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卖诗歌成了百万富翁

来源 :民族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乐平,1970年出生于江西省宁都县。1999年开始在大连以卖诗为生,并取得了营业执照,月收入3万元左右。
  
  缘起
  
  余乐平,大学没毕业,但曾在25岁时就坐拥百万财富,成为商界骄子,但后来又穷到捡别人扔掉的烟头抽的境地。他曾一度萌发放弃生命的想法,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写诗能卖钱,由此走向了卖诗的生涯。由一首诗卖10元,到如今一首诗卖800元,成为“中华卖诗第一人”,他的人生也再次富有起来。有人对余乐平的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他羞辱了诗人的称号,是在糟蹋诗歌。但余乐平表示,他要让诗歌通过商业化走向复兴之路。
  
  1、想办法改变贫穷
  
  靠自己的努力,我那时坐拥百万财富,成为商界骄子,当时才25岁的我,觉得自己很风光。
  记者:你是江西人,为什么在外省很出名,而家乡人知道你的反而不多?
  余乐平:这得从我的家境说起,我出生在宁都县一个村庄。父亲是教书匠,母亲在家种田,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父母把我们兄妹6个全部送去念书,生活就更加艰苦了。平时只要有空,我就帮家里干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8岁那年,我以作文满分的成绩考上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中文系,并很快担任了诗社的总编。兄弟姐妹们都在读书,家里实在太穷了,我只念了两年不到,就决定走出校门去挣钱。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想法子改变贫穷,贫穷让我懂得珍惜生活。当时江西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所以我最初去了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后来辗转来到大连,然后在大连出了名。
  记者:大学没毕业就去了广东,如何谋生?
  余乐平:因为没有很高的文凭,去应聘管理职位基本没有成功,我就从业务员做起。一开始,我是在一家做电脑和音响产品的公司。那时,我发现广东经济虽比较发达,但电脑与音响当时还是属于高档消费品,一般消费者买不起,所以公司生意十分冷清。后来我就向老板建议,开展电脑租赁业务,老板认为可以一试,结果生意变得异常火爆。
  由于我经常能为公司的销售出谋划策,很快被公司提拔为业务经理。两年后,我又被提拔为公司的总经理,靠自己的努力,我那时坐拥百万财富,成为商界骄子,当时才25岁的我,觉得自己很风光。
  记者:在广东那么风光,为什么不留在广东发展?
  余乐平:我邂逅了一份爱情,但我没想到的是灾难也随之而来。琴在我公司对面经营一家手机店,她很漂亮也很能干,身边有很多追求者,但她惟独爱我,我也很爱她。但我们的交往遭到了她父亲的极力反对。在她父亲的眼里,我只是一个打工仔。琴的父亲曾警告我,不要再和琴交往。
  1998年3月16日晚上,我和琴约好在一家常去的酒店吃饭。不料我刚到酒店门口,就被几个壮实的年轻人绑到一条小巷子,他们在我头上狠狠地砸了几砖,然后就逃走了。我是被巡逻的警察送到医院抢救过来的,整整两个月,我才苏醒过来,但我失去了所有记忆,后来父母把我送到庐山疗养,身体与记忆才慢慢恢复。我为此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一笔债。这是我人生的一起悬案,我不知道是谁干的,但我不想报案追究,所以我决意离开广东这个伤心地。
  
  2、卖诗也有活命
  
  店老板确实没买“烟之侣”,但他很高兴地给了我十块钱,就因为那首诗。
  记者:离开广东后,你又去了哪里?
  余乐平:有一天晚上看电视节目,发现大连很漂亮,我决定去大连找工作。1999年4月25日7时,我到了大连。因为治病欠下很多债务,到大连时身上只剩下20元。一出火车站,刚好碰见有个卖“烟之侣”(放在烟盒里面的金箔纸上,作用是分解尼古丁,帮助人慢慢戒烟)的。我的烟瘾一直比较重,那人一过来推销,就吸引了我。
  当时,我觉得卖“烟之侣”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故意跟那个推销的人说要进大量的货,就想见到“烟之侣”的总老板,然后得到工作。那个推销者果然把我带给了他的老板,虽然办公亲件不好,但面对老板,我实话实说是为了工作。老板同意了,但不管吃住,每天卖10个“烟之侣”,提成是20%。我把身份证押在他那儿之后,就拿着10个“烟之侣”去了火车站,这是我在大连的第一份工作。
  记者:你后来怎么走向了卖诗之路?
  余乐平:卖“烟之侣”每天就赚七八元钱,根本不够开销。那时我的烟瘾又重,饭可以不吃,但烟一定要抽。没有钱买烟,我就捡别人抽剩下的烟头。这种日子实在煎熬人,甚至有一天晚上我想到放弃自己的生命。
  生活的转机出现在向一个小商店推销的时候。我看到营业执照上有店主的名字,突然我萌发了做诗的想法,然后以此来推销“烟之侣”。我自小就有个特长,只要对方报上人名、地名等,我能在几分钟内根据提供的素材作出一首诗。一分钟内,我就用他的名字写了一首诗。然后我向他表示,不买“烟之侣”没有关系,但愿意借诗交个朋友。
  店老板确实没买“烟之侣”,但他很高兴地给了我十块钱,就因为那首诗。于是我顿悟了,卖诗或许能赚钱活命。恰好我住的周围有一个开发区,那里工厂多,员工肯定多,应该有很多谈恋爱的年轻人。如果我把他们的名字结合起来写成爱情诗,生意应该会不错。于是,我便把卖“烟之侣”的工作辞了,第二天早上就去了开发区。
  
  3、成功有一定运气
  
  到2003年2月底,我已经卖出了10000余首诗,赚了100多万元。我要在全国建专卖诗歌的连锁店,让诗歌通过商业化走向复兴之略。
  记者:你去开发区一开始卖诗就成功了吗?
  余乐平:没有,还是先找工作。第一天没有成功,第二天我想如果到中午十二点再找不到工作就去卖诗。结果,第二天中午我还是没找到工作,当时身上仅剩一元钱,我买了一枝圆珠笔,开始在开发区卖诗。我第一首诗卖给了一个女孩,她给了我20块钱。这让我信心大增,第一件事就是就去饭馆吃饭。之后,我就没去找工作了,而是继续卖诗,第一天卖诗就赚了80元钱。
  因为当时我在的那条街是算命一条街,当时好多人以为我也是算命的,工商和城管的人一开始还抓我,后来知道我不是算命的而是卖诗的,也就不管了。
  记者:你后来是如何成名的?
  余乐平:有一定的运气吧。那时有个人几乎天天都来看我写诗,但他从来不买,我觉得奇怪,就激他:“你又不懂诗,天天看什么呀?”他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说正是因为喜欢诗歌才天天来看我的,还告诉我他是《大连开发区报》的通讯员,并让我谈了走上卖诗之路的经历。1999年8月27日,他真的给我写了一篇报道。那年9月5日,他又为我写了第二篇,发表在《大连日报》上,反响特别强烈。之后,我就成了大连的名人,一个月能赚800-900元钱。
  2000年9月,我拿到工商部门颁发的临时营业执照后,开始在大连星海广场摆地摊儿卖诗。这时,我的诗开始明码标价:每首20元。由于注册时,我发现全国还没有一个人以卖诗为业,所以就打出了“中华卖诗第一人”的招牌。自此,我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人找我写诗。2002年7月,我又将诗摊儿搬到了客流量更大的大连国际机场二楼商场,并由临时的营业执照换成了正式的营业执照。到2003年2月底,我已经卖出了10000余首诗,赚了100多万元。当时,我认为贫穷不是诗人,诗人同样可以做老板,同样可以富有。我要让诗歌市场化、商业化,我要用商人的头脑、诗人的细胞,在全国建专卖诗歌的连锁店,让诗歌通过商业化走向复兴之路。现在我每月的收入基本在3万元左右,并已经在全国建立分公司,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进行卖诗。
  
  4、诗歌也要市场化
  
  我承认我的诗歌不高雅,但至少很实用。从市场的角度去看,讲究的是卖点。
  记者:有人质疑你卖诗是在糟蹋诗歌,借诗歌来做买卖是羞辱了诗人。
  余乐平:我没有糟蹋诗歌,更没有羞辱诗人。我卖诗确实是为了赚钱,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诗人也要遵循这个法则才能生存,如果一个诗人的生存都成问题,还怎么发展诗歌?我承认我的诗歌不高雅,但至少很实用。我曾经把一对要离婚夫妻的名字连在一起,写了—首诗,这对夫妻看完后很感动,就取消了离婚的念头。我写诗并不是完全从文学角度来的,我是从市场的角度去看,讲究的是卖点。我根据顾客的意思来写,如果顾客满意就买,不满意可以不付钱。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诗歌如今是很落寞的,并不是人们不喜欢诗歌,而是传统的诗歌过于深奥艰涩,一般老百姓根本看不懂。“文章应该合为时而著”,我只是借用传统诗歌的形式,书写现代人能接受的内容,难道就是糟蹋诗歌吗?现在我用人名、企业名来写诗,并将诗歌推向商业化,就是要使诗歌通俗化、市场化,从而推动诗歌的复兴。我觉得如果很多人一看写诗歌可以赚钱,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诗歌,更多地参与诗歌创作、创新。
  张振余摘自《信息日报》
其他文献
日本有一个童话故事……  有两个小孩到海边去玩,玩累了,两人就躺在沙滩上睡着了,其中一个小孩做了个梦,梦见对面岛上住了个大富翁,在富翁的花园有一整片的茶花,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着一坛黄金……  这个小孩就把梦告诉另一个小孩,说完后,不禁叹息着:真可惜,这只是个梦!另一个小孩听了相当动容,从此在心中埋下了逐梦的种子,就说:你可以把这个梦想卖给我吗?  这个小孩买了梦以后,就往那座岛出发,千辛万苦才
期刊
半年前,我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这家公司创业不久,效益不大理想,给予员工的工资也不高。不少同事因为受不了这份穷,纷纷跳槽去了别的公司,只有我一直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只得无可奈何留着。  没多久,公司新招进来一位业务员,姓许,大家都叫他小许。小许生得短小精干,可能是找工太久的原因,一张脸给晒得黝黑。进公司第一个月,小许表现得不知有多勤快。不仅在公司里案前桌后地跑,大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在公司外跑
期刊
这个故事始于2005年7月,麦克唐纳那时是一个送货工,但他有良好的推销技能。麦克唐纳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用这枚曲别针交换更大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上贴出了广告。后来,两名妇女用一只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红色曲别针。就在那天,他拜访了艺术家安妮·罗宾斯,还带去了鱼形钢笔。没想到,最终麦克唐纳带着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走出安妮的家。  接下来的交换对象,是来自弗
期刊
编译/王 悦  没人怀疑过茉莉·罗伯特腼腆的微笑和逆来顺受的天性,人们没有理由怀疑。  茉莉生长在摩尔顿半岛上一个著名的海边小镇,有八个兄弟,她是家里惟一的女孩,从小受到维多利亚式的教育。因此苿莉对命运、对家人、对朋友向来是温良顺从的,理所当然地做着别人认为她该做的事。  二十世纪初茉莉上小学时,小镇还只是个渔村,等家乡变成度假胜地的时候,她已步入暮年。茉莉从没离开过小镇,她能认出海滩上所有的花草
期刊
(一)    她看起来真小,也许不足16岁,低低的,150厘米的样子,却有两条长长的辫子,搭在身前。抬起头的时候,面颊有两抹高原女孩特有的高原红。穿蓝色碎花的裙子,干净的蓝,一如西宁的天空,蓝得清澈,蓝得透明,蓝得一如关于这个城市天空的传说。  从走出西宁火车站,她便一直紧紧跟在我们后面,小声央求,让我给你们做导游吧,很便宜的,一天只要50块钱。  不得已,我又回头冲她笑笑,小姑娘,我们真的不需要
期刊
编译/池晴佳  美丽善良的劳拉是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她的丈夫杰拉德在一家地理杂志社工作,夫妻二人十分恩爱。不幸的是,当劳拉怀上孩子刚四个月时,杰拉德在一次惨烈的车祸中撒手人寰。  一天,几乎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劳拉感受到了胎动。啊!生命,一种爱的力量让痛苦的劳拉决心振作起来,把孩子抚养成人。  每天清晨,她在公园里散步,告诉尚未出生的宝贝,小鸟的歌声清脆悦耳,树影的身姿翠绿摇曳,淡蓝的湖水像一面银色
期刊
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诗句,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我动容。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因去世后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
期刊
因为有了《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欣喜的观众们记住了这个成功的商业片导演宁浩,而非艺术片导演宁浩、MV(音乐录影带)导演宁浩、摄影师宁浩或者娱乐记者宁浩。成本不到400万,票房2000万的《疯狂的石头》大获好评,宁浩的朋友们都感叹道:“拼了这么多年,他终于等到了今天。”  虽然宁浩有时候十分情绪化,但在面对大事的规划时,他是个逻辑思维十分清晰的人,善于倾听,并做出缜密的分析。每次判断一个新计划时,他
期刊
天黑下来,夜静下来,可鲁建国的心却七上八下擂起了响鼓,小兰会不会赴约呢?  如果她没有赴约,那就说明她生气了,—定会骂他鲁建国是个大流氓。果真如此,他还有脸面对小兰吗?  作为生产队里仅有的两名高中生,鲁建国和小兰“好”,被大家看做是天作之合。两人公开关系已经有半年多了,甚至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还偷偷地拉了手。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鲁建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将自己和小兰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怎么
期刊
“千万别说我们出的是博客书,我们就是书,不是博客书!”8月18日,上海一家出版社驻京策划'中心的编辑苦笑着对记者说。  虽然在这个传媒发达的时代,任何一个词语迅速普及和衰落都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但博客书的概念这么快就要被抛弃,记者还是没有多少心理准备。经过一番采访,才知道博客书确实已不再是出版人的宠儿了。尽管有不少书稿的来源是博客,众多出版社却纷纷摘清身上的“博客”商标:《仙人指路》说自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