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简介
戴利焰,男,41岁。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吉安市青年岗位能手,吉安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两次被中语会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是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试验先进个人。近年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其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有10余篇,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有10余篇。先后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中央教科所“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教育观点
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课型例说
新课程实验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要主动地建构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套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有新的教学行为来支持,研究主体性教学课型,正是为了体认、丰富主体性教育理论。
在近两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运用主体性教育理论,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能动地教、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的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并逐步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传递、自由与限制相结合的全新的语义教学课型体系。
一、学生探究型:教师走向幕后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裴娣娜教授也认为,学刊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究即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生探究型教学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要义。当然,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还应结合教学实际,考虑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做法是: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大胆放手松绑,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动心动手,自己分析,主动寻找结论。
1 课内探究
通过两种途径实现问题情境、创设条件。
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把自己发现的可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获取知识与能力。
课例一:祥林嫂经济状况分析
[说明]如何让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悲剧意义,在这一轮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并分解成:列出祥林嫂收支情况表:从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经共同探究,基本形成如下意见:
收入 支出
500文/月 1750文(婆婆支取)
12000文(捐门槛)
(1)月俸500文,意味着“工作能顶一男人”的祥林嫂起早摸黑一个月,工资待遇约合半盘“价廉物美”的福兴楼的“清燉鱼翅”,鲁四老爷盘剥之深可见一斑。
(2)头一次来鲁镇打工三个半月,工钱却被婆婆支取,意味着祥林嫂没有人身自由,她属于婆家,夫权之深一览无余。
(3)第二次来鲁镇打工。为避免“死后两个死鬼男人”来争,花了历年积存的12千文(两年工钱)到土地庙捐门槛。可见神权力量之大。
(4)在祥林嫂遭遇夫死子亡之后,大伯来收屋。他凭借的不正是族权吗?
[分析与结论](1)文学不是政治的传声筒,通过政治分析,把“四大绳索”交给学生,学生往往不得要领,然而通过对祥林嫂经济收支状况的分析,尤其是让学生自行分析,则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拘泥干观成的说法和思路。充分发挥智慧和特长,创造性地教,这样的教学活动才会充满活力与激情。
课例二:别里科夫形象分析
[说明]许多学生注意到文章最后一段: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老师认为这一问题很有意义,交给全班讨论。同学们发言热烈,有的叙述,有的描写,纷纷给现实中的别里科夫画像,在画像中比较,在比较中争辩,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1)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是思想僵化、顽固保守、胆小怕事。
(2)当今的中国正值改革的年代,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不乏别里科夫式的人物,当然现实中的别里科夫与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有所不同。
(3)我们决心不做套中人。
[分析与结论](1)在我们的备课中,这一问题并没有考虑进去。但我们在学生提出之后,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2)学生认为,在改革的年代应追求自我价值。他们的时代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2 课外探索
在学生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方法后,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方式引导他们走进社会和生活,走进文学殿堂,进行课外学习和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课堂延伸、语文活动。
课掌延伸: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实地考察。以《祝福》为例,我们设计了以下课题供学生选择:调查一个街道或一个私营企业员工的收支情况:鲁迅小说“人物之死”的创作目的研究:鲁迅小说“人物之死”的创作方法研究。
语文活动:文喆先生认为,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它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和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学习语文。我们成立了诸如“社会用字规范问题调查”“市民言语行为分析”“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等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一项。
这两种类型。我们分别以长作业、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二、师生交互型:教师在学生中间
学习即交往。反观传统课型,它强调的足知识的传递与接受,余文森教授归纳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种课型事实上都演绎成了教代替学,忽视了学习的主体。要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教学观,真正实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在交流、辩论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应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放弃教学中的话语霸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人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
具体做法是建立比较固定的学习小组,学生轮流担任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学习、指定记录员和小组发言人:记录员的职责是做好学习笔记:发言人的职责是代表小组发言。
1 还学生质疑权。作为学习者,学生有提问权,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提问权却掌握在老师手中,这样教学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杨振宁先生就指出,中国学生不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事实上。一旦老帅放手松 绑,学生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
课例三:《改造我们的学习》结构分析
[说明]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学生归纳各部分内容之后,往往指出:这篇文章是典型的三段论结构,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在这轮教学中,我们把这一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结果出乎意料,有学生提出本文在结构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提出改造学习的途径,属于解决问题,它不是“其理由如次”中的“理由”,而是结论,所以文中的“四”不应该与作为“理由”的“一二三”并列,而应该删去,采用隔行的办法处理。
一语激起波澜,经过思考,大家都觉得言之有理。在老师肯定了这位同学之后,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不久,又有学生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有问题:“我们的学习”具体指什么?作者在第一段就明确指出改造的对象是“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但联系下文,作者主要谈的是我党在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与中心论点有些出入。他认为应将此论点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为“学习”,一来可以与标题保持一致,避免缩小论题之嫌,二来能与下文保持一致,
[分析与结论](1)教师经常抱怨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关键还是老师没有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没有提供时间和机会。老师要让学生有思想撞击的可能。
(2)上述观点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至少说明学生在动脑筋,有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这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可贵的是培养了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3)教师在这一课型中,扮演的角色是点火队员(到那些讨论不起来的小组去点火)、救火队员(到那些讨论过火的小组去扑火)。
2 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由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都不同,因而对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解读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学生,让他们从教师话语、教参话语中解脱出来,用自己的思维和学识去体验、认知新的知识。
课例四:刘兰芝悲剧成因探讨
[说明]在《孔雀东南飞》一课即将结束之际,学生沉浸在焦刘的悲剧中,突然有个学生发出“真笨,不晓得私奔”的感叹,我们觉得如果探讨一下刘兰芝的悲剧成因,可能对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入些,于是让各小组就此展开讨论。结果形成以下六种主要说法:
(1)封建家长制——婆媳失和,被驱遣在前,继有兄长、母亲的逼迫。
(2)爱情(婚姻)基础不牢——婚前无爱情可言,婚后又不能长相厮守,感情不牢,加之焦性格懦弱。
(3)刘兰芝恃才自傲——刘恃才自傲,动辄以才自诩,不注意处理好婆媳关系,那个时代能自请驱遣吗?
(4)刘兰芝没有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家又系单传,
(5)争夺焦仲卿——仲卿自幼丧父,母子情深,焦刘婚后感情甚笃,婆媳因而失和。
(6)综合说——以上几方面原因的综合。
[分析与结论](1)以学生需求为依据,在他们感兴趣并有价值的问题上花时问,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上述意见可能有偏差,但毕竟是学生自己钻研教材、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得出的,老师要做的只是给予肯定或进行纠正。
三、教师主导型:教师站在前台
倡导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拒绝讲授法。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的土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教学土体的活动的实质就是要在师生双方都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
讲授法确实有许多不容否定的优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备课后,带着讲稿上讲台,按预定的时间讲授预定的内容,学科系统性突出、学术性强: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说。与自己读书相比较,听讲课,容易把握学习的要点和实质。教师主导型主要适合单元起始课。
课例五:理清思路(单元起始课)
[说明]在这一讲中,我们选择人教社专家的资料,重点讲清四个问题:思路及思路教学:怎样理清总体思路;怎样理清局部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其中难点是理清思路的方法,即句群分析法、语言标志法、文体标志法及材料性质法。目的是使学生对理清思路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初步掌握理清思路的方法。
[分析与结论](1)单元起始课一般重点讲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单元有明确的目标,并初步了解实现目标的方法。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
(2)单元起始课突出学科系统性、学术性,但也应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具体的语言材料,应让学生参与进去,否则,教学效果会不明显。
课例六:《死水》教学设计
[说明]学习这首诗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体味,运用相似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下面是讲授要点:
反复诵读,形象感知——体会新格律诗的形式特点(排列整齐、双行押韵)
理解“死水”的特征(呆滞、肮脏、霉烂)
调动联想,品味意象——讲授联想的概念、类型(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
引导联想(抓住特征,由此及彼,形成新意象)
知人论世,明确主旨——介绍作者及其思想轨迹,引导学生明确诗人的用心。
第一步由学生完成,老师点拨、明确;第二步先由老师讲解,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第三步老师先展示学习资料,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分析与结论](1)在接触新文体、新知识时,老师应为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抓手”。以便学生模仿、练习。该设计之所以成功,关键是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抓手”。
(2)即便是讲授课,我们也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学生已经掌握了的,让他们自行解决(如第一步):需讲解的。老师尽可能精讲,让学生多练习。
教学实录
师:非常高兴来到美丽、充满活力的吉水二中,刚才和我们老师交流得知,大家已经预习了《(物种起源)导言》这篇课文,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印象。请大家说说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
生(举手):介绍了文章发表的背景、原因,文章的主要观点,还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是个有礼貌的学生。(学生大笑)不是吗?这是我们在公共场所成注意的基本礼仪。而且,老师注意到这位同学用了“介绍”这个词语。非常准确,因为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达尔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生:生物的种是进化的。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作用是最重要的条件。
师:我们的同学非常厉害,可以说我们根据达尔文的自述,已经初步把握了他学说的精义,那就足: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自然选择在物种变异中起主导作用。他的这一学说一经出现就在学界引起了轰动,获得高 度评价,以至恩格斯为了加深大家对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意义时也搬出了达尔文。实际上,进化论不仅在学术界,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关注,如我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就曾翻译过他的作品,中文译名叫“天演论”。作为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学术地位至今无人逾越,那么,他是如何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蛛丝马迹。
师:达氏在关丁物种起源问题上的看法是否始终一致?
生(齐声):不是。
师:何以见得?
生:最后一段说:“创造论这一观点,虽为近代许多博物学家所信奉,我自己以前也曾信奉过,但是事实上决不能成立。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生:对。第四段也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足分别创造出来的。”
师:很好,说明大家预习得非常好。下而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刚才第一位同学说到的那部分。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整齐有力,但如果老师来读可能有点不同。
(学生嚷道:老师,你读呀。)
(师读。有意在“以前”“也”“决”“深信”“确信”“也该”等词语上重读。)
师:人家注意了老师与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吗?
生(七嘴八舌):副词读得重,程度副词重读。
师(追问):为什么?
生:强调,态度坚决,很自信。
师:不错,大家听得很仔细,不过我还有两个词语重读了:“以前、现在”。请大家根据课文提示,说说“以前”和“现在”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
生:“以前”具体指1837年后,“现在”指1859年。
生:不对,“以前”指的是1831年前后,因为在考察过程中他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让他动摇了神创论。
师:对,由信奉创造论到现在深信进化论,时间跨度近30年,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这儿十年中,作者始终在探索、思考。请大家迅速从文中找出作者在这几十年中都做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工作思路,或者说作者做这些工作的直接动机是什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看书、思考,老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师: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我们一中同学学习习惯很好,注意圈点勾画。现在请一组同学把你们思考的结果展示出来,
生:首先是环球航行,目的是了解生物的地理分布、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然后是搜集整理资料,目的是发现进化论;最后是写作,创立进化论。
师:有不同意见或补充的请站起来说。
生:刚才他说搜集整理资料。日的是发现进化论,我们认为不恰当,因为这时候达尔文还没有形成观点,书上只是说可能“得到一些结果”,我们认为是“整理研究”。另外,在写作提纲以后,他还家养动物、栽培植物等,这些都是为了证明物种变异。
师:非常好!另外,人家可能注意到他介绍看法时用的词语是“我们”,非常严谨,因为这些看法是他们几位同学的观点。接下来老师想问:这一工作思路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模式?
(学生愣住)
师:可能同学们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自由落体运动,物理课已经学过,下面请物理科代表米说。
生:伽利略之前流行的是亚里上多德的“落体运动法则”,但是伽利略产生怀疑,他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师:那么他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生:先怀疑,再观察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师:很好。这与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思维模式是不是一样?这种模式在学术界叫做批判性思维。现在老师把刚才同学们讨论的结果用幻灯片显示出来,老师为了清晰地表示,还加上了时间表,当然这应该是大体上的。
请看幻灯片:
师(充满激情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创立进化论时,从思维模式上看是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要求在理解他人观点的基础上,大胆怀疑,小心求证,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创新思维,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布罗诺乌斯基说,异议是智力进化的工具,是科学家的天生活动,没有异议,就没有科学,没有异议的人根本小会成为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胡新和教授也指出:“从学生、百姓直至学者,作为科学精神本质内容的怀疑探索、独立思考利批判创造这一课题都亟待补上。”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的确,古往今米,有多少学者、科学家,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又超越了巨人,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李四光等,举小胜举。科学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对前人的不断肯定。
师:达尔文在环球航行中是怎样想到和提出物种起源这一研究课题的?
(学生思考)
师:有问题就说明我们……
生(突然朗读):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耶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师(兴奋):非常棒!那么,它说明了什么呢?
生:比较。作者是通过对生物的地理分布、现存生物与占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比较来发现这一问题的。
师:对。比较法。在科学研究中比较法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因为只有比较,才能辨别,才能有所发现。在今后的工作中。达尔文始终运用比较法从事自己的研究,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请看幻灯片:
提出问题:1 生物的地理分布
2 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验证假说
3 物种进化(变异)的原因(根据)的比较
4 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5 生物的胚胎关系
6 动物进化与植物进化比较得出结论
7 进化论与神创论观点的比较指出方向
8 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问的相互关系
9 生活在过去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
师:今天的课我们主要研究了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过程中的工作思路、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目的是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我们知道,即便是真理也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过去被认为是正确的,150年过去了,在今天看来,也许就需要重新审视了。如他认为物种变异的主导因素是自然选择,但现代科学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就在不断地研制具有全新特性的动植物。再如动植物的保护,老虎乃万兽之王,按说它应该越来越多,然而事实上它的数量越来越少。当然,对这方面老师也是门外汉,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大胆怀疑,勇于探索,讲求方法,说不定将来也会有你自己的“进化论”!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人家应当志存高远,“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应有创造精神,尤其是要有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同学们,你们准备了吗?
戴利焰,男,41岁。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吉安市青年岗位能手,吉安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两次被中语会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是教育部高中新课程试验先进个人。近年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其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有10余篇,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有10余篇。先后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研究”课题、中央教科所“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教育观点
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课型例说
新课程实验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要主动地建构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套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有新的教学行为来支持,研究主体性教学课型,正是为了体认、丰富主体性教育理论。
在近两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运用主体性教育理论,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能动地教、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的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并逐步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传递、自由与限制相结合的全新的语义教学课型体系。
一、学生探究型:教师走向幕后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裴娣娜教授也认为,学刊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究即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生探究型教学具有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要义。当然,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还应结合教学实际,考虑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做法是: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大胆放手松绑,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动心动手,自己分析,主动寻找结论。
1 课内探究
通过两种途径实现问题情境、创设条件。
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把自己发现的可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获取知识与能力。
课例一:祥林嫂经济状况分析
[说明]如何让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悲剧意义,在这一轮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并分解成:列出祥林嫂收支情况表:从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经共同探究,基本形成如下意见:
收入 支出
500文/月 1750文(婆婆支取)
12000文(捐门槛)
(1)月俸500文,意味着“工作能顶一男人”的祥林嫂起早摸黑一个月,工资待遇约合半盘“价廉物美”的福兴楼的“清燉鱼翅”,鲁四老爷盘剥之深可见一斑。
(2)头一次来鲁镇打工三个半月,工钱却被婆婆支取,意味着祥林嫂没有人身自由,她属于婆家,夫权之深一览无余。
(3)第二次来鲁镇打工。为避免“死后两个死鬼男人”来争,花了历年积存的12千文(两年工钱)到土地庙捐门槛。可见神权力量之大。
(4)在祥林嫂遭遇夫死子亡之后,大伯来收屋。他凭借的不正是族权吗?
[分析与结论](1)文学不是政治的传声筒,通过政治分析,把“四大绳索”交给学生,学生往往不得要领,然而通过对祥林嫂经济收支状况的分析,尤其是让学生自行分析,则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拘泥干观成的说法和思路。充分发挥智慧和特长,创造性地教,这样的教学活动才会充满活力与激情。
课例二:别里科夫形象分析
[说明]许多学生注意到文章最后一段: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老师认为这一问题很有意义,交给全班讨论。同学们发言热烈,有的叙述,有的描写,纷纷给现实中的别里科夫画像,在画像中比较,在比较中争辩,形成了统一的认识:
(1)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是思想僵化、顽固保守、胆小怕事。
(2)当今的中国正值改革的年代,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不乏别里科夫式的人物,当然现实中的别里科夫与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有所不同。
(3)我们决心不做套中人。
[分析与结论](1)在我们的备课中,这一问题并没有考虑进去。但我们在学生提出之后,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2)学生认为,在改革的年代应追求自我价值。他们的时代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2 课外探索
在学生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方法后,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方式引导他们走进社会和生活,走进文学殿堂,进行课外学习和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课堂延伸、语文活动。
课掌延伸: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实地考察。以《祝福》为例,我们设计了以下课题供学生选择:调查一个街道或一个私营企业员工的收支情况:鲁迅小说“人物之死”的创作目的研究:鲁迅小说“人物之死”的创作方法研究。
语文活动:文喆先生认为,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它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和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学习语文。我们成立了诸如“社会用字规范问题调查”“市民言语行为分析”“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等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一项。
这两种类型。我们分别以长作业、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二、师生交互型:教师在学生中间
学习即交往。反观传统课型,它强调的足知识的传递与接受,余文森教授归纳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种课型事实上都演绎成了教代替学,忽视了学习的主体。要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教学观,真正实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在交流、辩论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应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放弃教学中的话语霸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人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
具体做法是建立比较固定的学习小组,学生轮流担任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学习、指定记录员和小组发言人:记录员的职责是做好学习笔记:发言人的职责是代表小组发言。
1 还学生质疑权。作为学习者,学生有提问权,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中,提问权却掌握在老师手中,这样教学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杨振宁先生就指出,中国学生不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事实上。一旦老帅放手松 绑,学生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
课例三:《改造我们的学习》结构分析
[说明]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学生归纳各部分内容之后,往往指出:这篇文章是典型的三段论结构,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在这轮教学中,我们把这一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结果出乎意料,有学生提出本文在结构上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提出改造学习的途径,属于解决问题,它不是“其理由如次”中的“理由”,而是结论,所以文中的“四”不应该与作为“理由”的“一二三”并列,而应该删去,采用隔行的办法处理。
一语激起波澜,经过思考,大家都觉得言之有理。在老师肯定了这位同学之后,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不久,又有学生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有问题:“我们的学习”具体指什么?作者在第一段就明确指出改造的对象是“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但联系下文,作者主要谈的是我党在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这与中心论点有些出入。他认为应将此论点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为“学习”,一来可以与标题保持一致,避免缩小论题之嫌,二来能与下文保持一致,
[分析与结论](1)教师经常抱怨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关键还是老师没有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没有提供时间和机会。老师要让学生有思想撞击的可能。
(2)上述观点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至少说明学生在动脑筋,有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在这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可贵的是培养了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3)教师在这一课型中,扮演的角色是点火队员(到那些讨论不起来的小组去点火)、救火队员(到那些讨论过火的小组去扑火)。
2 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由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都不同,因而对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解读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学生,让他们从教师话语、教参话语中解脱出来,用自己的思维和学识去体验、认知新的知识。
课例四:刘兰芝悲剧成因探讨
[说明]在《孔雀东南飞》一课即将结束之际,学生沉浸在焦刘的悲剧中,突然有个学生发出“真笨,不晓得私奔”的感叹,我们觉得如果探讨一下刘兰芝的悲剧成因,可能对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入些,于是让各小组就此展开讨论。结果形成以下六种主要说法:
(1)封建家长制——婆媳失和,被驱遣在前,继有兄长、母亲的逼迫。
(2)爱情(婚姻)基础不牢——婚前无爱情可言,婚后又不能长相厮守,感情不牢,加之焦性格懦弱。
(3)刘兰芝恃才自傲——刘恃才自傲,动辄以才自诩,不注意处理好婆媳关系,那个时代能自请驱遣吗?
(4)刘兰芝没有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焦家又系单传,
(5)争夺焦仲卿——仲卿自幼丧父,母子情深,焦刘婚后感情甚笃,婆媳因而失和。
(6)综合说——以上几方面原因的综合。
[分析与结论](1)以学生需求为依据,在他们感兴趣并有价值的问题上花时问,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上述意见可能有偏差,但毕竟是学生自己钻研教材、经过认真思考和讨论得出的,老师要做的只是给予肯定或进行纠正。
三、教师主导型:教师站在前台
倡导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拒绝讲授法。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的土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教学土体的活动的实质就是要在师生双方都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
讲授法确实有许多不容否定的优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备课后,带着讲稿上讲台,按预定的时间讲授预定的内容,学科系统性突出、学术性强: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说。与自己读书相比较,听讲课,容易把握学习的要点和实质。教师主导型主要适合单元起始课。
课例五:理清思路(单元起始课)
[说明]在这一讲中,我们选择人教社专家的资料,重点讲清四个问题:思路及思路教学:怎样理清总体思路;怎样理清局部思路;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其中难点是理清思路的方法,即句群分析法、语言标志法、文体标志法及材料性质法。目的是使学生对理清思路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初步掌握理清思路的方法。
[分析与结论](1)单元起始课一般重点讲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单元有明确的目标,并初步了解实现目标的方法。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
(2)单元起始课突出学科系统性、学术性,但也应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具体的语言材料,应让学生参与进去,否则,教学效果会不明显。
课例六:《死水》教学设计
[说明]学习这首诗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体味,运用相似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下面是讲授要点:
反复诵读,形象感知——体会新格律诗的形式特点(排列整齐、双行押韵)
理解“死水”的特征(呆滞、肮脏、霉烂)
调动联想,品味意象——讲授联想的概念、类型(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
引导联想(抓住特征,由此及彼,形成新意象)
知人论世,明确主旨——介绍作者及其思想轨迹,引导学生明确诗人的用心。
第一步由学生完成,老师点拨、明确;第二步先由老师讲解,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第三步老师先展示学习资料,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分析与结论](1)在接触新文体、新知识时,老师应为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抓手”。以便学生模仿、练习。该设计之所以成功,关键是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抓手”。
(2)即便是讲授课,我们也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学生已经掌握了的,让他们自行解决(如第一步):需讲解的。老师尽可能精讲,让学生多练习。
教学实录
师:非常高兴来到美丽、充满活力的吉水二中,刚才和我们老师交流得知,大家已经预习了《(物种起源)导言》这篇课文,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印象。请大家说说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
生(举手):介绍了文章发表的背景、原因,文章的主要观点,还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是个有礼貌的学生。(学生大笑)不是吗?这是我们在公共场所成注意的基本礼仪。而且,老师注意到这位同学用了“介绍”这个词语。非常准确,因为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达尔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生:生物的种是进化的。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作用是最重要的条件。
师:我们的同学非常厉害,可以说我们根据达尔文的自述,已经初步把握了他学说的精义,那就足: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自然选择在物种变异中起主导作用。他的这一学说一经出现就在学界引起了轰动,获得高 度评价,以至恩格斯为了加深大家对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意义时也搬出了达尔文。实际上,进化论不仅在学术界,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关注,如我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就曾翻译过他的作品,中文译名叫“天演论”。作为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学术地位至今无人逾越,那么,他是如何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蛛丝马迹。
师:达氏在关丁物种起源问题上的看法是否始终一致?
生(齐声):不是。
师:何以见得?
生:最后一段说:“创造论这一观点,虽为近代许多博物学家所信奉,我自己以前也曾信奉过,但是事实上决不能成立。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生:对。第四段也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足分别创造出来的。”
师:很好,说明大家预习得非常好。下而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刚才第一位同学说到的那部分。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整齐有力,但如果老师来读可能有点不同。
(学生嚷道:老师,你读呀。)
(师读。有意在“以前”“也”“决”“深信”“确信”“也该”等词语上重读。)
师:人家注意了老师与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吗?
生(七嘴八舌):副词读得重,程度副词重读。
师(追问):为什么?
生:强调,态度坚决,很自信。
师:不错,大家听得很仔细,不过我还有两个词语重读了:“以前、现在”。请大家根据课文提示,说说“以前”和“现在”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
生:“以前”具体指1837年后,“现在”指1859年。
生:不对,“以前”指的是1831年前后,因为在考察过程中他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让他动摇了神创论。
师:对,由信奉创造论到现在深信进化论,时间跨度近30年,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这儿十年中,作者始终在探索、思考。请大家迅速从文中找出作者在这几十年中都做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工作思路,或者说作者做这些工作的直接动机是什么。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看书、思考,老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师: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我们一中同学学习习惯很好,注意圈点勾画。现在请一组同学把你们思考的结果展示出来,
生:首先是环球航行,目的是了解生物的地理分布、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然后是搜集整理资料,目的是发现进化论;最后是写作,创立进化论。
师:有不同意见或补充的请站起来说。
生:刚才他说搜集整理资料。日的是发现进化论,我们认为不恰当,因为这时候达尔文还没有形成观点,书上只是说可能“得到一些结果”,我们认为是“整理研究”。另外,在写作提纲以后,他还家养动物、栽培植物等,这些都是为了证明物种变异。
师:非常好!另外,人家可能注意到他介绍看法时用的词语是“我们”,非常严谨,因为这些看法是他们几位同学的观点。接下来老师想问:这一工作思路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模式?
(学生愣住)
师:可能同学们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自由落体运动,物理课已经学过,下面请物理科代表米说。
生:伽利略之前流行的是亚里上多德的“落体运动法则”,但是伽利略产生怀疑,他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师:那么他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生:先怀疑,再观察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师:很好。这与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思维模式是不是一样?这种模式在学术界叫做批判性思维。现在老师把刚才同学们讨论的结果用幻灯片显示出来,老师为了清晰地表示,还加上了时间表,当然这应该是大体上的。
请看幻灯片:
师(充满激情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创立进化论时,从思维模式上看是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要求在理解他人观点的基础上,大胆怀疑,小心求证,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创新思维,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布罗诺乌斯基说,异议是智力进化的工具,是科学家的天生活动,没有异议,就没有科学,没有异议的人根本小会成为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胡新和教授也指出:“从学生、百姓直至学者,作为科学精神本质内容的怀疑探索、独立思考利批判创造这一课题都亟待补上。”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的确,古往今米,有多少学者、科学家,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又超越了巨人,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李四光等,举小胜举。科学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对前人的不断肯定。
师:达尔文在环球航行中是怎样想到和提出物种起源这一研究课题的?
(学生思考)
师:有问题就说明我们……
生(突然朗读):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耶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师(兴奋):非常棒!那么,它说明了什么呢?
生:比较。作者是通过对生物的地理分布、现存生物与占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比较来发现这一问题的。
师:对。比较法。在科学研究中比较法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因为只有比较,才能辨别,才能有所发现。在今后的工作中。达尔文始终运用比较法从事自己的研究,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请看幻灯片:
提出问题:1 生物的地理分布
2 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验证假说
3 物种进化(变异)的原因(根据)的比较
4 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5 生物的胚胎关系
6 动物进化与植物进化比较得出结论
7 进化论与神创论观点的比较指出方向
8 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问的相互关系
9 生活在过去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
师:今天的课我们主要研究了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过程中的工作思路、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目的是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我们知道,即便是真理也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过去被认为是正确的,150年过去了,在今天看来,也许就需要重新审视了。如他认为物种变异的主导因素是自然选择,但现代科学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就在不断地研制具有全新特性的动植物。再如动植物的保护,老虎乃万兽之王,按说它应该越来越多,然而事实上它的数量越来越少。当然,对这方面老师也是门外汉,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大胆怀疑,勇于探索,讲求方法,说不定将来也会有你自己的“进化论”!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人家应当志存高远,“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应有创造精神,尤其是要有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同学们,你们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