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我们新时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作为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和提炼,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许多与公民教育相关的人文精神。公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是体现公民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方式之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学工作者往往是从理论上阐述历史教学之于公民教育的影响和意义,对于历史教学与公民教育的实践价值探索仍有所欠缺。本文从历史教学的特点和使命出发,结合到历史教学现状,对历史教学与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和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公民教育;传承文化
公民教育是历史教学所承载的使命之一,良好的公民教育能够为我们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历史教学与公民教育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美育、智育无一不彰显了公民教育之中的基础内涵。公民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体现。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到新时期社会经济新形式,开拓教学思路,以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成公民教育进步。
1 公民教育含义概述
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产物之一。我国公民在法律上是指具有中国国籍并且承担中国法律所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而公民教育是一种基于公民身份之上的、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活动。在历史教学中常出现两种误区:一是将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狭义地理解成为了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将公民教育异化为“人格教育”。公民教育对法律的促进作用在于彰显法律本质——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人格教育主要针对于个体而言,旨在提高其个人素养;公民教育则是针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其目的是促进社会整体公民素养的提升。
2 历史教学中公民教育的意义
培养公民基本素养是历史教学之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之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等,这些外在的客观环境因素深刻地影响到每一位公民的价值取向,一些与社会文明、公民素养所背离的社会现象仍然存在:小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到偷税漏税、电信欺诈等。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同样也受到不良社会思想所侵蚀。目前我国对于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巨大努力,各民族同胞为此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阴谋份子仍然在暗中挑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妄圖分裂祖国。为了切实解决以上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问题,就必须要重视基础公民教育。历史学科所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对于实施公民教育存在先天性的优势,历史教学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良好地融入社会,社会、历史、人类三者之间的客观联系,将其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公民。纵观我国各阶段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以“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和健全学生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的教学特色。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公民,历史教学与公民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传承历史,有助于培养新时期的现代公民,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 历史教学中公民教育的融入
3.1 建立和谐历史课堂,营造民主气氛。
公民教育所追求的自由而平等的思想应该在历史教学中得到相应的体现,而和谐历史课堂中自由民主的气氛正是现代公民所处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这也是潜移默化使学生感受到公民教育内涵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用一套客观而公正的评价标准评价其学习表现。不妨更多地开拓课堂形式,利用启发、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生动的历史课堂,使之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充分感受公民教育的魅力。
3.2 发掘历史事例,结合现实,培养学生公民素养。
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事实正是一个良好的公民教育素材。古往今来,中外世界历史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他们身上所闪耀的历史人文光环可以用于对学生公民素养的熏陶。例如古代有苏武牧羊,坚守民族气节;近代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保卫国家尊严,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感人肺腑的事件,例如汶川地震中所涌现出的人性辉煌。我国历史源远流长,通过这些历史事实让学生感受到公民素养是与其自身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这些历史事例都深刻地体现出公民素养内涵的各个方面,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将历史细化,将其与公民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3.3 建立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公民教育。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即是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促进历史教学中公民教育质量的提高。在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历史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往往是以学生分数之多寡来制定的,然而历史教学是一个与公民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项实践活动,公民素养体现在德、智、体、美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以分数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难免显得苍白无力,不能够体现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公民素养的提升和进步。历史教学评价机制不妨从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出发,例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思考、提问等,每一次历史作业完成情况,历史测评成绩,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等,尽可能地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切实促进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3.4 推广实践教学,提高公民素养。
推广历史实践教学是促进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历史题材电影、举行历史讲座、情景表演——还原情景场景等,通过历史实践教学,学生能够真切地感悟历史和公民素养之间的含义,以提高其公民素养。历史实践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选择。
4 总结
历史教学作为实现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完成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转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公民素养,进一步为实现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许艳.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4(31):99-99.
[2]孔一帆.中学历史教学中公民教育的反思[J].高考:综合版,2015(11).
[3]陈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 重庆市 401420
【关键词】历史教学;公民教育;传承文化
公民教育是历史教学所承载的使命之一,良好的公民教育能够为我们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历史教学与公民教育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美育、智育无一不彰显了公民教育之中的基础内涵。公民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历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体现。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到新时期社会经济新形式,开拓教学思路,以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促成公民教育进步。
1 公民教育含义概述
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产物之一。我国公民在法律上是指具有中国国籍并且承担中国法律所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而公民教育是一种基于公民身份之上的、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活动。在历史教学中常出现两种误区:一是将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狭义地理解成为了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将公民教育异化为“人格教育”。公民教育对法律的促进作用在于彰显法律本质——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人格教育主要针对于个体而言,旨在提高其个人素养;公民教育则是针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其目的是促进社会整体公民素养的提升。
2 历史教学中公民教育的意义
培养公民基本素养是历史教学之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之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等,这些外在的客观环境因素深刻地影响到每一位公民的价值取向,一些与社会文明、公民素养所背离的社会现象仍然存在:小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到偷税漏税、电信欺诈等。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同样也受到不良社会思想所侵蚀。目前我国对于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巨大努力,各民族同胞为此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阴谋份子仍然在暗中挑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妄圖分裂祖国。为了切实解决以上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问题,就必须要重视基础公民教育。历史学科所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对于实施公民教育存在先天性的优势,历史教学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良好地融入社会,社会、历史、人类三者之间的客观联系,将其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公民。纵观我国各阶段历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以“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和健全学生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的教学特色。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公民,历史教学与公民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传承历史,有助于培养新时期的现代公民,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 历史教学中公民教育的融入
3.1 建立和谐历史课堂,营造民主气氛。
公民教育所追求的自由而平等的思想应该在历史教学中得到相应的体现,而和谐历史课堂中自由民主的气氛正是现代公民所处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这也是潜移默化使学生感受到公民教育内涵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用一套客观而公正的评价标准评价其学习表现。不妨更多地开拓课堂形式,利用启发、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生动的历史课堂,使之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充分感受公民教育的魅力。
3.2 发掘历史事例,结合现实,培养学生公民素养。
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事实正是一个良好的公民教育素材。古往今来,中外世界历史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他们身上所闪耀的历史人文光环可以用于对学生公民素养的熏陶。例如古代有苏武牧羊,坚守民族气节;近代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保卫国家尊严,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感人肺腑的事件,例如汶川地震中所涌现出的人性辉煌。我国历史源远流长,通过这些历史事实让学生感受到公民素养是与其自身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这些历史事例都深刻地体现出公民素养内涵的各个方面,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将历史细化,将其与公民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3.3 建立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公民教育。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即是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促进历史教学中公民教育质量的提高。在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历史教学中的评价机制往往是以学生分数之多寡来制定的,然而历史教学是一个与公民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项实践活动,公民素养体现在德、智、体、美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以分数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难免显得苍白无力,不能够体现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公民素养的提升和进步。历史教学评价机制不妨从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出发,例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思考、提问等,每一次历史作业完成情况,历史测评成绩,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等,尽可能地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切实促进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3.4 推广实践教学,提高公民素养。
推广历史实践教学是促进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历史题材电影、举行历史讲座、情景表演——还原情景场景等,通过历史实践教学,学生能够真切地感悟历史和公民素养之间的含义,以提高其公民素养。历史实践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选择。
4 总结
历史教学作为实现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完成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转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公民素养,进一步为实现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许艳.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4(31):99-99.
[2]孔一帆.中学历史教学中公民教育的反思[J].高考:综合版,2015(11).
[3]陈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 重庆市 4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