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政治发展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的就是一种人们所渴望追求的社会状态和形态,也是一种社会 协 调机制,是处于转型期中国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政治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 求,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和谐与政治发展的变动关系。此外,和 谐的公民社会为新时期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治发展;公民社会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 8)02-002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 断促进社会和谐”〔1〕。社会和谐是社会各阶层及社会成员之间在政治、经济、文 化生活中 的协调有序状态。政治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核心和中枢,以强大的国家权力运作发挥至关重 要的导向驱动作用,其和谐运转才能带动经济、文化各系统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构建作 为一项系统工程,其稳步推进离不开和谐政治的有力保障和支撑。那么,在中国现代化建设 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不断推进政治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新的重大课题。
  
  一、和谐社会内蕴政治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我 国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不断拓展,理论界对和谐社会理论内涵的研究不断深化。从理论和现 实上讲,和谐社会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和谐社会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立 足于全人类的进步,绝大多数人所追求和希望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和形态。广义的和谐社会 是社会经过多次量变、质变以及质量互变之后可能达到的一种社会状态和形态。狭义的和谐 社会是从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状态或形态出发,着眼于解决现存各种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社 会问题,从而达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之后所处的更加完善、稳定的一种社会状态;应该说, 狭义上的“和谐社会”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则 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无论是狭义的“和谐社会”,还是广义的“和谐 社会”,都包含着政治和谐的内涵,也蕴涵着政治发展之义。
  众所周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显然,和谐社会这些特征的实现,与政治发展有着 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和政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二者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中。社会是政治存在和运行的基础,政治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制度 支持和治理手段。没有政治提供的制度支持和管理手段,所谓的发展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 义、倡行诚信友爱、提升创造活力、维护安定有序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是纸上 谈兵。民主法治居于和谐社会六大特征的首要位置,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 当是一个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社会,民主化和法治化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也是 现代政治发展的两大目标。我国民主和法治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和谐社会其 他特征的实现,足以看出,政治发展不仅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和谐与政治发展的变动关系
  
   1.社会不稳定影响政治发展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国法制还不是很健全,依法行政也需 要改进,政府在利益分配与协调方面的机制还不是很合理,社会公平程度不高,社会犯罪和 矛盾也很多,腐败现象严重,社会秩序不是很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国进一步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政治发展,加快政治制度化建设。显然,社会稳定是政治体制改革 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和谐是政治发展的追求和目标。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谐社会思想摈弃 了以往的革命范式,并提供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全新思路,即协调与发展的方式。“和谐 社会”思想正视并承认社会中存在的紧张现象,同时强调社会信任,积极协调阶层和社会群 体的利益。一方面想办法尽快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尽好、尽快、尽 量公平地缩小收人差距,保障公民应享有的社会政治权益;另一方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 与动力,力图以舒缓的方式、以发展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并最终实现有差别的共同富裕。
  
  2.社会和谐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政治发展特别是政治现代化,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环境作为基础和条件。通过各种 制度和政府权威的树立,通过各种宣传与控制,尽量减少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加快 政治发展的进程和目标的实现,加快政治民主和法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政治发展和改革, 政治体制的向前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支撑,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将阻碍政治发展 的进程。所以,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定、发展的关系。改革和 发展不能给社会带来太大的震动,要渐进完成;社会稳定环境的维持,将促进改革和发展的 推进。
   在和谐社会中,利益矛盾与冲突的解决是基于制度化的途径。就现代社会而言,法治则 是最好的手段。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人类生活中,“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2〕 洛克认 为,法治是防止政府侵犯社会自由与和平的最好手段。“谁握有立法权或最高权力,谁就应 该以既定的、向全国人民公布的、经常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来实行统治;应该 由公正无私的法官根据这些法律来裁判纠纷;并且只是对内为了执行这些法律,对外为了防 止或索偿外国所造成的损害,以及为了保障社会不受入侵和侵略,才得使用社会的力量” 〔 3〕。因此,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为政治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 只有 稳定,才能有发展;没有稳定的前提,政治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托,其正常进程就很难继续进 行,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程序就会因为动荡而搁置,或因动荡而偏离,使政治发展失去原 有的意义和目的。
  
  3.政治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现代政治的发展,既要求民主化,也要求法制化,要求民主化与法制化的有机结合。 〔4〕 民主解决的是谁当家做主、谁管理国家的问题,而法治解决的是如何做主、如何管理的问题 。政治只有民主内涵而没有法治保障,最终会走向无政府状态。政治既有民主的内涵又有法 治的保障,才是健全的、和谐的,因为法治是社会由传统彻底走向现代的根本标志。一个不 实行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现代社会,更不可能是和谐社会。政治发展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实现 政治现代化,推动民主法治的更加健全,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畅通利益表达的渠道, 发展先进的政治文化,实现和谐的政治秩序,进而达到社会的全面和谐。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发展民主法治、维护公平正义、倡行诚信友爱、提升创造活力、维护安定 有序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国家政治上的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初是出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提出来的,那一时期的政治发 展主要是围绕经济工作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而今,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 生活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同质化”社会结构有了深层次 的变动。这些都为促成我国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人们独立性更 强、自由度更大、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更加透明、更加民主、 更加科学和更有效率。因此,政治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三、和谐社会中政治发展的新选择
  
  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公民社会,社会和谐首先表现为公民社会内部的和谐。理论上 ,在 公民社会内部,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都得到确切保障,并且彼此尊重和宽容。个人可以自 由地创造财富,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公平竞争,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得到应有的 社会回报。社会各阶层之间相互开放、自由流动、平等进人。社会流动为较低社会阶层的成 员改善境遇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和谐公民社会中以 契约规范公民行为、协调利益关系,并通过法律确保社会成员对其义务的履行和承诺的兑现 ,从而保证经济活动理性化和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现实中,公民社会能够动员和集中大量 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国家的建设,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特别是它能 够帮助政府解决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边缘问题,推动社会广泛关注和帮助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 程中资金与人力薄弱的某些部门,以及遭遇困难的弱势群体,如失业与半失业工人、老年人 、残疾人、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儿童、妇女等。公民社会还对发展滞后的地区与弱势企业的 发展尤为关注,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经济发展产生的贫富悬殊,推动社会改革的顺 利进行。
   由此可见,和谐公民社会作为社会领域的一个极其重要领域,它对推动当代中国转型 时期的政治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功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新选择。首先,公民社会 构建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化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当诸多分化的利益在公民社 会内部难以实现时,便会寻求政治上的表达。利益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暴动、游行 、信访、游说等等,成熟和健康的公民社会会发展出非暴力的有序结构来进行利益表达,使 各种利益要求有条不紊地进入政治系统。这有助于减少政治动荡和政治分裂,增进政治和社 会整合,最终有利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发展。其次,发展公民社会,有利于实现公民有序的 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对政治生 活的积极参与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不断扩大公民的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政府确立的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既定目标。第三,和谐的公民社会有利于实 现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现代化所引起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 制度化程度之间的比例失调,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和谐公民社会的构建恰好可以调节 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张力,起到缓冲社会动荡的中介作用,从而有利于维持社会政 治稳定。
  
  [参 考 文 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N〕.人民日报 ,2007 -10-15.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
  〔3〕〔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朱光磊.政治学概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振华〕
其他文献
一些学生的品德问题绝非“他不听话”、“他爱打仗”等这样描述的那么简单,学生品德问题背后有着使其然的一些病态的心理机制,这些病态的心理机制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极其消极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步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2003年以来,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在这
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分拣系统,实现了刀片的正反面识别和快速分拣.系统以S3C2440A为核心,通过CMOS摄像头采集刀片图像,再经图像处理得到刀片二值化图.以刀片顶齿的旋转角度为判断依据编写识别算法,据此对刀片正反面进行识别,进而控制分拣机构进行刀片分拣.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夙愿。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拓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开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逐步实现了中华民
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通过实践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建构和调适自己的学习策略:借助教学艺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要“寓教于文”,充分利用语文课程内容自身所蕴涵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因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创设平等、和谐、轻松
为了使设计出的恒张力锚机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进行锚机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锚机的主要结构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包括滚筒在最大受力条件下的强度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审美观,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思想倾向、审美素质不同,他们的审美
针对具有较大滞后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的某飞机液压能源系统温度控制在实际中很难实现较高控制精度的问题。设计出以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算法为核心的温控系统控制器。利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