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本教育”理念极大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现状,为广大语文教师发挥潜能、展示才华,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契机。但把生本教育引进中专语文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经过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从课堂改革、激励措施,以及优化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解决生本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才能将生本教育引向科学化。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改革;优化评价体系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真正以激发学生好学热情为目的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理念极大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现状,为广大语文教师发挥潜能、展示才华、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契机。然而,部分语文教师由于主观认识的偏差、自身能力的限制,在贯彻“生本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把生本教育引进中专语文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要经过一个渐变的过程。本文就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本教育作一些探讨。
一、课堂的改革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基础
课堂改革不是说改革就改革,它要经过一个渐变的过程,要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中专语文课堂生本教育教学改革。
大多数中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堂改革的一个共识。相对于生本教育,现在大多数课堂还是存在师本教育,即以老师的教学活动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对课堂改革的评价表中这样反映:现在课堂是活跃了,同学们参与率高了,睡觉的现象没有了,但我们都很不习惯,觉得课堂闹哄哄的,学不到什么,还不如老师讲的明确、清晰。其实学生这种畏难情绪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十几年来都在师本教育的模式里学习,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形成习惯,突然间要求他们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这非但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我校06级学生开始使用新的语文教材,教材中的课文有三种类型,其中每单元有两篇导学课文。对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利用师本和生本相结合的方法来教授,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从原来的师本教学模式过渡到生本教学模式。接下来的选学课文和自学课文教师可以遵循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任务前布置、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达到共同解决学习内容的目的。如此下来,先在导学课上降低难度,让学生品尝到触手可及的果实,然后充满信心自主完成选学课文和自学课文的学习任务,主动追求树顶更加甜美的果实,最终实现中专语文课堂生本教育教学改革。
二、和谐的课堂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前提
生本教育首先要创建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师生思维碰撞、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实现师生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人文情怀的熏陶,从而进入到“人化情境”中去,与作者、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比如在教授《万里长城》一课时,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并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自由赞叹,在感受长城的伟大中激发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三、科学的引导是实施生本教育的重要手段
把一篇新课文交给学生,然后跟学生说让他们自己做主,他们可能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习梁实秋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尝试了生本教育教学模式。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五个问答题:1、关于作者。2、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3、“我”对国文老师的感情怎样?4、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感情如何?5、“我”当年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学生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梁洁梅同学上台讲解,当她讲到第2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发生了意见分歧,有人说这位国文老师对学生很不友好,动不动就骂人,有同学说老师骂学生是因为责任心强,对学生严格要求等,一时间争论不休。梁洁梅同学事先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时傻了眼,站在讲台不知所措。看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应该给他们理个头绪,但决不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让他们自由讨论几分钟,把梁洁梅小老师请到课室外,跟她商量,让她把同学们的意见分成两种,让同学们自选立场,就刚才争论的问题结合生活的实际进行一场简单的辩论。后来在有秩序的辩论中,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四、讨论法的运用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得力措施
运用讨论法而进行的课堂交往形式,我们并不陌生,但它的实际境遇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告知、讲授,学生的静静聆听,教学完全沦为说昕式的“情况通报会”,无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讨论,更无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交往。而在实施生本教育体过程中,讨论这种交往形式应受到高度重视。讨论必须以学生为本,学生基本上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生本教育的每一次讨论,都力图使每个学生能参与,每次讨论都让学生尽兴发挥。学生讨论的问题,不限于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是自己提出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这种课堂讨论既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讨论,也回归了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复到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身上,因而使讨论这种交往形式成为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机制。
五、优化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生本教育的有效方法
既然生本教育教学模式跟以往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该相应的发生变化。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但课堂自主了,自由了,难免就出现了滥竽充数的现象。为了让全班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应该与期末总评成绩挂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我尝试着一种模式,学生每次上台发言后,请全班同学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对该同学的表现,用最诚恳的态度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满分为100分。然后写出同学的优点和缺点,交到科代表处。由科代表根据全班的打分来取一个平均分,那这个分数将会是该小组本次活动的最后得分。然后再把全班同学的作业本送到该小组同学手中,让他们集中一起看看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希望他们今后能扬长避短。教师也会根据他们的表现给每个同学一个综合的评定。对于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年龄阶段,同学们都会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上台的讲解。
六、丰富的外延是实施生本教育的有力保障
学生学习必须要有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进行生本教育教学改革,也应该改变学校学生看书难,借书难的现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校园网络,让学生可以更多渠道更方便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并把语文学习的外延延伸到生活中去。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孝纯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实施生本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中专语文教师作为传承文明、讲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育主体,那么就更应该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束缚,把“生本教育”理念纳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我们提高中专语文教学效果,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广东省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语文讲师)
参考文献: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J],天津教育,1993,(6)
责任编辑 彭 琳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改革;优化评价体系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真正以激发学生好学热情为目的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理念极大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现状,为广大语文教师发挥潜能、展示才华、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契机。然而,部分语文教师由于主观认识的偏差、自身能力的限制,在贯彻“生本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把生本教育引进中专语文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要经过一个渐变的过程。本文就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本教育作一些探讨。
一、课堂的改革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基础
课堂改革不是说改革就改革,它要经过一个渐变的过程,要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中专语文课堂生本教育教学改革。
大多数中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堂改革的一个共识。相对于生本教育,现在大多数课堂还是存在师本教育,即以老师的教学活动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对课堂改革的评价表中这样反映:现在课堂是活跃了,同学们参与率高了,睡觉的现象没有了,但我们都很不习惯,觉得课堂闹哄哄的,学不到什么,还不如老师讲的明确、清晰。其实学生这种畏难情绪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十几年来都在师本教育的模式里学习,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形成习惯,突然间要求他们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这非但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我校06级学生开始使用新的语文教材,教材中的课文有三种类型,其中每单元有两篇导学课文。对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利用师本和生本相结合的方法来教授,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从原来的师本教学模式过渡到生本教学模式。接下来的选学课文和自学课文教师可以遵循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任务前布置、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达到共同解决学习内容的目的。如此下来,先在导学课上降低难度,让学生品尝到触手可及的果实,然后充满信心自主完成选学课文和自学课文的学习任务,主动追求树顶更加甜美的果实,最终实现中专语文课堂生本教育教学改革。
二、和谐的课堂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前提
生本教育首先要创建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师生思维碰撞、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实现师生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人文情怀的熏陶,从而进入到“人化情境”中去,与作者、老师同悲同喜,同歌同泣,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和谐共振,在美与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比如在教授《万里长城》一课时,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对具体词句进行阅读、讨论,并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自由赞叹,在感受长城的伟大中激发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三、科学的引导是实施生本教育的重要手段
把一篇新课文交给学生,然后跟学生说让他们自己做主,他们可能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习梁实秋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尝试了生本教育教学模式。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五个问答题:1、关于作者。2、请用一些词语概括出国文老师的特点。3、“我”对国文老师的感情怎样?4、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感情如何?5、“我”当年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学生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梁洁梅同学上台讲解,当她讲到第2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发生了意见分歧,有人说这位国文老师对学生很不友好,动不动就骂人,有同学说老师骂学生是因为责任心强,对学生严格要求等,一时间争论不休。梁洁梅同学事先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时傻了眼,站在讲台不知所措。看到这样的情况,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应该给他们理个头绪,但决不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让他们自由讨论几分钟,把梁洁梅小老师请到课室外,跟她商量,让她把同学们的意见分成两种,让同学们自选立场,就刚才争论的问题结合生活的实际进行一场简单的辩论。后来在有秩序的辩论中,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四、讨论法的运用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得力措施
运用讨论法而进行的课堂交往形式,我们并不陌生,但它的实际境遇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告知、讲授,学生的静静聆听,教学完全沦为说昕式的“情况通报会”,无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讨论,更无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交往。而在实施生本教育体过程中,讨论这种交往形式应受到高度重视。讨论必须以学生为本,学生基本上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生本教育的每一次讨论,都力图使每个学生能参与,每次讨论都让学生尽兴发挥。学生讨论的问题,不限于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是自己提出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这种课堂讨论既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讨论,也回归了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复到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身上,因而使讨论这种交往形式成为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机制。
五、优化的评价体系是实施生本教育的有效方法
既然生本教育教学模式跟以往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该相应的发生变化。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但课堂自主了,自由了,难免就出现了滥竽充数的现象。为了让全班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应该与期末总评成绩挂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我尝试着一种模式,学生每次上台发言后,请全班同学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对该同学的表现,用最诚恳的态度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满分为100分。然后写出同学的优点和缺点,交到科代表处。由科代表根据全班的打分来取一个平均分,那这个分数将会是该小组本次活动的最后得分。然后再把全班同学的作业本送到该小组同学手中,让他们集中一起看看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希望他们今后能扬长避短。教师也会根据他们的表现给每个同学一个综合的评定。对于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年龄阶段,同学们都会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上台的讲解。
六、丰富的外延是实施生本教育的有力保障
学生学习必须要有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进行生本教育教学改革,也应该改变学校学生看书难,借书难的现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校园网络,让学生可以更多渠道更方便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并把语文学习的外延延伸到生活中去。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孝纯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实施生本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中专语文教师作为传承文明、讲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育主体,那么就更应该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束缚,把“生本教育”理念纳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我们提高中专语文教学效果,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广东省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语文讲师)
参考文献: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J],天津教育,1993,(6)
责任编辑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