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处乙酰胆碱传递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表现为晨轻晚重,疲劳后加重,经休息后有所恢复。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因呼吸肌无力而窒息或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病死率高。我们已对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病人进行抢救与护理,除1例死亡外,余均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本研究5例 MG危象患者均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新斯的明试验确诊。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l8~51岁,平均35.2±10.5岁,共发生7次MG危象,有1例患者既往发生过一次危象。
1.2方法
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必要时配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禁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发生危象出现呼吸困难时早期采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应用甲基泼尼松龙1000 mg/d静滴3天,根据病情逐渐减量逐 渐减量。抢救成功的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正常,肌无力显改善,口服糖皮质激素或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维持病情稳定。
2结果
2.1疗效判定
痊愈:肌无力恢复正常;好转:肌无力症状及体征缓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2.2结果
痊愈2例,好转4例。
3护理
3.1抢救阶段护理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一旦出现吞咽困难、呼吸费力、气急、咽喉分泌物多等,多为危象先兆,如果出现口唇紫绀,呼吸频率减慢 (< 12次/分),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抢救准备。维持有效呼吸,建立切实有效的静脉通路,留置套管针,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脉率、呼吸、体温、尿量、抽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2采用改进的吸痰方法
即应用密闭式和持续小负压吸痰法相结合。备好两个吸痰装置,其中1套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即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管及负压吸引装置3条通道相连接,形成一套密闭式吸痰系统,密闭式吸痰管外加保护套,吸痰时,手不直接接触吸痰管,头端可灵活旋转,按需吸痰,每 24h予更换1次密闭式吸痰管。另1套吸痰装置接小号的、质地柔软的吸痰管置于口腔中,给予持续小负压吸引,每2h予更换1次吸痰管。
3.3气道管理
①气管插管后给予持续湿化及吸氧,采用气管插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湿化,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咳出或吸出,湿化量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量及病人的生理需要及时调整,痰较粘时可滴入糜蛋白酶。②保持足够的潮气量及气管的妥善固定囊气,气囊应充气,4h放气次,每次15min。③放气前后应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前后给予1min或 2min的纯氧吸入。吸痰前后给予湿化气道1次。在翻身拍背后及雾化吸入后充分吸痰,预防肺部感染。
3.4心理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一般神志清楚时,对周围环境的改变、紧张气氛和使用呼吸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濒死感。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病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转归,以和蔼沉着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给予病人安全感和信任感,使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因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无法说话。可以准备了护患交流卡片, 卡片上书写常见不适和需要,病人可以指点卡片上的内容 ,以便护患之间进行交流。
3.5并发症的防治
3.5.1低氧血症的防治
患者发生危象时,导致呼吸肌严重无力,缺氧,氧分压均偏低,因此极易发生急性低氧血症,损害重要脏器功能。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改善缺氧,持续监测脉氧。保持呼吸道通 畅,迅速彻底地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检测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拔除插管后持续给氧 2~4 L/min。
3.5.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根据血气报告补钾,给予碳酸氢钠静滴。纠正酸中毒。密切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
3.5.3院内感染的防治
加强对感染的监测和防治,重视气道的管理,重视各种导管的护理及治疗的无菌操作。对24小时后仍行机械通气者,及时更换气管导管,注意随时排尽呼吸机螺纹管内的冷凝水,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参考文献
[1] 钟美娟、徐蕊、窦婷,等.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急救与护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7(12): 1487-1488.
[2] 龙丹慧.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吸痰方法的改进及护理. 当代护士, 2009; 6: 70-72.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本研究5例 MG危象患者均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新斯的明试验确诊。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l8~51岁,平均35.2±10.5岁,共发生7次MG危象,有1例患者既往发生过一次危象。
1.2方法
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必要时配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禁用神经-肌肉阻滞药物。发生危象出现呼吸困难时早期采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应用甲基泼尼松龙1000 mg/d静滴3天,根据病情逐渐减量逐 渐减量。抢救成功的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正常,肌无力显改善,口服糖皮质激素或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维持病情稳定。
2结果
2.1疗效判定
痊愈:肌无力恢复正常;好转:肌无力症状及体征缓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2.2结果
痊愈2例,好转4例。
3护理
3.1抢救阶段护理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一旦出现吞咽困难、呼吸费力、气急、咽喉分泌物多等,多为危象先兆,如果出现口唇紫绀,呼吸频率减慢 (< 12次/分),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抢救准备。维持有效呼吸,建立切实有效的静脉通路,留置套管针,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脉率、呼吸、体温、尿量、抽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2采用改进的吸痰方法
即应用密闭式和持续小负压吸痰法相结合。备好两个吸痰装置,其中1套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即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管及负压吸引装置3条通道相连接,形成一套密闭式吸痰系统,密闭式吸痰管外加保护套,吸痰时,手不直接接触吸痰管,头端可灵活旋转,按需吸痰,每 24h予更换1次密闭式吸痰管。另1套吸痰装置接小号的、质地柔软的吸痰管置于口腔中,给予持续小负压吸引,每2h予更换1次吸痰管。
3.3气道管理
①气管插管后给予持续湿化及吸氧,采用气管插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湿化,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咳出或吸出,湿化量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量及病人的生理需要及时调整,痰较粘时可滴入糜蛋白酶。②保持足够的潮气量及气管的妥善固定囊气,气囊应充气,4h放气次,每次15min。③放气前后应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前后给予1min或 2min的纯氧吸入。吸痰前后给予湿化气道1次。在翻身拍背后及雾化吸入后充分吸痰,预防肺部感染。
3.4心理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一般神志清楚时,对周围环境的改变、紧张气氛和使用呼吸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濒死感。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病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转归,以和蔼沉着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给予病人安全感和信任感,使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因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无法说话。可以准备了护患交流卡片, 卡片上书写常见不适和需要,病人可以指点卡片上的内容 ,以便护患之间进行交流。
3.5并发症的防治
3.5.1低氧血症的防治
患者发生危象时,导致呼吸肌严重无力,缺氧,氧分压均偏低,因此极易发生急性低氧血症,损害重要脏器功能。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改善缺氧,持续监测脉氧。保持呼吸道通 畅,迅速彻底地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检测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拔除插管后持续给氧 2~4 L/min。
3.5.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根据血气报告补钾,给予碳酸氢钠静滴。纠正酸中毒。密切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维持体液平衡。
3.5.3院内感染的防治
加强对感染的监测和防治,重视气道的管理,重视各种导管的护理及治疗的无菌操作。对24小时后仍行机械通气者,及时更换气管导管,注意随时排尽呼吸机螺纹管内的冷凝水,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参考文献
[1] 钟美娟、徐蕊、窦婷,等.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急救与护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7(12): 1487-1488.
[2] 龙丹慧. 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吸痰方法的改进及护理. 当代护士, 2009; 6: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