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扶贫是開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而资金短缺一直是产业扶贫的重大障碍。2013年,麻阳县按照湖南省扶贫办提出的“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着力推进金融产业扶贫”的要求大胆创新,以石羊哨乡谭公冲村为试点,建立了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体的村级产业扶贫贷款担保模式,进一步创新了金融产业扶贫新机制,切实解决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难题,有力地助推了贫困村的经济发展。
三大环节破题
麻阳县创建的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体的村级扶贫贷款担保模式,有三个重要环节。
第一,建立村级扶贫担保金,破解贫困农户抵押难题。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钱,而他们到银行贷款的最主要困难,就是担保抵押问题无法解决。为了破题,麻阳县把建立村级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来抓,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1、明确担保金来源及比例。按照财政扶贫资金出资80%、项目合作企业出资10%、贫困村及农户出资10%的比例,建立村级产业贷款扶贫担保金。县农村信用社按担保金 5倍的额度授信给村。
2、提高存款利率。信用社给予担保金提高10%的存款利率,存款利息按存款比例,归担保金存款者所有。
3、优惠贷款利率。对产业农户贷款比正常贷款下调10%的贷款利率。农户贷款利息按照三个1/3的比例,由县扶贫办、项目合作企业和贷款贫困户分别承担,实际上,产业农户贷款只需负担1/3的利息。
4、明确贷款程序。凡村里有发展产业意向的贫困农户,可以按照农户申请、村初审、乡复审、县扶贫部门会审、金融部门审批的流程,直接从当地信用社获得贷款。2013年,县扶贫办以谭公冲村集体名义直接将该村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担保金存入农村信用社,项目合作企业出资5万元,建立了20万元的谭公冲村产业扶贫担保金,为该村产业农户申请贷款提供集体担保。
第二,配套措施跟进,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设立担保金制度,是帮助银信部门减少资金风险的重要屏障,而帮助银信部门成功地收回贷款本息,是全面调动银信部门积极性,实现银农长期合作的基础。为此,麻阳县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帮助农村信用社全面规避资金风险。
1、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贫困村贫困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为银农合作打造基础。
2、强化政府协助收贷责任。县里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产业扶贫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产业扶贫中各项工作。该机构还代表当地政府和部门协助农村信用社收回贷款,包括积极跟踪农户贷款资金去向及产业收益情况,督促农户及时还款,协调项目合作企业在回购产品时,帮助县农村信用社扣还农户贷款。该村两年期的贷款去年底就已经还清年度贷款利息,并提前偿还本金41万元。
3、实行“五权”抵押反担保。该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山塘水库承包经营权和房产权等“五权”,作为农户产权资源,进行确权颁证和资产评估,并作为抵押物反担保给村产业扶贫金融服务中心。当出现有偿还能力的农户恶意拖欠贷款时,先用扶贫贷款担保金垫还,再由乡村两级处置变现拖欠贷款农户的“五权”抵押物,填补亏空。由于有上述措施的保证,金融部门参与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的积极性持续上升。
第三,着眼市场前景,确保扶贫产业的成功。扶贫产业的成功是化解金融资金风险的根本,而产业成功的关键是把握好市场前景,消除市场风险。为此,麻阳县把握两条:一是选准项目。他们本着“着眼市场前景,又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原则,在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向群众推荐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半夏中药材,结果这个项目当年行情很好。二是选准企业。湖南益生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研发和中药材种苗培育、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他们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和订单的方式,按照自愿原则,与每个种植农户签订了保底收购的购销合同。为了风险共担,企业还出资5万元作为扶贫贷款担保金,并为贷款农户承担了1/3的贷款贴息资金,真正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该公司还派遣人员驻村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种植技术问题。
三大功效富农
麻阳县创建的村级扶贫贷款担保模式,具有三大功效。
第一,破解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资金不足是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谭公冲“村级扶贫担保模式”却很好地破解了这个难题。它的担保金是建立在村一级,用的是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贷款的主体都是贫困农户,与以往的“建立在市县一级,贷款主体主要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担保金制度有很大区别,真正体现了“扶小不扶大、扶穷不扶富”的扶贫特性。
谭公冲村是国定贫困村,贫困程度很深,80%的农户住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坯房,大多已成危房,几轮扶持效果也不明显。由于经济条件非常差,往年到银信部门能贷到款的农户都是村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最多也不超过8户,总金额不超过16万元。而这次谭公冲村有68户农户贷款到105万元,当中有32户是“两项制度衔接”贫困农户,占总户数的47%。
贫困农户张吉春是扶贫“两项制度衔接户”,一家九口人,居住在用泥墙简单隔成三间、总面积仅50多平米的D级危房之中,靠种田为生,生活十分困难。去年他听说村里可以帮助贫困农户贷款发展产业,就主动贷款4万元,种了10亩半夏,收入近4万元。当调研组同志走访到他家时,他非常激动地说:“我家里这么穷,从未贷过款,也贷不到款,感谢党和政府帮我脱贫致富!”今年他把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叫了回来,明年还准备盖新房,又养了50头羊,准备继续扩种半夏和核桃。 村民张青贵也从信用社贷款种植了4亩半夏,他说:“我这次贷了16000元,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过去1万元以上的信用贷款,还得有拿财政工资的亲朋好友用工资担保才行呢。”
第二,放大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村级扶贫担保模式,将财政扶贫资金由过去的直接投入转变为间接投入,让金融资本充当产业扶贫的主力军,乘数效应使财政扶贫资金功效放大了5-10倍,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013年,谭公冲村15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撬动了105万元金融资金的投入,有效化解了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围绕产业开发,还吸引相关部门和社会资金大量投入,帮助该村整修硬化村级道路,维修山塘灌渠,集中开发平整土地,并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财政扶贫资金作为一种抵御风险的担保金,并不需要一次性地使用掉,运转的是金融的资金,因此,这部分资金产权始终是村集体的,可以放在村里循环使用、永续利用。“鸡未杀蛋仍下”,即使两年后该村不再享受扶贫政策,还可以利用这种模式、利用这些资金长期支持该村的产业发展,真正让村子拥有了“用不完的扶贫资金”。
第三,激发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热情。谭公冲村村级扶贫担保模式,关键是通过注重市场规律的金融机制的参与,把产业扶贫也引入了市场轨道,实现了扶贫产业与金融的共性对接。由于政府只是帮助改善环境、创造条件,生产主体和承借主体是农户,该不该借,借多借少,借钱做什么,什么时候还,这些都是农户自己说了算,从而增强了农户自身的责任感和参与的积极性。它切实改变了过去单纯发放救济式扶贫资金和政府大包大揽的产业扶贫模式,帮助贫困农户改变了“等、靠、要”的旧观念,增强了他们自力更生的信心,实现了由“帮我扶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在105万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去年谭公冲村种植半夏238亩,在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150公斤,总产量35.7吨,实现总收入114万元,盈利近70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如果是正常年景,可实现户均增收近2万元。在初尝甜头的68户半夏种植户的带动下,全村参与产业扶贫开发热情进一步高涨,今年全村307户农户中有80%参与了产业开发,有28户青壮年农民放弃在外打工,返乡创业。村里提出了“人均开发1亩地,人均增收1万元”的奋斗目标,在继续扩种100亩半夏的基础上,打算再开发600亩核桃基地,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委托龍头企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组织跟进服务。
湖南省扶贫办对麻阳的经验及时进行了总结,将其归纳为“产业引导、扶贫担保、银信合作、公司参与、农户生产、政府支持、多方共赢”的金融产业扶贫新机制,其核心就是建立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体的村级产业扶贫贷款担保金制度,并把它简称为“麻阳村级扶贫担保模式”。为了全方位地培育完善好这一模式,湖南省扶贫办已将麻阳县列为全省金融产业扶贫改革创新试点县,与银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他们继续扩大试点范围。
三大环节破题
麻阳县创建的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体的村级扶贫贷款担保模式,有三个重要环节。
第一,建立村级扶贫担保金,破解贫困农户抵押难题。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钱,而他们到银行贷款的最主要困难,就是担保抵押问题无法解决。为了破题,麻阳县把建立村级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来抓,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1、明确担保金来源及比例。按照财政扶贫资金出资80%、项目合作企业出资10%、贫困村及农户出资10%的比例,建立村级产业贷款扶贫担保金。县农村信用社按担保金 5倍的额度授信给村。
2、提高存款利率。信用社给予担保金提高10%的存款利率,存款利息按存款比例,归担保金存款者所有。
3、优惠贷款利率。对产业农户贷款比正常贷款下调10%的贷款利率。农户贷款利息按照三个1/3的比例,由县扶贫办、项目合作企业和贷款贫困户分别承担,实际上,产业农户贷款只需负担1/3的利息。
4、明确贷款程序。凡村里有发展产业意向的贫困农户,可以按照农户申请、村初审、乡复审、县扶贫部门会审、金融部门审批的流程,直接从当地信用社获得贷款。2013年,县扶贫办以谭公冲村集体名义直接将该村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担保金存入农村信用社,项目合作企业出资5万元,建立了20万元的谭公冲村产业扶贫担保金,为该村产业农户申请贷款提供集体担保。
第二,配套措施跟进,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设立担保金制度,是帮助银信部门减少资金风险的重要屏障,而帮助银信部门成功地收回贷款本息,是全面调动银信部门积极性,实现银农长期合作的基础。为此,麻阳县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帮助农村信用社全面规避资金风险。
1、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贫困村贫困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为银农合作打造基础。
2、强化政府协助收贷责任。县里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产业扶贫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产业扶贫中各项工作。该机构还代表当地政府和部门协助农村信用社收回贷款,包括积极跟踪农户贷款资金去向及产业收益情况,督促农户及时还款,协调项目合作企业在回购产品时,帮助县农村信用社扣还农户贷款。该村两年期的贷款去年底就已经还清年度贷款利息,并提前偿还本金41万元。
3、实行“五权”抵押反担保。该县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山塘水库承包经营权和房产权等“五权”,作为农户产权资源,进行确权颁证和资产评估,并作为抵押物反担保给村产业扶贫金融服务中心。当出现有偿还能力的农户恶意拖欠贷款时,先用扶贫贷款担保金垫还,再由乡村两级处置变现拖欠贷款农户的“五权”抵押物,填补亏空。由于有上述措施的保证,金融部门参与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的积极性持续上升。
第三,着眼市场前景,确保扶贫产业的成功。扶贫产业的成功是化解金融资金风险的根本,而产业成功的关键是把握好市场前景,消除市场风险。为此,麻阳县把握两条:一是选准项目。他们本着“着眼市场前景,又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原则,在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向群众推荐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半夏中药材,结果这个项目当年行情很好。二是选准企业。湖南益生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物研发和中药材种苗培育、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他们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和订单的方式,按照自愿原则,与每个种植农户签订了保底收购的购销合同。为了风险共担,企业还出资5万元作为扶贫贷款担保金,并为贷款农户承担了1/3的贷款贴息资金,真正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该公司还派遣人员驻村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种植技术问题。
三大功效富农
麻阳县创建的村级扶贫贷款担保模式,具有三大功效。
第一,破解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资金不足是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谭公冲“村级扶贫担保模式”却很好地破解了这个难题。它的担保金是建立在村一级,用的是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贷款的主体都是贫困农户,与以往的“建立在市县一级,贷款主体主要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担保金制度有很大区别,真正体现了“扶小不扶大、扶穷不扶富”的扶贫特性。
谭公冲村是国定贫困村,贫困程度很深,80%的农户住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土坯房,大多已成危房,几轮扶持效果也不明显。由于经济条件非常差,往年到银信部门能贷到款的农户都是村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最多也不超过8户,总金额不超过16万元。而这次谭公冲村有68户农户贷款到105万元,当中有32户是“两项制度衔接”贫困农户,占总户数的47%。
贫困农户张吉春是扶贫“两项制度衔接户”,一家九口人,居住在用泥墙简单隔成三间、总面积仅50多平米的D级危房之中,靠种田为生,生活十分困难。去年他听说村里可以帮助贫困农户贷款发展产业,就主动贷款4万元,种了10亩半夏,收入近4万元。当调研组同志走访到他家时,他非常激动地说:“我家里这么穷,从未贷过款,也贷不到款,感谢党和政府帮我脱贫致富!”今年他把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叫了回来,明年还准备盖新房,又养了50头羊,准备继续扩种半夏和核桃。 村民张青贵也从信用社贷款种植了4亩半夏,他说:“我这次贷了16000元,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过去1万元以上的信用贷款,还得有拿财政工资的亲朋好友用工资担保才行呢。”
第二,放大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村级扶贫担保模式,将财政扶贫资金由过去的直接投入转变为间接投入,让金融资本充当产业扶贫的主力军,乘数效应使财政扶贫资金功效放大了5-10倍,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013年,谭公冲村15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撬动了105万元金融资金的投入,有效化解了贫困村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围绕产业开发,还吸引相关部门和社会资金大量投入,帮助该村整修硬化村级道路,维修山塘灌渠,集中开发平整土地,并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财政扶贫资金作为一种抵御风险的担保金,并不需要一次性地使用掉,运转的是金融的资金,因此,这部分资金产权始终是村集体的,可以放在村里循环使用、永续利用。“鸡未杀蛋仍下”,即使两年后该村不再享受扶贫政策,还可以利用这种模式、利用这些资金长期支持该村的产业发展,真正让村子拥有了“用不完的扶贫资金”。
第三,激发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热情。谭公冲村村级扶贫担保模式,关键是通过注重市场规律的金融机制的参与,把产业扶贫也引入了市场轨道,实现了扶贫产业与金融的共性对接。由于政府只是帮助改善环境、创造条件,生产主体和承借主体是农户,该不该借,借多借少,借钱做什么,什么时候还,这些都是农户自己说了算,从而增强了农户自身的责任感和参与的积极性。它切实改变了过去单纯发放救济式扶贫资金和政府大包大揽的产业扶贫模式,帮助贫困农户改变了“等、靠、要”的旧观念,增强了他们自力更生的信心,实现了由“帮我扶贫”向“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在105万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去年谭公冲村种植半夏238亩,在遭遇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150公斤,总产量35.7吨,实现总收入114万元,盈利近70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如果是正常年景,可实现户均增收近2万元。在初尝甜头的68户半夏种植户的带动下,全村参与产业扶贫开发热情进一步高涨,今年全村307户农户中有80%参与了产业开发,有28户青壮年农民放弃在外打工,返乡创业。村里提出了“人均开发1亩地,人均增收1万元”的奋斗目标,在继续扩种100亩半夏的基础上,打算再开发600亩核桃基地,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委托龍头企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组织跟进服务。
湖南省扶贫办对麻阳的经验及时进行了总结,将其归纳为“产业引导、扶贫担保、银信合作、公司参与、农户生产、政府支持、多方共赢”的金融产业扶贫新机制,其核心就是建立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体的村级产业扶贫贷款担保金制度,并把它简称为“麻阳村级扶贫担保模式”。为了全方位地培育完善好这一模式,湖南省扶贫办已将麻阳县列为全省金融产业扶贫改革创新试点县,与银信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安排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他们继续扩大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