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教育改革实效性不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依旧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水平,需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本文就此对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教学
导学式教学法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它不但强调“导”与“学”,对“教”也格外重视,认为教学过程中综合了多种教学策略。因此,导学式教学法具有参与性、协调性和整体性。“导”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构建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选择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只有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整个数学教学才是富有生命力、动态化的。
一、小学数与代数领域的应用
小学数与代数教学,小学生要理解整式、分式、根式的特征。数与代数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确立符号和数感意识,掌握运算技巧,构建模型思维。数与代数教学是小学生“数感”的基础。导学式教学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让小学生们先做好课堂准备。教师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自我探究,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最后巩固扩展。
比如在讲解比值问题,教师出了一个题目“跑完50米的一段路,小明用10秒,小亮用12秒,小明和小亮所用时间比?所走的速度比?”学生刚遇到这样的题目,可能无从下手。教师可制作一个卡通人物运动的动画,在一边标注上跑步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明白两个人的时间比为10秒比12秒。再用分式原理,得知时间比答案为5∶6。而速度等于路程除去时间,为6∶5。在质量单位教学时,教师可先用投影仪将许多称量仪器放出来,在学生感兴趣的时候,向学生介绍这些称量仪器上的质量单位。教师还可给学生留一些课外实践的作业,拓展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外实践和计算结果时,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小学几何图形领域的应用
小学几何图形教学,小学生需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几何观念。传统教学方式让几何图形教学变得死板化,缺乏活力。导学式教学法更侧重于几何图形的推理教学,根据几何图形不一样的内容,对学生的图形变换、测量技巧、辨识位置图形进行培养。
应用导学式教学法,要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是将空间感知转变为空间认知。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导”的作用。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时做出直观形象的讲解。在小学教学中,测量的量、测量单位、测量都是必须掌握的概念。几何图形中,物体的周长、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仅仅在课堂上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测量,并适当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画出它们的三维立体图。无论是圆形、三角形还是柱体、锥体,小学生都要牢记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在遇到有空间和图形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自我动手折纸。折纸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图形的构造特点,最终理解题意。像有些题目,比如长方形折纸折一次能转变成为哪种图形。学生在折折拼拼之后,会充分理解题意,并培养空间观念。
三、小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应用
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要帮助小学生构建数据分析理念,明确随机现象。该领域采取导学式教学法,最大的特色在于探寻实践和发现问题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随机现象,明白概率和统计的使用方法。统计与概率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经历了统计过程之后,便能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了解统计、概率知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分为两个学段。一是初步的统计数据,二是简单的统计数据。在初步统计数据时,学生对统计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能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小事,了解数据记录的方法。导学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选择多个生活实例和童话故事,激发学生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小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解决数学疑难问题。实践证明,大多数的小学生解完题目以后,还会用统计方法进行其他形式的统计。少数小学生需要参照教师直观的例子。
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应用
导学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多媒体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导学式教学法是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学生有着更大的选择权和发挥空间。教师给予引导和肯定,学生对数学学习会渐渐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中,教学内容存在六种特点,即实践性、现实性、探索性、综合性、开放性和问题性。
实践性是指体验性学习。学生自我参与到解决问题中,用自己的掌握的方法去探究问题;现实性是指让学生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间的联系。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观。比如,学生可用统计知识制定旅游计划、家庭买菜账单等;探索性是指学生亲自尝试解决问题,寻求最佳的答案;综合性是指加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联系。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关联。学生要学会将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相结合;开放性是指综合与实践学习不限于预设答案和逻辑关系。学习形式有课题研究、调查、小型报告、制作等。小学生在探究问题时,以开放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得出数学学习后的成果;问题性是指学生开展实验、调查和研究,在处理原本的问题时,积极探索新问题。
五、结语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巩固、发展的过程。教师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比较弱。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自我探究,既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韦骏.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5).
[2]汪克锥.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式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3).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教学
导学式教学法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它不但强调“导”与“学”,对“教”也格外重视,认为教学过程中综合了多种教学策略。因此,导学式教学法具有参与性、协调性和整体性。“导”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构建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选择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只有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整个数学教学才是富有生命力、动态化的。
一、小学数与代数领域的应用
小学数与代数教学,小学生要理解整式、分式、根式的特征。数与代数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确立符号和数感意识,掌握运算技巧,构建模型思维。数与代数教学是小学生“数感”的基础。导学式教学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让小学生们先做好课堂准备。教师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自我探究,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最后巩固扩展。
比如在讲解比值问题,教师出了一个题目“跑完50米的一段路,小明用10秒,小亮用12秒,小明和小亮所用时间比?所走的速度比?”学生刚遇到这样的题目,可能无从下手。教师可制作一个卡通人物运动的动画,在一边标注上跑步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明白两个人的时间比为10秒比12秒。再用分式原理,得知时间比答案为5∶6。而速度等于路程除去时间,为6∶5。在质量单位教学时,教师可先用投影仪将许多称量仪器放出来,在学生感兴趣的时候,向学生介绍这些称量仪器上的质量单位。教师还可给学生留一些课外实践的作业,拓展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外实践和计算结果时,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小学几何图形领域的应用
小学几何图形教学,小学生需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几何观念。传统教学方式让几何图形教学变得死板化,缺乏活力。导学式教学法更侧重于几何图形的推理教学,根据几何图形不一样的内容,对学生的图形变换、测量技巧、辨识位置图形进行培养。
应用导学式教学法,要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是将空间感知转变为空间认知。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导”的作用。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时做出直观形象的讲解。在小学教学中,测量的量、测量单位、测量都是必须掌握的概念。几何图形中,物体的周长、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仅仅在课堂上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测量,并适当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画出它们的三维立体图。无论是圆形、三角形还是柱体、锥体,小学生都要牢记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在遇到有空间和图形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自我动手折纸。折纸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图形的构造特点,最终理解题意。像有些题目,比如长方形折纸折一次能转变成为哪种图形。学生在折折拼拼之后,会充分理解题意,并培养空间观念。
三、小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应用
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要帮助小学生构建数据分析理念,明确随机现象。该领域采取导学式教学法,最大的特色在于探寻实践和发现问题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随机现象,明白概率和统计的使用方法。统计与概率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经历了统计过程之后,便能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了解统计、概率知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分为两个学段。一是初步的统计数据,二是简单的统计数据。在初步统计数据时,学生对统计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能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小事,了解数据记录的方法。导学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选择多个生活实例和童话故事,激发学生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小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解决数学疑难问题。实践证明,大多数的小学生解完题目以后,还会用统计方法进行其他形式的统计。少数小学生需要参照教师直观的例子。
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应用
导学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多媒体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导学式教学法是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学生有着更大的选择权和发挥空间。教师给予引导和肯定,学生对数学学习会渐渐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中,教学内容存在六种特点,即实践性、现实性、探索性、综合性、开放性和问题性。
实践性是指体验性学习。学生自我参与到解决问题中,用自己的掌握的方法去探究问题;现实性是指让学生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间的联系。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观。比如,学生可用统计知识制定旅游计划、家庭买菜账单等;探索性是指学生亲自尝试解决问题,寻求最佳的答案;综合性是指加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联系。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关联。学生要学会将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相结合;开放性是指综合与实践学习不限于预设答案和逻辑关系。学习形式有课题研究、调查、小型报告、制作等。小学生在探究问题时,以开放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得出数学学习后的成果;问题性是指学生开展实验、调查和研究,在处理原本的问题时,积极探索新问题。
五、结语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巩固、发展的过程。教师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比较弱。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自我探究,既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韦骏.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5).
[2]汪克锥.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式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