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奇葩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uan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二战以后的欧洲电影格局开始了多元化的电影思潮,开其先声的便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来自意大利的电影创作者高举欧洲现实主义的鲜明旗帜,给世界影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而此时的中国电影也开始一段历史性的跨越。本文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30年代的中国电影,从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电影语境角度、新现实主义的美学角度以及视听语言角度去比较分析,通过两个具体的个案《偷自行车的人》和《马路天使》来论证30年代的中国电影是否出现过新现实主义。
  关键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偷自行车的人 马路天使 新现实主义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众多作品中,被誉为新现实主义扛鼎之作的便是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无独有偶的是,有学者提出大洋彼岸的一个东方国家在上世纪的30年代诞生的一部电影——《马路天使》,在美学、思想以及艺术表现上都有着与《偷自行车的人》共同之处。下面以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立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偷自行车的人》与《马路天使》这两部影片做一些比较与分析。
  
  一 从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电影语境的角度看
  
  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诞生于1948年,影片以淡淡的笔墨涂抹了一个无结果的故事,以一个小人物的个人悲剧命脉来联通整个社会更为深刻的悲剧。
  袁牧之的《马路天使》诞生于中国的1937年。当时的中国电影创作氛围极为活跃,创作情绪也十分高涨,出现不同创作路径与方向的电影创作人以及大量优秀的电影作品。
  比较分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当时所面临的现实背景是战争结束后留下的心里阴影,以及更大的现实问题——面对战后破碎的家园,面临着失业、贫困,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面对着战后的残损与现实,是一种冷静严峻的思考与经战争洗礼后更为坚毅的信念;是反法西斯在意大利这块土地上以战争的形式结束以后,又以一场在电影领域要求现实主义精神复归的反法西斯主义运动,从本质上说即是具有反法西斯主义性质。
  而1937年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国内抗战爆发时期,全中国人民都在经历着一场更为残酷更为激奋的战争。30年代的中国社会,日本帝国主义正向中国发动侵华战争,面对着国破家亡的民族危难,中国人民承受着肉体与心灵上的巨大创伤,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这个时候的电影人更多的是将眼光放在历史的现实中。左翼电影为当时电影界的主流,其余的电影流派也都努力关注社会中个人的悲欢离合,去表现一种时代与社会人生。这一时期的电影主流意识从本质上说也是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
  《偷自行车的人》被称作是新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它正是已近乎纪实的方式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一个现实状况——失业。而《马路天使》描写的是上海底层的小人物们真实而不幸的遭遇以及不屈的抗争精神,是对当时黑暗社会中现实的生存状态的一种真实反映。
  
  二 从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角度看
  
  新现实主义的突出贡献,即是将现实主义美学推向成熟。新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由新现实主义这一电影流派的理论创作者西柴列·柴伐梯尼总结提出:
  1、不虚构,不要典型化,不塑造英雄人物。2、重视日常,重视细节,反对离奇曲折的故事。3、走出摄影棚,到街道上去拍摄。4、编导合一,不要职业演员。5、使用自然语言,特别是方言。
  在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框架下,这种全新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
  比较分析: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最具代表性的成熟之作《偷自行车的人》,有着鲜明的纪实风格,以一件小事反映当时意大利深刻的社会问题,描写一个普通失业工人的故事,表现了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情怀。这部影片完美的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与精神实质。
  袁牧之的《马路天使》也是在深入接触社会底层的劳动群众后创作出来的,作品流露着浓重的人道主义情感。从美学角度看,这部影片在“喜”这个表层的背后却隐喻着浓厚的悲剧格调,用鲜明的戏剧手法与之融合,反映严肃深刻的社会性主题。影片向观众展示了30年代上海下层社会的真实面貌,因此也是完全符合和体现关注普通人、表现他们的挣扎与穷苦人的不幸,这符合反映现实和表现生活本真形态的现实主义美学的要求。
  
  三 从视听语言的角度看
  
  《偷自行车的人》整个影片是以竭力表现现实为依托,在拍摄、剪辑与画面处理上都是以“平民化”的方式推进与处理的。在真实的街道中拍摄,自然光线与自然的环境音的运用,加之非职业演员本真的自我表演以及方言的使用,一切视听都是以真实自然为基底,尽量避免带有戏剧性的色彩。
  《马路天使》中对声音的运用方面,除了大量使用有声源音乐,在烘托当时社会环境的同时,增加了真实感。影片中还有大量的抒发感情、刻画性格、创造意境的配乐,都与内容紧密结合,显得自然真实不造作,也是为揭示和表现主题而服务的。
  《马路天使》被誉为“荒芜的中国影坛上的一朵奇葩”,它与新现实主义所处的历史背景相同,都是面临战争抑或经历过战争后的社会现实,它们的性质都是具有反法西斯性的。它们都完成了紧贴现实、表现浓重的当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新现实主义的首要特征的任务。
  综上所述,《马路天使》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与愿望,表现挣扎于战争废墟的穷苦人的不幸生活,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可以说,《马路天使》从本质上是具有新现实主义性质的。也可以以此来说明,在电影领域中,新现实主义的思想内涵其实早于意大利10年就已经在中国土壤中萌芽,但是只有奇葩式的孤独毕竟不成气候,偶然诚然只能是偶然,毕竟萌芽需要沃土,萌芽需要长大。
  
   参考文献:
   [1]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版。
   [2] 柯灵:《电影艺术》,1984年第5期。
  
   作者简介:董千玮,女,1987—,江苏连云港人,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学。
其他文献
摘要 从杨亚洲获得社会与市场双重认可的部分电视剧分析可以看到: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叙述平凡女性情感生活,附和传统伦理观念,维护家庭人伦稳定,是“家居”媒体艺术——电视剧创作一种合适的文化定位与选择。  关键词:家庭 电视剧 日常生活 平凡女性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从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到最终这种媒介被人类内化,不知不觉间变成为我们生存的必备环境与背景,这个过程是在潜
期刊
摘要 史诗人物的解读,不应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分析其性格和行为,而应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审视,分析其身上所体现的历史性、民族性、宗教性、神性、人民性等文化特征,这样才能对史诗人物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自我塑造、不断自我完善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史诗 英雄人物 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历史性要素    对于藏族史诗《格萨尔》所反映的时代
期刊
摘要 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由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的时期,这种文化转型在消费社会中为视觉营销提供了契机和温床。本文以营销语境为立足点,以符号学的角度解读当下视觉营销中的“中国元素”之“中国红”的演绎。  关键词:视觉文化 视觉营销 中国红 符号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对于媒体而言
期刊
摘要 禅宗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宗教派别,它里面包含着对人生无比广阔的思考,对人们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风格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来分析禅宗对宋词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 禅宗 禅理 随缘自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禅宗,是一个独特的宗教派别。印度禅学的第一代祖师据说是摩诃迦叶,南北朝时,禅学传到了中国。禅宗始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当
期刊
摘要 在寓言小说越来越成为纯粹的儿童读物的今天,云南诗人李森的《动物世说》却深刻地指向幽深的人性世界,其表现出来的对复杂人性的关注和批判,不仅是对寓言传统的承继,更是赋予了当代寓言以现代性品格,为未来寓言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关键词:《动物世说》 寓言 人性 现代性品格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李森而言,“云南诗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更不是一个身份的
期刊
摘要 在中国文化里,红色代表着“富贵”、“吉祥”、“喜庆”、“青春”、“春天”等涵义;而在美国人的眼里,红色(red)则象征着“流血”、“谋杀”、“暴力”、“反动”、“亏损”、“火灾”等等,这就意味着用red来翻译《红楼梦》中的相关内容,势必会曲解“红色”在《红楼梦》中的特殊涵义,但如果不用“红色”,《红楼梦》所渲染的浓厚中国文化气息就很难被外国读者所了解。  关键词:《红楼梦》 文化 翻译  中
期刊
摘要 汉语的音韵结构决定了古代文学作品,如诗、词、曲的写作特点,即本身要如珠子般的圆润,而成为诗词曲载体的传统声乐也具有“如贯珠”的特点,这个理论在昆曲歌唱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在昆曲理论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关键词:如贯珠 昆曲 珠圆玉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声乐理论是基于汉语演唱之上的理论,其载体为汉字,汉字的读音虽几经变更,但其音韵结构却无大的变化,这就使得
期刊
摘要 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门德尔松(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年),是欧洲音乐史上浪漫主义时期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涵盖各种体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曲式结构完整严谨,音乐表现富于诗意幻想。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本文拟选例其首创的钢琴音乐体裁《无词歌》中的《春之歌》(作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渐江山水画中的“静”境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美学等方面对“静”的蕴涵进行了一定阐述,继而从渐江的生活经历、个性及习画路程等方面对他山水画中的“静”与他平静淡泊的心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静 心境 平静 淡泊 冷寂  中图分类号:J519 文献标识码:A    渐江(1610—1664),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欧盟。安徽歙县人。后到武夷山削
期刊
摘要 艺术的现代性转换是在人类社会转型,经济、文化、制度变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从艺术思想到美术教育,从艺术创作到史论研究,任何一方面都消除不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就月份牌来说,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后期在上海产生并发展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集年画、招贴画、广告画于一身。其发端于中国旧式木版年画,受西方招贴画、水彩画、油画的影响,在创作内容、绘画技法、制作过程、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上的转变,是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