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金融扶贫逐浪高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仲夏,走进内蒙古革命老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喇嘛地村、下瓦房村,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整洁平坦的村路,穿村而过的赤承高速,最引人注目的是村路两旁矗立的座座银白相间、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村民们三五成群为番茄打叉、为蔬菜打药的忙碌身影或隐或现。
  走进村民钱顺的蔬菜大棚,集中成片绿油油的硬果番茄吐花伴果、长势喜人。41岁的钱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边打秧叉边唠嗑:“我家5口人,3个孩子,大女儿今年要升高中。为生计这些年我先后到呼和浩特、乌兰浩特等地做过木工支模、电塔领工,一年下来最多收入3万元,基本上是年年打工年年贫,远不够家庭开销。去年,听说政府为贫困户出台了金融贷款贴息政策,看到村委会宣传扣大棚种硬果番茄能赚钱,我就放弃打工跑回了家。这不,3月份通过3户联保,很快申请到了5万元贷款,钱一到位,我自己动手焊棚架,一下就支起了4个!”


  钱顺乐滋滋地掰起手指头:“4亩番茄,每亩能种2000株,每株6盘,每盘2斤,每斤1.5元左右,每个大棚能收入3.6万元。扣除肥料、种苗等费用3000元和每亩大棚建设成本1.5万元,当年4亩可收入7.2万元,你说这不比舍家抛业打工强?”未了,他还不忘算小九九:“五六年之内不用重投建大棚的成本,明年收入还会更高。”
  小钱变大钱 金融扶贫显神通
  喇嘛地村村黨支部书记乌瑞军回忆说,就在几年前,这两个村还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泥泞的山村小路,稀稀拉拉的玉米秸杆,三三两两的塑料大棚。生产方式的落后,导致劳动力严重流失,外出打工青壮年越来越多,留守的村民守着几亩薄田种玉米、养牛羊过日子,人均年收入只有900多元。
  这两年,村民们看到大棚番茄收益好,想发展但缺资金,是金融扶贫这场“及时雨”下到了百姓心坎上。喇嘛地村193户贫困户今年贷到了845万元扶贫款,仅新建硬果番茄冷棚一项就达600多亩。乌瑞军说:“像钱顺家有4亩棚算是小户了,有的村民一下子就扣了15亩。平均每亩产量按1.5万斤算,正常年景每亩纯收入可达1.3万元,人均可增收3000多元,让贫困户一举实现了脱贫梦。”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说,贫困农牧民要发展生产,最需要的是资金,资金从哪来?银行!然而,真金白银却“卡”在金库里流不出来,一边是银行为贷款难而焦心,一边是农民为难贷款而发愁,“锁头”正是农民没有资产抵押,没人担保。
  说起自治区出台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方案,刘忠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2年,国家为阿左旗四方城村拨了150万元整村推进项目扶贫款。在如何分配使用款项上,村民们炸开了锅:有的提出平分资金,有的提出用钱买羊,还有的甚至提出按贫困程度排队打分分钱。这可难坏了村支书田国彬,四方城村有374户贫困户1124人,如果真平均分,每人仅能拿到1300元,靠这点钱想脱贫致富,无异于杯水车薪。
  就在村民意见不一僵持不下之时,镇党委书记刘海峰提出了把150万元扶贫款放到金融部门作抵押放大贷款,用贷款买羊,挣钱后再还贷的想法。此言一出,立即遭到村民反对,扶贫款变贷款这怎么能行?刘海峰见一时无法说服群众,便跑到旗农行找专家王鑫主任请教,王鑫觉得为贫困群众放贷款搞扶贫是好事,创新一试没准能成大事。刘海峰心里有了底气,随即便以镇党委政府名义请示市、旗两级扶贫部门,并很快获得了批准。
  说干就干!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多次反复上门做村民工作。统一思想后,决定拿出20万元为村里打两口井,130万元存入农行做风险保证金,协议以1:5比例放大贷款额度,支持农户发展肉羊产业。村民大会人人表决,374户贫困户以签字画押的方式,放大农行700万元分别贷给贫困户。此举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村里肉羊存栏数由2012年初的6000只猛增到现在的40000只,养殖户每户纯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赤峰市委、政府及时总结经验,于2013年7月在阿左旗召开了全市“杠杆式”扶贫工作会议,全面推广“放大额度、保值增值、滚动发展”的“杠杆式”扶贫模式。


  刘忠诚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自治区去年11月完善了金融扶贫机制,出台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方案,在自治区57个贫困旗县同时实施,连续5年每年拿出4.75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担保金,按1:10比例撬动农行50亿元信贷资金。此举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无偿变有偿 贫困户说了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喀喇沁旗扶贫办主任曹志文认为,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新的尝试,不同于以往扶贫资金的无偿使用。过去是政府批项目分配资金,贫困户多而资金少,仅能分到几只羊,有的贫困户不是把羊吃了,就是卖了还债,因为是政府无偿送的,老百姓不觉得心疼。现在,把资金使用的决定权下放,由过去无偿投入层层审批直接变成一步到位的农民贷款,资金直接到村到户,扶持谁谁贷款,谁贷款谁决定,扶贫项目上什么好,钱怎么花,贫困户说了算,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习惯,起到了“扶贫扶志,治穷治心”的作用。现在,贷款后的贫困户都在设法找信息、学技术、跑市场、兴产业。
  曹志文介绍说:“比如我们西桥镇姜家店村用金融扶贫贷款407万元,发展设施农业食用菌大棚201个230亩,新栽植食用菌200万单位;王爷府镇下瓦房村201户贷款950万元发展冷棚和牛羊业;美林镇头把火村261户贷款1110万元发展基础设施和养殖业、流通产业等等。目前我旗已发放金融扶贫富农贷1亿元以上,初步统计,每村约有60%左右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产业,你可以到街面走走看看,有劳动能力的没人闲聊、打牌、下棋了,都在忙于产业、谋划发展。”
  科左中旗舍伯吐镇毛都嘎查贫困户白永亮家庭原本十分拮据,通过5户联保,他申请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购置了5头基础母牛,年底就能怀上犊,明年10月份就能发展成10头牛,实现增收3万元。白永亮感慨万千地说:“没想到贫困户能贷到这么多款,而且贷多少都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脱贫致富终于有了奔头!”


  政府变市场 活力大增强
  “上级放权力,基层增活力。”赤峰市扶贫办主任崔广学介绍说,喇嘛地村绿色崛起只是内蒙古金融扶贫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为贫困地区农牧民的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政府真正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群众,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大大增强,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断加大。
  据了解,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政策扶持下,内蒙古各地的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涌现“一招鲜”的典型,初步形成了旗县有龙头企业带动、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产业新格局。
  “一村一策”推动了“一村一品”。贫困村根据自身优势各打各的特色牌,各走各的创业路,形成了鲜明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包括翁牛特旗“富裕户以土地和自有资金入股,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农牧户到合作社打工”的合作社经营模式,敖汉旗高家窝铺村养鸡大户带动模式,开鲁县“大户带小户、富户帮穷户、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扶贫带动模式等等,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一浪高于一浪。
其他文献
自2010年与重庆结对开展扶贫协作以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协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广泛动员全省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政府援助、企业合作、人力支持等多种形式的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3年,山东省共筹集政府援助资金4230万元,启动扶贫开发项目48个;借
期刊
贫困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目前,我国有很多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扶贫开发如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是今后扶贫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此,《中国扶贫》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毅。  《中国扶贫》:有人说我国9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您如何看待这个数据?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是否有这么高的重合度?  王晓毅:我对这个数据有点怀疑,应该是
期刊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指导意见》,确定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在帮扶工作中,广州市教育部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安排中职学校与黔南州全部13所中职学校结对,探索出帮扶黔南州教育事业发展“三个到位”、“三个打造”、“三个结对”的新思路新办法。  “三个到位”推动教育大业健康发展  组织领导到位。为加强和黔南州教育的帮扶对接,广州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屈哨兵为组长、副局长
期刊
2011年来,四川省巴中市立足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区域实际,坚持以改革开放、扶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市的总任务,以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为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六大扶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1+6”连片扶贫开发。通过与片区建设同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挂包帮”活动,选派驻村干部进驻片区贫困村,在“四突出四解决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以来,始终坚持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干部驻村帮扶作为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工程的先导性、关键性工作,及时建立健全干部选派、组织领导、监督约束、履职规范等工作机制,有力地保障了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扶,驻村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赢得了被帮联旗县区、嘎查村及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人员制度全配齐  在驻村帮扶工作
期刊
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属横断山系川西高原区,全州平均海拔4500米,总面积15.37万平方公里,约占四川省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共辖18个县,2846个行政村,100余万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条河流贯穿全境,全州多高山峻岭、深沟峡谷,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农牧民群众生存条件极差。  据调查,甘孜州90余万农牧民中有近20万人居住在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期刊
2012年,当新时期扶贫攻坚战号角正响,当“振兴发展”的旋律在赣南苏区高昂欢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县,迎来了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等多项重大政策机遇,扶贫开发快步提速提效,在新的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程。  短短两年,全县争取到中央、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1.17亿元,整合统筹用于扶贫民生的投入达53亿余元,居赣州全市县级首位……  短短两年,156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居环境
期刊
从毕节试验区成立的那一天起,这块土地便迎来了新的变化。  1988年,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的倡导下,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并由此拉开了“多党合作在毕节”的新实践。  2012年7月,胡锦涛在统一战线参与贵州毕节试验區建设工作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坚定贯彻“同心”思想,奋力推进“同心”实践,努力建设好毕节试验区。  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持
期刊
“情姐打工去挣钱,不如随哥种桃园,打工辛苦挣钱少,桃子赚钱赛神仙。”走进贵州岑巩县客楼乡,一首首动听的山歌从桃园传来,让人感觉这里恍若世外桃源。从贫困到脱贫,从脱贫到致富,是不断的科技创新,下活了这里产业发展的“一盘棋”,带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创建“科研园” 发展新品种  客楼乡有“高原凉乡”之称,海拔在850米至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由于地势高、气温低、交通不便等原因,客楼乡
期刊
他,深切关注革命老区建设事业,曾先后四次致信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他,从2004年结缘会昌,就锁定会昌珠兰乡,历时10年,开创教育扶贫新路;他,年过七旬却依然执着,为了选点兴建一所示范学校,深入全国13个省区、50多个县、50多个乡镇、150多个村,看了上百所小学……  他就是全国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原书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李永海。由他牵头创建的江西革命老区会昌珠兰示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