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教育是加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就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设计、师资队伍、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学结合的教育方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的影响到学校对教学管理的决策。为此,高职院校走产学结合之路要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 产学结合 高职教育 教学管理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知识飞速更新,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新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尽快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延伸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为此,只有走产学结合这条路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长久之计。因为只有产学结合才能及时把学校的知识转化成对社会和企业有用的技术,达到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目的。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相应的产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
一、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各高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当前发展形势需要,坚持以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人员掌握着教学运行的整体情况,因此要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参加教务管理干部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还可分批选派教务管理人员到优秀院校参观学习、挂职培训等。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学指导专家在教学工作中的咨询、参谋作用,结合教学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能力决定学生的质量,面对于本科生的竞争,高职学生要有自身的优势,即理论知识+技能。为此,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专兼结合的形式,专职教师侧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兼职教师侧重聘任引进和科学使用,在提高素质的同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此外,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以系部教研室活动的形式对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并由系部深入兼职教师的课堂进行指导,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应建立教学一线教师反馈体系和学生评议体系。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反映到学校,学校高度重视其中的问题,使之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建立学生评议,是为了能让学校了解教师的教育工作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聘任该教师。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重视的是结果,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的坚定,分出等级,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等级评定,主要用于教师聘任、增加薪酬等。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为是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修正自身,及时修改或调整教学计划,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教师完善自身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贯彻德国“行动导向”理念,课程开设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要居于中职教育之上,要定位在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中间,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与本科生和中职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在技能水平上要较本科生有优势,在理论知识上较中职生丰富扎实,但既不能超越本科生也不能低于中职学生,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成功的高职教育。简单来说,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理论足够用,实践能力强,面对一线下得去,能力用得上,人在一线留得住,岗位工作上手快,走向未来的特色鲜明的“一线”型高技能人才。因此,要大大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对理论性极强、较难理解的课程要适当降低课时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真实感受知识的应用。按照企业的需求,适当缩减部分公共课程学时,或将部分公共课程设定为选修课,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技能。
对高等数学(经济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在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的基础上,选取“贴近生活、切实可用”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课堂教学以多媒体为主,为提高教学质量,应敦促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课件,经常开展精品课件比赛,激发教师教学、备课的积极性。
五、教学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教学管理人员应坚持收集每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促进教学文件的齐全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应共享,方便相关教师查阅。对教材的选用提出规范的要求,优秀教材和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应保持在教高的比例,确保低价优质教材进课堂。图书馆应定期更新图书,增加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采购,让师生能够同时共享,满足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六、确定主题,开展教研室活动
系部教研活动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教师之间彼此交流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针对系部教研活动有名无实的问题,应制定教研室活动规范,按时开展教研室活动,教研活动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改进和完善系部教研活动的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系部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教研室做出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每次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和考勤记录,并适时进行监督。
高职教育所强调的是实践教学条件,如果完全靠学校自己来完成是难以实现的,一方面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财力有限,很难为所有的专业建设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训室等,另一方面,即使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室)建设比较齐全,也一定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未来上岗工作的真实职业环境有一定的差别,况且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企业技术更新和产品创新的速度,使得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倍感压力,因此,依托企业合作办学,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又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的问题,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感受本职业的真实环境。另外,学校可以从众多相关企业中选择较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当该企业与该领域发展前景不相匹配时,学校可以另辟新企业。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不仅在时间上具有规律性,而且大大缩减职工工资成本,并且学生容易管理。在实训中,企业可以对学生同步进行考察,筛选优秀学生待毕业后成为企业一员。 通过调查问卷,87.5%的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技能型+素质型,因此,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进行教学活动,首先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是高职院校工作的中心,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首要环节和专业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是教学工作的总纲领,因此,人才培养方案问题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要有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既要有产方又要有学方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制定出有产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老师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基础,老师在选取教材时都要遵循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所以,彼此是一脉相承的,学校与企业应在这方面重点加强合作,结合理论与实际的需要,完成教学工作的总纲领。
高职院校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出发,企业从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都需主动要求与对方合作,并且通过一定的形式,建立相应的体制,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系统,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分别遵循教育规律和生产规律以开展正常的活动。一般说来,产学双方合作进行教育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是以双方全面合作为基础的,是以科学研究为结合点,推动教学、科研、生产的三结合,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从高校的科学研究优势中得到实惠,激发了支持学校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了开展职工教育和继续工程教育的自觉性,从而使产学双方进入教育和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和完善合作的体制。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教育者本身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既要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要符合现实社会中职业岗位对技术开发人才的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此外,还应尽可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产学合作,高职教师能够深入一线挂职锻炼,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长期实践,从而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结合,高职院校还可以从与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企业中选聘能够进行教育教学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兼职上课,使他们成为高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2012届高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73%的学生希望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技能型工作,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理论课没什么兴趣,只想在实践中学习。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至2015年共同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对此,学校应积极选拔教师参加培训,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在新聘教师时,应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让课堂与实践实现零距离。在于企业合作的同时,也进行教师的双师型培养,老师与学生在企业共同学习。
当前形势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需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瞬息万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学结合 高职教育 教学管理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知识飞速更新,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新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尽快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延伸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为此,只有走产学结合这条路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长久之计。因为只有产学结合才能及时把学校的知识转化成对社会和企业有用的技术,达到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目的。面对社会的纷繁复杂,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相应的产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
一、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各高校根据学校实际和当前发展形势需要,坚持以制度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人员掌握着教学运行的整体情况,因此要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参加教务管理干部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还可分批选派教务管理人员到优秀院校参观学习、挂职培训等。此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学指导专家在教学工作中的咨询、参谋作用,结合教学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能力决定学生的质量,面对于本科生的竞争,高职学生要有自身的优势,即理论知识+技能。为此,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专兼结合的形式,专职教师侧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兼职教师侧重聘任引进和科学使用,在提高素质的同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此外,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以系部教研室活动的形式对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并由系部深入兼职教师的课堂进行指导,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应建立教学一线教师反馈体系和学生评议体系。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反映到学校,学校高度重视其中的问题,使之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建立学生评议,是为了能让学校了解教师的教育工作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聘任该教师。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重视的是结果,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的坚定,分出等级,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等级评定,主要用于教师聘任、增加薪酬等。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为是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修正自身,及时修改或调整教学计划,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教师完善自身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贯彻德国“行动导向”理念,课程开设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要居于中职教育之上,要定位在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中间,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与本科生和中职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在技能水平上要较本科生有优势,在理论知识上较中职生丰富扎实,但既不能超越本科生也不能低于中职学生,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成功的高职教育。简单来说,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理论足够用,实践能力强,面对一线下得去,能力用得上,人在一线留得住,岗位工作上手快,走向未来的特色鲜明的“一线”型高技能人才。因此,要大大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对理论性极强、较难理解的课程要适当降低课时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真实感受知识的应用。按照企业的需求,适当缩减部分公共课程学时,或将部分公共课程设定为选修课,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技能。
对高等数学(经济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在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的基础上,选取“贴近生活、切实可用”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课堂教学以多媒体为主,为提高教学质量,应敦促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课件,经常开展精品课件比赛,激发教师教学、备课的积极性。
五、教学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教学管理人员应坚持收集每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促进教学文件的齐全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应共享,方便相关教师查阅。对教材的选用提出规范的要求,优秀教材和高职高专教材的选用应保持在教高的比例,确保低价优质教材进课堂。图书馆应定期更新图书,增加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采购,让师生能够同时共享,满足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六、确定主题,开展教研室活动
系部教研活动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教师之间彼此交流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针对系部教研活动有名无实的问题,应制定教研室活动规范,按时开展教研室活动,教研活动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改进和完善系部教研活动的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系部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教研室做出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每次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和考勤记录,并适时进行监督。
高职教育所强调的是实践教学条件,如果完全靠学校自己来完成是难以实现的,一方面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财力有限,很难为所有的专业建设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训室等,另一方面,即使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室)建设比较齐全,也一定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未来上岗工作的真实职业环境有一定的差别,况且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企业技术更新和产品创新的速度,使得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倍感压力,因此,依托企业合作办学,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又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的问题,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感受本职业的真实环境。另外,学校可以从众多相关企业中选择较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当该企业与该领域发展前景不相匹配时,学校可以另辟新企业。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不仅在时间上具有规律性,而且大大缩减职工工资成本,并且学生容易管理。在实训中,企业可以对学生同步进行考察,筛选优秀学生待毕业后成为企业一员。 通过调查问卷,87.5%的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技能型+素质型,因此,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进行教学活动,首先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是高职院校工作的中心,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首要环节和专业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是教学工作的总纲领,因此,人才培养方案问题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要有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既要有产方又要有学方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制定出有产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老师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基础,老师在选取教材时都要遵循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所以,彼此是一脉相承的,学校与企业应在这方面重点加强合作,结合理论与实际的需要,完成教学工作的总纲领。
高职院校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出发,企业从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都需主动要求与对方合作,并且通过一定的形式,建立相应的体制,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运行机制。学校和企业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系统,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分别遵循教育规律和生产规律以开展正常的活动。一般说来,产学双方合作进行教育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是以双方全面合作为基础的,是以科学研究为结合点,推动教学、科研、生产的三结合,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从高校的科学研究优势中得到实惠,激发了支持学校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了开展职工教育和继续工程教育的自觉性,从而使产学双方进入教育和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和完善合作的体制。
高职教育需要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教育者本身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既要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要符合现实社会中职业岗位对技术开发人才的要求。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此外,还应尽可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产学合作,高职教师能够深入一线挂职锻炼,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长期实践,从而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结合,高职院校还可以从与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企业中选聘能够进行教育教学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兼职上课,使他们成为高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2012届高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73%的学生希望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技能型工作,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理论课没什么兴趣,只想在实践中学习。
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至2015年共同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对此,学校应积极选拔教师参加培训,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在新聘教师时,应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让课堂与实践实现零距离。在于企业合作的同时,也进行教师的双师型培养,老师与学生在企业共同学习。
当前形势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需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瞬息万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