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春浩,男,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参与编著了《高中生作文指导》和《初中生作文指导》两本书,读研前发表有新闻、诗歌、小说、散文、论文等共计60多篇,十几万字。2002年9月,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读研,现任教育部主办的《中国研究生》杂志南京记者站站长、《南京大学研究生》报主编。
2004年2月27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作客南大,上午10点在逸夫馆馆Ⅰ以“南京跟我的小说创作”为题,追述了自己对南京永恒的怀念和那刻骨铭心的记忆。
白先生谈话中呈现出的是儒雅之质,演讲以他的身世变迁和对南京的感叹为主题。儿时住过的雍园、夫子庙得月台的清唱、中山陵的“天下为公”、华华如盖的梧桐树、六朝古都的文物名胜,都随着败迁台北而成了花朵飘零的感伤与记忆。这种记忆最终积淀成文化乡愁,浓郁在一个个的人物身上,演绎出一缕“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清音挽歌,南京由此沉郁厚重起来。
徐春浩:我看了由您的小说改编的台湾电视剧《孽子》,请问您对剧中导演虚构的人物有什么看法?您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白先勇:《孽子》这部电视剧在台湾公共电视台一共演了五次,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效应,剧中有个人物叫赵英,小说中也有这个人物,但不是这种写法。我的小说也改编过许多电影电视,我的感受是电影、电视是导演的作品,已经和原著“无关”了,这部电视剧拍摄的时候,我给他们订的契约是:“女主角的扮演者没有原作者的同意不能开拍。”第一家因没有找到令我满意的女演员,我便与他们解除了契约,我又与另一家电影公司合作,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演员,连续剧当然比较煽情了,演完后许多大学生的反映都是比较强烈的!我创作的意图和主要反映的是:“人性、人情”,我认为凡属于“人性、人情”的东西都可以写,《孽子》写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但最底层的人物也是人啊,这些人不管大小、职业都可以写。文学写什么?文学是写人性的,现在没有人对文学真正地理解,对我来说,凡是属于人的,我都非常感兴趣,我是和我作品中的人物站在同一条地平线上来进行了解和批判的。
徐春浩:你写作的初衷是什么?也就是说,你为什么写作?
白先勇:我写作是为了把人类心中无言的痛楚转化为文字!
徐春浩:你此次来南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白先勇:就看到的来说,南京变化非常快的是新的楼,几年之间变化很大,楼高了新了,但树少了一些,我希望南京能保住这一片绿!
徐春浩:你的戏剧《游园惊梦》中对女性服饰的描写特别细腻,请问你这样做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
白先勇:女孩的衣服是最美的,我对女孩的兴趣是挺大的。
徐春浩:你对戏剧的写作感受怎样?
白先勇:我的确是票友,我对戏剧很感兴趣,但我一直认为话剧是“舶来品”,中国以前没有话剧,是不是可以把话剧中的东西吸收过来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徐春浩:你对自己作品中的“文化乡愁”是怎么理解的呢?
白先勇:从我家庭讲起,我父母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我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也相当喜爱和尊重,我认为对自己的那种文化传统不应该抛弃,我的感受有对文化的那种乡愁,对文化的那种怀念!
徐春浩:台湾在您的作品中有何影响?
白先勇:《孽子》完全以台北为背景,台湾、台北对我来讲是另外生活的一部分,让我受到一定的教育,让我很自由的放飞了我的一些思想。
徐春浩:你对文学写人性、人情和对传统的看法与梁实秋有许多相似之处,我想问一下,你有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白先勇:我没上过梁实秋的课,他也没有教过我,不过我对他那种“自由”思想是很赞同的。
徐春浩:你对中西文化的优劣长短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白先勇:文学的表现是没有一定法则的,只要是表现得好的,都可以吸取其长处,现在我们的生活也好,思想也好,都有许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至于怎么融合西方于东方,有一点儿是很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把自己的根基打好,自己的根基打好了,再去吸收别的东西。
徐春浩:南京现在有许多“亮点”,但大部分都是钢筋水泥的东西,民国残存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你对民国留下的东西有何看法,你对你父亲“小诸葛”(白崇禧)有什么看法?
白先勇:民国在南京留下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历史遗迹,有许多应该保留,南京大学历史系对民国史的研究可能是最好的,对民国史的研究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南京的古迹确实应该很好的保存起来,新区开发应该小心一点儿,历史的东西真是很珍贵的。我对父亲没有很好的研究,台湾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现在我正在给自己的父亲写传记,写自己的父亲其实很烦,我正好可以做一下这方面的研究。
2004年2月27日,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作客南大,上午10点在逸夫馆馆Ⅰ以“南京跟我的小说创作”为题,追述了自己对南京永恒的怀念和那刻骨铭心的记忆。
白先生谈话中呈现出的是儒雅之质,演讲以他的身世变迁和对南京的感叹为主题。儿时住过的雍园、夫子庙得月台的清唱、中山陵的“天下为公”、华华如盖的梧桐树、六朝古都的文物名胜,都随着败迁台北而成了花朵飘零的感伤与记忆。这种记忆最终积淀成文化乡愁,浓郁在一个个的人物身上,演绎出一缕“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清音挽歌,南京由此沉郁厚重起来。
徐春浩:我看了由您的小说改编的台湾电视剧《孽子》,请问您对剧中导演虚构的人物有什么看法?您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白先勇:《孽子》这部电视剧在台湾公共电视台一共演了五次,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效应,剧中有个人物叫赵英,小说中也有这个人物,但不是这种写法。我的小说也改编过许多电影电视,我的感受是电影、电视是导演的作品,已经和原著“无关”了,这部电视剧拍摄的时候,我给他们订的契约是:“女主角的扮演者没有原作者的同意不能开拍。”第一家因没有找到令我满意的女演员,我便与他们解除了契约,我又与另一家电影公司合作,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演员,连续剧当然比较煽情了,演完后许多大学生的反映都是比较强烈的!我创作的意图和主要反映的是:“人性、人情”,我认为凡属于“人性、人情”的东西都可以写,《孽子》写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但最底层的人物也是人啊,这些人不管大小、职业都可以写。文学写什么?文学是写人性的,现在没有人对文学真正地理解,对我来说,凡是属于人的,我都非常感兴趣,我是和我作品中的人物站在同一条地平线上来进行了解和批判的。
徐春浩:你写作的初衷是什么?也就是说,你为什么写作?
白先勇:我写作是为了把人类心中无言的痛楚转化为文字!
徐春浩:你此次来南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白先勇:就看到的来说,南京变化非常快的是新的楼,几年之间变化很大,楼高了新了,但树少了一些,我希望南京能保住这一片绿!
徐春浩:你的戏剧《游园惊梦》中对女性服饰的描写特别细腻,请问你这样做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
白先勇:女孩的衣服是最美的,我对女孩的兴趣是挺大的。
徐春浩:你对戏剧的写作感受怎样?
白先勇:我的确是票友,我对戏剧很感兴趣,但我一直认为话剧是“舶来品”,中国以前没有话剧,是不是可以把话剧中的东西吸收过来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徐春浩:你对自己作品中的“文化乡愁”是怎么理解的呢?
白先勇:从我家庭讲起,我父母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我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也相当喜爱和尊重,我认为对自己的那种文化传统不应该抛弃,我的感受有对文化的那种乡愁,对文化的那种怀念!
徐春浩:台湾在您的作品中有何影响?
白先勇:《孽子》完全以台北为背景,台湾、台北对我来讲是另外生活的一部分,让我受到一定的教育,让我很自由的放飞了我的一些思想。
徐春浩:你对文学写人性、人情和对传统的看法与梁实秋有许多相似之处,我想问一下,你有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白先勇:我没上过梁实秋的课,他也没有教过我,不过我对他那种“自由”思想是很赞同的。
徐春浩:你对中西文化的优劣长短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白先勇:文学的表现是没有一定法则的,只要是表现得好的,都可以吸取其长处,现在我们的生活也好,思想也好,都有许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至于怎么融合西方于东方,有一点儿是很重要的,就是首先要把自己的根基打好,自己的根基打好了,再去吸收别的东西。
徐春浩:南京现在有许多“亮点”,但大部分都是钢筋水泥的东西,民国残存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你对民国留下的东西有何看法,你对你父亲“小诸葛”(白崇禧)有什么看法?
白先勇:民国在南京留下的东西也可以说是历史遗迹,有许多应该保留,南京大学历史系对民国史的研究可能是最好的,对民国史的研究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南京的古迹确实应该很好的保存起来,新区开发应该小心一点儿,历史的东西真是很珍贵的。我对父亲没有很好的研究,台湾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现在我正在给自己的父亲写传记,写自己的父亲其实很烦,我正好可以做一下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