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契合点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q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社会企业、学科教学、学生成长等原因,职业高中的公共基础课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找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之间的契合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公共基础课要摆正本学科的地位,明确教学目标,了解专业课知识体系和职场特点,通过阅读、听课、访谈、调查、整理等途径,找到两者间的契合点。本文以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职业高中 公共基础课 专业课 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走在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的道路上,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寻求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契合点的原因
  (一)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部于2008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全面启动了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 ]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规模扩大,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也开始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文化基础课的学科教学要求。2006年的职成司的专题报告《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表明,职业学校文化课还存在过于强调知识的学科性和系统性,与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反映新知识,教学安排与教学方式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相适应等问题。新《教学大纲》中的公共基础课不再提“应达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水平”,而是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着重体现学以致用,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教学活动。要求进一步淡化学科体系,增加贴近本专业、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特征的新知识,有机衔接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要求。随着职业学校规模的扩大,社会对职业学校认同度的提高,职业学校不再是普高升学无望后的无奈选择,而是主动选择的目标,再加上大学生就业难的刺激下,学生产生了危机意识,主动思考未来职业规划,当然还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距大。这就需要公共基础课要适应学生学情发展。
  这些新形势和新情况对公共基础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主动寻求与专业课的契合点。
  二、寻求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契合点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定好位,管好自己的田。因为这是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明确,不同的课程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如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数学课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能因为职教特色而迷失方向,最终上成了“四不像”的课,造成教学的混乱。
  其次,研究职业教育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知己知彼”,是寻求契合点的必要条件。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了解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
  第三,寻求教学内容切入点和结合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大目标,在大目标之下要有序列地进行分解细化成小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的课堂目标。这就是契合点。
  三、寻求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契合点的策略
  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指导下,校本课程能与当地经济相结合,更具现实意义。如何开发与专业相结合的公共基础课的校本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亟待解决的困境,研究的人甚少。2012年笔者与会计专业叶海鹤老师合作申报了瑞安市课题《中职会计专业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下面以职业高中会计专业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为例,提出寻求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契合点的基本策略。
  (一)推荐与专业知识和职场背景相关的入门读物。如会计专业的入门级读物,如从《小艾上班记》中了解一个企业从工商注册到建账到全盘账务处理的全过程,也了解了一位会计的职业生涯轨迹和发展机遇。在《故事中的会计学》中掌握日常财务处理和做账基本常识等会计基础知识。在阅读《富爸爸穷爸爸》中见识了一种与平时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这也让我回忆起自己无法应对学生那句“会计就是要做假账”时的尴尬,如果我当时懂“合理避税”也能说出让学生信服的话来;这本书还改变了我对会计专业的误解,还可以激励学生对自己就读会计专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和专业认同感,因为能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懂一些经济运作的规律。《小狗钱钱》中理解了何为资本运作和基金的概念等理财知识。
  (二)进课堂听专业课。进课堂听课,以学生的身份来听课,就会到专业课感同身受学生学专业课之难。在听了某老师的“企业财务会计”课,那堂课的内容是“财务会计报告中”的“现金流量表”。在听课中和课后与学生交流中我弄明白了“财务会计报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文字的报告,而是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的。还有“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的折旧”等的概念,这就需要专业课老师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来分析,或用生动的案例,或设置情境来带动学生的学习。
  (三)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历史典故。了解本专业的历史典故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以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具体做法:梳理了会计所有专业课,通过学习会计史、搜索网络和借阅会计类杂志,与学生一道整理了《会计史话》小册子,分为四个版块:史海钩沉、人物春秋、准则伦理、会计文学。如“史海钩沉”版块中有介绍绍兴师爷、山西票号、江浙钱庄、寺院会计、会计溯源、中国四大会计事务所、国际会计事务所等。“人物春秋”版块中有古今的会计名人,如管仲、刘晏、白圭、张仓、墨翟、傅山、王安石、帕乔利、潘序伦等。“准则伦理”版块以小知识的形式介绍会计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会计文学”则以文学作品形式表现会计职业,如小说、诗歌、散文、笑话等。   (四)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结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问卷调查》的教学要求,笔者在班上选了十位学习主动性强,有不想参加高考,打算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的学生,组成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小组,主要任务有设计问卷调查,电访或走访已毕业的学生,情况汇总数据分析。问卷调查中涉及毕业生所在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毕业后从事过的工种,工资情况,在同一岗位工作的时间,最需要的工作能力,工作感受及给学弟学妹的建议等。
  (五)走访企业了解具体需求。访谈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主管,可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要求,以及企事业单位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笔者和课题组叶老师走访了瑞安市建树针纺有限公司、浙江嘉晟会计事务所两家企业。在与企业会计主管的沟通中发现,企业的会计活动中对会计人员的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未来的学校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内容上需要增加企业会计活动方面的听说读写内容。会计事务所的具体工作与企业也有很大的差别,至少有三十几种应用文写作模板,可见加强学生举一反三写作训练。听老会计介绍,如事业单位的报账员、学校的财务室,他们的具体工作与企业会计的差异也是很大。
  (六)研究语文能力与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契合点。利用会计专业学生下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发放“会计人员社会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当下企业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调查中发现,企业认为现在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1.专业知识不足,作为一名会计专业人员,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弱、缺少职业规划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不相匹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4.自学能力弱。对新政策、新法规的学习和实施的敏感度不高。可见,企业除了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知识、计算机知识、经济法规知识之外,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人文素养。
  笔者在课题《中职会计专业语文校本课程》的单元教学要求中,把语文与会计职业综合能力分解成:读图能力、解读财经文本能力、运算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研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并按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落实到各个单元里,如表一。
  表一: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公共基础课不只是通识课程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公共基础课老师更要转变思想,打破一个教案可以通用在所有专业的现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2008.12
  [2]陈艳红.小艾上班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5
  [3]邱庆剑、邹静.故事中的会计学.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06
  [4]罗伯特·清崎、莎伦·莱希特、萧明.富爸爸穷爸爸.南海出版公司.2011-04
  [5]舍费尔、王钟欣、余茜.小狗钱钱.南海出版公司.2009-02
  [6] 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厦门大学.2006(4)
  [7] 施杏姑.高职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职业汉语能力.浙江师范大学, 2007(3)
  [8] 汪全玉.浅议高职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其他文献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大意是:治理一个国家,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待人诚信勿欺,使人信服,节俭费用而不奢靡,爱护子民,役使百姓注意掌握时间分寸,不致耽误农时。在试卷讲评中同样要注意轻重缓急,讲究“舍”“得”智慧,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做重要的事情。  一、不是从头到尾,题无巨细,都要一一讲评  有时候,我们讲评试卷是从第一题的第一小题开始,按照试卷的题目顺序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一切事情都讲究速度,汽车越开越快,生产越来越快,楼房越造越快……。然而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尝到了快节奏的带来的苦果:高铁出轨,高楼倒塌,食品质量问题连连不断……这一切都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正如一首歌唱的好“太快了,也该歇歇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教师,我们总是心太急,我们急着想让我们的学生理解所有的知识,课堂上巴不得把自己所知的倾囊相授,于是上课急匆匆的满堂灌
【摘要】“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这创作的源泉是什么?不是别的,正是火热的生活。在广阔的、复杂的、充满生机,也蕴藏矛盾,不断变幻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谁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谁就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生活指导  一、让孩子睁大眼睛  本来,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他们对眼前的事物往往是视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应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 德育 渗透 灵活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就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在高效课堂改革中的“高”,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只有将课堂转变为学生的学堂,才能真正实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的教研工作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工作中将积累、阅读和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使语文教学工作抓住要害,有的放矢。  首先重视积累的基础作用,强化字词句、成语、名句的积累,为阅读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积累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1、语言材料的积累,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字词、成语等基础素材。  2、语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的青少年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所以这个时期的审美教育对他们今后性格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上好中学美术课,提高和创新美术教育课堂艺术,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新课 改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
【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后计划生育的落实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合理的布局关系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华阴市卫峪乡沙渠小学等五所小学和一所初中的走访调查,分析得出布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生源减少、学校师资普遍落后、经费不足。同时存在违背就近入学原则、忽视学生心理因素和闲置校舍等潜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政府要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坚持因地制宜,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摘要: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中是一种广受提倡的教学方法,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少在中职教学中,化学教学是一个难点,课程内容枯燥难懂,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笔者尝试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元素周期表;教学实践;学号对应元素  1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材内
摘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放眼看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科技、教育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要想缩小差距,关键是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教育创新又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因此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教学情境 创新思维 实践活动  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