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小学习作教学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众多“流派”中,有人重视作后讲评,有人重视作前指导,有人重视素材的搜集……一线的语文教师们跟着名师的脚步前行,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希望通过增加训练量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结果往往也事与愿违。在长期的习作教学中,本人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要提高习作水平,必须要做到:目标明确,一篇一得,多篇一得。
一、目标明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习作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根据这个总目标,课程标准还分4个学段制定了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既不关心总目标,也不熟知本学段的目标,甚至每篇习作的教学目标也不清楚。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应当做到心中有数。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习作5》为例,作文要求如下:
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殊不知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它们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你的烦恼是什么?又因为什么而烦恼?请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要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说不定有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了呢。
从作文要求本身分析,这次习作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吗?显然不是。我们回顾一下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是: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用来衡量学生习作水平、习作质量、习作能力的是第3、4两条。当然这是衡量第3学段每篇作文的底线,教师还要根据本次习作加上有针对性的要求。
整理本单元的主题:感悟人生。选取的三篇课文分别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文本结构基本是通过一件事情阐述一个人生道理。能不能借用这些文章的写作方法,制定《习作5》的教学目标呢?应该可以。习作的思路也可以仿照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烦恼,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件事;可以是一个烦恼,也可以是几个烦恼。文章的结构可以是正常的写作顺序,也可以倒叙,如《山谷中的谜底》。怎样把自己的烦恼写具体,当然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或者也可以像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那样加上环境描写进行烘托。
所以这篇习作的具体要求应该是:1.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2.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的烦恼。4.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比较细致地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5.如果是因为外界环境和他人给自己造成的困扰,要学会换位思考。6.可以运用倒叙写法,适当进行环境描写。这样目标明确,师生在习作之前、之时、之后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一篇一得
关注习作教学的目标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关注作文指导、作文讲评。有时习作修改却又比作前指导更重要。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草稿。批改草稿和批改作文的要求可以不一样。批改作文要细致,关注草稿要善于概括、梳理,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批阅草稿要做到班级特点、习作要求、课程目标三点结合。我在批阅时通常要理清这几个问题:这次习作的优点是什么?普遍问题有哪些?优秀习作有哪几篇?反映普遍问题的典型习作是哪几篇?同时还要关注几小点:拟题方式有几种?开头形式有几种?学生习惯怎样过渡?结尾方式有哪些?然后主要分析重点需要解决的問题,再根据这些问题思考指导修改的方法。这样,教师指导有的放矢,学生修改也直奔重点,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习作4》为例,习作要求如下:
读了这篇例文,大家一定会感到龟山汉墓的确是“中华一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这篇例文正是抓住了一个 “绝”字来写的。
写参观记固然要按顺序,但也不是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例文没有把参观的见闻一处不落地描述出来,而是有选择地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样写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教师指导作文很细致,但是草稿质量没有想象的美好。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写,知道要突出重点,但就是写不具体,要么是流水帐,要么写自己吃吃喝喝,要么因为游览时走马观花,所以写作时无法细致描绘。那么指导修改草稿的重点就是如何写具体。
指导的方法有:1.听读例文。每篇作文总有写得好的,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因此教师把这篇习作分为几类:记录行程的记叙型游记;抒发感情的抒情型游记;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说理型游记。当然学生的习作中记叙型游记和写景型游记居多。如选择优秀写景型游记给大家示范,探讨:他是怎么写景的?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引导学生从景物的颜色、形状、构造、历史等方面描写,加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2.评议问题作文。选一两位差生的文章,大家讨论:文章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可以怎样改?大家集思广益,反复练习后,自己的草稿就知道怎样修改了。
所以,关注学生的草稿,利用学生的草稿极为重要。教师对学情做到心中有数,指导修改自然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三、多篇一得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基于这样的认识,习作训练也要固定化,这样会更好地促进作文单向技能的训练。否则,作文训练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连贯性。
在今年的习作批改上,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每篇习作有评价要点,我制成了一个表格,上面是固定的评价要点:
这样的评价表暗示和提醒学生,在习作时要从这些方面来衡量自己的习作是否规范。帮助学生拟题,设计开头、结尾,提醒合理进行过渡,注意书写。这样,学生在习作时有意识地向老师指出的方向靠拢。长期的训练让学生习惯成自然。这样每篇文章都能扎扎实实,踏踏实实,为不拘形式地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这些常规的要求,在单项训练上也要注意多篇一得。我曾试着把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涉及的作文能力粗粗分类,单个重点突破,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例,我组织了“猜猜这是什么”的系列活动。先给学生一张纸:
學生拿到资料各种猜想,天马行空;教师揭秘后他们完全不敢置信;尝试运用时,人人绞尽脑汁;上台展示时,教室里哄笑连连。以上各环节要求学生写成片段,唯一的硬性指标是真实、准确、细致地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变化。学生写好后,教师选取优秀片段,通过展台请大家点评。学生兴趣高涨,赏析、点评别人的作文,在赏析中师生共同总结出心理活动描写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表达哪些情感、提示语的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讲评后修改,作文质量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很多学生能根据需要增加心理描写。这样的练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是教师没有就此满足,布置孩子们把这个图画带回家,与家长们玩“猜猜这是什么”的游戏。写作中要求一定要有心理描写,以内心独白为主。这次作文,安排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聊作文中,学生又巩固了这项作文技能。这样,在一次次的作文中熟练使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从掌握一种到掌握多种,到随心所欲,灵活运用,达到了多篇一得的效果。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无论有多少种方法,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习作练习篇篇夯实,才能稳步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资中心小学)
一、目标明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习作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根据这个总目标,课程标准还分4个学段制定了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既不关心总目标,也不熟知本学段的目标,甚至每篇习作的教学目标也不清楚。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应当做到心中有数。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习作5》为例,作文要求如下:
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殊不知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它们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你的烦恼是什么?又因为什么而烦恼?请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要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说不定有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了呢。
从作文要求本身分析,这次习作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吗?显然不是。我们回顾一下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是:
1.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用来衡量学生习作水平、习作质量、习作能力的是第3、4两条。当然这是衡量第3学段每篇作文的底线,教师还要根据本次习作加上有针对性的要求。
整理本单元的主题:感悟人生。选取的三篇课文分别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文本结构基本是通过一件事情阐述一个人生道理。能不能借用这些文章的写作方法,制定《习作5》的教学目标呢?应该可以。习作的思路也可以仿照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烦恼,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件事;可以是一个烦恼,也可以是几个烦恼。文章的结构可以是正常的写作顺序,也可以倒叙,如《山谷中的谜底》。怎样把自己的烦恼写具体,当然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或者也可以像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那样加上环境描写进行烘托。
所以这篇习作的具体要求应该是:1.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2.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的烦恼。4.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比较细致地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5.如果是因为外界环境和他人给自己造成的困扰,要学会换位思考。6.可以运用倒叙写法,适当进行环境描写。这样目标明确,师生在习作之前、之时、之后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一篇一得
关注习作教学的目标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关注作文指导、作文讲评。有时习作修改却又比作前指导更重要。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草稿。批改草稿和批改作文的要求可以不一样。批改作文要细致,关注草稿要善于概括、梳理,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批阅草稿要做到班级特点、习作要求、课程目标三点结合。我在批阅时通常要理清这几个问题:这次习作的优点是什么?普遍问题有哪些?优秀习作有哪几篇?反映普遍问题的典型习作是哪几篇?同时还要关注几小点:拟题方式有几种?开头形式有几种?学生习惯怎样过渡?结尾方式有哪些?然后主要分析重点需要解决的問题,再根据这些问题思考指导修改的方法。这样,教师指导有的放矢,学生修改也直奔重点,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习作4》为例,习作要求如下:
读了这篇例文,大家一定会感到龟山汉墓的确是“中华一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这篇例文正是抓住了一个 “绝”字来写的。
写参观记固然要按顺序,但也不是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例文没有把参观的见闻一处不落地描述出来,而是有选择地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样写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教师指导作文很细致,但是草稿质量没有想象的美好。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写,知道要突出重点,但就是写不具体,要么是流水帐,要么写自己吃吃喝喝,要么因为游览时走马观花,所以写作时无法细致描绘。那么指导修改草稿的重点就是如何写具体。
指导的方法有:1.听读例文。每篇作文总有写得好的,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因此教师把这篇习作分为几类:记录行程的记叙型游记;抒发感情的抒情型游记;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说理型游记。当然学生的习作中记叙型游记和写景型游记居多。如选择优秀写景型游记给大家示范,探讨:他是怎么写景的?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引导学生从景物的颜色、形状、构造、历史等方面描写,加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2.评议问题作文。选一两位差生的文章,大家讨论:文章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可以怎样改?大家集思广益,反复练习后,自己的草稿就知道怎样修改了。
所以,关注学生的草稿,利用学生的草稿极为重要。教师对学情做到心中有数,指导修改自然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三、多篇一得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基于这样的认识,习作训练也要固定化,这样会更好地促进作文单向技能的训练。否则,作文训练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连贯性。
在今年的习作批改上,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每篇习作有评价要点,我制成了一个表格,上面是固定的评价要点:
这样的评价表暗示和提醒学生,在习作时要从这些方面来衡量自己的习作是否规范。帮助学生拟题,设计开头、结尾,提醒合理进行过渡,注意书写。这样,学生在习作时有意识地向老师指出的方向靠拢。长期的训练让学生习惯成自然。这样每篇文章都能扎扎实实,踏踏实实,为不拘形式地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这些常规的要求,在单项训练上也要注意多篇一得。我曾试着把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涉及的作文能力粗粗分类,单个重点突破,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例,我组织了“猜猜这是什么”的系列活动。先给学生一张纸:
學生拿到资料各种猜想,天马行空;教师揭秘后他们完全不敢置信;尝试运用时,人人绞尽脑汁;上台展示时,教室里哄笑连连。以上各环节要求学生写成片段,唯一的硬性指标是真实、准确、细致地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变化。学生写好后,教师选取优秀片段,通过展台请大家点评。学生兴趣高涨,赏析、点评别人的作文,在赏析中师生共同总结出心理活动描写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表达哪些情感、提示语的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讲评后修改,作文质量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很多学生能根据需要增加心理描写。这样的练习效果十分显著。但是教师没有就此满足,布置孩子们把这个图画带回家,与家长们玩“猜猜这是什么”的游戏。写作中要求一定要有心理描写,以内心独白为主。这次作文,安排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聊作文中,学生又巩固了这项作文技能。这样,在一次次的作文中熟练使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从掌握一种到掌握多种,到随心所欲,灵活运用,达到了多篇一得的效果。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无论有多少种方法,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习作练习篇篇夯实,才能稳步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