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一种富有想象、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文学体裁,童话往往被视作儿童的天地,然而不乏接触童话机会的成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阅读童话有着不同的感受,甚至体会到儿时无法理解的童话中蕴含的寓意。细读奥斯卡·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可见两本童话集在情节安排、主题设置、意象选择等方面都蕴含了一些超越儿童理解范围的因素,从而赋予了它们更加适合成人阅读的深意。
  关键词:奥斯卡·王尔德 童话 成人 死亡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作为19世纪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在童话的世界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快乐王子集》、《石榴之家》便是他为喜爱童话的读者留下的财富。作为一种富含想象,并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文学体裁,虚构的童话世界在人们心中往往被视为儿童的天地,孩子们可以徜徉在童话的世界里,领略奇幻的仙境、王国或地域,和各种精灵、仙女、巫婆、动物等对话,甚至透过童话领略些许道德意义或哲理思想。然而,童话并不止是儿童的专利,即使长大的成人们也不乏接触童话的机会,因为经典童话故事往往是他们的孩子睡前最爱聆听的故事、伴随孩子入眠的旋律。因而,对于成人而言,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再次阅读儿时的童话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有些故事也许只有在成年后才能懂得其中的寓意。
  作为一位父亲和童话的执笔者,王尔德明白不同读者间的思维差异,在用童话献礼孩子的同时,他也为成人们精心准备了一场阅读盛宴。经历岁月和风华的洗礼,他的故事也许更能在成人间获得共鸣。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以两本童话集中显性的写作结构形式及隐性的主题表达研究为媒介,分析王尔德如何精心地将适读群导向儿童及成人,并在此过程中,解构其创作手法及形式,并对其中相关的道德寓意、社会批判进行剖析。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论述王尔德的童话集导向成人时,并不排斥这些童话对于儿童阅读的适读性。王尔德明白给孩子写童话故事是每位父亲的责任,因而童话集中都不乏为了孩子阅读便利的安排,然而本文强调的则是在此基础上,这些童话中更是隐含了一些超越孩子理解范围的因素使得它们更加适合成人阅读。
  一 启航篇:《快乐王子集》
  1888年6月王尔德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用 “简单”一词来形容 《快乐王子集》。因为,这些故事明显篇幅短小、题目设置简单明了、语言结构简短,显然是考虑到儿童读者而设计。然而,在其出版数月后,有评论家指出王尔德是选择用童话的形式来展现寓言,其中“微妙的幽默和艺术的文学方式”使得读者“当然不是儿童”,因而儿童并不关心主导这些故事的讽刺精神。细读文章,童话集中暗含的死亡主题及其相伴而生的对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的讽刺,以及其对传统童话故事的颠覆,确实印证了这本童话故事集更适合有着更高层次理解力的成人阅读。
  《快乐王子集》中的五篇故事都涵盖了死亡这一主题。《快乐王子》中,俯瞰人间种种苦难与不幸的王子,不惜将身上的宝石和金子都赠送给穷困的人,而变得暗淡无光;本应飞向南方的燕子在帮助王子做“信差”的过程中逐渐衰死;《夜莺与玫瑰》中,夜莺为了给“懂爱”的学生一朵鲜红的玫瑰,将胸脯抵住玫瑰花刺,用鲜血将玫瑰染红;《自私的巨人》里的主人公巨人起初不愿与孩子分享他的花园,但在化身孩子的“耶稣”的带领下学会分享,最终走向天堂;《忠实的朋友》刻画了忠厚的小汉斯的形象,他甘愿为朋友磨面师休无条件地利用,最终淹死在沼地中;《了不起的火箭》里那一生以非凡自居的火箭经过反复最终升空爆炸。尽管死亡主题在文学作品中实为常见,但是,王尔德在这些故事中描绘出的牺牲多数没有得到一定的正视和回馈。王子和燕子的死换来的是市长和参议员们的鄙弃,称快乐王子难看得比一个要饭的好不了多少,不再美丽的王子也不再有用,最终王子被融化重铸,燕子被丢弃在垃圾堆里。热忱的夜莺用鲜血染红的玫瑰无比珍贵,但它并没有为学生赢得教授女儿的心,因为这位世俗、看重名利的年轻女子看不上一朵花,玫瑰最后被学生丢弃,在街上被碾碎,挫败的学生感言爱情的无聊,声称要回到哲学中去,这结局恰与学生之前看到夜莺时发出的感叹形成一种鲜明对比,“她只有外表的东西,没有一点真诚。她不会为别人牺牲她自己”。小汉斯为了帮助朋友牺牲后,不但没有唤醒朋友关爱的意识,反而,那所谓的朋友只知道感慨自己的损失,并称以后不能再做他实际从未付诸行动的“慷慨的事”。他们的无用牺牲恰是王尔德对于维多利亚时期道德观的讽刺,真正的道德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它被人们忽视,夜莺的道德之歌仿佛是在真空中吟诵,没有共鸣;同时,追求唯美主义的王尔德以笔下“人心之美”或“鸟心之美”的丧失,讽刺了一些人的“铁石心肠”或“利欲熏心”,并进而借童话中的纯真,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庸俗、堕落、虚伪、利己、拜金、不公等丑陋的社会现实,印证了艾伦·川普(Ellen Tremper)将《快乐王子集》视作“在世俗经验苦水中的一种反复沉浸”的观点。
  另一方面,王尔德对以安徒生和格林兄弟为代表的传统童话故事写作的颠覆,也超越了儿童关心和理解的范畴,并需要更高层次理解力的读者去领会,以《夜莺与玫瑰》和《忠实的朋友》为例。《夜莺与玫瑰》可谓是王尔德对于安徒生《夜莺》的批判回应。同为有着美丽歌喉的夜莺,二者的结局截然相反。安徒生童话中,夜莺最后不仅拯救了中国皇帝的生命,并且成为了皇帝身边最亲密的“谋臣”,为他歌唱人间的快乐与苦难,带来发生在其身边的善恶讯息,树立了自己在宫廷中最具影响力的位置。相较之下,王尔德笔下的夜莺不但牺牲了生命,更重要的是它的付出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关于爱的肤浅观点摧毁了夜莺为他牺牲、为爱牺牲的美,诚然,拿死来换一朵红玫瑰,代价太大,而夜莺的那句“可是爱情胜过生命,且一只鸟的心怎么能跟一个人的心相比呢”最终付诸流水,被拒绝后随手扔掉用鲜血染红的玫瑰、且认定爱情是不实际的学生摧毁了夜莺眼中关于爱情的美好,也磨灭了夜莺为爱牺牲的诚挚与勇敢。《忠实的朋友》则是王尔德对安徒生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及格林兄弟的《傻瓜汉斯》的颠覆写作。王尔德的故事里,磨面师休的自私、对朋友的剥削与汉斯的忠厚老实、其物质财富丧失及自我牺牲对比鲜明。传统童话中,这种人物设置本该可以成就汉斯的英雄、善良形象,对应的则是休的贪婪、自私,从而使得读者在阅读初始便期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恰如安徒生笔下的小克劳斯最终实现了报复,将大克劳斯淹死河中,然而,王尔德笔下的汉斯却为了帮助自私的休,以淹死在沼地中告终。如果说忠实的朋友汉斯没有小克劳斯足够聪明,能够实现自我救赎,他的善良傻气和格林童话中的汉斯一样,他却也没有格林笔下的汉斯幸运,因为后者在失去了所有的物质财富后,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和极大地满足感,借以作者向儿童读者们传递思想: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财富中,而是能从财富的枷锁中解脱。可见,王尔德笔下为夜莺和汉斯设置的结局,及其对传统童话故事情节的颠覆,不仅向读者揭示了庸俗利己的人心“刺穿”真善美的寓意,同时也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穷人阶级被富人剥削的悲惨境地,以此隐性地批判了当时的贫富差距。   如果说安徒生、格林童话是传统用来教导家中孩子的读本,那么王尔德在《快乐王子集》中对童话人物、主题、情节等的颠覆设置则是对儿童及成人读者有了更重要的含义。另一方面,如果说《快乐王子集》是作者在给献礼儿童读者的同时,增添一些适宜成人阅读的内涵因素,那么《石榴之家》则更上一层楼,它更像是王尔德为成人读者们精心准备的阅读盛宴。
  二 远航篇:《石榴之家》
  《石榴之家》较《快乐王子集》而言,其适读群的倾向偏于成人读者更为明显,从其写作形式、结构及主题内涵上可见一斑,恰如王尔德在被问及《石榴之家》是否一样适合年轻人阅读时所答“我对于取悦英国孩子与取悦英国公众一样,有同样的意图”。
  首先,就童话集的题目而言,《快乐王子集》题目简单,取其一篇故事为主,辅以其它,王子更是童话中的常客,因而,快乐王子的意象对于儿童也更为熟悉;相较之下,《石榴之家》之题更加考究,其所涵括的四篇故事表面上看都与其题目相去甚远,但王尔德精心选用了石榴的意象穿插隐含在四篇故事中,别有寓意,本文以下叙述其中细述。
  其次,从故事篇幅来看,《石榴之家》的每篇故事约是《快乐王子集》的两倍多,从而使得王尔德在《石榴之家》中可以作更为详尽地描述,如《少年国王》中的三个让国王明白应该放弃贪婪的梦;《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小矮人在花园、王宫中寻找公主的过程;《渔夫和他的灵魂》中灵魂的三段旅程;《星孩》中小主人公为老巫师寻找三块金钱的过程。《快乐王子集》中王尔德则省略了很多的事件发生过程,叙述简洁,即使是暴风雨之夜忠实的小汉斯为了帮助自私的朋友休去找医生的那种勇敢,王尔德也只作简单描述,风暴越来越厉害,雨下得像河流一样,看不清路的小汉斯最终不幸地淹死在沼地;同样,夜莺为学生、为爱情用鲜血抵住玫瑰刺而造就一朵鲜红玫瑰的过程,王尔德也只是非常简洁地描述了过程。
  最后,死亡主题在《石榴之家》的四篇童话中亦无一缺失,且其故事的结尾设置更有深意,增加了故事本身的复杂度及儿童理解这些故事寓意的难度,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少年国王的梦中叙述了给国王制作节杖的奴隶们被剥削的悲惨生活,及死亡如何夺取为国王寻找珍珠及王冠上红宝石的人的生命,然而少年国王最终因梦而顿悟人间疾苦,并一改之前贪婪之貌,尽管他后来的行为不被臣民、世人理解,但上帝为其加冕的深意隐含在结尾之中,从而作者以此引领读者去思考社会贫富关系;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上小矮人因看到自己的丑陋面目而惊讶、痛苦,而公主在小矮人死后也没有一点同情,淡淡地一句“以后凡是要来陪我玩的人都要是没有心的才成”凸显了她的残酷、自私,但也许这并不只是她的错,难道这不和那个只知道看重美、鄙视丑的社会价值相关吗?渔夫在灵魂的怂恿下在旅途中杀死商人、夺走金子,尔后渔夫还是弃灵魂而去,回到小美人鱼身边,他们死后没有得到神父的祝福,被埋在一片不毛之地,然而,因渔夫和小美人鱼的墓地上长出的鲜花香味让神父觉得快乐,他从讲解上帝的愤怒转向宣扬其爱,并开始祷告祝福海及其中的一切,但结尾处指出,此后墓地再也长不出任何鲜花,人鱼们也不再到这个海湾里来,不禁让读者去思索宗教的意义;儿时的星孩虐待动物、拿石子打麻风病人和乞丐,残忍而没有一点慈悲心,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他明白了爱、亲切和仁慈之意,变得不再傲慢,且在他的统治之下,王国一度繁荣、和平,可为时不久,他便过世,故事最后指出继承星孩的却是一位很坏的国王,出乎读者意料,也不禁让人去质问善良的意义,思考邪恶是否会取代善良。可见,《石榴之家》中王尔德刻画的世界相较《快乐王子集》则更加贫穷、苦痛,暴力也愈演愈烈,或许这个更加残酷的世界能激起成人读者的思考,带给孩子的也许却只是噩梦。
  此外,王尔德也精心选用了“石榴”这一意象来统领整部童话集。作为一种在基督教、经典传统和神话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意象,石榴往往与丰饶、死亡、血、暴力、奢华、诱惑等相关联,最为著名的故事则是冥后普罗赛尔皮娜因为食用了四颗石榴籽而每年必须有四个月的时间重返冥界,进而将石榴直接与死亡关联。王尔德以“石榴之家”命名童话集,并或隐或现地将石榴穿插在四篇童话故事中,是以石榴之寓意深化其故事的主题。《少年国王》中尽管没有明确提到石榴的意象,但死亡主题赫然其上,少年国王的贪婪之欲夺取了众多人的生命;《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王尔德开篇便提到了石榴这一意象,因受了热而裂开的石榴露出它们带血的红心,作为整部童话集中关于石榴意象最直白的表达,它为小矮人后来因发现自己面容丑陋而痛苦、心碎、继而死去埋下伏笔,并遥相呼应;《渔夫和他的灵魂》中石榴的意象出现多次,如在灵魂的第一段旅途中,灵魂在与一些商人同行时,从树上摘下成熟的石榴,剖开喝它们的甜汁;第二段旅途中,灵魂在获得“财富指环”前曾在石榴街的茶馆休憩,而这两段旅途后,灵魂试图以智慧和财富诱惑渔夫与他同行,但没有成功,且灵魂逐渐走向罪恶;第三段旅途后,灵魂以会跳舞的少女成功说服渔夫随它启程,并在旅行中诱使渔夫行恶,在他们经历的第三个城市里,渔夫和灵魂穿过石榴园,来到好心收留并热情款待他们的商人家中,在灵魂的指使下,渔夫杀戮了商人,夺走了商人的金子,并从石榴园逃走,可见,前两段旅途中,石榴象征着将灵魂逐渐带向罪恶深渊的诱因,尔后王尔德又以经过石榴园、行恶后从石榴园逃窜的描述中,不仅暗示了石榴的诱惑、威胁之意,同时隐含了石榴与暴力、死亡的关联。《星孩》中相貌凶恶的老巫师家墙头露出一颗石榴树,这颗石榴树彷若带领冥后通向地下世界的引航者,将星孩带入了巫师的地牢,而星孩如果拿不到三块金钱,便要饱受巫师的毒打,此处石榴作为威胁、暴力的象征意义凸显。因而,纵览《石榴之家》,王尔德也许以石榴这一特殊的意象寓意一个充满苦痛的“家”,在这个“家”里,欢乐、成功都是短暂的,而致命的诱惑、威胁、暴力蔓延在这个“家”的世界中,死亡或许反为逃离这个苦痛的世界铺垫了路途。恰如凯特·佩德布里(Kate Pendlebury)在《石榴之家的筑造》一文中指出王尔德对于石榴意象的运用正说明了“生活是残忍的;丰饶是致命的;死亡可以释放丰饶和残忍”。
  遥想《石榴之家》的情节设置、意象选择和主题表述,王尔德赋予这本童话集的深度又进一步超越了《快乐王子集》,从而表述了他期望“取悦英国公众”的意图,更确切地来说,在成人读者间获得共鸣。
  三 着陆篇:天真与经验之歌
  王尔德的童话世界里,仿佛很少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命运,或是获得传统童话故事中宣扬的快乐结局。死亡就像是他的一把利剑,不仅是他对社会的一种讽刺性回报,更有甚者,在生与死相互交织的世界中,死亡也许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的出口,而这种内涵的深广度往往超越了儿童的理解范围。
  通过对童话人物、情节、主题等的精心安排,王尔德以童话故事中蕴含的深意,挑战着成人读者的阅读感受及期盼,不仅引领读者去重新评断和思考传统童话中宣扬的社会道德观,同时多维度地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各种社会现实。作为儿童和成人共享的天地,童话给他们带来的阅读感受差异毋庸置疑。之于儿童,童话彷若一首天真之歌,而对于成人,它们则是经验之歌的吟诵。然而,不论是天真之歌抑或经验之歌,这两本童话集传诵至今,同时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本身就证明了经典文学的持久魅力,并在不同的时代和阅读群体中获得新的演绎。
  参考文献:
  [1] 王尔德,巴金译:《快乐王子:英汉对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2] Pendlebury,Kate.“The Building of A House of Pomegranates”,Marvels & Tales,Vol.25,No.1,2011,P125.
  [3] Tremper,Ellen.“Commitment and Escape:The Fairy Tales of Thackery,Dickens,and Wilde”,The Lion and the Unicorn,Vol.2,1978,P38.
  [4] Wilde,Oscar,Selected Letters of Oscar Wilde,Rupert Hart-Davis,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P99.
  (傅涵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徐晗,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结合老舍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特点,简要分析了写实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骆驼祥子》中的具体运用,深刻阐述了典型人物“骆驼祥子”的梦想悲剧与黑暗残酷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为读者更好地解读“谁破碎了祥子的梦”这一社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注脚。本文还结合以骆驼祥子为代表的旧时代各色人物的悲惨命运,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非常有说服力的逻辑语言,深刻说明了祥子个人梦想的破灭绝非个人梦想的悲剧,而是时代与社会梦
期刊
历史的真实形态要比通常史籍告诉我们的复杂得多,小说是对历史的补充,但我们其实无法走进历史更无法再现历史,只能让我们的思想“接近”历史,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解读长篇历史小说《问心碑》求教于作者时,崔慕良(老莫)先生这样坦陈己见。我们了解历史,是出于对历史的敬畏,但正因为想象与实际之间难以逾越的阻隔,反倒成了人们对历史人物备感兴趣的充足理由,作家们凭自己的理解去填补其中的空白。《问心碑》问世经年,产
期刊
摘要 异化的世俗世界建构了生命存在的无条件的虚假认同,这就是媚俗,导致的是灵魂的沉重。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向我们展示了人的主体性渐渐流于媚俗,本真的生命体验被媚俗遮蔽的现实处境,并通过“托马斯从建构到解构生命存在处境,追求生命存在的轻松自由,回归本真生命”的历程,启示了现代人性关于重与轻的理性判断。  关键词:建构 解构 生命存在 重 轻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
期刊
岁月的年轮,载着我度过了五十个春秋,回首往事,最有影响的人当属我的母亲。  母亲虽然走了,可母亲走过的大坝、捕鱼的小河、耕耘的田园,依旧留在故乡的土地上,她用热血、乳汁和苦水融合成的“母亲河”,依旧渊远流淌在子孙生命的进程中。  母亲的西河  西河就在我家的村西,是一条长长的河,家乡人称之为大段河。  我家居住在科尔沁草原深处古老的大段屯,因有这条河而小有名气。这条河水草丰美,盛产鱼虾,过去挨饿时
期刊
摘要 本文对《甄嬛传》中的祖庙意象及其功能和意义进行了分析。首先界定了意象的概念,《中国叙事学》一书认为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与形象处在不同的叙述功能层面,在文章机制中发挥着贯通、伏脉和结穴一类的功能。《甄嬛传》中的祖庙就属于这种意象的概念,它并不显眼,但却为甄嬛爱情的发生提供了场所和便利,对作品情节的丰富与多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甄嬛传》中祖庙的分析,也可看出有关作品写作模式方面的一些
期刊
摘要 《美食、祈祷和恋爱》这部回忆录描述了美国女作家伊莉莎白·吉尔伯特在原本优渥的生活中迷失自我后,踏上周游世界、探索心灵的旅途,通过美食、祈祷与恋爱思考人生的种种,洗涤了混乱的身心,最终重新寻得理性与身心平衡的心理历程。这部看似具有女性主义基调的作品所体现出的主人公的婚姻观、爱情观和自我拯救之路,实则诠释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个人主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 个人主义 《美食、祈祷和恋爱》  
期刊
摘要 《暮光之城》是哥特小说中彰显女性主义的典范之作,无论是在场景构图、人物塑造还是在主题渲染方面,都以女性视角为体验轴心,侧重画面的唯美感、情节的凄美感和人物的柔美感,主旨层面则突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本文基于《暮光之城》中的女性视角,分别从场景、人物和主旨三个方面,探讨该小说的女性主义色彩。  关键词:女性主义 唯美 主体意识  引言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是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代表作,
期刊
摘要 研究元小说的语言功能特征,需要结合它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从例证的分析中探讨这类小说创作模式在叙事上的变异与变革。元小说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上,用小说套小说,使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甚至错位。在小说与批评的关系上,用小说创作反省自身,讨论、评论文学创作及小说的意义,使故事情节与评价议论交替进行;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形式上,追求语言的表达策略,而将一切小说文本和对象客体都视为虚构的世界
期刊
摘要 小说《荆棘鸟》通过对克利阿里家族三代女性性格的刻画与生活经历的描绘,展现出这个家族女性群体从觉醒到成长,并最终解放的过程。作者考琳·麦卡洛以“荆棘鸟 ”为小说命名,这其中蕴含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美好的东西只能用创伤与痛苦来换取。克利阿里家族三代女性,就像是那一生在苦苦追求的荆棘鸟一样,用毕生心血来费力追求心中的爱情,虽然爱得艰辛,但是无怨无悔。本文对《荆棘鸟》中的爱情主题进行探讨,并对小说
期刊
摘要 巴塞尔姆在《玻璃山》中通过对传统童话的戏仿,利用碎片拼贴的叙述模式荒唐诙谐地再现了漫游于后现代城市的作家在探索创作之路时所面临的困境:作为后现代生存状态的观察者,作家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文学形式已无法担当书写当代都市经验的重任以及后现代城市生活的反童话本质。这些思考在他们城市意象的描摹中展现出来。在作家玩世不恭的表面之下,隐藏的是对人性、传统的人文价值、后现代社会种种问题的严肃思考。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