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剧《三滴血》看秦腔独特魅力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e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百里秦川,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根植于这片沃土的秦腔,凝聚了秦地人民的智慧、才情和风尚,高亢昂扬、荡气回肠,在繁花似锦的中国戏曲文化中独树一帜。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岐山,成熟于秦,是元明之际流传于关中一带的劝善调及当地民间音乐与关中方言结合形成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它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既雄浑深沉、慷慨悲壮,又兼有缠绵悱恻、凄切委婉。花脸高亢激越,激情昂扬;青衣哀怨委婉,倾诉衷肠。唱词文辞朴素,概括押韵,朗朗上口;曲牌回肠荡气,高天流云,幽怨凄楚。梆子锣鼓竹板敲打,惊天动地,摄人心魄;板胡三弦笛子合奏,哀丝豪竹,凄入肝脾。
  而秦腔经典名剧《三滴血》是著名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的传世之作,剧本取材于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作为一部秦腔传统剧,《三滴血》唱做并重,将一个封建时代的商人家庭的悲情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曹禺先生就曾称赞这出戏是“秦腔之《十五贯》,简直可以同莎士比亚的剧作媲美”。
  《三滴血》沿袭了明清传奇以“双线结构”为基础的编剧传统,保持了古典戏曲经典中最繁复的“三审三问”“双生双旦双团圆”的故事模式,通过三次审案,将人物个体、家庭、社会充分地结合起来,将中国戏曲最基本的故事叙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三滴血》的舞台表演保持了中国戏曲传承既久的艺术规范,该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依靠着小生、小旦、老生、老旦、丑等多元行当的共同表演,最大程度发挥了演员对于角色的塑造力,而又以双生双旦的爱情作为重要情节线索,突出了小生、小旦戏的谐趣热闹。可以说,《三滴血》在继承了古典戏曲艺术法则的同时,又在剧码思想、人物塑造、情节铺叙中表达出现代观念,诉诸现代思想,凸显出了其直面现实生活和时代问题的深刻表现力。
  秦腔,属于粗犷辽阔的西北,属于大苦大乐的秦人,它充实了父老乡亲的精神世界,把历史的沧桑、人生的艱辛、生活的苦难和秦人倔强不屈的性格、善良达观的心态演绎得酣畅淋漓,它是八百里秦川大地最畅快的表达。
  戏曲理论家齐如山曾说:“国人若想研究戏剧,非到西北去不可;世界人想研究中国戏剧,非到西北去不可……若想考察以前的法则,当然应追本溯源,由西安秦腔入手。”的确,秦腔充满了作家对于社会与人性的深刻体察,充满着中华民族崇尚喜乐的昂扬精神,同时也充盈着引导民智的现代人文理想和关怀意识。秦腔,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长河中大放异彩,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柳程婧衍(199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生态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理论观念,也是一种价值导向,更是一种人类行动指南。“生态命运共同体”旨在引导人类建立一种独立、和谐的生存状态, 一種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从而共建和谐家园。  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在国内外文学作品中也是有大量体现的。本论文将整体解析“生态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美国各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殖民地时期  早在美国殖民地时期,大批作者专注于描写
语文活动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全面素养的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途径,通过亲身参与、感知、体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和创造,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语文学习过程。语文活动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是相对于言语静听式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操作性、情感性、实践性,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体验和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不少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也能跟着老师创设的情境随文而动,但是语文成绩却不理想,在阅读和作文上失分尤其多。分析原因,一方面,学生们看不懂隐藏在阅读文本背后的思想,辨不清题意,只能胡乱作答;另一方面,学生作文虽然语句通顺,但认识肤浅,也难得高分。面对普遍缺乏社会、生活体验的初中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提高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从课堂教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对学校班级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为班主任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更新的重要课题。小学教育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年龄和阅历差距进一步拉大,教师能否保持科学有效的人本教育理念,成为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小学教育中的班级管理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教育总结;策略分析]  在传统学校
“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多问几个假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看到画面之外”——这是美国思维学者罗吉尔·冯·奥赫在他的《创造学思想录》中告诉人们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创造性思维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呢?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首先,我们要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们固有的思维那就是“失败乃成功之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1 084—1155),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十八岁适太学生赵明诚,居汴京。因赵父狱事,夫妇二人屏居青州十年,致力于金石文物的收藏与研究。金兵入侵,二人南下避乱。赵病卒后,李清照流离转徙,所藏文物尽失。曾再适张汝舟,又离异。后卜居金华,转寓临安,晚境凄凉,郁郁而终。其诗、文、词俱佳。在词
用情、用心、用功教育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精髓,一个合格的教师只有用情、用心、用功教学,才能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激励学生进步成长。在此我愿意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浅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用情、用心、用功教育的经验。  一、 用情教育  用情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善于用真实的情感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意境中去,让他们真实感
[摘 要:反思数学家庭作业积习已久之弊症,家庭作业理应内化成学生自身需求,家庭作业的载体需要走向多元格局,家庭作业的评价需要关注过程监控。  关键词:数学家庭作业;现状反思;理念重构;行动重建]  作为课堂作业的有益补充与延伸的数学家庭作业,一直是困扰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积弊。本文试图从现状审视、理念重建、策略重构三个角度予以阐述。  一、数学家庭作业现状反思:积习已久的弊症  其
[摘 要:当前,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采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改变现状。本文主要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研究,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好的运用积极心理学,从而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  1积极心理学的现状  1.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应该积极的看待事物,从而满足心理的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开阔视野,并锻炼整理资料的能力。  2.阅读写雨的古诗词,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  3.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体验大自然的韵味和生活的真味。  二、课前准备  因是跨区域借班上课,为了让学生的活动顺利展开,课前师生通过邮件与QQ进行交流,分两个阶段布置活动要求:  第一阶段:一星期的时间,学生搜集带有喜悦、愁苦、淡雅等心境的写雨的古诗词,写一段赏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