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效率;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07-02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对我们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和考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下面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谈些个人的看法和思考以供大家商榷。
一、注重因材实教,分层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学生是从小家中就有计算机,有的学生已经是“老网民”,但也有学生对“电脑”也只有初步的认识。在这样的学生情况下,不进行分层教育会有在部分学生感到“老师教的我都会”的同时,部分学生还没有听懂。教学中怎样让程度好学生的不觉得烦,又要让程度弱的学生能学会,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任务驱动教学的整个设计重点是任务的设计。合适课堂任务,既要让弱点的学生能完成,又要让能做出的学生感到有兴
趣、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根据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活动的教学任务,以事件为线索,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目标中完成某任务。可先做出一个不完整的作品,让学生在事件情节的驱动下,完成作品。这样程度好点的学生会感到自己有发挥的空间,可以展开想象,既动了手,又动了脑。事件的选材可以兼顾到品德教育、综合学科内容的渗入,确实可以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一门综合课,而不是单纯的计算机课。比如在初期的教学“画图”中和后期的“幻灯片”中都可以设计实际工作为模拟的“版报一角”和连续性的任务“你认识我吗?”
(二)以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为基础,设计多任务对学生分层要求。如在“认识Windows中”和“文件归类处理”中,对部分学生要求完成一些根据知识点设计的基本任务,而对操作较快的学生提供课本上没有的扩充的任务,增加难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多任务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都有事可做都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操作。
二、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兴趣浓厚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处于亢奋状态,这时最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反之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缺乏求知欲和探索新事物的精神,就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以及信息技术学科里内容丰富多彩的这些优势,精心备好每堂课,教学内容围绕能够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开,一旦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的记忆和思维就显得十分的活跃,知识点吸收和消化得快,教学效果的达成度就相应的高,极大地帮助了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节省教师辅导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是我们常用的方式。运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帮助,这相当于一下子为老师配了几个“小助手”,在教学中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给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节约了大量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分组固定好机位,小组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在每组中要选出一名电脑技能较好的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纪律管理,这样能让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负责教学、检查总体、个别辅导,推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情。当每个小组的学习和帮助进入良好状态后,老师在信息技术课上就不用安排过多的时间讲课、演示或者解决问题,确实做到将时间还给学生。
四、围绕主题,分课时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相整合
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有时相连的几部分有很大的关联,单独介绍一部分较难让学生认识。对这些章节通常要把一部分内容在一节课上整体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心目中有个大概,而安排的任务确要通过两课时或者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最长的设计可把一章分为四单元,以一课内容为引入与练习,接下可有几课时继续作品和小组交流;部分优秀作品的推选、评价与知识点的重新认识和任务作品的进一步完善。通过这样的安排,让电脑课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各有事做,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思维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与其它学科知识相整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其应用的广泛性是任何其他工具所没有的,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具备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应用的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如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能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也是目前的大势所趋。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尽量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和联系起来。像在 Powerpoint教学中,可以以为某学科设计一个教学课件作为学
生练习题材,文字处理中的字体的效果练习中,可与化学中的分子式相联系,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又让学生学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画图时色彩的搭配和美术知识相连,程序设计中的算法和数学相结合等等,这样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认识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明白了信息技术的用途,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就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过程连贯、呼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但各部分内容适时穿插,这更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于应用的思想。比如 在学习网页码制作时。制作内容可让学生从网上搜索,既可实现FrontPage网页制作的技术,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讲解完一些常用操作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去获取Excel的一些别的操作技巧,以提高学生软件自学能力,既省了老师的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采用“练”的模式,尽量“少讲”、“精讲”。在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素养,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学习,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用来操作,但怎样的方法更为有效希望老师和朋友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效率;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07-02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深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对我们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和考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下面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谈些个人的看法和思考以供大家商榷。
一、注重因材实教,分层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学生是从小家中就有计算机,有的学生已经是“老网民”,但也有学生对“电脑”也只有初步的认识。在这样的学生情况下,不进行分层教育会有在部分学生感到“老师教的我都会”的同时,部分学生还没有听懂。教学中怎样让程度好学生的不觉得烦,又要让程度弱的学生能学会,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任务驱动教学的整个设计重点是任务的设计。合适课堂任务,既要让弱点的学生能完成,又要让能做出的学生感到有兴
趣、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根据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活动的教学任务,以事件为线索,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目标中完成某任务。可先做出一个不完整的作品,让学生在事件情节的驱动下,完成作品。这样程度好点的学生会感到自己有发挥的空间,可以展开想象,既动了手,又动了脑。事件的选材可以兼顾到品德教育、综合学科内容的渗入,确实可以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一门综合课,而不是单纯的计算机课。比如在初期的教学“画图”中和后期的“幻灯片”中都可以设计实际工作为模拟的“版报一角”和连续性的任务“你认识我吗?”
(二)以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为基础,设计多任务对学生分层要求。如在“认识Windows中”和“文件归类处理”中,对部分学生要求完成一些根据知识点设计的基本任务,而对操作较快的学生提供课本上没有的扩充的任务,增加难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多任务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都有事可做都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操作。
二、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兴趣浓厚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处于亢奋状态,这时最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反之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缺乏求知欲和探索新事物的精神,就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以及信息技术学科里内容丰富多彩的这些优势,精心备好每堂课,教学内容围绕能够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开,一旦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的记忆和思维就显得十分的活跃,知识点吸收和消化得快,教学效果的达成度就相应的高,极大地帮助了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节省教师辅导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是我们常用的方式。运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帮助,这相当于一下子为老师配了几个“小助手”,在教学中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给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节约了大量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分组固定好机位,小组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在每组中要选出一名电脑技能较好的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纪律管理,这样能让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负责教学、检查总体、个别辅导,推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情。当每个小组的学习和帮助进入良好状态后,老师在信息技术课上就不用安排过多的时间讲课、演示或者解决问题,确实做到将时间还给学生。
四、围绕主题,分课时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相整合
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有时相连的几部分有很大的关联,单独介绍一部分较难让学生认识。对这些章节通常要把一部分内容在一节课上整体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心目中有个大概,而安排的任务确要通过两课时或者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最长的设计可把一章分为四单元,以一课内容为引入与练习,接下可有几课时继续作品和小组交流;部分优秀作品的推选、评价与知识点的重新认识和任务作品的进一步完善。通过这样的安排,让电脑课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各有事做,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思维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与其它学科知识相整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其应用的广泛性是任何其他工具所没有的,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具备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应用的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如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能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也是目前的大势所趋。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尽量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和联系起来。像在 Powerpoint教学中,可以以为某学科设计一个教学课件作为学
生练习题材,文字处理中的字体的效果练习中,可与化学中的分子式相联系,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又让学生学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画图时色彩的搭配和美术知识相连,程序设计中的算法和数学相结合等等,这样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认识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明白了信息技术的用途,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就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过程连贯、呼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但各部分内容适时穿插,这更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于应用的思想。比如 在学习网页码制作时。制作内容可让学生从网上搜索,既可实现FrontPage网页制作的技术,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讲解完一些常用操作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去获取Excel的一些别的操作技巧,以提高学生软件自学能力,既省了老师的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是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采用“练”的模式,尽量“少讲”、“精讲”。在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素养,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学习,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用来操作,但怎样的方法更为有效希望老师和朋友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