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西游记”
石珂源
①由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沿着古丝绸之路,开始了数千里的西游之行。
②第一站是嘉峪关。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丝绸古道”和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远看关口,在静谧辽阔的苍穹下,一道蜿蜒的城墙绵延到远方,视线越过墙顶,蓝天映衬下在更远处是雪山。那天,天气格外好,没有风,没有漫天黄沙,世界静悄悄地。雪山沉默无语,俯视着它脚下的苍生;城墙亦无语,保持着数百年前的静穆,将历史定格在这苍凉的守望中,这一守望就是六百年。
③仰头看见城门楼上的题字“天下第一雄关”,果真名副其实,城门楼高大雄伟,像一个手持干戈利剑的将士,威严地审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从马道登上城墙,让人不禁感叹设计之巧妙,内外城的设计虽有些繁复,但却让城池多了一层防护;瓮城,将“请君入瓮”在建筑上完美体现;月牙门,避免了城门洞开在敌寇的视野中,合適隐蔽。若是有人冒失策马来到门前,一个陡坡定令其措手不及,还未有所反应就已经成为俘虏;还有那“一块砖”的故事,让人在惊叹的同时,更是在神秘的色彩中恍惚了。一个个垛口,一个个望哨,城外敌情一览无余了。烽火台上,似乎又闻号角声响,又见狼烟升起。茫茫戈壁之上,谁的鲜血染红了残阳与沙场,谁的铁戟与长剑长埋沙海?
④耳畔悲壮苍凉的《吊古战场文》诵起:“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遥想当年,这里可曾血流成河?这里的人民可曾流离失所?而今,那征战与厮杀已随风而去,而击石燕鸣的故事仍凄婉动人,那翘首企盼征人归来的夫人仍在飘荡的风里痛心地呼喊。巍巍嘉峪关,迎接过多少英雄:张骞应募出使,少年将军霍去病英姿勃发,踽踽而来的林则徐,率千军万马呼啸出关的左宗棠……残血夕阳映照着嘉峪关的雄伟身影,苍茫中静默无言。
⑤出了关门,就是西域,遥想当年出塞的张骞,我心中竟油然而生出一股使命感,胸中激荡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是的,悲壮这个词语从未如此真切而又激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房。面对着城门楼,我留下了此次“西游”的一张相片。历史沧桑巨变,定格当下,关内关外,都是中华大地的所有。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西域并不荒凉。要离开嘉峪关了,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曾经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耳畔仿若真的听到了一声长嘶,划破历史的长空。
⑥离开嘉峪关,前往敦煌。途经玉门市,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城市。四周被沙漠所包围,上天就在这沙漠中央留了一块绿洲,人们在这里生根发芽,建设起了自己的家园。行走在市区内全然感受不到自己正置身于沙漠之中。市中心广场上是敦煌的标志:反弹琵琶的飞天。飞天与乾闼婆,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合为一体,变为飞天。这些在天地间自由飞翔的仙女们,即使多是镣铐加身的罪犯,但他们的心是自由的,灵魂飞在高处。
⑦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莫高窟佛国的瑰丽,鸣沙山与月牙泉的世代浪漫厮守,边关冷月,大漠孤烟……让我忘记了灞桥烟柳,曲江流饮。只愿沉醉在这粗狂的黄沙中,在这千年的月亮面前,听一听这亘古不变的故事。
⑧再向西,是敦煌。
(选自2018年1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品读】
这是一篇浸润着历史厚重感的游记散文,读作者的文字,我们如同跟随作者一起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沿着古丝绸之路,向西进发感受“古战场”的悲壮苍凉。作为一篇文化散文,作者笔下记录的不仅仅是“西游”的见闻,更多的是与眼前之景相关的文化信息及由此产生的联想与感悟。
【思考】
1.文章以“西游记”为题有什么好处?
2.请任选角度对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3.请简要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4.第④段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
5.第⑦段中作者写道:“让我忘记了灞桥烟柳,曲江流饮。只愿沉醉在这粗狂的黄沙中,在这千年的月亮面前,听一听这亘古不变的故事。”请写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一是让人联想到《西游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点明文章内容,文章记叙的是作者数千里的西游之行的见闻与感受。
2.文章开篇点明西游之行的第一站是嘉峪关,此句对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文化上的独特地位作简要介绍,使读者对嘉峪关有大致的了解。
3.介绍嘉峪关城门楼,先点明其高大雄伟的特点,然后具体介绍城门楼的城墙、瓮城、月牙门、瞭望哨等设施。
4.嘉峪关为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站在嘉峪关自然会联想到古战场荒凉凄惨景象,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引用《吊古战场文》,可以借古人之言抒发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人文色彩。
5.“灞桥烟柳,曲江流饮”是西安城里的风景,“粗狂的黄沙”中景物是作者西游途中所见的风景。这两话表明作者忘却长安的繁华,沉醉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内心感受。(大意相同即可。)
————————————————————
【参考答案】接21页
1.菊或菊花 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怀
2.现在想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找出两处即可,此题意在考查表达方式〗
3.前面写菊花,是为“菊有黄花”作铺垫,以此来衬托出“菊有黄花”的最美。以此为题是因为作者最爱“黄花”,最能体现其主旨。并且引用《礼记》之句,增浓了文章的文学意味,更有诗情画意〖大意相同即可〗
4.文章主要从篱笆边的菊之娇俏与淡定、野菊花的“随意又随性”、人菊相映美丽无比、菊之药用功效、菊中黄花最美等方面来描绘菊花带给作者真切的记忆与体验。在赞美菊花之中,抒写出对美的追求,对美好时光的珍爱〖第二问也可这样回答:表达了对菊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大意相同即可】
5.①运用拟人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篱笆边的菊之娇俏、淡定与逍遥 ②运用比喻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
6.例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云安九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7.一定要展开联想,巧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灵活作答〗
“西游记”
石珂源
①由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沿着古丝绸之路,开始了数千里的西游之行。
②第一站是嘉峪关。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丝绸古道”和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远看关口,在静谧辽阔的苍穹下,一道蜿蜒的城墙绵延到远方,视线越过墙顶,蓝天映衬下在更远处是雪山。那天,天气格外好,没有风,没有漫天黄沙,世界静悄悄地。雪山沉默无语,俯视着它脚下的苍生;城墙亦无语,保持着数百年前的静穆,将历史定格在这苍凉的守望中,这一守望就是六百年。
③仰头看见城门楼上的题字“天下第一雄关”,果真名副其实,城门楼高大雄伟,像一个手持干戈利剑的将士,威严地审视着每一个经过的人。从马道登上城墙,让人不禁感叹设计之巧妙,内外城的设计虽有些繁复,但却让城池多了一层防护;瓮城,将“请君入瓮”在建筑上完美体现;月牙门,避免了城门洞开在敌寇的视野中,合適隐蔽。若是有人冒失策马来到门前,一个陡坡定令其措手不及,还未有所反应就已经成为俘虏;还有那“一块砖”的故事,让人在惊叹的同时,更是在神秘的色彩中恍惚了。一个个垛口,一个个望哨,城外敌情一览无余了。烽火台上,似乎又闻号角声响,又见狼烟升起。茫茫戈壁之上,谁的鲜血染红了残阳与沙场,谁的铁戟与长剑长埋沙海?
④耳畔悲壮苍凉的《吊古战场文》诵起:“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遥想当年,这里可曾血流成河?这里的人民可曾流离失所?而今,那征战与厮杀已随风而去,而击石燕鸣的故事仍凄婉动人,那翘首企盼征人归来的夫人仍在飘荡的风里痛心地呼喊。巍巍嘉峪关,迎接过多少英雄:张骞应募出使,少年将军霍去病英姿勃发,踽踽而来的林则徐,率千军万马呼啸出关的左宗棠……残血夕阳映照着嘉峪关的雄伟身影,苍茫中静默无言。
⑤出了关门,就是西域,遥想当年出塞的张骞,我心中竟油然而生出一股使命感,胸中激荡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是的,悲壮这个词语从未如此真切而又激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房。面对着城门楼,我留下了此次“西游”的一张相片。历史沧桑巨变,定格当下,关内关外,都是中华大地的所有。人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西域并不荒凉。要离开嘉峪关了,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曾经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耳畔仿若真的听到了一声长嘶,划破历史的长空。
⑥离开嘉峪关,前往敦煌。途经玉门市,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城市。四周被沙漠所包围,上天就在这沙漠中央留了一块绿洲,人们在这里生根发芽,建设起了自己的家园。行走在市区内全然感受不到自己正置身于沙漠之中。市中心广场上是敦煌的标志:反弹琵琶的飞天。飞天与乾闼婆,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合为一体,变为飞天。这些在天地间自由飞翔的仙女们,即使多是镣铐加身的罪犯,但他们的心是自由的,灵魂飞在高处。
⑦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莫高窟佛国的瑰丽,鸣沙山与月牙泉的世代浪漫厮守,边关冷月,大漠孤烟……让我忘记了灞桥烟柳,曲江流饮。只愿沉醉在这粗狂的黄沙中,在这千年的月亮面前,听一听这亘古不变的故事。
⑧再向西,是敦煌。
(选自2018年1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品读】
这是一篇浸润着历史厚重感的游记散文,读作者的文字,我们如同跟随作者一起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沿着古丝绸之路,向西进发感受“古战场”的悲壮苍凉。作为一篇文化散文,作者笔下记录的不仅仅是“西游”的见闻,更多的是与眼前之景相关的文化信息及由此产生的联想与感悟。
【思考】
1.文章以“西游记”为题有什么好处?
2.请任选角度对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3.请简要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4.第④段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
5.第⑦段中作者写道:“让我忘记了灞桥烟柳,曲江流饮。只愿沉醉在这粗狂的黄沙中,在这千年的月亮面前,听一听这亘古不变的故事。”请写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一是让人联想到《西游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点明文章内容,文章记叙的是作者数千里的西游之行的见闻与感受。
2.文章开篇点明西游之行的第一站是嘉峪关,此句对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文化上的独特地位作简要介绍,使读者对嘉峪关有大致的了解。
3.介绍嘉峪关城门楼,先点明其高大雄伟的特点,然后具体介绍城门楼的城墙、瓮城、月牙门、瞭望哨等设施。
4.嘉峪关为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站在嘉峪关自然会联想到古战场荒凉凄惨景象,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引用《吊古战场文》,可以借古人之言抒发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人文色彩。
5.“灞桥烟柳,曲江流饮”是西安城里的风景,“粗狂的黄沙”中景物是作者西游途中所见的风景。这两话表明作者忘却长安的繁华,沉醉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内心感受。(大意相同即可。)
————————————————————
【参考答案】接21页
1.菊或菊花 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怀
2.现在想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找出两处即可,此题意在考查表达方式〗
3.前面写菊花,是为“菊有黄花”作铺垫,以此来衬托出“菊有黄花”的最美。以此为题是因为作者最爱“黄花”,最能体现其主旨。并且引用《礼记》之句,增浓了文章的文学意味,更有诗情画意〖大意相同即可〗
4.文章主要从篱笆边的菊之娇俏与淡定、野菊花的“随意又随性”、人菊相映美丽无比、菊之药用功效、菊中黄花最美等方面来描绘菊花带给作者真切的记忆与体验。在赞美菊花之中,抒写出对美的追求,对美好时光的珍爱〖第二问也可这样回答:表达了对菊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大意相同即可】
5.①运用拟人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篱笆边的菊之娇俏、淡定与逍遥 ②运用比喻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
6.例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云安九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7.一定要展开联想,巧用修辞,多角度描写。〖灵活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