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与一位定居美国,偶尔回国探亲的熟人交谈,听到他深有感触地赞叹美国教师教育理念之超前。他的孩子在美国上小学,条件得天独厚的他为我展示了一节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令我深受启发。
(上课铃响了,小学生们纷纷跑进教室,在各自的座位上坐好。本节课孩子们要听老师讲授《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位读过该故事的同学给大家讲述这个故事,然后——)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德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情况可能会出现?
学生:辛德瑞拉就会变回原来衣衫褴褛的可怜样子,穿着破旧衣服,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辛德瑞拉的故事从这一点告诉我们,大家一定要有时间观念,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一点,我们从故事的这个情节还可以看出,我们的外表打扮很重要,千万不要邋里邋遢地与他人打交道,不然你会吓到别人,更别提与他人共事甚至交朋友了(老师做出厌恶恶心的样子,逗得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好,下一个问题:辛德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引人注意的漂亮姑娘呢?
学生:因为她得到了仙女的帮助,有了漂亮的衣服;仙女还帮助她把南瓜变成了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了她的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都很好!大家想一想,如果辛德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能够去参加舞会的,对不对?
学生们:对!
老师:如果狗和老鼠都不肯帮助她,她有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会以自己的乞丐形象吓坏王子了。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起来。)
老师:虽然辛德瑞拉得到了仙女的帮助,但是,我们看到,只有仙女的帮助是不够的。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众多的朋友。我们的朋友未必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因此,我们交朋友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我们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尊贵者身上,无论什么种族、出身、财产状况的人,都有可能给我们帮助。我们交朋友不要对我们接触的对象过于挑剔。
老师:说得好。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辛德瑞拉因为后妈不允许她参加舞会就干脆放弃了想法和机会,她有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她根本就没机会见到王子,怎么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呢?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德瑞拉不想去参加舞会,即使她的后妈没有阻止她,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要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即使辛德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争取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德瑞拉一样有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努力地自己给自己机会,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千方百计地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事物。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人能够阻止辛德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德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对!!!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
学生:(过了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辛德瑞拉所有的东西都要变成原样,可是,辛德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了不起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可怕的事情。我可以肯定,如果你们当中将来谁有可能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加出色。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群情激动,欢呼起来。)
……
这就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节阅读课。
设想一下,在我们国家应试教育模式支配下的课堂上,这节阅读课有可能怎样进行呢?惯用的套路是这样的:教师先介绍故事出处,再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然后给文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最后划出考试的重点,最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背诵教师为学生总结(其实是限定的成分居多)的内容。本来一个具有人情气息、值得回味、可以点亮人生智慧的火花的好故事,就这样被应试教育的模式变成了束缚学生思维与施加给学生负担的枷锁了。
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学习如何做人,而做人最基本的要素是要能分清善恶、是非、美丑,接受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和做人应该具有的科学的、积极的、进步的理念,这正是美国教育已经具有的特色。相比之下,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我们的应试教育在客观上却仍然在无意地限制甚至扼杀学生的这种能力,维系着僵化机械的学习模式,力图把学生打造成知识储存器和应试机器。
与美国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理念支配下的教学方式相比,我们的教师应该感到汗颜。我们的社会需要理性思维能力强和人文素质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上学时机械输入知识和工作时机械输出知识的存储装置。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抛弃陈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积极吸纳发达国家的前卫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还教育应有的活力和育人本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上课铃响了,小学生们纷纷跑进教室,在各自的座位上坐好。本节课孩子们要听老师讲授《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位读过该故事的同学给大家讲述这个故事,然后——)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德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情况可能会出现?
学生:辛德瑞拉就会变回原来衣衫褴褛的可怜样子,穿着破旧衣服,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辛德瑞拉的故事从这一点告诉我们,大家一定要有时间观念,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一点,我们从故事的这个情节还可以看出,我们的外表打扮很重要,千万不要邋里邋遢地与他人打交道,不然你会吓到别人,更别提与他人共事甚至交朋友了(老师做出厌恶恶心的样子,逗得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好,下一个问题:辛德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引人注意的漂亮姑娘呢?
学生:因为她得到了仙女的帮助,有了漂亮的衣服;仙女还帮助她把南瓜变成了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了她的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都很好!大家想一想,如果辛德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能够去参加舞会的,对不对?
学生们:对!
老师:如果狗和老鼠都不肯帮助她,她有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会以自己的乞丐形象吓坏王子了。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起来。)
老师:虽然辛德瑞拉得到了仙女的帮助,但是,我们看到,只有仙女的帮助是不够的。所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众多的朋友。我们的朋友未必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因此,我们交朋友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我们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尊贵者身上,无论什么种族、出身、财产状况的人,都有可能给我们帮助。我们交朋友不要对我们接触的对象过于挑剔。
老师:说得好。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辛德瑞拉因为后妈不允许她参加舞会就干脆放弃了想法和机会,她有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她根本就没机会见到王子,怎么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呢?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德瑞拉不想去参加舞会,即使她的后妈没有阻止她,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要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即使辛德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争取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德瑞拉一样有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努力地自己给自己机会,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千方百计地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事物。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人能够阻止辛德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德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对!!!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
学生:(过了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辛德瑞拉所有的东西都要变成原样,可是,辛德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了不起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可怕的事情。我可以肯定,如果你们当中将来谁有可能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加出色。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群情激动,欢呼起来。)
……
这就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节阅读课。
设想一下,在我们国家应试教育模式支配下的课堂上,这节阅读课有可能怎样进行呢?惯用的套路是这样的:教师先介绍故事出处,再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然后给文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最后划出考试的重点,最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背诵教师为学生总结(其实是限定的成分居多)的内容。本来一个具有人情气息、值得回味、可以点亮人生智慧的火花的好故事,就这样被应试教育的模式变成了束缚学生思维与施加给学生负担的枷锁了。
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学习如何做人,而做人最基本的要素是要能分清善恶、是非、美丑,接受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和做人应该具有的科学的、积极的、进步的理念,这正是美国教育已经具有的特色。相比之下,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我们的应试教育在客观上却仍然在无意地限制甚至扼杀学生的这种能力,维系着僵化机械的学习模式,力图把学生打造成知识储存器和应试机器。
与美国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理念支配下的教学方式相比,我们的教师应该感到汗颜。我们的社会需要理性思维能力强和人文素质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上学时机械输入知识和工作时机械输出知识的存储装置。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理念,抛弃陈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积极吸纳发达国家的前卫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还教育应有的活力和育人本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