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暴露出德育目标定位不明、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德育方法呆滞陈旧和德育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要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德育意识;创新德育机制,明确德育目标;加大德育课改革力度,提高德育课的实效;积极实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等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生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必然发生新的变化。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开辟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要有新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一、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制度建设、师资队伍,还是工作机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相当部分的学校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德育目标定位不明。
“所谓德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可分为最高德育目标和发展性德育目标。最高德育目标是理想的德育目标,发展性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对人的培养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具有前后衔接意义的目标要求。中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但大多中职学校常常把最高德育目标当作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发展性德育目标来要求,不能体现出中职教育特色,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使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产生缺失和错位,偏离职业教育基本内容,偏离中职学校需求,造成德育实效性降低。
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中职学校由于德育目标定位不恰当,片面强调理想,把最高德育目标定为主要德育内容,而把作为社会基本义务的德育要求却给排挤和忽略了。这种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德育教育达不到实效性、渗透性、持续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3.德育方法呆滞陈旧。
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所采取运用的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和活动形式的总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德育方法比较单一,基本停留在肤浅、苍白无力的说教水平上。我们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重视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其实这种脱离社会道德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封闭的德育方式有很多弊端。
4.德育评价主体单一。
德育评价是对德育的效果和价值所作出的评价和判定。很多中职学校仍然沿袭每学期写操行评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学校德育评价主体十分单一,学生个体的德育评价主要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判裁,带有厚重的主观性,而其他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等基本上都不参与德育评价活动。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更是无权自己评价自己。这样的评价很难发挥德育评价的作用。
二、加强我省中职德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德育工作是个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提高我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必须明确思路,采取对策,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德育意识。
党和政府一贯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法规,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法可依,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关调查显示,学生的德育素质已经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首选条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学校教学、实训、实习和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切实纠正只重视专业技能教学而忽视德育的偏向。必须充分认识只有加强德育,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加强德育,才能增强中职学校的竞争力;只有加强德育,才能使中职学校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创新德育机制,明确德育目标。
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能是在指导学生对各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思想道德现状,自主地、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价值取向,并相应地形成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外来文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导致学生面对一些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价值冲突时常陷入迷茫困惑之中。如果仅靠以灌输的方式,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教育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因为当外界环境变化之后,学生又会再度陷入迷茫困惑之中。这样是难以完成今天的社会赋予学校的育人任务的。
学校德育必须创新机制,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硬灌。而要教会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比较,鉴别,自我体验,自觉探索,从而得到某种领悟,从纷繁的现实中自己选择正确的道德取向。
3.加大德育课改革力度,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目前德育课教材《经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是以学科为特征组织教学内容。教师若照本宣科,课堂肯定枯燥乏味。要认真领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精神,从“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角度,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为目标重新加以组织,大量增加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可组织学习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场景模拟、知识竞赛和现场辩论等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走出书本,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学习内容,才能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是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实现的。德育课教学要以学生“体验”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交流与沟通、理解与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已掌握的理论,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职业岗位和体验人生。
4.积极实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在信息时代应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网络已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的创造性催生学生的现代观念,而网络的复杂性又易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应以学生成长发展的导向者、辅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与青少年平等交往,用我们科学与艺术相济的工作智慧,促进学生发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敏锐的判断力,超前的认识能力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才能指导青少年筛选、辨别和利用丰富多彩的信息。
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胡锦涛总书记的“8.31”讲话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积极应对新时期不断涌现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才能开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邱文祥系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技师;罗兆熊系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高级讲师)
参考文献:
杨莉,陆勇敏,黄发生.中职学校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8(6).
责任编辑蒋小青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生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必然发生新的变化。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开辟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要有新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一、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制度建设、师资队伍,还是工作机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相当部分的学校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德育目标定位不明。
“所谓德育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可分为最高德育目标和发展性德育目标。最高德育目标是理想的德育目标,发展性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对人的培养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具有前后衔接意义的目标要求。中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但大多中职学校常常把最高德育目标当作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发展性德育目标来要求,不能体现出中职教育特色,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使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产生缺失和错位,偏离职业教育基本内容,偏离中职学校需求,造成德育实效性降低。
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中职学校由于德育目标定位不恰当,片面强调理想,把最高德育目标定为主要德育内容,而把作为社会基本义务的德育要求却给排挤和忽略了。这种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德育教育达不到实效性、渗透性、持续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3.德育方法呆滞陈旧。
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所采取运用的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和活动形式的总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德育方法比较单一,基本停留在肤浅、苍白无力的说教水平上。我们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重视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其实这种脱离社会道德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封闭的德育方式有很多弊端。
4.德育评价主体单一。
德育评价是对德育的效果和价值所作出的评价和判定。很多中职学校仍然沿袭每学期写操行评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学校德育评价主体十分单一,学生个体的德育评价主要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判裁,带有厚重的主观性,而其他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等基本上都不参与德育评价活动。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更是无权自己评价自己。这样的评价很难发挥德育评价的作用。
二、加强我省中职德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德育工作是个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提高我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必须明确思路,采取对策,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德育意识。
党和政府一贯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法规,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法可依,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关调查显示,学生的德育素质已经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首选条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贯穿于学校教学、实训、实习和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切实纠正只重视专业技能教学而忽视德育的偏向。必须充分认识只有加强德育,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加强德育,才能增强中职学校的竞争力;只有加强德育,才能使中职学校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创新德育机制,明确德育目标。
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能是在指导学生对各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思想道德现状,自主地、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价值取向,并相应地形成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外来文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导致学生面对一些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价值冲突时常陷入迷茫困惑之中。如果仅靠以灌输的方式,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教育的效果是难以持久的,因为当外界环境变化之后,学生又会再度陷入迷茫困惑之中。这样是难以完成今天的社会赋予学校的育人任务的。
学校德育必须创新机制,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硬灌。而要教会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比较,鉴别,自我体验,自觉探索,从而得到某种领悟,从纷繁的现实中自己选择正确的道德取向。
3.加大德育课改革力度,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目前德育课教材《经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是以学科为特征组织教学内容。教师若照本宣科,课堂肯定枯燥乏味。要认真领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精神,从“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角度,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为目标重新加以组织,大量增加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可组织学习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场景模拟、知识竞赛和现场辩论等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走出书本,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学习内容,才能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是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实现的。德育课教学要以学生“体验”为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交流与沟通、理解与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已掌握的理论,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职业岗位和体验人生。
4.积极实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在信息时代应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网络已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的创造性催生学生的现代观念,而网络的复杂性又易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应以学生成长发展的导向者、辅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与青少年平等交往,用我们科学与艺术相济的工作智慧,促进学生发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敏锐的判断力,超前的认识能力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才能指导青少年筛选、辨别和利用丰富多彩的信息。
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胡锦涛总书记的“8.31”讲话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积极应对新时期不断涌现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才能开创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邱文祥系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技师;罗兆熊系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助理,高级讲师)
参考文献:
杨莉,陆勇敏,黄发生.中职学校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8(6).
责任编辑蒋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