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的教育和普及是提高国民感性素质的重要途径。 感性素质是对体验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它是美化世界、创造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和体验人生经历的前提。人们对社会生存氛围与环境质量缺少要求,是因为人们普遍缺少一种重要的素质,就是感性素质。感性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美术教育来达到。学校是美术教育和普及的第一课堂。人从幼儿时就开始天真烂漫地充满幻想地涂鸦,这是幼儿天性的一种表现。真正开始接触美术知识是在学校。其实在中小学校里获得的美术知识只是一些初级的基本美术知识。但现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基本很少有美术课,美术课是各学校的副课,由于升学的压力,美术课被严重忽视,平均每个月还不到一节课。如果青少年从中小学就没有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国民的感性素质怎么能提高呢?人们从小普遍感性素质偏低,如果又失去了一个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机会,长大后必然导致社会普遍对感性素质要求低。再导致国民素质低。国民素质低怎么能体现高品质的生活幸福,又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呢?美术的普及不仅是要重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只是基础知识的普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基础知识引导或培养学生的创造美的事物的实践能力。
1、美术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美术家,如罗恩菲德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至独一无二的高度,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美术不仅仅是创造美的过程(也就是俗称的画画),它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学科,包括创造美和发现美(俗称审美)两个基本方面,同时,美术不是我们脑中虚构一个世界,而是我们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有一个很好的观察力不仅对美术有帮助,对其他各科如英语、语文、生物等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美术学习是最好的锻炼观察力的方法,美术学科在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2、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很多的初中生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很漠视现实生活,对亲人、朋友渐渐的疏远。培养其美术兴趣,可以转移他们这种不良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可以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在学生管理中的负担,也可以让学校提高了对美术课及美术教师的重视;家长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接触和学习绘画的条件;社会也为爱好美术及有美术特长的孩子提供了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艺的空间。
3、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情感作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普遍性,在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调节人的行为的方向和力量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的作用,反之,消极的情感则会产生减力的作用。任何社会和行为都不能忽略人的情感。压抑或泯灭人的感情,人生就寡无情趣,其结果无异于泯灭人的生命。仅有理智和知识都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情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情感性同样是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不仅如此美术课程本身就直接处理学生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而且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4、 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总是靠观察来认识世界,而美术教学恰恰为学生了解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条最好的途径。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画画儿或做手工都要靠对表象的感知,而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学生实际操作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观察、思考,进而描绘。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同时也增强了记忆力,还学会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并养成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所以说,美术活动不只是提高美术技巧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极好方式,他们将在这种方式下组织自己已有的经验,并进一步内化成自己的智力功能。就少年儿童的绘画而言,它是少年儿童一种内心状态的外部展示,是他们感知事物,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留在纸上的痕迹。学生绘画的过程是展示他们对某一事物内容思考和判断,然后按照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重新组织和构思来描绘过程。实质上也是他们将事物形象特征及事物本质的东西进行提纯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一个创造过程。所以学生的美术活动,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配合进行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影响着大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组织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学校培养的人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美术学科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又动手的条件。当他们动手画画儿或者做手工的时候,很自然地,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形象思维活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美术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
1、美术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美术家,如罗恩菲德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至独一无二的高度,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美术不仅仅是创造美的过程(也就是俗称的画画),它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学科,包括创造美和发现美(俗称审美)两个基本方面,同时,美术不是我们脑中虚构一个世界,而是我们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有一个很好的观察力不仅对美术有帮助,对其他各科如英语、语文、生物等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美术学习是最好的锻炼观察力的方法,美术学科在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2、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很多的初中生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很漠视现实生活,对亲人、朋友渐渐的疏远。培养其美术兴趣,可以转移他们这种不良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可以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在学生管理中的负担,也可以让学校提高了对美术课及美术教师的重视;家长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接触和学习绘画的条件;社会也为爱好美术及有美术特长的孩子提供了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艺的空间。
3、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情感作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普遍性,在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调节人的行为的方向和力量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的作用,反之,消极的情感则会产生减力的作用。任何社会和行为都不能忽略人的情感。压抑或泯灭人的感情,人生就寡无情趣,其结果无异于泯灭人的生命。仅有理智和知识都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情感性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情感性同样是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不仅如此美术课程本身就直接处理学生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而且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4、 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总是靠观察来认识世界,而美术教学恰恰为学生了解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条最好的途径。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画画儿或做手工都要靠对表象的感知,而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学生实际操作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观察、思考,进而描绘。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同时也增强了记忆力,还学会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并养成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所以说,美术活动不只是提高美术技巧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极好方式,他们将在这种方式下组织自己已有的经验,并进一步内化成自己的智力功能。就少年儿童的绘画而言,它是少年儿童一种内心状态的外部展示,是他们感知事物,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留在纸上的痕迹。学生绘画的过程是展示他们对某一事物内容思考和判断,然后按照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重新组织和构思来描绘过程。实质上也是他们将事物形象特征及事物本质的东西进行提纯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一个创造过程。所以学生的美术活动,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配合进行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影响着大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组织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学校培养的人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美术学科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又动手的条件。当他们动手画画儿或者做手工的时候,很自然地,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形象思维活动以及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美术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