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简称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SCI是一种可导致终生严重残疾的损伤,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并且以青壮年为主,男性为女性的4倍左右。SCI据病因可分成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SCI主要因肿瘤、结核、畸形等引起的脊柱病变所造成,约占总SCI的30%。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因车祸、高空坠落、运动损伤等引起的外伤性SCI。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为探讨脊髓损伤的中医病机,论述较少。明代医家赵献可《医贯》中曾述:“又有一等人,身半以上俱无恙如平人,身半以下软弱麻痹,小便或涩或自遗。”这里对截瘫的症状描述较确切,但非特指脊髓损伤,另外,对病机和治法也未予论述。20世纪80~90年代起有文献报道认为,脊髓损伤的病机为督脉损伤[1]。《难经》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统督全身诸阳,与脊髓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后,督脉功能失职,导致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表现为由于经气运行不畅或阻滞不通而致的经脉骨肉失养,肢体不温,痿废不用。阴阳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腑气不通,大小便失常。现代医学关于脊髓损伤病理及恢复机制认为当脊椎骨折、脱位等外伤后,脊髓功能障碍立即发生,并伴随着缺血性坏死等病理改变,一般为伤后中央灰质内出现出血点,扩大融合,累及白质。伤区因受压、血管破裂或因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积储而使血管收缩及阻塞,因而引起神经组织坏死。经过伤区附近的神经轴索也可受压而失去传导功能或发生溶解、变性或脱髓鞘病变,从而丧失其功能[2]。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有以下途径:早期由于局部消肿,消除了神经轴索受压引起的传导阻塞,以及神经失用的恢复;后期由于神经轴突再生,轴突末梢发芽,使邻近的肌肉重获神经支配,以及尚有功能的肌纤维因负荷增加而产生适应及肥大[3]。
2中医为主的康复治疗
[4]王志红等中医康复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17例,治疗方法:①针灸配合电针:针刺督脉,损伤平面上下2个椎体间隙。针刺四肢,上肢取极泉、尺泽等,下肢取冲门、殷门等,感觉平面上下2个椎体旁开0.5cm,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中督脉和四肢穴配合电针刺激,痉挛性用疏密波,弛缓性用断续波。同时配合艾灸:2个月1个疗程,休息2周,治疗2~4个疗程。②功能训练。③中药:早期即采用化瘀通脉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并加口服化瘀通脉液30ml,每日2次;中后期口服益肾养肝液30ml,每日2次或六味地黄丸加减。结果:17例患者治疗前运动关键肌肌力评分平均为53 4分,治疗6个月后平均76 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配合功能训练对截瘫有明显优势。[5]顾旭东等观察电针刺激对外伤性脊髓损伤62例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影响,随机分为治疗组共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选背侧损伤平面上下两侧夹脊穴,配合曲池、外关等,电针主要选用四肢穴位为主,常规进针后,用G6805型电针仪治疗,运用连续波,频率60次/min,电针强度以两穴位间肌群中度跳动为度(约3~5V),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1个月后休息7d,6个月为1个观察阶段。同时采用现代康复医学中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其原则、程序、次数及服用的营养神经等药物(弥可保,50μg,3次/日)与治疗组完全相同,治疗组与对照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独立性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的自我料理能力、大小便处理、活动(移动)能力、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的住院效率优于对照组。[6]崔秀梅电针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5)和电针组(n=37),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电针组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外加电针治疗。电针治疗方法:上肢穴位:极泉、尺泽等。下肢:冲门、殷门等。在进针“得气”后即将针连接G6805型治疗仪(腹部穴位除外),通过电刺激引起振动。痉挛性瘫痪用疏密波,驰缓性瘫痪用断续波,并根据患者耐受力调整振幅。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周期为3~6疗程。(n=37),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电针组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外加电针治疗。分别于电针治疗3、6个疗程后对患者感觉、功能的独立性(按FIM测定)进行评价。结果:电针组感觉、功能的独立性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3康复介入的时机
[7]一般来说脊髓损伤(SCI)住院患者的综合性康复流程应在伤后立即开始。但是在日本许多SCI的患者在受伤后急性期缺乏有效的治疗,并在伤后很长时间才有康复的介入。[8]刘新河等分析外伤性截瘫救治与康复一体化治疗873例,治疗方法:现场救护并预防继发性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椎管减压、硬脊膜腔内减压等处理。药物治疗:早期应用神经细胞受体和离子通道拮抗剂类药物。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康复期西药治疗应用促神经修复再生类药物,中草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原则。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采用脊髓针(督脉电针),截瘫治疗仪,神经肌肉治疗仪,体外反博,高压氧。随访及疗效评估:参照Frankel分级对截瘫康复进行评估,截瘫康复百分率,腰椎段损伤组74.05%>颈椎段组37.89%>胸椎段组37.29%>胸腰椎段组36.26%>上胸段组33.33%。结论:外伤性截瘫(完全性)的治疗救治与康复一体化治疗,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功能锻炼是重要康复措施。
4结语
外伤性脊髓损伤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或截瘫及排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最大限度恢复残存功能,使其生活能自理,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目前,主要采用中西医药物配合针灸以及电针康复疗法等帮助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功能,效果显著,但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仍需要通过增大样本量以及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获得更多的证据,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许健鹏.以督脉电针为主治疗脊髓损伤80例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4,10(6):13
[2] Evarts CM.Surgery oft hemuscu loske let alsystem.Section4:The Spinal.Longdon:Chur chill Living ston,1983.1~221
[3]Anderson DKand Braughler JM.Effects of trea tmen twith UF onneuro logica lout come fol lowin gex perimen tals pina lcordi njury.JNeurosurg,
1988,68(2~3):562
[4] 王志红、王晓鹏. 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的中医康复治疗[J]. 中国康复,2003,18(5):310.
[5] 顾旭东、姚云海、顾敏、付建明、任芸、尹汉奎. 电针刺激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影响的临床研究[J]. 针刺研究,2005,30(3):175-178.
[6] 崔秀梅、盘雪梅、张雪梅、邓海涨、姚少瑜. 电针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2):170-171.
[7]唐梅.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J].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2,22(1):40.
[8]刘新河、程正祥、沈平、何明峰、张贻超, 外伤性截瘫救治与康复一体化治疗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2006,23(2):186-187.
作者简介
崔 静女(1963-6),汉族,大学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中风和脊髓外伤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为探讨脊髓损伤的中医病机,论述较少。明代医家赵献可《医贯》中曾述:“又有一等人,身半以上俱无恙如平人,身半以下软弱麻痹,小便或涩或自遗。”这里对截瘫的症状描述较确切,但非特指脊髓损伤,另外,对病机和治法也未予论述。20世纪80~90年代起有文献报道认为,脊髓损伤的病机为督脉损伤[1]。《难经》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统督全身诸阳,与脊髓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后,督脉功能失职,导致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表现为由于经气运行不畅或阻滞不通而致的经脉骨肉失养,肢体不温,痿废不用。阴阳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腑气不通,大小便失常。现代医学关于脊髓损伤病理及恢复机制认为当脊椎骨折、脱位等外伤后,脊髓功能障碍立即发生,并伴随着缺血性坏死等病理改变,一般为伤后中央灰质内出现出血点,扩大融合,累及白质。伤区因受压、血管破裂或因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积储而使血管收缩及阻塞,因而引起神经组织坏死。经过伤区附近的神经轴索也可受压而失去传导功能或发生溶解、变性或脱髓鞘病变,从而丧失其功能[2]。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有以下途径:早期由于局部消肿,消除了神经轴索受压引起的传导阻塞,以及神经失用的恢复;后期由于神经轴突再生,轴突末梢发芽,使邻近的肌肉重获神经支配,以及尚有功能的肌纤维因负荷增加而产生适应及肥大[3]。
2中医为主的康复治疗
[4]王志红等中医康复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17例,治疗方法:①针灸配合电针:针刺督脉,损伤平面上下2个椎体间隙。针刺四肢,上肢取极泉、尺泽等,下肢取冲门、殷门等,感觉平面上下2个椎体旁开0.5cm,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中督脉和四肢穴配合电针刺激,痉挛性用疏密波,弛缓性用断续波。同时配合艾灸:2个月1个疗程,休息2周,治疗2~4个疗程。②功能训练。③中药:早期即采用化瘀通脉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并加口服化瘀通脉液30ml,每日2次;中后期口服益肾养肝液30ml,每日2次或六味地黄丸加减。结果:17例患者治疗前运动关键肌肌力评分平均为53 4分,治疗6个月后平均76 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配合功能训练对截瘫有明显优势。[5]顾旭东等观察电针刺激对外伤性脊髓损伤62例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影响,随机分为治疗组共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选背侧损伤平面上下两侧夹脊穴,配合曲池、外关等,电针主要选用四肢穴位为主,常规进针后,用G6805型电针仪治疗,运用连续波,频率60次/min,电针强度以两穴位间肌群中度跳动为度(约3~5V),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1个月后休息7d,6个月为1个观察阶段。同时采用现代康复医学中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其原则、程序、次数及服用的营养神经等药物(弥可保,50μg,3次/日)与治疗组完全相同,治疗组与对照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独立性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的自我料理能力、大小便处理、活动(移动)能力、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的住院效率优于对照组。[6]崔秀梅电针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5)和电针组(n=37),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电针组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外加电针治疗。电针治疗方法:上肢穴位:极泉、尺泽等。下肢:冲门、殷门等。在进针“得气”后即将针连接G6805型治疗仪(腹部穴位除外),通过电刺激引起振动。痉挛性瘫痪用疏密波,驰缓性瘫痪用断续波,并根据患者耐受力调整振幅。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周期为3~6疗程。(n=37),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电针组除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外加电针治疗。分别于电针治疗3、6个疗程后对患者感觉、功能的独立性(按FIM测定)进行评价。结果:电针组感觉、功能的独立性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3康复介入的时机
[7]一般来说脊髓损伤(SCI)住院患者的综合性康复流程应在伤后立即开始。但是在日本许多SCI的患者在受伤后急性期缺乏有效的治疗,并在伤后很长时间才有康复的介入。[8]刘新河等分析外伤性截瘫救治与康复一体化治疗873例,治疗方法:现场救护并预防继发性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椎管减压、硬脊膜腔内减压等处理。药物治疗:早期应用神经细胞受体和离子通道拮抗剂类药物。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康复期西药治疗应用促神经修复再生类药物,中草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原则。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采用脊髓针(督脉电针),截瘫治疗仪,神经肌肉治疗仪,体外反博,高压氧。随访及疗效评估:参照Frankel分级对截瘫康复进行评估,截瘫康复百分率,腰椎段损伤组74.05%>颈椎段组37.89%>胸椎段组37.29%>胸腰椎段组36.26%>上胸段组33.33%。结论:外伤性截瘫(完全性)的治疗救治与康复一体化治疗,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功能锻炼是重要康复措施。
4结语
外伤性脊髓损伤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或截瘫及排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最大限度恢复残存功能,使其生活能自理,是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目前,主要采用中西医药物配合针灸以及电针康复疗法等帮助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功能,效果显著,但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仍需要通过增大样本量以及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获得更多的证据,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许健鹏.以督脉电针为主治疗脊髓损伤80例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4,10(6):13
[2] Evarts CM.Surgery oft hemuscu loske let alsystem.Section4:The Spinal.Longdon:Chur chill Living ston,1983.1~221
[3]Anderson DKand Braughler JM.Effects of trea tmen twith UF onneuro logica lout come fol lowin gex perimen tals pina lcordi njury.JNeurosurg,
1988,68(2~3):562
[4] 王志红、王晓鹏. 外伤性脊髓损伤致截瘫的中医康复治疗[J]. 中国康复,2003,18(5):310.
[5] 顾旭东、姚云海、顾敏、付建明、任芸、尹汉奎. 电针刺激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影响的临床研究[J]. 针刺研究,2005,30(3):175-178.
[6] 崔秀梅、盘雪梅、张雪梅、邓海涨、姚少瑜. 电针治疗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2):170-171.
[7]唐梅.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J].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2,22(1):40.
[8]刘新河、程正祥、沈平、何明峰、张贻超, 外伤性截瘫救治与康复一体化治疗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2006,23(2):186-187.
作者简介
崔 静女(1963-6),汉族,大学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中风和脊髓外伤后遗症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