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自然 问道生活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善若水,随物赋形, 或方或圆,尽得其妙。
  2013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延续了新材料作文命题模式,但又将过去的材料加命题形式变成了材料加话题的形式。“牛奶”“矿泉水”“酒”,皆为水性物质。“方盒子”“圆瓶子”,因物而变。作文材料用了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为人生的“方圆”做铺垫,立足于考生生活经历,却又超尘脱俗,将立意定位至奇奥精深的处事之道——方圆哲学。此命题既“贴着地面飞行”,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又“在云端跳舞”,有利于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
  笔者根据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经历可以推断,本次高考将有不少于百分之七十的考生选择写议论文。那么,这道作文题有哪些切合题意的立意呢?
  其一:上善之人,要像水一样以柔克刚,随圆就方。做人治事,应当方圆并用,当圆则圆,当方则方。圣医孙思邈主张的“治事合乎至德”,“至德”就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曾国藩家书》有道:“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黄炎培给其儿子提出:“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而《菜根谭》则更是道得明白:“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末世将乱的时代)当方圆并用。”
  其二:为人须“方”。“方”是规矩,是准则,是框架, 是一种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根本。它规定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规范。“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金钱美色引诱不得,权贵势力淫威不得。为人须方就是我们的内心要秉直无邪,凡事都必须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而令人诚服、信服、折服、佩服。方正做人,心胸坦荡!快乐无限!
  其三:处事须“圆”。“圆”是通融,是弧线,是润滑。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圆是没有角的,因此不伤人,当然也不易自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要掌握分寸,把握好度。人生就像《红楼梦》里说的一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只有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透彻明白了,才算是学问;只有处理人情事故干练而通达,才算得上是文章。而人的一生无非就是为人处世,这就要求我们做人要方,做事要圆。
  无方,世界便无秩序,便无约束;无圆,世界负荷太重,便不能自理。只有方圆相济,当圆则圆,当方则方,这个世界才会和谐。因此,方圆人生,就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度,就是一门兼顾情理的艺术。为人处世可以外圆内方。方与圆要各守疆界,恰到好处。
  如果基于以上立意,考生在作文中运用辩证思维,深刻分析水之勇,水之仁等“上善”之性和表现在外的“方”与“圆”之形的关系,取材丰富,外引内联,个性鲜明,语言有表现力,写出佳作也是可以期待的。
其他文献
一、聚焦闭合式结构,感受诗人的心灵堂奥①  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分别是:  (第一诗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最后诗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①徐志摩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学习,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②“我在康桥的日子,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上,后来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首篇。  至今,《祝福》仍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鲁迅的《祝福》是东南亚华文教育中重要的一课。自1980年至1996年,一直是“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准会考”试卷文学部分的必考题目,几乎每年都会出一题。  《祝福》是一篇社会悲剧小说,讲述了
话题作文是当今高考作文的“流行色”。众所周知,如果抛开所有作文都有的“写作要求”来看,话题作文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提示性的材料、命题人对材料的阐释过渡以及话题。从理论上来说,“材料——阐释——话题”三者间应该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尤其是三者的内涵应该在同一层面,不能出现任何的偏差,因为一旦有了偏差,就会对考生产生误导,这就是话题作文命题的线性原则,也是话题作文拟制的严密性的体现。但事实上,我们所见到的
2012年底,叶黎明博士出版了她的专著《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对百年来写作教学的文体知识进行了一番审慎的梳理和建构。书中立场鲜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写作教学一定要从文体入手,文体也许不是写作教学的全部,但应该是核心;文体知识的陈旧与闭塞,导致写作教学在应试教育中迷航,丧失自我。作者试图通过“文体”这个落点来回答“写作应该教什么”的课程内容问题。  一、从文体的角
回顾语文课标卷的发展历程,截至目前,走过了九年的历程,在这九年中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萌芽诞生期。语文课标卷萌芽于琼宁卷,早在2007年,宁夏和海南开始了语文自主命题,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全新命题思维,创建了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的结构模式。二是发展成熟期。伴随着这一考查模式的定型,2010年吉林、黑龙江和陕西开始使用这套试卷,让试卷的使用省份增多,驱使试题命制进一步走向了稳定。三是成熟变革期。作为成熟
鲁迅先生不愧为文章高手,同样是写纪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硬是鹤立鸡群,与众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他纪念文,情感单一,悲贯始终;而《记念刘和珍君》,则情感复杂,多味杂陈——有悲,有愤,有省,有恨。   一、悲   千古纪文(祭文)皆写悲,《记念刘和珍君》当然也写了悲,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让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一些纪文(祭文)名篇吧。   中国古代有三大祭文: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宋代欧
近几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写作学习的功能性问题。不少学者极力倡导学生所学习的写作应该成为具有特定目的、针对具体对象的“真实”写作。因此,人们在讨论写作教学问题时,其视角已在“写什么”与“怎么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为什么写”这一新的视角。纵观2012年的研究论著,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一文具有代表性,下面试评析之。  【评析文章】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在一堂市级公开课上我执教了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因为是一篇抒情散文,我把“通過朗读品味语言体察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作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整堂课我抓住“泛滥”一词,以“体味作者精准的语言”为核心,从“为何泛滥:切入土地”、“如何泛滥:细读情感”、“泛滥之极:发出誓言”几个板块展开教学,几个板块都是围绕着“走进课文,感受情思”来进行的,也就是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  “端木蕻良在文学创
雨果曾说过:“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极思考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几年,我们在课外阅读的推进方面,形成了一套有序、有效且日渐成熟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我积极探索,坚持举办读书会。  一、选书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叛逆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深圳的孩子,家境相对优越,没有生活压力。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出严谨、条理化的知识体系。受此影响,阶段性测试多以中考试卷为标准,以教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为蓝本,与“阶段性”的语文教学并无多大关联,导致阶段性测试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于还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下面,笔者就从文言文教学内容于阶段性测试中的具体体现入手,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实践与探索。   一、文言文选文在阶段性测试有效性研究中的意义   (一)文言文选文在阶段性测试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