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杂文作品之一,属于鲁迅杂文中的精品,许多仁人志士都对之作过解读和评价,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受认识、时代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有许多阐释过分强调其思想性,从而淡化了文学性,由此显得十分牵强。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拿来主义》,本文首先概述了作者及其“拿来主义”,重点讨论了《拿来主义》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以此分享和领受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鲁迅;拿来主义;现代文学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拿来主义》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一、概述作者及其“拿来主义”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1.1“拿来主义”的提出
“拿来主义”一开始并没有进入“拿来”这个论题,而是先说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主义”,再谈“送去主义”,并列举了一连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实例,古董、古画和新画也好,梅兰芳博士也好,以及活人代替了古董,都算得显出一点进步,语言笔触既风趣幽默,又鞭辟入里,冷嘲热讽,形象地揭示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崇洋媚外的本质。
1.2“拿来主义”的态度
“拿来主义”对待外国事物和外国文化的态度是如何“拿来”,鲁 迅 指 出“拿来”和“进来”不同。“送去”是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 是帝国主义向中国大肆倾销剩余废旧产品,甚至毒品。“拿来”则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 来 拿”, “占有,挑选”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鲁迅以形象的比喻,批判了对外国事物和外国文化抱恐惧症、虚无主义、全盘接受的三种错误态度,论述了吸取其有益精华,剔除其有害糟粕,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对待的原 则。指 出“拿來主义”必须具有“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的主观条件,把“拿来主义”的意义提高到能否培养新人,建设新文艺,实际上也包括能否建设民族新经济、新文 化的高度。文章虽短,但具有深厚的理论含量和历史容量,意义深刻而深远,体现了高度的马 克思主义水平。
二、《拿来主义》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2.1鲁迅就是“拿来主义”的结果或典型
鲁迅的思想是合乎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前进的思想,鲁迅的作品是新文艺的丰碑,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如果普及不实行他主张的“拿来主义” ,那其作品中的“新人”、其“新文艺”的鲁迅作 品,其“新人”典范的鲁迅,则都不可能存在,如果鲁迅一生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忠贞不二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从自屈原以降诸多中国历代爱国志士的“集体无意识”中继承发扬,有着中国“固有之血脉”,那么鲁迅早期的进化论思想,激进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他后期的阶级论观念, “普及”文艺思想,共产主义世界观,则是非“别求新声于异邦”,孜孜 以拿来”不可,因为这些思想、观点、意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不可能形成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而只在实行了资本主义反封建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异邦”,才有那样可供鲁迅“拿来”塑造自己的“大宅子”。
2.2鲁迅的小说也是“拿来主义”的硕果
作为新文学小说的奠基之作《狂人日记》,自然是“拿来”了果戈理同名小说的“鱼翅”之类;《药》既“拿来”了“安特莱夫式的阴冷”也“拿来”了安德列耶夫的《齿痛》;《孔 乙己》鲁迅运用了果戈理、显克维奇,用幽默的手法写阴惨的事迹;即使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式的《阿Q 正传》,也“拿来”消融了夏目漱石作品的“轻妙 的笔致”,将阿Q 的悲剧写得轻松、幽默、以喜剧特色见出。鲁迅小说人物,那些为作者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则与契诃夫小说创作题材有极近似之处。
2.3鲁迅论文、杂文有“拿来主义”精神
早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奋迅,便在“场用脑盆。放出眼兴,自己拿来”了。他用文言撰写的论文 《文化偏至论》,不仅反对当时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竞言武事”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制造 商估立宪国会” ,也批判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偏至”,而提出个 性主义的“立人”、“立国”主张,虽然由于历史的限制,鲁迅那时还不可能接受反映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因此他的治国方针也就难免走人另一“偏至”的境地,然而鲁迅大胆“拿来”西方哲人和作家的观点,力图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精神却是可贵的。鲁迅“拿来”尼采、叔本华、易卜生等人的“个性主义”,阐明他“培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论点。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小说创作总体审美要求,就由此“拿来”而确立的。
2.4中国现代文学都推行“拿来主义”
我国现代学的开创者和后继者,又有谁不同鲁迅一样实行拿来主义,以新的文学观念造就作家自我的“新人”,创造其作品中的“衡人”,从而创就中国的新艺术 ? 比如说,郭沫若之于 惠特曼、歌德、泰戈尔,茅盾之于托尔斯泰、左拉,巴 金之于左拉、罗曼·罗兰、卢梭、雨果、赫尔岑、契诃夫,老舍之于狄更斯、福楼拜、莫泊桑、曹禺之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易 卜 生、契诃 失、奥尼尔等等,这些现代文学家无一不是从许多国家众多作家的“大宅子”里“拿来”自己有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中国新文学家都是拿来主义文学。
结束语:
总之,鲁迅作品《拿来主义》在我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整个作品几乎全用比喻、象征、暗示的笔调进行高度概括,其描述与论断不泛有较强的逻辑性,同时鲁迅的短论仍有思辨的分析,但却不是显露的特色。今天,当我们重读鲁迅作品《拿来主义》时,心头仍有那种沉甸甸的感觉“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作者用否定的句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从而加强了语气,明确了论点,并将拿来直接与新人、新文艺进行对接组合,由此扣紧了现实、升华了题旨,言尽意明地突出了杂文的思想性,鲁迅不朽“拿来主义”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不仅促成了中国的现代文学,而且将永存与世。
参考文献:
[1] 徐松.《拿来主义》主题的再探讨[J].中学语文教学.2005,(10):35.
[2] 齐松懋.辞巧理深,技高旨远——对拿来主义的审美鉴赏[J].教学大参考.2013,(10):39.
[3] 严申成.论拿来主义[N].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4):47.
【关键词】:鲁迅;拿来主义;现代文学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拿来主义》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一、概述作者及其“拿来主义”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1.1“拿来主义”的提出
“拿来主义”一开始并没有进入“拿来”这个论题,而是先说清朝政府奉行的“闭关主义”,再谈“送去主义”,并列举了一连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实例,古董、古画和新画也好,梅兰芳博士也好,以及活人代替了古董,都算得显出一点进步,语言笔触既风趣幽默,又鞭辟入里,冷嘲热讽,形象地揭示了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崇洋媚外的本质。
1.2“拿来主义”的态度
“拿来主义”对待外国事物和外国文化的态度是如何“拿来”,鲁 迅 指 出“拿来”和“进来”不同。“送去”是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 是帝国主义向中国大肆倾销剩余废旧产品,甚至毒品。“拿来”则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 来 拿”, “占有,挑选”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鲁迅以形象的比喻,批判了对外国事物和外国文化抱恐惧症、虚无主义、全盘接受的三种错误态度,论述了吸取其有益精华,剔除其有害糟粕,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对待的原 则。指 出“拿來主义”必须具有“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的主观条件,把“拿来主义”的意义提高到能否培养新人,建设新文艺,实际上也包括能否建设民族新经济、新文 化的高度。文章虽短,但具有深厚的理论含量和历史容量,意义深刻而深远,体现了高度的马 克思主义水平。
二、《拿来主义》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2.1鲁迅就是“拿来主义”的结果或典型
鲁迅的思想是合乎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前进的思想,鲁迅的作品是新文艺的丰碑,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如果普及不实行他主张的“拿来主义” ,那其作品中的“新人”、其“新文艺”的鲁迅作 品,其“新人”典范的鲁迅,则都不可能存在,如果鲁迅一生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忠贞不二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从自屈原以降诸多中国历代爱国志士的“集体无意识”中继承发扬,有着中国“固有之血脉”,那么鲁迅早期的进化论思想,激进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他后期的阶级论观念, “普及”文艺思想,共产主义世界观,则是非“别求新声于异邦”,孜孜 以拿来”不可,因为这些思想、观点、意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不可能形成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而只在实行了资本主义反封建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异邦”,才有那样可供鲁迅“拿来”塑造自己的“大宅子”。
2.2鲁迅的小说也是“拿来主义”的硕果
作为新文学小说的奠基之作《狂人日记》,自然是“拿来”了果戈理同名小说的“鱼翅”之类;《药》既“拿来”了“安特莱夫式的阴冷”也“拿来”了安德列耶夫的《齿痛》;《孔 乙己》鲁迅运用了果戈理、显克维奇,用幽默的手法写阴惨的事迹;即使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式的《阿Q 正传》,也“拿来”消融了夏目漱石作品的“轻妙 的笔致”,将阿Q 的悲剧写得轻松、幽默、以喜剧特色见出。鲁迅小说人物,那些为作者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则与契诃夫小说创作题材有极近似之处。
2.3鲁迅论文、杂文有“拿来主义”精神
早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奋迅,便在“场用脑盆。放出眼兴,自己拿来”了。他用文言撰写的论文 《文化偏至论》,不仅反对当时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竞言武事”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制造 商估立宪国会” ,也批判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偏至”,而提出个 性主义的“立人”、“立国”主张,虽然由于历史的限制,鲁迅那时还不可能接受反映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因此他的治国方针也就难免走人另一“偏至”的境地,然而鲁迅大胆“拿来”西方哲人和作家的观点,力图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精神却是可贵的。鲁迅“拿来”尼采、叔本华、易卜生等人的“个性主义”,阐明他“培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论点。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小说创作总体审美要求,就由此“拿来”而确立的。
2.4中国现代文学都推行“拿来主义”
我国现代学的开创者和后继者,又有谁不同鲁迅一样实行拿来主义,以新的文学观念造就作家自我的“新人”,创造其作品中的“衡人”,从而创就中国的新艺术 ? 比如说,郭沫若之于 惠特曼、歌德、泰戈尔,茅盾之于托尔斯泰、左拉,巴 金之于左拉、罗曼·罗兰、卢梭、雨果、赫尔岑、契诃夫,老舍之于狄更斯、福楼拜、莫泊桑、曹禺之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易 卜 生、契诃 失、奥尼尔等等,这些现代文学家无一不是从许多国家众多作家的“大宅子”里“拿来”自己有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中国新文学家都是拿来主义文学。
结束语:
总之,鲁迅作品《拿来主义》在我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整个作品几乎全用比喻、象征、暗示的笔调进行高度概括,其描述与论断不泛有较强的逻辑性,同时鲁迅的短论仍有思辨的分析,但却不是显露的特色。今天,当我们重读鲁迅作品《拿来主义》时,心头仍有那种沉甸甸的感觉“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作者用否定的句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从而加强了语气,明确了论点,并将拿来直接与新人、新文艺进行对接组合,由此扣紧了现实、升华了题旨,言尽意明地突出了杂文的思想性,鲁迅不朽“拿来主义”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不仅促成了中国的现代文学,而且将永存与世。
参考文献:
[1] 徐松.《拿来主义》主题的再探讨[J].中学语文教学.2005,(10):35.
[2] 齐松懋.辞巧理深,技高旨远——对拿来主义的审美鉴赏[J].教学大参考.2013,(10):39.
[3] 严申成.论拿来主义[N].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