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古诗的意境进行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也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灵秀”起来。
[关键词]古诗 多媒体 教学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感受诗歌的美。然而,这一重点很难通过语言描述、插图和教师的讲解来突破。在教学中,我尝试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古诗的意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如《登鹳雀楼》一诗,我以淡化的鹳雀楼为底图,诗句设置为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而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我在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三、拓展意境,让学生想象美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比如教学《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四、以情激情,让学生体验美
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引导他们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
《锄禾》一诗是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大部分都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起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位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地上;一位学生将一大盒炒面倒进垃圾箱……看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显现生气的神色。我随即抛出“看到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的问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
五、指导吟诵,让学生表达美
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在指导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并配上图片、音乐等,帮助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文的基调。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我用课件展示:六月的西湖,湖畔杨柳依依,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画面下配上古诗的字幕,再配以悠扬动听的古筝曲。这种类似卡拉OK形式设计的课件,让学生既可以看着画面听范读,也可以看着画面、字幕诵读,还可以闭目美读。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
总之,只要教者用心挖掘,精心设计,必定会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气。
[关键词]古诗 多媒体 教学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感受诗歌的美。然而,这一重点很难通过语言描述、插图和教师的讲解来突破。在教学中,我尝试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古诗的意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如《登鹳雀楼》一诗,我以淡化的鹳雀楼为底图,诗句设置为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而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我在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三、拓展意境,让学生想象美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比如教学《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四、以情激情,让学生体验美
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引导他们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
《锄禾》一诗是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现在的学生衣食无忧,大部分都没有农田耕作的生活体验,平时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让学生体验农民耕作的辛劳,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果实,是本诗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深深地体会到米饭来之不易以及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激起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热爱。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位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地上;一位学生将一大盒炒面倒进垃圾箱……看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显现生气的神色。我随即抛出“看到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的问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
五、指导吟诵,让学生表达美
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在指导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并配上图片、音乐等,帮助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文的基调。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我用课件展示:六月的西湖,湖畔杨柳依依,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画面下配上古诗的字幕,再配以悠扬动听的古筝曲。这种类似卡拉OK形式设计的课件,让学生既可以看着画面听范读,也可以看着画面、字幕诵读,还可以闭目美读。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
总之,只要教者用心挖掘,精心设计,必定会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