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对18岁一直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听大人们说,18岁是人生的十字路口,稍有不慎就会在这样的年龄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最终误入歧途。于是我就痴心妄想着如果能永远地活在18岁以前的日子,或者直接长到19岁,该有多好啊。然而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时间的脚步,令我担忧的18岁就像脸上的青春痘,最终还是冒冒失失地闯入了我的生活。
过后想想,其实那种恐惧完全是多余的。1996年,我18岁那年,正在读高三,而高中生活的全部内容,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每天从家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根本没有机会去误入歧途。更何况我的学习成绩正在每况愈下,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我每天花了大量时间学习数理化,但每次考试,数理化几乎从没有及格过。至于偏好文科的我当初为何鬼使神差地报了理科,早已无从追悔。那个年纪还不懂得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反正那时的我已不再是老师的宠儿。
1996年的自己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眼前一片光明,然而,只有光明,却没有前途。这种感觉并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其实那时候的自己,已经麻木到不知痛的地步,这种感觉是老妈给的。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有一天晚上,老爸老妈和朋友在客厅打麻将,老爸忽然恍然大悟似的冒出了句,“哎呀,儿子在那屋学习呢。”老妈停了一下,说,“嗨,反正也考不上大学了……”于是在隔壁的我,继续听到了“哗哗”的麻将声。很可惜,当时我没有把老妈的叹息变成动力。那天晚上,我心里的天渐渐暗下来。
期末考试前一个月,班主任开始分批召开家长会。她把全班61名同学分成四等:学习特好的;学习中等的——努把力可以上本科线的那种;学习中等的;然后是我们这十几个下等生。本来对家长会并没有什么期待,无非鼓励鼓励罢了,不过一直等到期末考试结束,我们这个等级的学生也没有等到开家长会的通知。我们知道,班主任是很忙的,忘掉某些人,某些事,都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件事让我们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开始产生怀疑。在一个课间,一个名次比我还靠后的女生突然很认真很认真地告诉我,她好想好想杀人。我没有把这个话题和她展开讨论。我们透过厚厚的玻璃窗看到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们。女生又问我,大家每天这样匆匆忙忙地来来去去,究竟为什么?你不觉得他们很可笑吗?其实我们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也同样的可笑。他们是忙碌的,但他们并不空虚,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间铁房子里的人们,如果从昏睡到死亡是不觉痛的,只是可怜了那些苏醒过来的人们。我们有时会醒来,但我们却没有能力摧毁这间铁房子,于是,我们只好再麻醉自己,继续做那个未完的梦,苏醒在这里是没有意义的,沉睡才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1996年3月17日的《午间新闻》播放了西北歌王王洛宾的死讯。无独有偶,那天我在翻看《海外文摘》时,又读到作家张爱玲去世的消息。这两个一直是我衷爱的人物,虽然并非死于意外事故,但心里还是有点无法接受。死亡,对于一个18岁的高中生来说,还是个相当遥远的话题。但是,这两个生命的突然离去,却仿佛突然使我明白了些什么。生命中有些东西要学会去珍惜。
语文课一直是我引以为荣的,不过自从上了高二以后,语文老师开始对那些语文成绩不太理想,而其他功课却不错的同学产生极大兴趣,即使我的语文成绩再好,也无法引起老师的重视。他甚至一连四次没有批改我的作文。是的,他很忙。但为什么每次同桌的作文都有很认真的批注?我再也忍受不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一个课间,我拿着作文本找到老师,请他抽出点时间,看看我费了那么多心思在里面的作文。一个学生要求自己的老师批改作业,是否很可笑呢?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他当时楞了一下,然后很用力而忙乱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一节作文课,我的作文被当成范文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权益。从那以后,我知道,有一些东西必须自己努力去争取。我开始一点一点从郁闷中解脱出来,向七月做最后的冲刺。
高考依旧如老妈所料,我落榜了。但这并不妨碍我积极地去面对人生。我自费上了一所专科学校,学的是我喜爱并擅长的中文。毕业以后,凭着自己的能力,我找到了现在的工作,成为一名记者。
我很庆幸,人是在不断长大的,让我没有永远停留在那个麻木、痛苦的18岁。我对18岁挥一挥衣袖,不打算带走一片云彩。18岁,开始在郁闷中绽放,为自己找一个出口。
[实习编辑·丁 妮]
过后想想,其实那种恐惧完全是多余的。1996年,我18岁那年,正在读高三,而高中生活的全部内容,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每天从家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根本没有机会去误入歧途。更何况我的学习成绩正在每况愈下,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我每天花了大量时间学习数理化,但每次考试,数理化几乎从没有及格过。至于偏好文科的我当初为何鬼使神差地报了理科,早已无从追悔。那个年纪还不懂得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反正那时的我已不再是老师的宠儿。
1996年的自己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眼前一片光明,然而,只有光明,却没有前途。这种感觉并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其实那时候的自己,已经麻木到不知痛的地步,这种感觉是老妈给的。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有一天晚上,老爸老妈和朋友在客厅打麻将,老爸忽然恍然大悟似的冒出了句,“哎呀,儿子在那屋学习呢。”老妈停了一下,说,“嗨,反正也考不上大学了……”于是在隔壁的我,继续听到了“哗哗”的麻将声。很可惜,当时我没有把老妈的叹息变成动力。那天晚上,我心里的天渐渐暗下来。
期末考试前一个月,班主任开始分批召开家长会。她把全班61名同学分成四等:学习特好的;学习中等的——努把力可以上本科线的那种;学习中等的;然后是我们这十几个下等生。本来对家长会并没有什么期待,无非鼓励鼓励罢了,不过一直等到期末考试结束,我们这个等级的学生也没有等到开家长会的通知。我们知道,班主任是很忙的,忘掉某些人,某些事,都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件事让我们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开始产生怀疑。在一个课间,一个名次比我还靠后的女生突然很认真很认真地告诉我,她好想好想杀人。我没有把这个话题和她展开讨论。我们透过厚厚的玻璃窗看到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们。女生又问我,大家每天这样匆匆忙忙地来来去去,究竟为什么?你不觉得他们很可笑吗?其实我们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也同样的可笑。他们是忙碌的,但他们并不空虚,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间铁房子里的人们,如果从昏睡到死亡是不觉痛的,只是可怜了那些苏醒过来的人们。我们有时会醒来,但我们却没有能力摧毁这间铁房子,于是,我们只好再麻醉自己,继续做那个未完的梦,苏醒在这里是没有意义的,沉睡才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1996年3月17日的《午间新闻》播放了西北歌王王洛宾的死讯。无独有偶,那天我在翻看《海外文摘》时,又读到作家张爱玲去世的消息。这两个一直是我衷爱的人物,虽然并非死于意外事故,但心里还是有点无法接受。死亡,对于一个18岁的高中生来说,还是个相当遥远的话题。但是,这两个生命的突然离去,却仿佛突然使我明白了些什么。生命中有些东西要学会去珍惜。
语文课一直是我引以为荣的,不过自从上了高二以后,语文老师开始对那些语文成绩不太理想,而其他功课却不错的同学产生极大兴趣,即使我的语文成绩再好,也无法引起老师的重视。他甚至一连四次没有批改我的作文。是的,他很忙。但为什么每次同桌的作文都有很认真的批注?我再也忍受不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一个课间,我拿着作文本找到老师,请他抽出点时间,看看我费了那么多心思在里面的作文。一个学生要求自己的老师批改作业,是否很可笑呢?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他当时楞了一下,然后很用力而忙乱地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一节作文课,我的作文被当成范文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权益。从那以后,我知道,有一些东西必须自己努力去争取。我开始一点一点从郁闷中解脱出来,向七月做最后的冲刺。
高考依旧如老妈所料,我落榜了。但这并不妨碍我积极地去面对人生。我自费上了一所专科学校,学的是我喜爱并擅长的中文。毕业以后,凭着自己的能力,我找到了现在的工作,成为一名记者。
我很庆幸,人是在不断长大的,让我没有永远停留在那个麻木、痛苦的18岁。我对18岁挥一挥衣袖,不打算带走一片云彩。18岁,开始在郁闷中绽放,为自己找一个出口。
[实习编辑·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