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尖上的美食纪

来源 :中国生态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ge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旅行与美食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让美食传播更远,美食丰富了旅游的乐趣
  据说400年前那位叫徐霞客的大旅行家,走南闯北,以浙江宁海开篇,首宿梁皇驿。他以为路上人烟稀少,要驿丞给他准备点干粮。当时,宁海县西南前童镇的麦饼太厚,冷了就咬不动。徐霞客得知后,叫人贴薄一点。好客的梁皇街妇女争相做麦饼,一擂再擂,越擂越薄。贴后的薄饼给徐霞客一尝,发觉比先前还好吃,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宁海特产“霞客饼”。
  1607年,22岁新婚燕尔的徐霞客开始旅游,直到去世前一年,足迹遍布中国16个省。徐霞客历尽千山万水,遍尝世间美食,其著作《徐霞客游记》60万余字,详尽地描述了他在路上的所见所闻和对美食的认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实在徐霞客之前,早就有热爱游山玩水抒发情怀的古代文人成为美食旅游发展的先行者,比如南宋诗人陆游就将乡愁浓缩在一句“十年流落忆南烹”里,表达对美食的热情,更曾用“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赞东南名菜、以“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吟咏川菜;苏东坡更是伟大的美食家,流传千年的东坡肉就是他在西湖边想出来的创意。从古至今,旅行与美食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让美食传播更远,美食丰富了旅游的乐趣。
  古人的味觉记忆
  中国最早的美食旅游出现在两汉以后的士大夫和富商阶层中。在百姓还在为温饱发愁的时候,这些社会上等人抽离了日常生活,让“吃”被赋予了高端的不同定义。此时的美食旅游姿态高高在上,充斥着有钱人的奢糜与享乐。
  到了隋唐时期,美食旅游开始有了些游憩之味,出现了大相识宴、次相识宴闻喜宴、月灯宴、牡丹宴、关宴等多种形式的“聚餐”。饱学之士借酒席宴会渲泄性情、展示才华;而唐人的“游宴”、“船宴”或“野宴”之风、名士的竹林之游、曲水流觞的郊外宴饮等,都有着浓厚的休闲特色。
  但让美食旅游登峰造极的,则当属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这位千古奇人游历名山大川到过的地方无数,记述过的食物品类浩繁。徐霞客行至云南保山时,对此地饮食的记录,可能是古代中国对美食旅游最完整的记述。他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暮春时节由云南兰津古渡的霁虹桥进入保山,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被此地的独特食饮所深深折服,其中留下最深印象的恐怕要数边民的“火酒糟生肉”。旅途中,徐霞客还品尝到了保山冷水箐的覆盆子,腾冲上营坡角村的腊味与园笋,高黎贡山竹笆铺的烤鹿肉,保山城外九隆池的鲜鱼等等。
  外宾成了“加速器”
  徐霞客的行万里路品世间美食的旅游活动,如果用今天的旅游方式来定义,应该是观光旅游和探亲旅游等形式的雏形。时至今日,旅游活动越来越丰富,新模式层出不穷,但旅游美食走向大众化,却是近30年来的事。而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物资供应相当匮乏,美食旅游几乎无从谈起。
  30多年前,中国食品原材料供应非常紧张,油、糖、面粉、大米、豆类都是凭计划供应的,连老碱、明矾、小苏打也要到指定供应站购买,更别说猪肉和家禽,很多饭店因为原材料供应不足,只能勉强维持到月底。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外游客的增加却成了我国旅游餐饮早期发展的“加速器”。
  当时,为了适应国门日益开放的形势,在为数不多的沿海大城市,国家旅游局和省级旅游局决定对一些有条件接待外国旅游者的社会饭店实行定点接待制,凡是挂起铜牌的饭店,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待外宾。这些涉外定点饭店的硬件条件和卫生状况比普通饭店更加重要。它们也可以免收外国旅游者的粮票,改为收取外汇券并单列账目。在这些饭店,一水儿的白色工作服也不再一统天下,服务员穿上绛红色的工作服,虽然看上去跟空姐没什么两样,却为旅游餐饮变革的铺开吹进一缕春风。
  打开旅游这扇窗
  到了80年代后期,饮食文化深厚、有着良好饮食口碑的广东,率先通过美食节、烹饪比赛等把美食做大。其中广州素有“食在广州”之美称,潮州菜也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初时发展规模还不大,参与者多以高级“老餮”和国外热爱中国饮食的美食团队为主,形式单一,除了品尝就是比赛,就美食开发美食,较少把美食与旅游结合起来的实践,对外宣传和经济效益也不太理想。人们手上尽管有了不少余钱,但享受美食的渴望还不强烈。
  直到进入21世纪,以美食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层出不穷,特别是在2003年,美食旅游复合发展在这一年达到了高潮,全国各地以“烹饪王国游”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共55场,美食旅游与观光休闲、探亲度假、文化艺术、比赛表演、会展商务的结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呈现出多样化、复合式的特点。而到了2004年进展更快,在当年广州举办的第17届美食节上,比2003年更注重突出饮食文化的内涵,充实了多项以饮食文化为内容的活动项目。除了与书法、摄影、文艺等文化活动相结合外,还与相关的产业联动开发,打造庞大的美食旅游产业链,带动厨具、饮品、建材等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利用已有的“食在广州”形象创建规模经济的效应。
  与此同时,饭店口碑的推广和传播开始向各个领域伸展触角。2003年4月,大众点评网在上海成立,作为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大众点评网主要为用户提供各种生活信息服务,但最初赖以成名,也是其最著名的服务即餐馆搜索。随着大众点评网在全国各地迅速建立起分支机构,同时其竞争对手如饭统网、请客800网快速发展,一些聪明的旅行者很快意识到,在出门旅游前先上这类餐馆查询服务网站,可以更精准地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餐厅口碑状况。到了2009年,大众点评网推出针对手机设备的移动客户端,通过GPS定位系统的辅助,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搜索到美食的所在地,制定旅途中的“寻味”路线,使得旅行和美食同时具备了分享性,也大大方便了游客在路上对美食的寻找,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旅途中,美食信息都能唾手可得。
  把美食做成旅游名片
  在旅游美食发展中,与美食节的作用几乎同等重要的还包括夜市。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宋代商业的繁荣更胜,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不仅有吃喝,更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一诗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市里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其中以丰富小吃闻名的台湾士林夜市就把这种文化“玩”得淋漓尽致。
  30年前的士林夜市还是个菜市场,今天却变成世界各地游客前来台湾的必到之处。在某种程度上,士林夜市本身比士林夜市的小吃更有魅力。在台湾观光局主办的“2010年特色夜市选拔活动”网络票选活动中,士林夜市以观光人潮众多且外籍人士旅客造访比例最高获得“最有魅力”夜市称号。红火的夜市集合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地道的乡土原味,可以说是台湾文化的缩影。许多观光客慕名而来,大饼包小饼、石头火锅或是士林大香肠等,品种繁多,已经成为美食地标,无人不晓。在宣传上,士林夜市的摊贩也费尽心思,各个摊位的设计装饰五花八门,但凡是有媒体采访过的,都把截图展示出来,甚至还有马英九尝过的小吃,这些“噱头”立刻就能勾起游客的馋虫。
  台湾不是第一个把美食街做成景点的地方。事实上,欧洲几大著名的旅游城市都有一条美食街或食品市场作为招牌。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有盛产海鲜的“周末鱼市”,历史已有100多年,至今还保存着原始集市买卖方式,每到周末,鱼市周围的停车场就停满了大巴旅游车;英国伦敦的伯罗市集,号称欧洲美食集中地,据说已有250年历史,得到了无数英伦名厨的推荐,也成为游览英国的必去之处。
其他文献
有时候旅行就是一次对爱与美的探索,探索消失的部落以及遗失的传统  在生日之际,我前往川西新都桥山明水秀的人间仙境,相遇淳朴善良的藏人和朝圣者,实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新都桥处于公路318国道南、北线的分叉路口,海拔约3300米,可以俯瞰整个川西平原风光,每到金秋,有恰到好处的光线,斑斓的色彩,因此被称为“摄影家的天堂”,“光与影的世界”。  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天上飘着小雨,出发时睡意朦胧,醒来
期刊
近年来,过度建设导致不少景区压力骤增,许多景区也开始了转型的实践,九寨沟“沟内游、沟外住”、黄山“山上游、山下住”等模式均产生了不错的反响。然而,这样的补救毕竟属于“后知后觉”。若要做到未雨绸缪,则必须在规划时期就少做加法。  景区规划的目标主要有资源、市场、社区三种导向,但归根结底都属于经济导向型。景区存在多重利益主体,诉求不一——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企业要效益,旅游者要风景,居民要增收。经
期刊
这几乎是当下大多数国人的出游观念,以“到此一游”式的游览观光仍然是被国人普遍接受的行为共识。  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因为门票和交通价格占去了旅行的大部分费用,游客只好克扣肚子和身子,买面包香肠充饥,住便宜的旅店,“出来是看景的,把钱花在吃住上太不值得了。”真应验了那句“秀色可餐”的老话,把美景当饭吃了。  跟团的经历也不美妙。十几个人一桌餐,清汤寡水的饭菜仅能抵饱。为了降低成本,餐标订
期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观鸟活动飘洋过海来到中国,民间观鸟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在一群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中间,林超英十分显眼,在他身边的是一群手拿雪茄,身背高倍望远镜的英国人。林超英和他们一样,玩起了闲情逸趣——观鸟。  猎鸟原本是一种原始的生活方式,但在18世纪中晚期英国贵族们的猎枪下,却愈渐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于是,观鸟活动兴起,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世界上最流行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  在很多香
期刊
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学会“休闲”、懂得“休闲”可并不容易。30年前,别说是休闲,就连休假都是奢侈品。现在,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调节生活、享受人生已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在城市化问题空前严峻的全球背景下,人们愈发向往纯真的山水森林、淳朴的民俗民风,生态旅游活动方兴未艾,不少景区纷纷打出“生态牌”。  那么,选择怎样的休闲方式才能在有限的闲暇中充分愉悦身心?景区策划何种休闲产品才能够凸显生态旅游特色?笔
期刊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舌尖上的旅游”应运而火,从一小批人的自发探索,走向有规模的赏景寻“味”。其实品“味”本来就与看景一样精彩,与游乐一样惬意,但“舌尖上的旅游”却一直尴尬着,原因何在?  大部分游客重视看而忽视吃,宁可为看景而高价买单,却为品“味”而惜财,这是第一个原因;旅行社在设计产品、推荐旅游线过程中,更多迎合“看景”和“游乐”的需求,且压低成本,让每日必不可少的三餐变成“填肚
期刊
英国的饮食特色实在太简单,除了红茶就是炸鱼薯条和奶酪,烹饪方式非烤即煎,基本乏善可陈。但英国却有“文化”这件秘密武器,1840年贝德芙公爵夫人发明的下午茶,让英国的贵族文化历史伴着红茶味飘香万里,风靡全球。  就拿伦敦来说,这里一年四季都在办美食节,且花样翻新,巧克力节、奶酪与葡萄酒节、咖啡节……别管唱主角的是不是英国特产,伦敦美食节却无可争议,成为伦敦旅游中独具特色的亮点。  春天里,伦敦南岸边
期刊
从思路、理念、目标中定位,确定了“全面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使生态环境和水文化得到合理有效的展示和利用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里有看不完的蓝天白云,吸不尽的清新空气,这里有人间至清的山泉,世间最美的阳光,这里是金丝大峡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金丝峡水利风景区依秦岭东南而居,缘丹江润泽而兴,沪陕高速可达。风景区面积41.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9%,是南水北调中线工
期刊
政府一直在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新近颁布的《实施意见》为旅游业的发展又增添了一股积极力量  在今年第一季度旅游市场迎来了“开门红”后,国家旅游局快马加鞭,于6月底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旅游业将全方位向民间资本开放。此次《实施意见》,不仅全方位覆盖了旅游业传统领域,在新领域也鼓励创新,在政策力度上更是前所未有。  受旅游业发展持续利好、政策
期刊
中华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因地理、风土各异造成南北的饮食文化的各自精彩。行走大地的过程中,饱览风景之外的品“味”更是深入读懂中国文化的切口  八大菜系中的地理故事  有一个笑话,说婆媳吵嘴,媳妇跳了井。儿子知道了,说:“不咋!”拿了一根大葱在井口晃了一下,媳妇就爬上来了。这说的就是北方菜系代表——鲁菜。北方气候寒冷,鲁菜邻近京城,吸收宫廷菜的精华,选料多鱼翅、燕窝、鲍鱼等山珍海味,善用葱香调味是鲁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