的香气渲染到了极致,如用“飘”字则俗了。因此答案应为C。解答这一类试题必须从整体上来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答案】C
【强化训练】
3.相传苏小妹有一天给苏轼出了两句话“清风细柳,淡月梅花”,让苏轼在每句话的中间加一个腰,构成上下两联。苏东坡就加了“摇”和“映”二字,变成“清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认为不好。苏轼思索片刻,则改成“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还是不满意,最后苏小妹说出了自己修改意见,苏轼听后抚掌称善。那么,你认为苏小妹的修改意见是什么?
4.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常以忠节自命。他曾在厅堂门框上亲自撰写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屈膝降清。当时有人十分鄙视他,在其自撰联后各添了一个虚词,顿使此联内容逆转,成了洪承畴的“自供状”。
请问添加的是哪两个字。
A.矣乎B.吗乎
C.矣呀D.吗呀
求上(下)联型
近年来最常见的对联题考查方式就是根据上(下)仿写下(上)联,或者根据提供的示例另外仿造一句,更难的是要求考生根据情境自己创作一副对联。
【例3】
相传苏小妹新婚之夜,想试新郎秦少游的文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其对出下联才准入洞房。请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个答案。
A.锦江春色来天地
B.投石冲破水底天
C.长乐钟声花外尽
D.替人垂泪到天明
【解析】
对联要求上下联结构相同。基于这一点就可排除ACD,因为A中的“锦江”(名词)与上句中的“闭门”(动词短语)不同,同理C中的“钟声”对不上上句的“推出”,D中的“到天明”也对不上上句的“窗前月”。这道题还可以从平仄的规律来推测判断。对联要求平仄相调。具体来说就是在上下联内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不能一句话全是平声或者全是仄声;而上联与下联互相对偶的字,则一般要求相对,亦即平仄相反,也就是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联是平声,下联就应为是仄声;反之亦然。并且一般来说对联的上句(或叫出句)的最后的一个字为仄声。这里上句的“月”正是仄声,下句(或叫对句)的最后的一个声应为平声,基于这一条,就可以排除AC两项,因为A中的“地”和C中的“尽”都是仄声,不合要求;再从对联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的要求来看,又可排除D,因为上句的平仄规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句的平仄规律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替人”为平平,“垂泪”为仄仄,可见上下句平仄不相对,而B句的平仄规律刚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答案应为B。明确对联的基本知识,这道题就不难解决。不过这两年增大了难度,常常要求考生根据情境自己拟对联。
【答案】B
【强化训练】
5.某校高三年级决定举行离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请你给会场拟写一副对联,以鼓舞高三学子士气。
修改完善型
通过修改,使之符合对联的要求;或者根据情境要求对原有对联进行改造。
【例4】
下面的对联表达了某所百年老校当时的办学理念,请你改写下联的划线文字,以体现当今育人理念。工对宽对均可。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互为师友;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会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同造圣贤。
【解析】
原对联体现了百年老校当时的办学理念,现在题目要求体现当今育人理念,可将划线部分的文字进行改造,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联中“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有些已经不合时宜了,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可以将其修改为“前人旧学今人新学精粹”,这样就体现了百年老校在继承中发展的教育思想,同时原句中“汉儒经学宋儒理学”中“儒”字和“学”字要重复,所以修改后的“前人旧学今人新学”中“人”和“学”两字也必须重复;原句“同造圣贤”,似乎有点拔高,“圣贤”几百年还造不出一个,可以改成“同育英才”之类的,这样就比较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
【答案】会前人旧学今人新学精粹,同育英才。
【强化训练】
6.黄埔军校原是国共合作创办的,培养过不少英才。当时学校的大门联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可是蒋介石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篡夺了领导权,学校变质。有人巧妙地把上下联的某个字一交换,就使联意大变。
请写出修改后的对联:
7.康有为50大寿时,保守派送来了一副对联污辱他:“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众弟子大怒,要去撕联,梁启超急忙阻拦,他提笔在原对联上添加四个字使之成为一副歌颂康有为的好联,众人读后,称赞不已。请发挥想象,写出梁启超修改后的对联。
【参考答案】
1.A “禹寸陶分”,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於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於时,死无闻於后。”“潘江陆海”源于南朝梁锺嵘《诗品》之卷。卷曰:“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后来人们遂以“潘江陆海”来形容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2.D 贾谊曾经做过长沙王太傅,李商隐《贾生》诗有“宣室求贤访逐臣”的诗句,①应指贾谊;②中“诗史”“草堂”暗示杜甫;③由“宋室”“忧乐”可推知与范仲淹有关;④中“漱玉集”“金石录”与李清照有关。
3.苏小妹修改为“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是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朦胧美。
4.A 上联用“矣”字表示肯定的意思,肯定君恩浩荡的事实;下联用“乎”表示反诘的意思。整个对联在洪承畴自己原来的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的基础之上增添“矣”“乎”二字,产生了妙不可言的讽刺效果,突出了对洪承畴的谴责和讽刺。
5.高考百日会战,振奋精神,满怀信心,苦战必能胜;
人生几回打拼,昂扬斗志,竭尽全力,爱拼才会赢。
6.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说明:调换了原上下联的第五字。)
7.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
【作者简介】
陈新国,高级教师,执教于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刘 静
人文典故型
多数有名的对联大都涉及相关的人文掌故,考查对联中的人文典故,可以有效地倡导学生自学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例1】
“国步正艰难,野草热风,塞外方悲烽火;斯文今又丧,彷徨呐喊,何处作导师。”这是厦门大学在30年代撰写的一副挽联,请问这副挽的是对象是:
A.老舍 B.朱自清
C.鲁迅D.闻一多
【解析】解答这一类对联题,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产生丰富的联想,由已知来推测未知。先扫描一下备选答案,发现只有C项“鲁迅”与题目所给对联中的“野草”“热风”“彷徨”“呐喊”有关,因为这几个名词都是鲁迅的作品集子的名字,因此可以推断这一副对联应该是挽鲁迅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排除其他答案。
【答案】C
【强化训练】
1.下面是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0年高考考场的一副对联。下列句子()处,请分别填入最确切的一项。
禹()陶分追日月;潘江陆()写春秋。
A.寸海B.尺河
C.寸河D.尺海
2.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
②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③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贾谊 苏轼 范仲淹 陆游
B.屈原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C.屈原 杜甫 辛弃疾 陆游
D.贾谊 杜甫 范仲淹 李清照
推敲文字型
对联一般都比较讲究炼字,字斟句酌可见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
【例2】
下面是某公园举办菊花展览时悬挂的一副对联,其中脱落了两个字。下列句子()处,请分别填入最确切的一项。
湖静赏()月,花香()万家。
A.双飘B.满醉
C.双醉D.满飘
【解析】
这一题要求填入最确切的词语,这就必须结合整副对联来考虑。上联已经暗示我们这是在静静的湖面上赏月,天上和水中各有一轮明月,这样“双”字就有着落,并且“双”字比“满”字又多了一层意境;“醉”字用通感、拟人的手法,把花的香气渲染到了极致,如用“飘”字则俗了。因此答案应为C。解答这一类试题必须从整体上来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答案】C
【强化训练】
3.相传苏小妹有一天给苏轼出了两句话“清风细柳,淡月梅花”,让苏轼在每句话的中间加一个腰,构成上下两联。苏东坡就加了“摇”和“映”二字,变成“清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认为不好。苏轼思索片刻,则改成“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还是不满意,最后苏小妹说出了自己修改意见,苏轼听后抚掌称善。那么,你认为苏小妹的修改意见是什么?
4.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常以忠节自命。他曾在厅堂门框上亲自撰写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兵败被俘,屈膝降清。当时有人十分鄙视他,在其自撰联后各添了一个虚词,顿使此联内容逆转,成了洪承畴的“自供状”。
请问添加的是哪两个字。
A.矣乎B.吗乎
C.矣呀D.吗呀
求上(下)联型
近年来最常见的对联题考查方式就是根据上(下)仿写下(上)联,或者根据提供的示例另外仿造一句,更难的是要求考生根据情境自己创作一副对联。
【例3】
相传苏小妹新婚之夜,想试新郎秦少游的文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其对出下联才准入洞房。请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个答案。
A.锦江春色来天地
B.投石冲破水底天
C.长乐钟声花外尽
D.替人垂泪到天明
【解析】
对联要求上下联结构相同。基于这一点就可排除ACD,因为A中的“锦江”(名词)与上句中的“闭门”(动词短语)不同,同理C中的“钟声”对不上上句的“推出”,D中的“到天明”也对不上上句的“窗前月”。这道题还可以从平仄的规律来推测判断。对联要求平仄相调。具体来说就是在上下联内部文字的排列上做到平仄交替,不能一句话全是平声或者全是仄声;而上联与下联互相对偶的字,则一般要求相对,亦即平仄相反,也就是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联是平声,下联就应为是仄声;反之亦然。并且一般来说对联的上句(或叫出句)的最后的一个字为仄声。这里上句的“月”正是仄声,下句(或叫对句)的最后的一个声应为平声,基于这一条,就可以排除AC两项,因为A中的“地”和C中的“尽”都是仄声,不合要求;再从对联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的要求来看,又可排除D,因为上句的平仄规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句的平仄规律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替人”为平平,“垂泪”为仄仄,可见上下句平仄不相对,而B句的平仄规律刚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答案应为B。明确对联的基本知识,这道题就不难解决。不过这两年增大了难度,常常要求考生根据情境自己拟对联。
【答案】B
【强化训练】
5.某校高三年级决定举行离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请你给会场拟写一副对联,以鼓舞高三学子士气。
修改完善型
通过修改,使之符合对联的要求;或者根据情境要求对原有对联进行改造。
【例4】
下面的对联表达了某所百年老校当时的办学理念,请你改写下联的划线文字,以体现当今育人理念。工对宽对均可。
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互为师友;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会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同造圣贤。
【解析】
原对联体现了百年老校当时的办学理念,现在题目要求体现当今育人理念,可将划线部分的文字进行改造,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联中“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有些已经不合时宜了,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可以将其修改为“前人旧学今人新学精粹”,这样就体现了百年老校在继承中发展的教育思想,同时原句中“汉儒经学宋儒理学”中“儒”字和“学”字要重复,所以修改后的“前人旧学今人新学”中“人”和“学”两字也必须重复;原句“同造圣贤”,似乎有点拔高,“圣贤”几百年还造不出一个,可以改成“同育英才”之类的,这样就比较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
【答案】会前人旧学今人新学精粹,同育英才。
【强化训练】
6.黄埔军校原是国共合作创办的,培养过不少英才。当时学校的大门联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可是蒋介石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篡夺了领导权,学校变质。有人巧妙地把上下联的某个字一交换,就使联意大变。
请写出修改后的对联:
7.康有为50大寿时,保守派送来了一副对联污辱他:“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众弟子大怒,要去撕联,梁启超急忙阻拦,他提笔在原对联上添加四个字使之成为一副歌颂康有为的好联,众人读后,称赞不已。请发挥想象,写出梁启超修改后的对联。
【参考答案】
1.A “禹寸陶分”,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於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於时,死无闻於后。”“潘江陆海”源于南朝梁锺嵘《诗品》之卷。卷曰:“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后来人们遂以“潘江陆海”来形容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2.D 贾谊曾经做过长沙王太傅,李商隐《贾生》诗有“宣室求贤访逐臣”的诗句,①应指贾谊;②中“诗史”“草堂”暗示杜甫;③由“宋室”“忧乐”可推知与范仲淹有关;④中“漱玉集”“金石录”与李清照有关。
3.苏小妹修改为“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是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朦胧美。
4.A 上联用“矣”字表示肯定的意思,肯定君恩浩荡的事实;下联用“乎”表示反诘的意思。整个对联在洪承畴自己原来的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的基础之上增添“矣”“乎”二字,产生了妙不可言的讽刺效果,突出了对洪承畴的谴责和讽刺。
5.高考百日会战,振奋精神,满怀信心,苦战必能胜;
人生几回打拼,昂扬斗志,竭尽全力,爱拼才会赢。
6.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入此门。(说明:调换了原上下联的第五字。)
7.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
【作者简介】
陈新国,高级教师,执教于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责任编辑 刘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