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深基坑支护是保证一个建筑工程基础工程安全保质的施工的关键,是一个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作为深基坑支护系统的直接参与者者,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有还有有着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深基坑支护工程要从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着手,既要参考恒定土质荷载的计算数据,又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完成支护结构的施工。
1 深基坑支护设计规范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根据现场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符合基坑侧壁的施工规范,保守合理地制定设计方案,具体有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1 充分了解施工场地的土质、水文,并采用新技术、新的理念,结构具体现场施工状况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陈旧的设计理念,工程建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生产活动,场地的不同、不同区域的设计质量标准不同,这些都需要设计者根据具体规范进行设计。
1.2 重视支护结构使用材料以及理念的研究,力求将最准确的实验研究成果更快的应用到实际中。正确的理论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多数的工程学理论都是来自西方,本土关于该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在理论研究这一块,还需要新一代的专业人士进行理论探索研究,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施工资料,这些都将会个从事基坑支护研究的学者提供大量的案例以供研究。
1.3 勇于创新。设计支护结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讨论,力求最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在基坑施工中,各个支护结构都是各有其作用又相互关联,这就要求必须从全局出发,要有整体思维。基坑支护作为一种特殊的稳定结构,不同风格功能的建筑,不同的地质水文,都需要设计者对书本上的设计规范进行适当的修改,以满足实际需要。
2 深基坑支护施工要求
2.1 施工特点
技术手段要具有可行性,保证基坑支护可以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一些超大型建筑位于城市的城市中心,周围的建筑物非常多,地下涵洞管道错综复杂,所以施工时必须与有关部门联系,了解这些管道的分布,以便在施工中绕开或者合理避开,以保证这些管道不被施工破坏,在土方开挖上,还要顾及开挖后是否对周围建筑的地基稳定造成影响,必要时需要采用措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基坑开挖上,还要注意地下水回渗问题,所以在开挖的时候要根据地形制定运用截水、降水、明排、回灌等手段来控制地下水对建筑基础稳定的影响,保证施工安全以及基础施工的质量。
2.2 施工工艺流程
通常深基坑的支护工程的施工工序如下:测量放线→Φ1000、Φ800钻孔灌注桩(支护+角钢格构柱)→第一层土方挖运(挖至-3.0m处)→喷锚(C20喷射砼)及排水沟→钢筋砼冠梁及支撑→养护→土方挖运→桩间喷锚C20砼。
2.3 钻机定位、成孔
成孔设备一般都是配备两台,同时因为土钉倾角的原因,需要对钻机进行具体的改造。基坑开挖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做到边挖边进行土钉施工,以避免土钉曝露时间长发生坍塌,影响施工进行。
2.4 通常土釘锚钉以及孔内注浆大部分土钉尺寸为Φ8长30cm,土钉锚钉的安装与孔内注浆大部分土钉为孔内注浆采用水泥浆灌注,胶结材料为P·O32.5水泥,水灰比W/C=0.45~0.55,采用气压式注浆方式,将注浆导管底端插入孔底后开始注浆,待孔口溢出水泥时将导管缓慢撤出,边拔边注浆,以保证孔中气体全部逸出,直至全孔注满浆液为止。
2.5 冠梁、环梁及支撑梁
冠梁施工应在边坡支护桩砼养护28d后进行。施工前应将桩顶的砼浮浆凿除,并控制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支护桩顶部钢筋进入冠梁的长度≥35d。而后在清除桩顶浮土、杂物的基础上才可进行冠梁钢筋绑扎。冠梁中所用钢筋规格、数量、间距、砼保护层厚度和浇筑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两侧支护模板要牢固、平直、严密不漏浆,确保砼浇筑时不暴模。且每一道工序亦要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进行隐蔽检查验收。未经监理检查或检查验收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6锚固端处理与喷射砼板墙
布置完面层钢筋网后,先在距锚钉端头200mm处穿孔塞焊1块150mm×150mm×8mm的钢板,然后在钢板外侧锚钉端部两侧沿锚钉长度方向焊3根12mm×150mm的加强筋,使所有的土钉连接成一个整体。喷射砼配合比(质量比)为:水泥:豆石:中砂=1:2:2,内掺速凝剂及早强剂,要求砼强度等级C20以上。喷射前,先在边壁面上垂直打人短钢筋段作为标志,以保证施工时喷射砼厚度达到规定值。
2.7 基坑支护监测
基坑支护检测在深基坑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地下水回渗、基础存在不同的程度的沉降,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沉降观测点和监测制度。建立专门的班组对支护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效果进行定期检测。支护结构顶部的平移监测,通常在基坑开挖前期,可以每天监测一次,随着开挖深度、范围的增大,可以适当的增加监测频率,如果平移幅度较大。要增加专人进行全天的跟踪监测。支护结构顶端的平移是整个支护结构的最明显的体现,同时也是最适宜监测的部位,是深基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 预防措施
3.1 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由于每一个工程的面对的地质、水文等都各有不同,所以必须灵活应用书本上学来的设计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的搜集大量的技术数据,为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特别是了解岩层的变化与支护结构的应力之间的关系,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突破打下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还没有一种较为普适性的计算方法,多数处于摸索的阶段,一方面是由于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中面对的各种变量多,另一方面各种新型建筑不断涌现,而每一种新型建筑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土方压力分布计算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郎肯理论和库伦理论。支护桩主要采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但其计算方法仍然是把一些施工过程变化的变量进行静态量化,所以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仅安全性达不到标准,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不能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是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不断的对施工方案继续拧修改,来保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实际情况尽量靠近。
3.2 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设计人员采用的极限平衡原理仍然是最为常见的设计方法,其计算结果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该方法只能满足支护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不能满足基坑支护的刚度要求。很多的工程事故就是因为支护结构的变形严重而影响整体的支护效果而导致的,因此一个支护结构的优良不仅要看支护结构的强度,还要看支护结构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形变问题,即形变的大小对支护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对未来的基坑支护结构研究的方向做一个总结:在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时,应着重研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3.3 探索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给深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成功应用后,双排桩、土钉、组合拱帷幕、旋喷土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新的支护结构型式也相继问世。但是,这些支护结构型式的计算模型如何建立、计算简图怎样选取、设计方法如何趋于科学,仍是当前新型支护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 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顺利完成对整个工程后期的施工和工程的质量都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由于基坑支护在施工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以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类型的变更速度快,所以迄今还有没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基坑支护结构应力计算的方法,本文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技术以及涉及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理论探讨,为同行提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J120-99
[2] 张浩,李学宁,张维.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J].陕西建筑,2009,(16).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深基坑支护是保证一个建筑工程基础工程安全保质的施工的关键,是一个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作为深基坑支护系统的直接参与者者,一方面要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有还有有着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深基坑支护工程要从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着手,既要参考恒定土质荷载的计算数据,又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完成支护结构的施工。
1 深基坑支护设计规范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根据现场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符合基坑侧壁的施工规范,保守合理地制定设计方案,具体有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1 充分了解施工场地的土质、水文,并采用新技术、新的理念,结构具体现场施工状况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陈旧的设计理念,工程建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生产活动,场地的不同、不同区域的设计质量标准不同,这些都需要设计者根据具体规范进行设计。
1.2 重视支护结构使用材料以及理念的研究,力求将最准确的实验研究成果更快的应用到实际中。正确的理论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多数的工程学理论都是来自西方,本土关于该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在理论研究这一块,还需要新一代的专业人士进行理论探索研究,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施工资料,这些都将会个从事基坑支护研究的学者提供大量的案例以供研究。
1.3 勇于创新。设计支护结构,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讨论,力求最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在基坑施工中,各个支护结构都是各有其作用又相互关联,这就要求必须从全局出发,要有整体思维。基坑支护作为一种特殊的稳定结构,不同风格功能的建筑,不同的地质水文,都需要设计者对书本上的设计规范进行适当的修改,以满足实际需要。
2 深基坑支护施工要求
2.1 施工特点
技术手段要具有可行性,保证基坑支护可以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一些超大型建筑位于城市的城市中心,周围的建筑物非常多,地下涵洞管道错综复杂,所以施工时必须与有关部门联系,了解这些管道的分布,以便在施工中绕开或者合理避开,以保证这些管道不被施工破坏,在土方开挖上,还要顾及开挖后是否对周围建筑的地基稳定造成影响,必要时需要采用措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基坑开挖上,还要注意地下水回渗问题,所以在开挖的时候要根据地形制定运用截水、降水、明排、回灌等手段来控制地下水对建筑基础稳定的影响,保证施工安全以及基础施工的质量。
2.2 施工工艺流程
通常深基坑的支护工程的施工工序如下:测量放线→Φ1000、Φ800钻孔灌注桩(支护+角钢格构柱)→第一层土方挖运(挖至-3.0m处)→喷锚(C20喷射砼)及排水沟→钢筋砼冠梁及支撑→养护→土方挖运→桩间喷锚C20砼。
2.3 钻机定位、成孔
成孔设备一般都是配备两台,同时因为土钉倾角的原因,需要对钻机进行具体的改造。基坑开挖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做到边挖边进行土钉施工,以避免土钉曝露时间长发生坍塌,影响施工进行。
2.4 通常土釘锚钉以及孔内注浆大部分土钉尺寸为Φ8长30cm,土钉锚钉的安装与孔内注浆大部分土钉为孔内注浆采用水泥浆灌注,胶结材料为P·O32.5水泥,水灰比W/C=0.45~0.55,采用气压式注浆方式,将注浆导管底端插入孔底后开始注浆,待孔口溢出水泥时将导管缓慢撤出,边拔边注浆,以保证孔中气体全部逸出,直至全孔注满浆液为止。
2.5 冠梁、环梁及支撑梁
冠梁施工应在边坡支护桩砼养护28d后进行。施工前应将桩顶的砼浮浆凿除,并控制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支护桩顶部钢筋进入冠梁的长度≥35d。而后在清除桩顶浮土、杂物的基础上才可进行冠梁钢筋绑扎。冠梁中所用钢筋规格、数量、间距、砼保护层厚度和浇筑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两侧支护模板要牢固、平直、严密不漏浆,确保砼浇筑时不暴模。且每一道工序亦要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进行隐蔽检查验收。未经监理检查或检查验收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6锚固端处理与喷射砼板墙
布置完面层钢筋网后,先在距锚钉端头200mm处穿孔塞焊1块150mm×150mm×8mm的钢板,然后在钢板外侧锚钉端部两侧沿锚钉长度方向焊3根12mm×150mm的加强筋,使所有的土钉连接成一个整体。喷射砼配合比(质量比)为:水泥:豆石:中砂=1:2:2,内掺速凝剂及早强剂,要求砼强度等级C20以上。喷射前,先在边壁面上垂直打人短钢筋段作为标志,以保证施工时喷射砼厚度达到规定值。
2.7 基坑支护监测
基坑支护检测在深基坑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地下水回渗、基础存在不同的程度的沉降,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沉降观测点和监测制度。建立专门的班组对支护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效果进行定期检测。支护结构顶部的平移监测,通常在基坑开挖前期,可以每天监测一次,随着开挖深度、范围的增大,可以适当的增加监测频率,如果平移幅度较大。要增加专人进行全天的跟踪监测。支护结构顶端的平移是整个支护结构的最明显的体现,同时也是最适宜监测的部位,是深基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 预防措施
3.1 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由于每一个工程的面对的地质、水文等都各有不同,所以必须灵活应用书本上学来的设计理念。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的搜集大量的技术数据,为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特别是了解岩层的变化与支护结构的应力之间的关系,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突破打下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还没有一种较为普适性的计算方法,多数处于摸索的阶段,一方面是由于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中面对的各种变量多,另一方面各种新型建筑不断涌现,而每一种新型建筑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土方压力分布计算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郎肯理论和库伦理论。支护桩主要采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但其计算方法仍然是把一些施工过程变化的变量进行静态量化,所以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仅安全性达不到标准,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不能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是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不断的对施工方案继续拧修改,来保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实际情况尽量靠近。
3.2 建立变形控制的新的工程设计方法
目前,设计人员采用的极限平衡原理仍然是最为常见的设计方法,其计算结果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该方法只能满足支护结构的强度要求,而不能满足基坑支护的刚度要求。很多的工程事故就是因为支护结构的变形严重而影响整体的支护效果而导致的,因此一个支护结构的优良不仅要看支护结构的强度,还要看支护结构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形变问题,即形变的大小对支护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对未来的基坑支护结构研究的方向做一个总结:在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时,应着重研究支护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的确定及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等问题。
3.3 探索新型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
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给深基坑支护结构带来一场技术革命。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成功应用后,双排桩、土钉、组合拱帷幕、旋喷土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等新的支护结构型式也相继问世。但是,这些支护结构型式的计算模型如何建立、计算简图怎样选取、设计方法如何趋于科学,仍是当前新型支护结构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 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顺利完成对整个工程后期的施工和工程的质量都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由于基坑支护在施工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以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类型的变更速度快,所以迄今还有没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基坑支护结构应力计算的方法,本文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技术以及涉及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理论探讨,为同行提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J120-99
[2] 张浩,李学宁,张维.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J].陕西建筑,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