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的艺术特征、发展规律及传承保护模式等理论研究和对产品设计开发、推广应用等实践研究,赋予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时代品牌内涵和文化价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促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本真性传承与创新,使鲁西南民间织锦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
【关键词】:品牌战略;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产业
目前国内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主要围绕民艺保护、生态调研以及鲁西南民间织锦的技艺、图案纹样、色彩特征等方面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有:潘鲁生的专著《民艺学论纲》、《抢救民艺》等;从目前国内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看,没有将鲁西南民间织锦作为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去进行创意开发及作为民族文化去传播和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很少将鲁西南民间织锦作为文化产业及品牌的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有的比较笼统,并不深入和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开始趋向品牌产品的设计开发、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探索鲁西南民间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应用运作模式,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促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生产性保护和现代品牌产业运作,推进品牌文化的广泛传播。
一、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首先从鲁西南民间织锦本身的历史文化及艺术特征的研究开始,研究方法是通过大量的文献、著作、文章等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生产基地的实地考察进行;其次是对主要生产鲁西南民间织锦的企业及产品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方法是做实地考察及产品的市场调研,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形成产品及市场需求的调研报告,并提出相关对策;最后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设计应用及产品的组织生产和推广上,研究方法是根据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特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融入现代技术、材料等元素和现代管理方法等,进行产品的实际应用和保护研究,并进行推广。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开始趋向产品的设计开发,如何进行产业转型,扩大生产,打造山东省文化产业品牌的实施方案,以产业结构优化转变鲁西南民间织锦发展方式有以下四点:(1)提升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的文化附加值;(2)提升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品牌的观念价值;(3)积极探索鲁西南民间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产业品牌开发应用运作模式;(4)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促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生产性保护和现代品牌产业链应用,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
二、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的品牌产业转型与生产推广
针对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存在问题,针对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的品牌产业转型与生产推广,针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技艺生产性保护,重点要从设计着手,对产品进行分类并进行系列化、风格化、细节化设计,力求根据设计方案实现真实的产品样品。在保存、记录手工技艺的基础上,通过技艺传承人的带动,进行有组织的生产,尤其在销售渠道上有待调整和拓展。
鲁西南民间织锦作为在长期的手工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技艺,活态流变性是其重要特征,其技术内涵、文化属性和功效价值,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具体活动中才能得到展现和发挥。在不违背其内在发展规律和运行模式前提下,将其纳入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鲁西南民间织锦生产性保护,实现现代工业生产与鲁西南民间织锦手工织造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难点,品牌产品文化创意的设计开发既要保持鲁西南民间织锦的民族特色,又要符合现代审美和时代精神。在研究开发鲁西南民间织锦新产品时,如何找准契合点,借助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使开发的新品牌产品既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又保持原有特色,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鲁西南民间织锦品牌产品的文化品牌开发价值
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从其历史渊源开始,经过历史的发展与积淀形成现在的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从分析研究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图案纹样、组织结构、织造工艺、名称寓意、色彩风格等的特点,其造型、色彩的视觉艺术特点与构成规律,是鲁西南民间织锦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文化及艺术特征。通过调查研究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分析,分析现状,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抢救整理和生产性保护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鲁西南民间织锦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鲁西南民间织锦保护和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鲁西南民间织锦的传承与品牌文化产业转型的发展研究,要在不违背鲁西南民间织锦内在发展规律和运行模式前提下,纳入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产业转型和品牌运作管理,推动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产业发展,加强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生产性保护,赋予鲁西南民间织锦品牌产品时代内涵和文化价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促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传承与创新。
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实现推广,要结合产品从维护手工技艺的独特性与创新发展的角度进行实际应用研究,使研发的鲁西南民间织锦品牌产品既保持传统的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与时尚感,形成特色鲜明、定位准确、功能多样、市场竞争力强的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系列产品和品牌,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的统一。
结语
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独特的纯棉手工提花纺织技艺。原产地、纯棉用料、手工织染、图案设计是鲁西南民间织锦之所以成为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四大要素。鲁西南民间织锦工艺繁杂多样,图案细腻别致,色彩艳丽明快,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相关品牌产品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冲击下,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技艺面临消失的困境,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发扬光大必须进行品牌產业转型及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从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方面探究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运作,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同时对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保护和传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法强.鲁锦的传承及其工艺优化研究[D].青岛大学,2010.
[2] 郜冬萍.鲁锦中的民俗观念[D].西北民族大学,2006.
[3] 彭卫丽.民间织物的继承与发展[D].青岛大学,2005.
[4] 刘乐,杨永庆.鲁锦的传承融合与发展创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5):78-81.
[5] 任雪玲,葛玉珍.鲁锦的艺术特色及基础纹样解析[J].丝绸,2009(6):46-47.
[6] 钱欣,赵萌.鲁锦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0,31(1):96-101.
[7] 任雪玲,朱苏康.鲁锦手工织造技术[J].纺织学报,2010,31(3):55-58.
【关键词】:品牌战略;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产业
目前国内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主要围绕民艺保护、生态调研以及鲁西南民间织锦的技艺、图案纹样、色彩特征等方面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有:潘鲁生的专著《民艺学论纲》、《抢救民艺》等;从目前国内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看,没有将鲁西南民间织锦作为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去进行创意开发及作为民族文化去传播和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很少将鲁西南民间织锦作为文化产业及品牌的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有的比较笼统,并不深入和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开始趋向品牌产品的设计开发、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积极探索鲁西南民间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应用运作模式,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促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生产性保护和现代品牌产业运作,推进品牌文化的广泛传播。
一、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首先从鲁西南民间织锦本身的历史文化及艺术特征的研究开始,研究方法是通过大量的文献、著作、文章等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生产基地的实地考察进行;其次是对主要生产鲁西南民间织锦的企业及产品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方法是做实地考察及产品的市场调研,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形成产品及市场需求的调研报告,并提出相关对策;最后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设计应用及产品的组织生产和推广上,研究方法是根据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特征,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融入现代技术、材料等元素和现代管理方法等,进行产品的实际应用和保护研究,并进行推广。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开始趋向产品的设计开发,如何进行产业转型,扩大生产,打造山东省文化产业品牌的实施方案,以产业结构优化转变鲁西南民间织锦发展方式有以下四点:(1)提升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的文化附加值;(2)提升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品牌的观念价值;(3)积极探索鲁西南民间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产业品牌开发应用运作模式;(4)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促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生产性保护和现代品牌产业链应用,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
二、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的品牌产业转型与生产推广
针对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存在问题,针对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的品牌产业转型与生产推广,针对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技艺生产性保护,重点要从设计着手,对产品进行分类并进行系列化、风格化、细节化设计,力求根据设计方案实现真实的产品样品。在保存、记录手工技艺的基础上,通过技艺传承人的带动,进行有组织的生产,尤其在销售渠道上有待调整和拓展。
鲁西南民间织锦作为在长期的手工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技艺,活态流变性是其重要特征,其技术内涵、文化属性和功效价值,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具体活动中才能得到展现和发挥。在不违背其内在发展规律和运行模式前提下,将其纳入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鲁西南民间织锦生产性保护,实现现代工业生产与鲁西南民间织锦手工织造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难点,品牌产品文化创意的设计开发既要保持鲁西南民间织锦的民族特色,又要符合现代审美和时代精神。在研究开发鲁西南民间织锦新产品时,如何找准契合点,借助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使开发的新品牌产品既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又保持原有特色,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鲁西南民间织锦品牌产品的文化品牌开发价值
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研究从其历史渊源开始,经过历史的发展与积淀形成现在的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从分析研究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图案纹样、组织结构、织造工艺、名称寓意、色彩风格等的特点,其造型、色彩的视觉艺术特点与构成规律,是鲁西南民间织锦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文化及艺术特征。通过调查研究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分析,分析现状,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抢救整理和生产性保护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鲁西南民间织锦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鲁西南民间织锦保护和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鲁西南民间织锦的传承与品牌文化产业转型的发展研究,要在不违背鲁西南民间织锦内在发展规律和运行模式前提下,纳入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产业转型和品牌运作管理,推动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产业发展,加强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生产性保护,赋予鲁西南民间织锦品牌产品时代内涵和文化价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促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传承与创新。
鲁西南民间织锦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实现推广,要结合产品从维护手工技艺的独特性与创新发展的角度进行实际应用研究,使研发的鲁西南民间织锦品牌产品既保持传统的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与时尚感,形成特色鲜明、定位准确、功能多样、市场竞争力强的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系列产品和品牌,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的统一。
结语
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独特的纯棉手工提花纺织技艺。原产地、纯棉用料、手工织染、图案设计是鲁西南民间织锦之所以成为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四大要素。鲁西南民间织锦工艺繁杂多样,图案细腻别致,色彩艳丽明快,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相关品牌产品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冲击下,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技艺面临消失的困境,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发扬光大必须进行品牌產业转型及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从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方面探究鲁西南民间织锦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运作,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效益,同时对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保护和传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法强.鲁锦的传承及其工艺优化研究[D].青岛大学,2010.
[2] 郜冬萍.鲁锦中的民俗观念[D].西北民族大学,2006.
[3] 彭卫丽.民间织物的继承与发展[D].青岛大学,2005.
[4] 刘乐,杨永庆.鲁锦的传承融合与发展创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5):78-81.
[5] 任雪玲,葛玉珍.鲁锦的艺术特色及基础纹样解析[J].丝绸,2009(6):46-47.
[6] 钱欣,赵萌.鲁锦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0,31(1):96-101.
[7] 任雪玲,朱苏康.鲁锦手工织造技术[J].纺织学报,2010,31(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