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只有通过表演者的展示,才能把作品真正传递给欣赏者,实现它的审美价值。本文选取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为出发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他的艺术见解及其作品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拉威尔 钢琴作品 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莫里斯·拉威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长期以来,他的音乐风格一直较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印象主义或泛印象主义;有人认为它更倾向于新古典主义或象征主义。钢琴作品在拉威尔所有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拉威尔一生创作的主线,许多管弦乐作品都是根据钢琴作品改编而成的。通过对拉威尔钢琴作品的全面分析,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他的音乐创作风格。
一 拉威尔对于艺术的见解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拉威尔敏感而细腻的生活体验和对人与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成为他音乐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而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对各国作曲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以及拉威尔本人对马奈、波特·莱尔、爱伦·坡等艺术大师作品的理解,为他音乐审美观的形成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各种因素的综合使拉威尔对于艺术的本质与意义有了其独特的见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艺术而艺术
拉威尔自己曾说过:“艺术毫无疑问还有其他的作用,而就我看来,艺术家的创作不应有其他的目的。”可见,拉威尔在音乐创作的美学观上持“为艺术而艺术”的自律论观点。自律论即艺术的价值在于纯音乐的听觉感性美,而不是因表现某种对象而获得价值。从拉威尔的早期钢琴作品中来看,没有一首作品涉及政治、反映社会的变革;也没有一首作品暗示哲理、抒发情感。在他的创作中,音乐就是音乐,它不需要成为哲学,不需要成为政治,更不需要成为感情宣泄的工具,音乐自身的音响、色彩及其他各种音乐性要素就有足够的魔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是说,与浪漫主义音乐不同的是,拉威尔的音乐重在形式而不是内容。对于音乐作品本身而言,拉威尔是持有他律论的观点的,他声明自己的美学原则与莫扎特的见解一致,认为“音乐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敢做,什么都能够刻画,只要她发挥魅力并最终而且永远保持音乐本色”,即音乐本身是可以描写和刻画任何事物的。在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中,我们就能听到泉水、溪流、喷泉和钟声;能感受到宫廷的舞蹈场景、西班牙的美丽风光,甚至机械的运动等,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拉威尔都能用音乐把它表现出来。
2、不断追求完美
拉威尔认为:“生命中所有的快乐都是由一步步走向完美而组成,一点点的更好都能引起生命神奇的心跳。”受工程师父亲的影响,他对音乐就像对机械一样一丝不苟,做每一件事情都极为灵巧,因而拉威尔自嘲是“一位安排音调的巧匠”。他对尽善尽美有着强烈的爱好,其音乐创作的目标就是为了追求完美的技巧。因此对于拉威尔来说,只有当他确定自己确实无法把作品写得更好时,一部作品才算完成,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知道我永远都无法达到完美,但我仍会朝着这个目标不停地前进: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接近完美。”
二 拉威尔作品审美特征
所谓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因而,拉威尔的美学观直接决定了其早期钢琴作品所表现的审美特征,而作品的审美特征也正是作曲家美学观的体现。这些特征表现为:《古风小步舞曲》中对机械世界的模仿、对遥远古代情感的向往;《哈巴涅拉》中对西班牙舞蹈音乐的钟情、对生活充满的激情;《水之嬉戏》中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钢琴多种音色的好奇……早期钢琴作品展现了自然与机械的交织、真实与伪装的结合,形成了一种表面理性与内在感性相融合的性格美,这些“复合”的各种因素在拉威尔中后期的创作中占据着不等的地位,因此它们也几乎预示了拉威尔一生创作的美学取向。
拉威尔与德彪西同样善于描绘客观事物的自然美,如《水之嬉戏》中的喷泉、瀑布、小溪;《哈巴涅拉舞曲》中的西班牙场景;《滑稽小夜曲》中的夜景;《钟声》中的各种大钟;《帕凡舞曲》、《古风小步舞曲》中的宫廷舞蹈场面等,一切自然、生活中的美他都毫不吝音地为之创作。早期的钢琴创作体现出拉威尔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与德彪西不同,拉威尔的音乐是对一切自然及客观事物的模仿,他更是一位真正的写实主义音乐大师。以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和拉威尔的《水之嬉戏》为例: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并不是对水的形态进行直接刻画,而是通过光与色来达到对水的感觉的体验,是主观感受的抽象表述。
虽然拉威尔的早期钢琴作品多为客观自然的题材,但他所描绘的自然更多是机械仿造的自然。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一部机器,而拉威尔自身就像一位机械师一样对每一零件每一步骤都经过了反复推敲、精心雕琢,使作品严谨精确、无可挑剔。他的音乐棱角鲜明,具有强烈的不连续性,特别是短小休止符的充斥、同音反复与八分音符震音的走动,表现出一种精确的机械美。如《帕凡舞曲》的中声部表现出机械转动的声音,《水之嬉戏》、《小奏鸣曲》中十六分、三十二分的小音符贯穿全曲,展现出一种不停歇的机械性,《古风小步舞曲》结结巴巴、强烈的音符像一个自动木偶带着刻板的僵硬舞姿。过去的战争年代创造了世界闻名的和谐主题,而机器时代的作曲家在工厂中找到灵感。在社会时代的映衬下,机械与自然相交织的美成为了拉威尔作品所独有的一种音乐个性,它同时预示着20世纪作曲家开始趋向被认为是噪音的声音进行模仿和创作。
参考文献:
[1] 梅晓萍:《拉威尔钢琴曲〈水的嬉戏〉的演奏教学》,《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2] 郑中:《拉威尔创作的泛印象主义风格》,《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作者简介:侯可心,女,1975—,山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主科与钢琴基础课程教学、艺术指导,工作单位:内蒙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拉威尔 钢琴作品 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莫里斯·拉威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长期以来,他的音乐风格一直较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印象主义或泛印象主义;有人认为它更倾向于新古典主义或象征主义。钢琴作品在拉威尔所有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拉威尔一生创作的主线,许多管弦乐作品都是根据钢琴作品改编而成的。通过对拉威尔钢琴作品的全面分析,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他的音乐创作风格。
一 拉威尔对于艺术的见解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拉威尔敏感而细腻的生活体验和对人与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成为他音乐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而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对各国作曲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以及拉威尔本人对马奈、波特·莱尔、爱伦·坡等艺术大师作品的理解,为他音乐审美观的形成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各种因素的综合使拉威尔对于艺术的本质与意义有了其独特的见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艺术而艺术
拉威尔自己曾说过:“艺术毫无疑问还有其他的作用,而就我看来,艺术家的创作不应有其他的目的。”可见,拉威尔在音乐创作的美学观上持“为艺术而艺术”的自律论观点。自律论即艺术的价值在于纯音乐的听觉感性美,而不是因表现某种对象而获得价值。从拉威尔的早期钢琴作品中来看,没有一首作品涉及政治、反映社会的变革;也没有一首作品暗示哲理、抒发情感。在他的创作中,音乐就是音乐,它不需要成为哲学,不需要成为政治,更不需要成为感情宣泄的工具,音乐自身的音响、色彩及其他各种音乐性要素就有足够的魔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是说,与浪漫主义音乐不同的是,拉威尔的音乐重在形式而不是内容。对于音乐作品本身而言,拉威尔是持有他律论的观点的,他声明自己的美学原则与莫扎特的见解一致,认为“音乐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敢做,什么都能够刻画,只要她发挥魅力并最终而且永远保持音乐本色”,即音乐本身是可以描写和刻画任何事物的。在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中,我们就能听到泉水、溪流、喷泉和钟声;能感受到宫廷的舞蹈场景、西班牙的美丽风光,甚至机械的运动等,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拉威尔都能用音乐把它表现出来。
2、不断追求完美
拉威尔认为:“生命中所有的快乐都是由一步步走向完美而组成,一点点的更好都能引起生命神奇的心跳。”受工程师父亲的影响,他对音乐就像对机械一样一丝不苟,做每一件事情都极为灵巧,因而拉威尔自嘲是“一位安排音调的巧匠”。他对尽善尽美有着强烈的爱好,其音乐创作的目标就是为了追求完美的技巧。因此对于拉威尔来说,只有当他确定自己确实无法把作品写得更好时,一部作品才算完成,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知道我永远都无法达到完美,但我仍会朝着这个目标不停地前进: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接近完美。”
二 拉威尔作品审美特征
所谓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因而,拉威尔的美学观直接决定了其早期钢琴作品所表现的审美特征,而作品的审美特征也正是作曲家美学观的体现。这些特征表现为:《古风小步舞曲》中对机械世界的模仿、对遥远古代情感的向往;《哈巴涅拉》中对西班牙舞蹈音乐的钟情、对生活充满的激情;《水之嬉戏》中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钢琴多种音色的好奇……早期钢琴作品展现了自然与机械的交织、真实与伪装的结合,形成了一种表面理性与内在感性相融合的性格美,这些“复合”的各种因素在拉威尔中后期的创作中占据着不等的地位,因此它们也几乎预示了拉威尔一生创作的美学取向。
拉威尔与德彪西同样善于描绘客观事物的自然美,如《水之嬉戏》中的喷泉、瀑布、小溪;《哈巴涅拉舞曲》中的西班牙场景;《滑稽小夜曲》中的夜景;《钟声》中的各种大钟;《帕凡舞曲》、《古风小步舞曲》中的宫廷舞蹈场面等,一切自然、生活中的美他都毫不吝音地为之创作。早期的钢琴创作体现出拉威尔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与德彪西不同,拉威尔的音乐是对一切自然及客观事物的模仿,他更是一位真正的写实主义音乐大师。以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和拉威尔的《水之嬉戏》为例: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并不是对水的形态进行直接刻画,而是通过光与色来达到对水的感觉的体验,是主观感受的抽象表述。
虽然拉威尔的早期钢琴作品多为客观自然的题材,但他所描绘的自然更多是机械仿造的自然。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一部机器,而拉威尔自身就像一位机械师一样对每一零件每一步骤都经过了反复推敲、精心雕琢,使作品严谨精确、无可挑剔。他的音乐棱角鲜明,具有强烈的不连续性,特别是短小休止符的充斥、同音反复与八分音符震音的走动,表现出一种精确的机械美。如《帕凡舞曲》的中声部表现出机械转动的声音,《水之嬉戏》、《小奏鸣曲》中十六分、三十二分的小音符贯穿全曲,展现出一种不停歇的机械性,《古风小步舞曲》结结巴巴、强烈的音符像一个自动木偶带着刻板的僵硬舞姿。过去的战争年代创造了世界闻名的和谐主题,而机器时代的作曲家在工厂中找到灵感。在社会时代的映衬下,机械与自然相交织的美成为了拉威尔作品所独有的一种音乐个性,它同时预示着20世纪作曲家开始趋向被认为是噪音的声音进行模仿和创作。
参考文献:
[1] 梅晓萍:《拉威尔钢琴曲〈水的嬉戏〉的演奏教学》,《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2] 郑中:《拉威尔创作的泛印象主义风格》,《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作者简介:侯可心,女,1975—,山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主科与钢琴基础课程教学、艺术指导,工作单位:内蒙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