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艺术的现代性转换是在人类社会转型,经济、文化、制度变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从艺术思想到美术教育,从艺术创作到史论研究,任何一方面都消除不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就月份牌来说,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后期在上海产生并发展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集年画、招贴画、广告画于一身。其发端于中国旧式木版年画,受西方招贴画、水彩画、油画的影响,在创作内容、绘画技法、制作过程、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上的转变,是中国艺术现代性转换的时代新声,预示着中国艺术将伴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革新而发生质的变化。本文将从比较的角度,从旧式木版年画出发,对两者进行比较,试图揭示出时代变革中中国艺术现代性转换的重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现代性转换 月份牌 旧式木版年画
中图分类号:J519 文献标识码:A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革命性的形变中,自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中国社会便逐步沦入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漩涡中,而这一过程也拉开了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冲击、融合、改变的斗争序幕。于是,“现代”一词,便成为当今一个不得不加以权衡的概念。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看,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标度,也是一个具有文化概念的特定名词,更重要的是它相对于古代,具有比较的历史意义。
特别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中国的现当代艺术便生动地演绎了现代的特殊意义。相较于传统属性,中国艺术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变化。而这其中,月份牌以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及属性表现,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现代性转换——这一蜕变新生的发展过程。月份牌与传统年画的密切联系,区别发展,正可以反映出现代性转换在这一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形式。
从旧到新,从过去到现在,月份牌正是跨越中国蜕变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形式。随着不断的发展,新兴月份牌已与旧式木版年画间产生了不小的差别。历史给它的影响已不仅仅停留在器物级的层次上,从题材内容、创作技法到思想主题都不断地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也是从表及里,由浅入深的。
一 创作内容上的现代性转换
旧式木版年画的题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有:“神话故事”、“戏曲传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白蛇传”、“牛郎织女”、“西厢记”等;也有历史故事中的“孟母教子”、“三顾茅庐”、“包公上任”、“杨家将”等;还涉及“门神”、“财神”、“寿星”等招财辟邪的神仙以及如“荷花”、“鸳鸯”等四季花鸟年画,山川河流等花卉禽鸟类年画;另外,还包括美女娃娃,如“戏婴图”、“百子图”、“四美图”等;最后,传统题材中最重要的是诸如“恭喜发财”、“年年有余”、“万事如意”、“吉祥如意”等传统吉庆祝福的图样。总的看来,旧式年画内容确实非常丰富,但人物形象主要以古装人物为主,场景与道具都以古代的生活起居习惯为模板。
早期的月份牌还残留着旧式年画的影响,以古装人物居多,古代环境为主,但此时已有描绘租界生活、表征商业观念的新式月份牌出现。如光绪二十二年上海鸿福来吕宋彩票行发行的《沪景开彩图》最有代表性。画面中心为“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英壹千捌佰玖拾陆年至玖拾柒年”的阴阳对照日历表和彩票购买告示。画面四周是上海地区的生活场景。图中画有文武财神、跑马场、静安寺、涌泉井、自来水厂、三马路、老礼拜堂、公园等,包罗有“售票处”、“对号兑洋所”、“一家春番菜馆”、“云和轩氏专精西法镶牙眼”、“石印书局”和“法国捕房大自鸣钟”等租界地场景,还画有鸿福来彩票行的楼房,以及彩票行门前等待开彩的拥挤人群的热闹场面。
这还仅仅是早期月份牌的描摹内容,时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装人物,商业化的背景、道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月份牌里。这时的创作内容已明显区别于旧式年画及早期的月份牌。俏丽的时装美女与都市的新兴生活,是这时反映的主要母题。月份牌创作者主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包括电影明星或者公众女性,以她们为创作原型,更有甚者直接对其照片进行描摹,诸如胡蝶、阮玲玉、王人美、顾兰君、周璇等一大批电影明星都曾成为月份牌的仿造对象。这些嘤嘤动人的俏丽佳人身着各式洋装、旗袍,外裹裘皮大衣,不再缠足,转而换上亮丽的高跟鞋,手持香烟、阳伞,挂以楚楚动人的微笑,分别出现在别墅、公园、赛马场等现代场景中,宛若摆脱禁锢的新时代女性。诸如金梅生、郑曼陀、杭 英、周慕桥等人,都是该类月份牌画的高手。
不仅如此,月份牌的发展也扩大了创作题材,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国热情的内容。如淞沪会战后,谢之光等人为描绘十九路官军的英勇抗争而创作的《十九路军抗战图》、《以一挡十》等作品。解放后,在“新年画”运动中,月份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产生出《支援前线》、《新中国的歌声》、《杨小鸡、捐飞机》、《叶绿瓜肥产量高》等一大批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因此,从月份牌创作内容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这种发端自旧式年画题材的艺术形式,正跟随时代的脚步,体现出选题内容上现代性转换。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也不乏传统艺术的映射与新时期下文化糟粕的不利影响。
二 创作手法与制作过程上的现代性转换
不论是何种艺术形式,创作手法都是其独立体系中的关键元素,它的发展与改变对最终艺术作品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20世纪上半叶,月份牌的创作手法已发生革命性变化,擦笔水彩画技法就是这一时期的独特产物。
旧式木版年画主要受中国传统人物画与工笔画影响,采用白描的手法进行创作。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创稿、分版、刻版、印刷、装裱等几大步骤。各地区虽有具体细节上的不同(有的木版年画还将版印与手绘结合在一起,如天津的杨柳青版画,就把刀法的粗旷与笔法的细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但总体上看,前期工序大致相同。
另一方面,林风眠、刘海粟、李毅士等一大批青年学子将美术教育引入中国,也将素描、水粉等技艺大范围引入中国。于是,擦笔水彩画技法应运而生,杭州“二我轩”的郑曼陀潜心研究,终于取得成果,成功地将素描、水彩画、油画、中国传统人物工笔画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创作者首先用炭精粉表现人物,场景明暗,后施以水彩,使成型人物逼真、细腻,效果极佳。这种技法是“按照中国传统敷色的原则与方法,配合西洋的水彩画法,以更充分地表现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补充了国画单纯平涂渲染的不足,同时令画面色调丰富,明暗、透视效果更好,描写细腻,感人至深”。不仅如此,到月份牌创作的鼎盛时期,画家杭稗英还大胆借鉴西方卡通画、广告画的技巧,创造出极具个人魅力的新式技法——擦笔重彩。
以上,还仅仅是创作手法上的创新,月份牌的制作过程也是现代性转换中的重要方面。19世纪中叶,西方印刷术的介入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印刷业。上海先后出现了巨兴、文华等印刷出版公司,主要采用胶版、照相影写版等技术印制月份牌。区别于旧式年画相对复杂、耗时的印制过程,新式印刷不仅效率高,印制质量好,还有利地保存了月份牌的精髓——“阴影明暗一应俱全,观人物栩栩如生”。
因此,以上足以说明,月份牌年画相对于旧式年画的创作过程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两者之间的区别充分正说明了其现代性转换中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三 画面构成与艺术风格上的现代性转换
相较于上述分析,艺术风格上的现代性转换显得滞缓隐蔽,甚至于早期月份牌与旧式木版年画间几乎没有不同。在画面构成上,月份牌明显表现出,近代商业文化与租界文化的印记,“美国制造”、“中西结合”或类似于某某“商业有限公司”的字眼出现了,两种新式的纪年法也出现了。
旧式木版年画构图饱满,讲究,左右对称,且画面中以人物或动植物为主,附以少量吉祥文字(另有传统历画附加农历日期表,或有戏文年画附加故事梗概),如“恭喜发财”、“岁岁平安”、“吉祥如意”等。总体设色单纯,对比强烈,强烈明快,极富装饰性,传达出粗犷、热烈、红火、欣欣向荣的艺术特色,相对于月份牌来说,更显示出浓烈的传统民族风格。
后期的月份牌受时代与地方的影响,增加了说明文字、广告话语、公司名称、电话等新式元素。杭 英所作的一个月份牌广告,画面上方有“英商绵华线辘总公司”几个大字,下方附以公司英文名称“The central agency. Ltd.”画中女子身着旗袍,端坐正中,俨然一幅推销者的模样。
另外,新式纪年法的引用也不得不提出,西历与民国纪年开始使用,它们“以一种‘运期预告’的形式警示了现代的都会市民,要把他们的现代日期等同于神圣的运期表”,而这种日历的表现方式,正是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有力证明。
总体上,月份牌的画面结构更趋于西方绘画风格,明暗对比与焦点透视的应用,使人物更加细腻真实,和旧式木版年画相比,缺乏粗犷、热烈之感。
四 创作理念上的现代性转换
旧式木版年画的创作理念,主要在于反映人们生活,祈福避邪,欢乐吉庆,美化家居环境,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月份牌的创作理念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其过程是跌宕起伏的。总体上看,“新年画”运动前的月份牌创作,主要取决于商业传播的需要(这一阶段也是这一艺术形式的核心时期),之后的创作则更趋于生活。
在上海这个号称“东方巴黎”的中国金融、交通、贸易枢纽,众多艺术形式因商业文化的刺激而产生。丰子恺就说过:“资本主义把前代一切艺术的技法采取收集起来,造成一种商业艺术,当作自己的宣传手段。‘为艺术而艺术’,现在竟一变而为‘为商业而艺术’了。”
早期的月份牌为得到中国人的认可,更多地描绘传统年画题材,古装人物与古式场景、道具经常出现在这一时期的画面当中。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都市生活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广大农民通过月份牌画面中的场景描绘,了解到了“十里洋场”的繁华富丽。于是,画家把创作的主题更多地锁定在时装美女与都市生活上。正是因为创作理念的转换,鼎盛时期的月份牌完全被商业竞争所支配,市面上甚至出现了内容低俗的裸体美女月份牌。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诸如郑曼陀的《杨贵妃出浴图》、杭稚英的《七情不惑图》、吴志厂的《玉女情花图》。
因此,直观鼎盛期的月份牌,两者之间在创作理念上的现代性转换是显而易见的,由祈福攘灾到促进销售,由民俗吉庆到商业产品,这或许是中国艺术现代变革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五 结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自上而下,多层次、多方面的改变,文化艺术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也同样不能回避。月份牌,这一发端于现代商业文化,源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新兴艺术形式,正用自身的悲喜述说了中国艺术在这一时期经历的现代性转换问题。
从创作内容到艺术风格,从绘画技法到制作过程,从艺术风格到创作理念,相对于旧式木版年画,月份牌的改变都是明显的。以上的论述正是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艺术转换问题正是由表及里,从内容到理念,各个方面都不例外。最后,还要指出的是,艺术的发展始终应顺应历史车轮的方向,现代艺术只有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不断创新,才能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丰子恺:《艺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35年。
[2] 李含中:《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
[3]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4] 李天纲:《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陈超南、冯懿有:《老广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6] 素素:《浮世绘影——老月份牌中的上海生活》,三联书店,2000年。
[7] 李欧梵,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8] 时影:《民国艺术》,团结出版社,2004年。
[9] 郑立君:《场景与图像——20世纪的中国招贴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 陈传席:《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蔡丽媛,女,1985—,广西博白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现代性转换 月份牌 旧式木版年画
中图分类号:J519 文献标识码:A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革命性的形变中,自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中国社会便逐步沦入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漩涡中,而这一过程也拉开了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冲击、融合、改变的斗争序幕。于是,“现代”一词,便成为当今一个不得不加以权衡的概念。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看,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标度,也是一个具有文化概念的特定名词,更重要的是它相对于古代,具有比较的历史意义。
特别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中国的现当代艺术便生动地演绎了现代的特殊意义。相较于传统属性,中国艺术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变化。而这其中,月份牌以其独特的生命历程及属性表现,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现代性转换——这一蜕变新生的发展过程。月份牌与传统年画的密切联系,区别发展,正可以反映出现代性转换在这一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形式。
从旧到新,从过去到现在,月份牌正是跨越中国蜕变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形式。随着不断的发展,新兴月份牌已与旧式木版年画间产生了不小的差别。历史给它的影响已不仅仅停留在器物级的层次上,从题材内容、创作技法到思想主题都不断地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也是从表及里,由浅入深的。
一 创作内容上的现代性转换
旧式木版年画的题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有:“神话故事”、“戏曲传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白蛇传”、“牛郎织女”、“西厢记”等;也有历史故事中的“孟母教子”、“三顾茅庐”、“包公上任”、“杨家将”等;还涉及“门神”、“财神”、“寿星”等招财辟邪的神仙以及如“荷花”、“鸳鸯”等四季花鸟年画,山川河流等花卉禽鸟类年画;另外,还包括美女娃娃,如“戏婴图”、“百子图”、“四美图”等;最后,传统题材中最重要的是诸如“恭喜发财”、“年年有余”、“万事如意”、“吉祥如意”等传统吉庆祝福的图样。总的看来,旧式年画内容确实非常丰富,但人物形象主要以古装人物为主,场景与道具都以古代的生活起居习惯为模板。
早期的月份牌还残留着旧式年画的影响,以古装人物居多,古代环境为主,但此时已有描绘租界生活、表征商业观念的新式月份牌出现。如光绪二十二年上海鸿福来吕宋彩票行发行的《沪景开彩图》最有代表性。画面中心为“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英壹千捌佰玖拾陆年至玖拾柒年”的阴阳对照日历表和彩票购买告示。画面四周是上海地区的生活场景。图中画有文武财神、跑马场、静安寺、涌泉井、自来水厂、三马路、老礼拜堂、公园等,包罗有“售票处”、“对号兑洋所”、“一家春番菜馆”、“云和轩氏专精西法镶牙眼”、“石印书局”和“法国捕房大自鸣钟”等租界地场景,还画有鸿福来彩票行的楼房,以及彩票行门前等待开彩的拥挤人群的热闹场面。
这还仅仅是早期月份牌的描摹内容,时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装人物,商业化的背景、道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月份牌里。这时的创作内容已明显区别于旧式年画及早期的月份牌。俏丽的时装美女与都市的新兴生活,是这时反映的主要母题。月份牌创作者主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包括电影明星或者公众女性,以她们为创作原型,更有甚者直接对其照片进行描摹,诸如胡蝶、阮玲玉、王人美、顾兰君、周璇等一大批电影明星都曾成为月份牌的仿造对象。这些嘤嘤动人的俏丽佳人身着各式洋装、旗袍,外裹裘皮大衣,不再缠足,转而换上亮丽的高跟鞋,手持香烟、阳伞,挂以楚楚动人的微笑,分别出现在别墅、公园、赛马场等现代场景中,宛若摆脱禁锢的新时代女性。诸如金梅生、郑曼陀、杭 英、周慕桥等人,都是该类月份牌画的高手。
不仅如此,月份牌的发展也扩大了创作题材,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国热情的内容。如淞沪会战后,谢之光等人为描绘十九路官军的英勇抗争而创作的《十九路军抗战图》、《以一挡十》等作品。解放后,在“新年画”运动中,月份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产生出《支援前线》、《新中国的歌声》、《杨小鸡、捐飞机》、《叶绿瓜肥产量高》等一大批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因此,从月份牌创作内容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这种发端自旧式年画题材的艺术形式,正跟随时代的脚步,体现出选题内容上现代性转换。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也不乏传统艺术的映射与新时期下文化糟粕的不利影响。
二 创作手法与制作过程上的现代性转换
不论是何种艺术形式,创作手法都是其独立体系中的关键元素,它的发展与改变对最终艺术作品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20世纪上半叶,月份牌的创作手法已发生革命性变化,擦笔水彩画技法就是这一时期的独特产物。
旧式木版年画主要受中国传统人物画与工笔画影响,采用白描的手法进行创作。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创稿、分版、刻版、印刷、装裱等几大步骤。各地区虽有具体细节上的不同(有的木版年画还将版印与手绘结合在一起,如天津的杨柳青版画,就把刀法的粗旷与笔法的细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但总体上看,前期工序大致相同。
另一方面,林风眠、刘海粟、李毅士等一大批青年学子将美术教育引入中国,也将素描、水粉等技艺大范围引入中国。于是,擦笔水彩画技法应运而生,杭州“二我轩”的郑曼陀潜心研究,终于取得成果,成功地将素描、水彩画、油画、中国传统人物工笔画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创作者首先用炭精粉表现人物,场景明暗,后施以水彩,使成型人物逼真、细腻,效果极佳。这种技法是“按照中国传统敷色的原则与方法,配合西洋的水彩画法,以更充分地表现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补充了国画单纯平涂渲染的不足,同时令画面色调丰富,明暗、透视效果更好,描写细腻,感人至深”。不仅如此,到月份牌创作的鼎盛时期,画家杭稗英还大胆借鉴西方卡通画、广告画的技巧,创造出极具个人魅力的新式技法——擦笔重彩。
以上,还仅仅是创作手法上的创新,月份牌的制作过程也是现代性转换中的重要方面。19世纪中叶,西方印刷术的介入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印刷业。上海先后出现了巨兴、文华等印刷出版公司,主要采用胶版、照相影写版等技术印制月份牌。区别于旧式年画相对复杂、耗时的印制过程,新式印刷不仅效率高,印制质量好,还有利地保存了月份牌的精髓——“阴影明暗一应俱全,观人物栩栩如生”。
因此,以上足以说明,月份牌年画相对于旧式年画的创作过程已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两者之间的区别充分正说明了其现代性转换中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三 画面构成与艺术风格上的现代性转换
相较于上述分析,艺术风格上的现代性转换显得滞缓隐蔽,甚至于早期月份牌与旧式木版年画间几乎没有不同。在画面构成上,月份牌明显表现出,近代商业文化与租界文化的印记,“美国制造”、“中西结合”或类似于某某“商业有限公司”的字眼出现了,两种新式的纪年法也出现了。
旧式木版年画构图饱满,讲究,左右对称,且画面中以人物或动植物为主,附以少量吉祥文字(另有传统历画附加农历日期表,或有戏文年画附加故事梗概),如“恭喜发财”、“岁岁平安”、“吉祥如意”等。总体设色单纯,对比强烈,强烈明快,极富装饰性,传达出粗犷、热烈、红火、欣欣向荣的艺术特色,相对于月份牌来说,更显示出浓烈的传统民族风格。
后期的月份牌受时代与地方的影响,增加了说明文字、广告话语、公司名称、电话等新式元素。杭 英所作的一个月份牌广告,画面上方有“英商绵华线辘总公司”几个大字,下方附以公司英文名称“The central agency. Ltd.”画中女子身着旗袍,端坐正中,俨然一幅推销者的模样。
另外,新式纪年法的引用也不得不提出,西历与民国纪年开始使用,它们“以一种‘运期预告’的形式警示了现代的都会市民,要把他们的现代日期等同于神圣的运期表”,而这种日历的表现方式,正是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有力证明。
总体上,月份牌的画面结构更趋于西方绘画风格,明暗对比与焦点透视的应用,使人物更加细腻真实,和旧式木版年画相比,缺乏粗犷、热烈之感。
四 创作理念上的现代性转换
旧式木版年画的创作理念,主要在于反映人们生活,祈福避邪,欢乐吉庆,美化家居环境,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月份牌的创作理念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其过程是跌宕起伏的。总体上看,“新年画”运动前的月份牌创作,主要取决于商业传播的需要(这一阶段也是这一艺术形式的核心时期),之后的创作则更趋于生活。
在上海这个号称“东方巴黎”的中国金融、交通、贸易枢纽,众多艺术形式因商业文化的刺激而产生。丰子恺就说过:“资本主义把前代一切艺术的技法采取收集起来,造成一种商业艺术,当作自己的宣传手段。‘为艺术而艺术’,现在竟一变而为‘为商业而艺术’了。”
早期的月份牌为得到中国人的认可,更多地描绘传统年画题材,古装人物与古式场景、道具经常出现在这一时期的画面当中。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都市生活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广大农民通过月份牌画面中的场景描绘,了解到了“十里洋场”的繁华富丽。于是,画家把创作的主题更多地锁定在时装美女与都市生活上。正是因为创作理念的转换,鼎盛时期的月份牌完全被商业竞争所支配,市面上甚至出现了内容低俗的裸体美女月份牌。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诸如郑曼陀的《杨贵妃出浴图》、杭稚英的《七情不惑图》、吴志厂的《玉女情花图》。
因此,直观鼎盛期的月份牌,两者之间在创作理念上的现代性转换是显而易见的,由祈福攘灾到促进销售,由民俗吉庆到商业产品,这或许是中国艺术现代变革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五 结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自上而下,多层次、多方面的改变,文化艺术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也同样不能回避。月份牌,这一发端于现代商业文化,源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新兴艺术形式,正用自身的悲喜述说了中国艺术在这一时期经历的现代性转换问题。
从创作内容到艺术风格,从绘画技法到制作过程,从艺术风格到创作理念,相对于旧式木版年画,月份牌的改变都是明显的。以上的论述正是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艺术转换问题正是由表及里,从内容到理念,各个方面都不例外。最后,还要指出的是,艺术的发展始终应顺应历史车轮的方向,现代艺术只有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不断创新,才能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丰子恺:《艺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35年。
[2] 李含中:《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
[3]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4] 李天纲:《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陈超南、冯懿有:《老广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6] 素素:《浮世绘影——老月份牌中的上海生活》,三联书店,2000年。
[7] 李欧梵,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8] 时影:《民国艺术》,团结出版社,2004年。
[9] 郑立君:《场景与图像——20世纪的中国招贴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 陈传席:《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蔡丽媛,女,1985—,广西博白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