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玩—手机:90后的孤独症候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昌耀《斯人》中所言述的这种广阔的孤独,其实并不只属于他们那一代人,更属于我们90后这一代。如果说昌耀所代表的50后、60后的生命群体所具有的孤独感,是光辉理想与庸俗现实搏斗的产物,还带有某种存在主义哲学的血腥味的话,那么,我们这代人的孤独则呈无根状,可能更甚于孤独本身,因为我们连孤独的哲学性意义都丢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溺于大众文化的快感与狂欢。似乎可以说,90后是极其特殊的一代,我们以隐匿各自的孤独而契合着这个属于大众文化的时代,然而,高分贝喧嚣的时代语音和大众消费文化浪潮,却每每将我们每个人的孤独遮蔽于无形。
  让我们先从“小霸王”游戏机说起吧。在代际更替与意义游移中,90后这一代被播撒在电视文化繁盛至极的土壤上。我们这一代人,生于电视机普及的决堤之处,而我们所经历的,是一种电玩时代刺激个体愉悦快感的成瘾过程,“小霸王”即是揭开电玩时代幕布的不可忽略的有意义符号。
  “小霸王”,这个散逸着江湖之气的水浒人物的名号,被嗅觉敏锐的商家巧妙置于九十年代流行的插卡电视游戏机上,从而开启了一代人所经历的情节惊人相似的像素旅行。“小霸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以极其便利的手段,为一代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娱乐机制,从而创造了习惯于文化工业的新生一代。在此基础上,似乎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更像被游戏编码和像素技术特意“生产”出来的高度同质化群体。
  大众通过文化休闲逃离现实生活的单调无聊,从而选择了所谓的“大众文化”,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断》中如是推论道。但90后这一代的特殊之处在于,电玩激发的娱乐快感一再强化了我们的历史认同,我们不知不觉中已习惯了这样的休闲模式,从而在逃离一种“单调无聊”时,不由自主地陷入到另一种单调无聊之中。
  这样的开始是有趣的,我们如同训练有素的饺子,纷纷投入到沸腾的大众文化之中。“小霸王”以及其代表的流行娱乐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人,与大众文化无缝对接,后来发生的从“魔兽世界”到《盗墓笔记》的盛行,以及周杰伦、五月天等的经久不衰,就在情理之中了。从一开始我们就有着大众文化的血统,我们在消费大众文化的同时,市场也“生产”了我们这一代的精神禀赋。所有这些,都无形之中授予了我们难以回避的孤独潜质。
  90这后一代的孤独是潜伏很深的。在颇受争议的义务教育重压之下,我们也并非毫无多样的娱乐选择,从KTV中或时兴或经典的流行曲目,到各式各样的电子游戏,再到种类繁多的服饰品牌,还有令人狂热的各类电子产品(从Beats耳机到苹果公司的一系列商品),都足以形塑许多狂热的群体,而作为90后新生代的我们,则也恰逢其时地分享着这样的兴奋,不仅是新款的手机和运动鞋,连一款虚拟商品(例如网络游戏礼包)都足够让人牵挂。而内心深处的孤独,往往被外在狂欢的表象所遮蔽。
  我要郑重指出的是,90后诸多选择与消费自由的背后,存在着可怕的孤独。大众文化给予我们的自由,使我们产生一种抵抗与叛逆的虚幻快感,这样的快感,其实是不乏乌托邦性质的。试想,如果我们在一位古板的老教授课上玩电子游戏机,那该是一件多么富有挑衅与炫耀意义的事,而这背后所体现的事理逻辑,正是当代文化生活对一代人的麻醉与嘲弄。这类带有想象性特征的自由,一方面令我们“变得更自立自主;而且不满现实,喜爱批评”,另一方面则让我们“同时觉得更孤单无依,并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的心理”(艾瑞奇·弗洛姆《逃避自由》)。
  深度反省一下,我们许多时候的孤独感,该是多么真切,触手可及啊。课室,饭堂,宿舍,机场,旅店……多种场合下,我们都是毫无例外地各自沉浸于自我的手机世界中自娱自乐,乐此不疲,以至于有时离开了网络游戏与电子产品,我们竟然面面相觑,无话可说。而当我们突然对网络游戏等大众文化产生厌倦感的时候,那样的退潮一般的恐惧与空虚,无疑是遮天蔽日,令人窒息的。那种简单的、快速的、直接的愉悦感的消退,包括“进饭馆没有wifi”“上厕所没带手机”等,都将一次又一次增强我们对恐惧与孤独的体验。
  我不觉想起了史蒂夫·罗杰斯。这位“美国队长”,美国漫画与电影中超级英雄的经典形象,与90后有着奇特的精神遭遇。在漫画家笔下,他的人生是富于传奇色彩的:在二战期间,罗杰斯因为坠机而被冰冻起来,一直沉睡到了21世纪。因为冰冻而使时间休止,史蒂夫的生命被定格在20世纪40年代的青春期,当他在21世纪再度醒来的时候,对于周遭的一切,垂垂老矣的女友,电子巨幕、手机等等,都显得无所适从,这成了一个充满寓言性的有趣案例。作为美式超级英雄,“美國队长”史蒂夫·罗杰斯力量超凡,性格正直,被许多人喜爱且模仿;而作为一个时代的落后者,史蒂夫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又显得格格不入,举步维艰。作为商业符号,他使投资方赚得盆满钵满,可作为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他却奇迹般扮演了我们情感的映射镜像。我们消费史蒂夫·罗杰斯,排队买好电影票,感受他的勇武与执着,体会他的悲情与孤独。最终我们也难逃成为他的悲剧性命运:固执,守旧,与时代隔膜。在极速更新的世界面前,如此的哀叹在90后中此起彼伏:“我们老了!”
  从带有商业文化与通俗文化意味的“大众文化”一词中再论“孤独”,不应该是利维斯主义的精英化视角,而是一种深切的体会与同情,因为你我皆在其中,这种孤独之强烈,在迅速生效的大众文化愉悦退潮后,占据着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浅滩。我们追逐欢愉,享受大拇指运动带来的快感,在这种极速的娱乐冲浪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乃至遗忘了无时不在的孤独,这种孤独,也正是据占于我们潜意识中的“罗杰斯”情结。在我看来,90后一代这种以忘却孤独、“娱乐至死”而换得的暂时的心灵贪欢与精神麻醉的行状,也许比客观存在的孤独本身更为可怕。
其他文献
等 雨  为什么我如此热衷于午后  当天暗下来,像某个不像自己的人  从明亮遁入黑暗  从昏暗迹象中获得确凿的证据  像某个披挂雨水的人,头发躺着的人  在阿鼻道中反复低吟的人——  从这一刻的宁静里回来  我打量着那个人,晒干的味道  秋天刚开始,雨水不在暗下去的天空  不是我自己幻想的那个人  他在等雨,等我定义的那场虚空  是的,我定义了热衷的虚  虚掉的万物,虚掉一个人的全部坏事  (他本
期刊
假如这一页可以翻去。  假如在另一页上种下荒草。  就有垂涎三尺的風探出身子,  警觉的野兔竖起耳朵。  假如你是我多年前的邻居,  熟悉又陌生的狩猎之人,  寡言少语,且我行我素。  偶尔也会坐在石头上伤神。  偶尔也会吹几声轻松的口哨。  你我之间只隔着一片天空。  在秋雨连绵的滴嗒声中,  有时我会想起你,但你未必记得。  那一天  那一天,是哪一天?  捂住嘴巴,我还有眼睛。  蒙住眼睛,
期刊
那些草  没有生长在唐诗里  也不认识长亭和古道  除了我,没有用过一杯酒  送走一位王孙故人  在喀拉达拉,这些没见过世面的草  它们一生守着清贫的日子,忙忙碌碌  六月的光阴很慢  它们会搀扶着跳起小小的舞蹈  也会匍匐在地,彼此握紧对方的根  这些——和我有着多么相似的命运啊  这个命运会让一粒草籽落到哪里  都活得很小心  六月的草,一望无际  它们在大风里摇曳,又悄然静止  它们会望一望
期刊
一只遗弃的小白猫  被女居士从三危山谷口捡回  用粗茶淡饭一天天喂大  像一团雪绒在观音殿前飘动  多么悠闲自得  多么逗人开心  人吃素猫也吃素  自然而然朝夕相处  十年来白猫多次被抱回乡里  又多次偷偷地跑回这里  还带回一个黑色的伴侣  每天给观音殿带来鲜活的灵气  看着猫与人亲密无间的样子  我感到猫还真通人意  塔尔寺的兔子  一只灰色的野兔  在塔尔寺的路边  静静地蹲着竖着双耳  
期刊
它们如此默契,  构成一个夜晚的平衡,在我们之间  什么样的酒被浸泡得如此热烈?  在瓷器的光泽里,可以品尝  也可以燃烧,但在闲谈中  我喜欢这样的风过  如果我的耳朵里藏着小人儿  从秘色中吹来那万古的空  青涩的迷茫,在玄虚的夜晚  一段务实的光阴  杨梅,多么容易被腐烂的果实  我们简单的生活被突然的陡峭  像是放弃了的高度:它开花,夜半的馨香  收敛为时间中小小的结果  从青转黄,由黄变
期刊
除夕夜晚的小山湾飘着一层薄雾,冷冷清清的。小山湾坐北朝南,呈畚斗状,东边叫孤山,西边叫独山,劳动单家独院的三间楼室,掩映在冬天清瘦的竹木林里,四周筑着院墙,围着篱笆。屋后是几块山地,屋前是几丘水田。留在院子里看家的大黄狗不时传来单调的叫声。远近的村庄响着炮仗,焰火蹿上半空,散着五颜六色的火花。坐在独山脚的劳动,从撕裂似的喉咙头迸出来的声音,被山湾里清冷的风扯得低沉喑哑,断断续续。  快到年底的时候
期刊
我小时候,住在姚镇的九十九间里。九十九间是我们姚镇最大的木结构老房子,大概建于乾隆年间。最早听说是一个朱姓家族的祖屋,后来四分五裂。到我出生时,里面已住了四五十户人家。三教九流的,都擠在一处。  我家住的是东厢房,老辈人不屑地说,这是当年朱家丫鬟小厮住的房子。我们没感觉仄逼。东厢房里除了我家,还住了几户人家,分别是小和尚,呛蟹,沙奶奶……我家和沙奶奶家隔得最远,关系却最好。听我母亲说,她和沙奶奶穿
期刊
以前杨明脾气好得不得了,常常对婆姨翠芝说:“你回娘家去,想他们的话……”但最近却像个瘟神,总是一早起来就沉闷地对翠芝说:“回你娘家去!”听得翠芝心惊肉跳,感觉杨明要休她。起先她想过和杨明暂时分开睡,但是杨明偏不,夜里动辄就掐扭翠芝的身体,导致翠芝常常梦魇。翠芝一时间觉得杨明成了魔鬼,夜里也不敢脱衣服。好在杨明突然自己收敛了,不再和翠芝说一句话,一天晚上气呼呼抱着被子去了隔壁,开始和翠芝分开睡。  
期刊
“一切有情众生都是你曾经的母亲。”佛祖释迦牟尼的这句话听起来是如此地让人感动。可是今年春天,贡托把一个花一样的女人娶到家里之后,就把自己年迈的母亲给赶出了家门。这件事让整个村子沸沸扬扬起来,各种闲言碎语就像风一样四处吹起,无法平息。几个老人实在看不过去,一起上门找贡托谈话。  一个老人说:“贡托,你不是个人!”  贡托问:“那我是什么?”  老人说:“你是只狗!”  贡托毫不在乎地说:“是,我上辈
期刊
佩英进门前,望着门楣上同丰大药房肥硕的颜体字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跨进了充满药味道的店堂。她从西药柜台这么走过去,立马有营业员凑上来热情招徕:想买点啥呀?接着是滋补品柜台,又是一连串的热情招徕。佩英笑而不答,目光低低地从玻璃柜内扫过去,顺着柜台看似毫无目的闲逛般往前走去,把店堂绕了大半圈,来到中药柜台前。这里才是她今天进来的目的地。  中药柜台不同于西药柜,不是透亮的玻璃柜台,是漆成荸荠色的老式木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