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师健康心理的自我调适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656lk55lk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成败在学校,学校的兴衰在教师。”一所学校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上。教师怎样调适好自己的健康心态?增加知识储备,阅读经典是教师提升自我的人生修养和内涵,获得教育自由境界的首选。
  关键词:教师;健康心理;自我调适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不是口号,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证明了的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类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教育,人类灿烂悠久的文化及文明成果都必须依靠教育的不断发展来完成传递。而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兴衰。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直接作用于在学生身上,教师的劳动价值得益于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理想和人格包括道德品质,那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认知结构,拥有一个高尚的人格同时,教师应该是一个历史责任感的人,工作中更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长者。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教育有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归结起来,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适应不良。适应是个体与环境之间是互动的结果,即个体与环境方面的要求取得协调一致所表现的状态与过程。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结果。教师对自己所处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从不适应到处不适应再到完全适应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挫折感。生活中冲突和挫折随时都会发生,当个体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而无法依从事者的愿望达成预定目标,所产生的沮丧失意的心理现象称之为“挫折”。再教育教学活动中引起教师挫折感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对新时期的变化适应不良;二是本身的生理、能力、知识结构与现实需求不符。
  3.焦虑状态。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平静心情受到威胁而被激起的状态,是为了调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每个人都有焦虑的经验,有时适当的焦虑反而是发挥潜能、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或有效学习的动力之一。但若其反应在强度上过高或持续时间过久,就会引发精神或身体的症状,形成焦虑症。
  4.人际关系不协调。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社会而独居,生活在社会里,就必须与人接触和发生关系,这种人与人关系的存在与建立,就是所谓的“人际关系”。人需要别人的关心,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彼此坦诚地沟通、接纳,包容;关心他人的幸福和成长;了解自己和客观地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自由而不是控制他人,在此原则和基础上,才能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教师怎样才能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调适呢?
  一名教师,用自己的“知、行和情感”塑造一群孩子的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气质,这是一个无法用现代科技手段量化的完美过程。所以,教师只有把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丰富自我的人生修养和内涵,改变自我,自强不息放在第一位,才能达到教育的自在境界,提升了自我的人生的境界。
  现实的压力并非只是来源于所陷入的生活困境,而是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经历采取的态度。因此改变自我是应对压力的首要途径。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豁达,在消极情绪中多一些积极的思索。与其将希望寄托于客观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自身潜能的挖掘。
  生活中,“欲望黑洞”总是驱使人们付出多于本职工作多得多的精力。“有人总爱向上攀比,以为自己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别人的能力、水平与自己差不多,凭什么生活比自己优越。”这种毫无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不知浪费了多少心思,结果产生心理失衡的心态,常有失意之感。要调整这种心理的心里的调适,不在于你用口头上的多少说辞,而在于你是否可以拥有宽广的胸怀,容物的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积极入世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良师益友。
  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必要获得自己心灵的自由,才有可能让孩子的心灵获得自由;要使自己的教育境界达到自由的状态,阅读人类文化经典之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仁、义、理、智、信”的知、行统一及情感的熏陶、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教育创造的五彩的情感世界里健康成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经典,与明哲先贤对话,穿越历史时空,畅游于“巴山蜀水”,流连在“西子湖畔”,高山流水任我赏,明月秋风伴我眠,让我们的心灵自由徜徉于历史长河,丰富内心世界,成就“超脱世俗,结茧化蝶,凤凰涅槃”的空灵境界,幻化出心灵的自由。
  “淡泊明志”不为现实的幻彩俘获,“宁静致远”求得心灵的自由奔放。诚然,这境界是理想也罢,是信仰也好,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拥有的,教师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是“好知者”可以随意冠名的。而是人类在认识自我和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
  述而,教师只有拥有博学之上的灵魂涤荡,才能创造这样一个和谐幽默,自由奔放的教育教学境界,也才能让幼小的心灵接受文明的洗礼。
其他文献
一、快乐的教学理念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快乐,教会学生用心灵去体验快乐,努力塑造学生快乐的人生观。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育学生为了快乐而学习,把学习英语作为一项快乐的活动,在学会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短语中寻找快乐,在运用英语对话中寻找快乐,在与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更新观念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学生认为作文难,教师认为指导学生作文也难。在这里就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抛砖引玉,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语言匮乏  小学生对待作文的消极心理是一种共性。主要表现在作文前厌恶作文,学生对作文无兴趣,担心碰到难题写不出,担心时间限制
期刊
摘 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容乐观的教学现状,现在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课堂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为了弥补单一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缺憾,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主导性,真正把课堂主权还给学生,激趣法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激趣为目的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其意义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古今中外的学
期刊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班,拿到学生成绩单以后,我又特别关注了试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难点还是在作文方面。很快又要面对新一轮学生,如何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水平,应该是我必须思考并去探索的一个命题!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因素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作文,从一年级的看图写话开始。老师一般就是要求写出时间、地点、谁在干什么,能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即可。到了二、三年级,逐渐能东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其语文教师内在的一种教育诉求,而为了实现这一教育诉求,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抓住小学高年级这一时间点,通过这一段时间内的具体语文教学,切实对小学生本身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在我国教学改革的不
期刊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采取合适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文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教学重点已经由传统的“成绩教学”转变为“素质教学”,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想从根本上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在日常学习中,进一步探索语文知识,在激发自己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知识爆炸时代,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学技术
期刊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的发展存在激烈的竞争,学生若不能在受教初期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未来在面对充满变数的社会将会难以适应。所以我们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使其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也能为其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观察习惯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即课外阅读习惯、边读边思考习惯、边读边标注习惯以及借助工具进行阅读的习惯。学生在养成这些阅读
期刊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向。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发学生  探究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重视学法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