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问题,指出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尽情展示、不懈追求,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等。
【关键词】网络平台;语文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日趋完善,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近些年来,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兴起,既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也是提升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的有效辅助手段。作为信息化时代的語文老师,如何借助校园网络学习平台这一先进化的工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解释“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叶圣陶先生也有“语文素养”和“语文修养”的概念。他要求学生通过“德性方面的修养”和“语文文字的修养”“做一个健全的人”,“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国家的合格公民”。我校近两年来依托智慧化校园建设需要,大力推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对依托网络平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有所研究,阐述如下:
1 依托网络平台,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学生是一个独立的认知载体,现代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体现的是人本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把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立足点,其根本的追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与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的过程中,学生虽听说过毛泽东,但仅限于知道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对当年的战争岁月以及诗中的革命豪情更是难以理解,于是我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整理出毛泽东的生平,进而理解他的豪情壮志,通过对1925年前后历史的了解把握诗作的创作背景。这样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在课外的时间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着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与思考的习惯。如学习《静女》一文后,让学生将课文内容转换成电影镜头进行演绎,表演的同学在揣摩剧本台词的过程中,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先秦时期,女子是自由开放的,那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子地位才越来越低下?她们为什么不反抗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就把它放在学习平台上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一周之后,学生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中国女性社会变迁史”的课,通过今昔对比,学生更加珍惜现今的生活。
网络工具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感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从网络学习中获得满足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学习动机。我们利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改变了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空间形态和时间结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了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的主动性。
2 依托网络平台,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于漪老师说:“现代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应放在首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积极主动地获取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信息,并对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如果没了解过《红楼梦》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很容易断章取义,而整本阅读短时间内也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略读来感知主要内容,快速了解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处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实现了各自的个性化体验,有效地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也锻炼了略读的本领。
网络学习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它能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富于变换的文字与图像,给学生创设一个爱学、乐学的愉悦氛围,改变他们被动获取知识的状态,养成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良好习惯。如学习《伯格曼法则在北极》一文,利用网络优势,展示各种北极动物与同类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加深对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法则的理解。同时进行拓展阅读《饮食不宜过烫》,进一步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并逐步掌握事理说明文中运用的归纳的思维方法。最后,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或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并写一段文字说明事理,既巩固课上所学,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长期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强化能力。家庭藏书、报刊、学校图书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随着网上书库的日渐普及,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轻松阅读网络版报纸及图书,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阅读效率。而且通过网上阅读,学生还可以便捷地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如学习《多年父子成兄弟》之后,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其他的兄弟式父子,进而思考家庭亲子关系,把课堂所学内容有机地向课外领域延伸,把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德育的渗透。教师经过科学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开展课外网上阅读,学会精读、浏览、泛读、速读等,大大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也为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如上文提到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的学习之后,有同学有感而发,在自己的QQ空间写下了《我的父亲》一文。还有同学每次出去旅游后,都会附上图文并茂的游记,真正做到让语文服务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 优化网络平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持续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侧重点有所转变,由原来的对单一的专业要求转向全面的素质要求,其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已成为中职毕业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也说到:“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上口与眼才好。”因此,培养优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在我校的校园网络平台语文学科的交流与学习方面,学生们的学习思维表现特别活跃,他们愿意在这里展示自己,共享劳动成果。教师利用这些信息化的資源,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如学习完诗歌单元之后,组织一次朗读竞赛,要求学生们每人选择一篇诗歌,可以是课本节选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反复诵读,并在课堂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普通话练习的机会,学会掌握停顿、重音、语速等口语技巧,又巩固延伸了所学内容,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再比如学习《口语交际:应聘》时,利用网络平台,事先布置学生观看应聘视频,思考应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聘信的写法,带着问题来学习。课堂上利用情境模拟,让学生实际演练,既活跃了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交际能力。课后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拟写应聘信,彼此之间交流合作,完善简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参与率高,学习效率高,综合素养提升多。
总之,如果说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构建了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优化了教学过程,又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纷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惠青.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10,26(01):31-33.
[3]谭文丽、文莉.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郑红.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学质量[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3).
[5]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1).
【关键词】网络平台;语文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日趋完善,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近些年来,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兴起,既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也是提升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的有效辅助手段。作为信息化时代的語文老师,如何借助校园网络学习平台这一先进化的工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解释“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叶圣陶先生也有“语文素养”和“语文修养”的概念。他要求学生通过“德性方面的修养”和“语文文字的修养”“做一个健全的人”,“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国家的合格公民”。我校近两年来依托智慧化校园建设需要,大力推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对依托网络平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有所研究,阐述如下:
1 依托网络平台,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学生是一个独立的认知载体,现代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体现的是人本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把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立足点,其根本的追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与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的过程中,学生虽听说过毛泽东,但仅限于知道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对当年的战争岁月以及诗中的革命豪情更是难以理解,于是我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整理出毛泽东的生平,进而理解他的豪情壮志,通过对1925年前后历史的了解把握诗作的创作背景。这样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在课外的时间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着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与思考的习惯。如学习《静女》一文后,让学生将课文内容转换成电影镜头进行演绎,表演的同学在揣摩剧本台词的过程中,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先秦时期,女子是自由开放的,那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子地位才越来越低下?她们为什么不反抗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就把它放在学习平台上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一周之后,学生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中国女性社会变迁史”的课,通过今昔对比,学生更加珍惜现今的生活。
网络工具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感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从网络学习中获得满足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学习动机。我们利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改变了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空间形态和时间结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了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的主动性。
2 依托网络平台,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于漪老师说:“现代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应放在首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积极主动地获取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信息,并对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如果没了解过《红楼梦》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很容易断章取义,而整本阅读短时间内也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略读来感知主要内容,快速了解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处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实现了各自的个性化体验,有效地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也锻炼了略读的本领。
网络学习平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它能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富于变换的文字与图像,给学生创设一个爱学、乐学的愉悦氛围,改变他们被动获取知识的状态,养成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良好习惯。如学习《伯格曼法则在北极》一文,利用网络优势,展示各种北极动物与同类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加深对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法则的理解。同时进行拓展阅读《饮食不宜过烫》,进一步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并逐步掌握事理说明文中运用的归纳的思维方法。最后,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或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并写一段文字说明事理,既巩固课上所学,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长期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强化能力。家庭藏书、报刊、学校图书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随着网上书库的日渐普及,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轻松阅读网络版报纸及图书,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阅读效率。而且通过网上阅读,学生还可以便捷地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如学习《多年父子成兄弟》之后,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其他的兄弟式父子,进而思考家庭亲子关系,把课堂所学内容有机地向课外领域延伸,把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德育的渗透。教师经过科学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开展课外网上阅读,学会精读、浏览、泛读、速读等,大大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也为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如上文提到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的学习之后,有同学有感而发,在自己的QQ空间写下了《我的父亲》一文。还有同学每次出去旅游后,都会附上图文并茂的游记,真正做到让语文服务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 优化网络平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持续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侧重点有所转变,由原来的对单一的专业要求转向全面的素质要求,其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已成为中职毕业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也说到:“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上口与眼才好。”因此,培养优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在我校的校园网络平台语文学科的交流与学习方面,学生们的学习思维表现特别活跃,他们愿意在这里展示自己,共享劳动成果。教师利用这些信息化的資源,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如学习完诗歌单元之后,组织一次朗读竞赛,要求学生们每人选择一篇诗歌,可以是课本节选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反复诵读,并在课堂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普通话练习的机会,学会掌握停顿、重音、语速等口语技巧,又巩固延伸了所学内容,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再比如学习《口语交际:应聘》时,利用网络平台,事先布置学生观看应聘视频,思考应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应聘信的写法,带着问题来学习。课堂上利用情境模拟,让学生实际演练,既活跃了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交际能力。课后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拟写应聘信,彼此之间交流合作,完善简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参与率高,学习效率高,综合素养提升多。
总之,如果说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构建了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优化了教学过程,又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纷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惠青.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10,26(01):31-33.
[3]谭文丽、文莉.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郑红.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学质量[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3).
[5]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