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可以普遍适用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就教学方法的选择谈一些看法。
优选教学方法的依据
重视德育,寓德育在物理教学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使智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开发智力,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物理知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又在生产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中学阶段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在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知识是开发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掌握。通过物理教学,既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教学相长,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扬我国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
加强实验,创造学习物理的情景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感知和思维,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择优性原则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亦有它的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初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2种。1)讲授法。因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知识密切相关,是属于派生性的知识,可以运用讲授法,通过对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大小变化的分析,得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2)实验法。如果把上面的规律推导,改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从而认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可根据学校实验设备条件和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教师本身的擅长加以选择。
综合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只靠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博采众法之长,加以综合运用。好的学习效果应源于,科学的认知策略、良好的智慧品质、优化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来说,一节课应以一至二种教学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的方法,发挥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扬长补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教学,边讲边实验法为主,用讲授法加以配合。又如“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的教学,开始可以用讨论法和讲授法相配合,讲述光在同一媒质射向另一种媒质时要改变传播方向,由于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就要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关于光的传播速度,是介绍性的知识,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学法解决。
相关性原则制约教学方法运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权衡利弊,抓住有利的主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如有的课运用实验法费时较多,但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有好处。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就要用实验法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对教学效果考虑的比较少。有的教师习惯于某一、二种教学方法,担心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总之,只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累总结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能得心应手地优选并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六十八中学)
优选教学方法的依据
重视德育,寓德育在物理教学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使智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开发智力,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物理知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又在生产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中学阶段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在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知识是开发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掌握。通过物理教学,既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教学相长,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扬我国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
加强实验,创造学习物理的情景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感知和思维,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择优性原则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亦有它的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初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2种。1)讲授法。因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知识密切相关,是属于派生性的知识,可以运用讲授法,通过对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大小变化的分析,得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2)实验法。如果把上面的规律推导,改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从而认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可根据学校实验设备条件和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教师本身的擅长加以选择。
综合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只靠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博采众法之长,加以综合运用。好的学习效果应源于,科学的认知策略、良好的智慧品质、优化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般来说,一节课应以一至二种教学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的方法,发挥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扬长补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教学,边讲边实验法为主,用讲授法加以配合。又如“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的教学,开始可以用讨论法和讲授法相配合,讲述光在同一媒质射向另一种媒质时要改变传播方向,由于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就要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关于光的传播速度,是介绍性的知识,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学法解决。
相关性原则制约教学方法运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权衡利弊,抓住有利的主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如有的课运用实验法费时较多,但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有好处。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就要用实验法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对教学效果考虑的比较少。有的教师习惯于某一、二种教学方法,担心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总之,只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积累总结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能得心应手地优选并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六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