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冰臼”真伪存疑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3月13日,14时~15时30分。
  地点: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白龙潭桥。
  整整1个半小时,此处无一行人或车辆经过。而半年前,这里最多时曾聚集两三百人。他们慕名而来,只是为看全世界最大的“冰臼”。
  这个“冰臼”,就是白龙潭。
  
  最大“冰臼”?
  
  2010年8月,大庄科乡政府在对昌赤路两侧道路景观进行美化治理时意外发现,原本只有1米深的白龙潭清理后竟有18米深,约相当于6层楼高,“挖掘机在里面看起来就像玩具车一样,看起来十分壮观。”
  这个巨型深潭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两三百万年前,这儿(延庆)曾被一片白茫茫的冰雪覆盖。白龙潭就是这些冰川融水‘水滴石穿’后形成的,这种地质地貌在专业上叫‘冰臼’。”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到现场进行勘测后做了如此结论。
  但这种说法,随即被其他专家否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学研究员章雨旭认为,白龙潭不是远古“冰臼”,而是流水冲击形成的现代壶穴。
  彼时,媒体对两种观点的交锋进行了广泛报道。一时间,关于“白龙潭到底是‘冰臼’还是壶穴”的争论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
  实际上,自1997年“冰臼”首次被规模发现以来,“冰臼”理论就一直备受争议,甚至从未得到过主流学术界的正式承认。尽管如此,每一地新发现“冰臼”的新闻却总能得到媒体的青睐。部分专家指出,有关“冰臼”的争论早已脱离单纯的学术讨论,其背后牵扯着包括地方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各方面的利益。
  在韩同林看来,延庆“冰臼”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冰臼”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最为壮观和完美的。但记者3月13日实地探访时却没能感受到极品“冰臼”的壮观。
  延庆“冰臼”位于昌赤路与莲花山森林公园公路的岔路口,白龙潭桥边的大庄科河河谷内。“冰臼”上方四周已用铁丝网围起来,北侧挂着“禁止入内危险”的警示牌。记者小心翼翼翻过铁丝网,下到“冰臼”处,发现“冰臼”表面被一层厚厚冰面覆盖,周边也有一条狭长冰层带,“冰臼”周围还堆放着一些石块和土方。
  “冰层融化,这里会有一条小溪从谷底流过。”附近莲花山森林公园的看林人告诉《地球》记者。
  很难想象,这样一层毫不起眼的冰层下竟覆盖着一个宽20米、长18米、深达17.5米的大坑。“挖出近3000多立方米土方。”延庆县大庄科乡政府宣传委员吴廷才告诉《地球》记者,“这里原本只有一个几平米的小口。去年8月我们开始整理昌赤路两侧环境,施工人员本来想清理一下坑中的泥土,没想到越挖越深,开始还是人工挖,可怎么挖就是不见底,后来调来了小型挖掘机,摇臂还是不够长,只好又请来大型挖掘机,经过一个月持续不断地挖掘才挖到底。”
  据吴廷才介绍,显露出真容的白龙潭犹如一个圆坛子,镶嵌在巨大的花岗岩中心,开口呈椭圆形、四壁光滑,徒手无法攀登。在这个巨型“冰臼”的底端,还耸立着一座6米多高形状不规则的“小山”。
  “白龙潭见底后,每天都有好几百人来这里参观。后来(大庄科)乡里就在白龙潭四围搭起了围挡,还挂上了警示牌,以免发生危险。”上述看林人告诉记者。
  除了众多游人,巨潭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韩同林是最早一批到达现场进行勘测的专家之一。“我从报纸上了解到这个消息,当时就很关注。根据报道,初步推测巨潭为‘冰臼’。”韩同林说,后来的实地勘测证实了他的猜测,“白龙潭口小、肚大,从上到下非常光滑,没有加工的痕迹,就是远古‘冰臼’。”
  到底什么是“冰臼”呢?韩同林解释说,在距今约2~3百万年前,全球大约有3/4的陆地曾被一片白茫茫的冰雪覆盖。当时的古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石穿”的方式冲蚀岩石所形成的一种地质地貌就叫“冰臼”。“冰臼”具有口小、肚大的特点。目前,我国南至海南,北至东北,东到台湾、浙江舟山,西至新疆、西藏都有“冰臼”踪迹,现搜集到的和已进行实地调查的“冰臼”分布地区合计约66处。
  韩同林表示,白龙潭巨型“冰臼”的发现对研究当地和北京地区的古气候、古环境,现代气候、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与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这一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存在规模巨大的第四纪古冰川运动。
  
  世纪争论
  
  韩同林对廷庆白龙潭的认定,遭到章雨旭的质疑。
  章雨旭认为,白龙潭位于河谷正中,若白龙潭是远古冰川的产物,早就被流水剥蚀殆尽,不可能保存到现在,因此白龙潭不可能是远古冰川作用的产物。而根据当地的地质特征,他推测白龙潭是由于洪水冲刷形成的。白龙潭位于河谷拐弯且变窄处,这里有形成高速旋转旋涡的条件,而高速旋转的流体有强大的搬运能力,现在清出的完整壶穴(白龙潭)可能是在多次大洪水旋涡的反复冲击侵蚀下形成的。白龙潭底部残存的螺旋状石柱就很难用垂直水流冲击来解释其成因。
  对学术界来说,关于延庆“冰臼”的争论早已见怪不怪。上世纪90年代韩同林第一次对“冰臼”的规模发现就受到了其他专家的质疑。
  1997年7月,北京酷热,韩同林和家人去“京北第一草原”——坝上避暑度假,途经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喇嘛山风景区的佛珠洞。当听说山顶上有9个天然的“天露池”时,韩同林就猜测,那会不会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实地勘测后韩同林认为,这就是“冰臼”。同年,韩同林又在内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左旗发现了上百个“冰臼”。
  长期从事地貌和冰川研究的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崔之久听说此事后,数次赴河北丰宁、左旗、克什克腾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他发现,在南起河北丰宁、承德,北迄内蒙巴林左旗克旗范围内的各种风蚀地貌和风积沙地中,黄土沙粒的直径从西到东逐渐变小,说明在距今1万多年以来,这里可能曾经存在过一条风力强盛的“风道”。
  崔之久认为,所谓“冰臼”并非冰川作用产物,而是一种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常见地貌。“是由长期定向风力侵蚀作用所致,不过风化的主要力量不是物理的,而是化学的,是盐风化。花岗岩中的盐不断析出,结晶、融化反复进行,瓦解了花岗岩内部的结构,使风化速度加快,造就了岩臼(冰臼)。”崔之久对《地球》记者说。
  不过,这些反对意见似乎并未起到多大作用,情况在赤峰发现“冰臼”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韩同林陆续宣布,广东揭西和韶关丹霞山、饶平青岚溪、丰顺龙鲸河等地发现“冰臼”,甚至在热带的海南岛都发现了“冰臼”群。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被外界称为“冰臼之父”。
  对韩同林眼中的这些“冰臼”,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它们是风雨共同作用造成的,与冰川作用无关。
  针对广东丹霞“冰臼”的形成,中山大学地学院教授黄进认为,丹霞山的红色砂砾岩中含有碳酸钙,在风 雨的共同作用下,这些碳酸钙被溶解,使岩石受到侵蚀和溶蚀,逐渐崩解,形成小凹坑。当雨水漫出小凹坑,不但带走了小凹坑的一部分溶解质和悬移质,也使小凹坑逐渐加深、加大,最终形成这种地质地貌。
  《地球》记者发现,在反对声音中,不乏施雅风这样的大师,及陈安泽、崔之久等知名专家,而赞同“冰臼”理论的专家很少,仅有中国石油大学的吕洪波教授等数人。
  即使是这样,吕洪波等人的观点也与韩同林大不一样。韩同林认为冰川融水是从上面近乎垂直地落下,而吕洪波却认为水流来自冰下。根据吕洪波的论文:“冰臼”是冰川下的基岩被冰下融水流动时受到阻挡所形成的夹带着砾石碎屑的漩涡水流磨蚀而成。
  自1997年发现“冰臼”以来,学术界就为此展开过多次激烈的争论。比如,学术期刊《热带地理》自1999年第4期起以粤东“‘冰臼’与壶穴之争”为题开展了热烈讨论,争论持续两年,在国内外地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至今热度未减。2001年7月20日,此刊编辑部又在广州地理研究所组织举行了关于“‘冰臼’与壶穴之争”的专题讨论会。此外,《科学通报》和《地质评论》等其他学术期刊也就此刊登了多篇文章。
  面对不同学术意见,韩同林都曾一一做出过回应。这些回应中,韩同林对诸如风力侵蚀速度等问题上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加之“冰臼”理论的基础——第四纪冰川学说也存在很大争议,因此韩同林与学术界其他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始终无法在“冰臼”理论上达成一致。
  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是我国地质、地理学家争议最大,认识分歧最大的问题。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期。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在第四纪时有多次冰川发育。而我国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等人的研究成果则认为,中国东部不可能有冰盖。有关第四纪冰川的争议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尚未有定论。
  “冰臼”存在前提则正是第四纪冰川理论。“韩同林正是借助了这一点,无法否定第四纪冰川学说,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就无法排除冰臼存在的可能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如此告诉《地球》记者。有的专家甚至建议记者在写文章时,避开第四纪冰川这几个字眼。
  在一些专家看来,对“冰臼”理论的不认同,或许更多地来自于对韩同林科研的不严谨和“冰臼”理论本身所带有的“常识性”错误。
  “尽管对韩同林所谓的‘冰臼’地貌学界的看法也各有不同,但这些意见都在正常的学术讨论范围内,大家通过数据说话。而他(韩同林)几乎到现场看看就能下结论说这是“冰臼”,甚至连岩石的年代都没有进行科学测定,这不是认真科研的态度。”崔之久对《地球》记者说。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工文斐成对《地球》记者说:“韩先生在研究‘冰臼’时,有时忽视或故意回避了三个基本事实,一是绝大多数‘冰臼’都是发育在现代河床之中,流水侵蚀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韩先生所说的冰川发生在若干万年前;二是许多‘冰臼’并非是‘口小肚大’,用所谓的冰川垂直水流说是无法解释其成因的;三是冰川是移动的,即使存在垂直水流也不可能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对岩石进行冲击。韩先生的推论同时也存在逻辑性错误,即:因为是‘冰臼’所以有冰川,因为有冰川所以有‘冰臼’。二者互为证据,实际是等于没有证据。因此韩先生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是寻找更多的证据证明他推断的冰川存在,而不仅仅是以‘冰臼’为据。”
  
  学术之外
  
  尽管“冰臼”未能得到主流学术界承认,但发现“冰臼”的新闻总能得到媒体的青睐。部分专家指出,有关“冰臼”的争论早已脱离单纯的学术讨论范围,其背后牵扯着包括地方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各方面的利益。
  “‘冰臼论’者不放过一切机会,利用各种报刊、杂志、电台和电视等媒介帮助进行宣传,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浊浪。这已明显属商业炒作行为。”中山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李春初认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向《地球》透露,一些地方无视科学和真理,借助“冰臼”概念炒作旅游资源,“更要命的是,有的投资好几千万,盲目上马旅游开发项目,最终却连成本也无法收回。”
  据了解,有的“冰臼”分布区已经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有的被列入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旅游风景区等。
  不可否认的是,“冰臼”的招牌确实为部分地方景区招来了游人,带来了收入,但专家们还存在另一种担心。
  “不管是壶穴,还是岩臼,只要是具备一定规模、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地质地貌,开发成旅游资源无可厚非。”文斐成不无担心地对《地球》记者说,“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制造轰动效果,给这些壶穴带上‘冰臼’帽子,容易给游人产生误导,长此以往,人们是不是就会认同这种错误的科学概念?”
  围绕“冰臼”的问题,在四川还曾经发生过著名的打假事件。
  2009年,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四川广元地区发现“冰臼”,当地政府欲为其申报自然遗产,并将其纳入旅游规划。闻此消息,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迅速成立了一支科学打假队,并向韩同林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称:“有一个自称是‘冰臼之父’的人,被从北京礼请到我省广元市利州区考察宝轮镇的旅游资源,竟将山间河流常见的壶穴现象定性为‘冰臼’。在一个根本不可能出现冰川遗迹的地区,称其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个违背常识的‘发现’正在误导当地的旅游规划。这样的观念不仅违背了科学真实,使广大群众产生错误印象,必然也会导致当地旅游规划错误设计与投资,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不由得感到忧虑,有责任提出自己的意见。”
  与此同时,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分别给广元市旅游局、利州区旅游局和宝轮镇人民政府发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言辞恳切,先阐述了四川专家学者的观点,然后建议当地政府对景观进行正确定位。文中称:“无论旺苍汉王山附近的龙潭子,还是贵镇的‘天砚’,它们都是地质地理景观的极品珍品,千万不可冠以假冒伪劣的‘冰臼’、‘300万年以前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帽子,不然会贻笑大方,糟蹋了贵镇的自然资源……”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广元市当地政府终于放弃了最初的构想和打算。
  据吴廷才透露,延庆白龙潭原本也打算打造成旅游景点,但目前计划受阻。至于具体原因,他表示不方便透露。
其他文献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在毛淡棉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从河源至人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公里,云南段长650公里;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
期刊
今年四月,一则发布在新华网上的消息如惊雷般震动了我国电解铝产业。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叫停擬建的774万吨电解铝项目,涉及总投资额高达770亿元。  消息公布后的4月21日,A股市场上的铝业公司出现普涨,领头的新疆众和与常铝股份分别上涨6.2%和4.9%。    过剩背景下的叫停    叫停770亿元的擬建项目,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九部委作出如此大手笔的决定?对此,
期刊
“十二五”规划,让一场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发展劲风,吹彻中国大地。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到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辽宁“五点一线”、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深圳海洋强市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海洋经济的蓝色版图正逐渐成形。  然而,海洋经济提速的背后,关于海洋生态环保的问题也引起了不少担忧。过去中国所走的先破坏再治理的粗放式经济发展老路,还会在蓝色国土继续上演吗?   
期刊
作家金庸笔下有个黄药师,他那神仙般的“岛主”生活令人羡慕。现在,人们也可以体验一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成为“桃花岛主”、“杏花岛主”、“梨花岛主”……  4月12日,国家海洋局向社会公布第一批176个可开发无人岛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外资企业和人士都可以申请开发这些海岛,使用期限最高为50年。  “中国的无人岛开发将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开发经验,因为此次公布开发的无居民岛屿面积并不小,
期刊
向海洋要生产力已成全球新趋势。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沿海各国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资源丰富的海洋。资料显示,海洋和涉海经济已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国际海洋竞争正日趋激烈。    新加坡:以港兴市,工业为辅    新加坡是个“弹丸之国”,却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瞩目,成为举世闻名的繁荣富庶之地。在此过程中,海洋经济居功至伟。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自由
期刊
“最危险的就是在救火过程中风向突然发生转变,火借风势肆虐,就一瞬间,火像龙卷风一样蔓延到跟前。”4月16日晚21点左右,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消防队黄东秒在救火现场与《地球》记者电话连线时说。  由于气候干燥,风力较大且又多变,火势迅速蔓延给扑救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稍不注意,就会被卷进火中。”  4月12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和青龙县交界处突发森林火灾。一时间,林场变成火场,如果火情得不到及时控
期刊
北极,给人的感觉是辽远而宁静,似乎代表着某种永恒的静止……其实不然。在北冰洋的冰面下,生活着生机勃勃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这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保障了海豹、北极熊和其它海洋动物的生存。  我们都知道,北极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一片美丽的白色大陆。然而,近年来北极海冰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化着,甚至有专家预言未来10年之内,北冰洋将成无冰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
期刊
枯朽的木头搭成的桥板“嘎嘎”地响起来,从桥板巨大的缝隙中往下看,怒江翻滚着混浊的浪花从我脚下狂吼奔腾而去,一阵眩晕,我闭上眼睛,死死地拽住了福贡县委宣传部部长丰泉生的手。丰部长显然感到了我的恐惧,转身说“小张,莫怕,莫怕,莫往下看”。走到江心,吊桥开始随着山风摇晃起来,我的心揪了起来,手心里冒出了冷汗,本来就一步一停一晃的步子,开始变得原地颤抖,再也无法向前挪动……  这是一位云南当地记者在怒江采
期刊
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土地复垦条例》。  据了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的《土地复垦条例》目的是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包含七章共44条的这一条例强调,生产建设活动应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国
期刊
耗资数亿元,多年精心打造,建筑装潢极尽奢华,如同一座漂浮于海上的“宫殿”……这就是一度成为舆论焦点的深圳“天使岛”私人俱乐部,媒体称之为“海上皇宫”。其主人郭奎章曾宣称自己的杰作“绝不会消失”。事实也确实如其所言,自从2005年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违章建筑,六年来,“强拆”的刀锋一步一步向其逼来,却次次都能有惊无险。  但苦苦撑到今日的“海上皇宫”,最终难逃被拆的厄运。2011年3月,深圳有关部门认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