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名词一览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d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科举】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考试从隋代开始设置,到明朝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童生试)、鄉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序】庠为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序为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設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这些人士也被称为“东林党”。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等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不过也有例外,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中的“诸生”,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其他文献
高考临近,很多考生都在为高考作文写不理想而焦虑不已“急来抱佛脚”时,便常会提及到这样一些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多背几篇“满分作文”或“高考范文”。這些作文有的语言优美,有的构思精巧,有的立意深刻,有的新意迭出,每一篇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在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背诵下来这样一些文章,语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但这并不是万能钥匙,考生应谨慎对待。  高考作文作为中学写作教学的“指挥棒”,其“评分标准”,意
期刊
离开老家已是第十一个年头了。往年这个时节,枝丫是新的,秃秃的小芽青葱得不晓世事,只顾亮着、绿着,再抽出更绿的条儿,一劲儿甩出更多生命力来,恰如当年的我。自上学以后,再也没有回过老屋了,不知道它是否和爷爷的牙一样被旱烟侵蚀得黝黑。  小时候,时常听到雨从屋檐漏下来,淅沥地打在明黄色的老旧窗框上。不时地,一些调皮的雨也会从窗框旁、玻璃边雀跃地逃出来,哗哗地浸染了墙根。冬天,雨变成了雪,变成了冰,冻在房
期刊
写作指导  一、多维度思考  多角度思维,是从一个信息点出发,发挥联想,不时地换个角度去想,从而引出不同的结果。考生只要从一点出发,向四面八方发散开来,把所能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思想,即可“优”中选“新”,“可”中选“特”。“顺则凡,逆则仙”,考生的思路若能跳出常规,就能避免平庸,开创一片新天地。  “多维度思考”对一篇文章能否写得深刻,能否增加得分有十分關键的作用。只有深入地多维
期刊
《孟子》有言:“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这就是成语“闻过则喜”的由来,它体现了子路宽广真诚的胸怀。人本来就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参照他人的评价来更好地了解并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让我们更轻易、频繁地对他人生活指指点点,殊不知,这样的评价有时也会演变成无形的“绑架”。  看见开豪车的年轻女子,有人评价“傍大款”;看见朋友圈里晒度假美景照片的,有人评价说“炫富”;看见公交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来到店里时,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昂贵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最后店员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店员一听,立即取来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
期刊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于2017年1月14日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供給侧”“工匠精神”“洪荒之力”“吃瓜群众”“蓝瘦,香菇”等词语上榜。  语言既是思想表达、人际交流的工具,也是公众心理、社会情绪的载体,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尤其是“人人都有麦克风”自媒体时代,网络为流行语的衍生、传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隔三差五就有一个网络流行语诞生,通过病毒式传播,一天就能热遍
期刊
据某教育网站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自2010年到2015年,在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不含艺术学科)中,哲学招生人数不及1万,仅是工学招生人数的零头。然而,近期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北京地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中,哲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最高。  在流行的观念里,文史哲被视作冷门学科。但是,作为一个在中文系读了4年本科,且还要读两年研究
期刊
前不久发布的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有了新的变化,浙江和上海的考生们也即将面临新的高考改革,种种变化都在表明2017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们先来看看各省份高考语文試卷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  全国卷Ⅰ: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全国卷Ⅱ: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  全国卷Ⅲ:云南、广西、贵州
期刊
【解题技巧】  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成語,大多在各类书刊中比较常见,却容易被误用。其错用类型多为感情色彩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语境或逻辑错误。除成语常规用法外,一些成语的非常规用法也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如两栖性成语、形似性成语、成语与语境的特殊语法搭配等。所以,除了平时广泛积累外,考生更应掌握成语试题的命题规律,把握题型走向,才能提高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能力。  1.望文生义。成语的含义不是单个词
期刊
针对训练一  话说沉闷  □刘心武  尽管当今的社会生活变化迅猛、五光十色,但作为个人情绪来说,仍会时有沉闷之感。  沉闷感,或简称闷感,是一种没有杀伤性但也绝无趣味与快乐的情绪状态。“乏味”“无趣”“闷”,与“恶劣”“恶心”“臭”还是两回事。沉闷的状态一般来说绝非恶性状态,闷感亦非愤慨、忧伤之类的情绪。沉闷,其含意应是“闷”这种状态达于相当程度并滞留时间过长。  闷,往往由一种对是非善恶虽有所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