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一个人的风花雪月(组诗)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关风
  大理的风与别处的风不同。
  大理的风,是有光的。
  一个人走在满城风光中
  心中一定系着叮当作响的铃铛。
  我一路走,一路摇动心中的铃铛。
  先是听见风声,然后
  我听见了来自内心的声音。
  我多么像一匹识途的中年之马
  找到了美的源头,多么像
  一面古老的经幡,在大理的风中
  朝着天空仰起了面庞。
  我知道,那一刻,风,经幡,心
  都没有动,唯一流动的
  是光,从高处瀑布一样来到了人间。
  上关花
  花开花落之间,已是半生时光。
  这一回,我没有看见朝珠花的模样。
  一年中有十二朵花盛开
  仿佛每一个月,都有花开之美。
  仿佛每一天都藏在花蕊之中。
  ——又仿佛
  所有的忧伤和欢乐,都是花瓣上的露珠。
  这一回,我看见的茶花
  开在玉洱园的茶花树上。
  它们在春风中,张灯结彩。
  似乎为一个异乡人的到来,
  倾尽了一朵花所有的美。
  马在山下,雪在山上。
  我承认,这么多年
  我渴望有一匹马选中我做它的骑手。
  我也得承认,一场经年不化的雪
  终究是时光中难得的奇迹。
  而山腰上,云南的八大名花
  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报春花
  百合花、龙胆花、兰花、绿绒蒿
  和我一样,爱上了大理的苍山。
  只为重新理解仰望
  我站在了三月的苍山脚下。
  那一天,天空高高在上
  光线亮得耀眼夺目。
  我早已懂得,在高处除了寒冷,还有洁白
  就像雪神在针尖上
  酿成了让我们舍生相取的雪花蜜。
  洱海月
  洱海听见自己的波涛。仿佛一个人
  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
  而月亮在洱海中看见自己,仿佛我
  从一滴水中看清了万物的命运。
  夜色当中,有三只月亮。
  一只在天上,一只在洱海
  一只在洱海边,目睹着另外两只月亮
  交换着人间天上。
  不会再有更美的邂逅了
  洱海与月亮,就像白遇上了雪,
  黑遇上了夜,蝴蝶遇上了泉。
  就像我在大理,遇上了风花雪月
  美遇上了完美。
其他文献
逼人之绿,来自田园。  田是开垦了的野,田只长庄稼。在野变成田的漫长过程中,田和野曾经有过和睦相处的黄金时期。田野是一个很好的词,有田,有野,田长庄稼,野生草木,各得其所。  田与野有同样的颜色:绿。  因了这绿,苍山洱海间四季不再单调,春有春的温馨,夏有夏的喧闹,秋有秋的绚烂,冬有冬的宁静。人栖居在绿的田园上,像上帝,安祥而高贵。  田是进化了的野。在保持野的生命的同时,丰富了野的功能:它让我们
期刊
叫我老赖吧。   不是欠钱不还赖账的那个赖;是看到好吃好喝好玩的死皮赖脸赖着不走的这个赖。   大理,因为这山,这水,这人,老赖赖着不愿挪窝了。     一、大理掠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三月,毕业不久的老赖被公司派往云南工作,老赖穿着笨拙厚实的冬装,在雪花中登机,三个小时后到达春城昆明。真个名不虚传,此时的北方冰天雪地,这春城还花红柳绿生机盎然。   办事处主任体恤下情,交代先
期刊
云龙天然景观——“烧香不见佛”,位于宝丰古镇(古称雒马井)北十四里处,您若从宝丰出发往县城石门方向走,行经下庄(马蹄湾)或越过跑马坪,到了石城温泉峡谷。这时,远方一个高矗入云的悬崖绝顶映入眼帘。继续往前走,当您抵达悬崖对面时,您就会发现在公路左边有一个神坛(原有一个石雕大香炉,如今已被盗),神坛上插满了燃剩的香柄和五彩小纸旗,说明村民们常常在这里烧香。如果幸运的话,你还还会遇到到香客们在此烧香拜佛
期刊
人们常说“隔里不同天”,民俗也如此,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不可一概而论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古往今来的风俗,男婚女嫁是任何民族都少不了的古老传统。各民族按自己的风俗完成婚礼有一定的程序,不能走错。如果走了错,就会让世人耻笑一辈子。   我们翠屏白族结婚的礼仪全过程是这样的:男方相中了女方,男方便请媒人带着去求婚的小伙子到女方家里送开口礼,礼品有四色,成双数。   常言道“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
期刊
那漆黑的老屋,其实共有两间:一间坐西向东,一问坐北朝南。  坐西向东的是主房,矮小,住人。土抬梁,两层,墙由两截组成,下半截是自生的,上半截是用泥土版筑而成。整间屋顶呈三角形,用木架及椽子撑起,由前厦、后厦与厦子三部分组成。用稻草编扎覆盖,即今天所说的草房。房子的地面层,格栅为三格,用石竹划片编扎后再用泥巴糊平,堂屋正中靠后山墙有火塘,靠右边一格是爷爷的卧室,靠左边一格是父母的卧室。卧室门旁,架着
期刊
腌猪肉     在我的家乡剑川,腌猪肉,又叫腌腊肉。在乡村百姓人家,这是开门七件事中的重要一件,是一年生计的头等大事。   为了一年的油脂保障,年来开春,乡人便要早早地物色好一头年猪,精心饲养催膘,将其喂得又肥又大,好在腊月宰吃,腌制一年所需的油脂腊肉。值得一提的是,乡人挑选年猪自有一套“猪经”:猪尾细,卷翘如泥鳅,则皮薄肉嫩好催膘,又如俗语云“张飞身子娘娘脚”是也。且乡俗时兴宰杀年猪之日,要
期刊
这个男人我没叫过爸爸。需要称呼的时候一概以“我爹”呼之。  听我娘说,我生下来后他似乎短暂地不太满意我的性别,为我尿过的尿片是洗了再晒还是直接送太阳公公紫外线消毒与他的老婆我的娘发生过无数舌战,万幸他那时在部队,不然我疑心成年后翻阅儿时旧照时鼻尖会飘过一阵阵骚腥……佛祖保佑婴幼儿时期的我继承了他们两口子样貌的正能量,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正能量产生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他每逢探亲必与我形影不离,把我架在肩上
期刊
荒原上芨芨草长得比他还高的时候,是姓金的一位解放大军的团长在草丛里发现荣生像一只快要饿死去的干猫。他是奴隶的儿子。他的父亲扎西是藏族,他的母亲是彝族。他们把他扔在路边,与其饿死。不如让哪个好心的人把他领养。  金哲团长发现了他。当然也就是金团长收留了他。在解放大军进藏时,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金团长的爱人是白族,是剑川白族。白族当然是大多居住在山水秀丽的大理坝子,电影《五朵金花》里那个美丽的地方。
期刊
母亲的老家在大理弥渡。  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作为国家“一五”时期156个大项目之一。东川铜矿开发提速,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东川矿务局到弥渡招工。1960年,一心想到外面闯一闯的母亲,不顾父母反对,报上了名,招工进了东川矿务局,被分配到因民矿。  从弥渡坝子来到乌蒙山区,还是被称为地无三尺平的因民矿,母亲虽然能够适应,但还是有点想家。母亲在家里是老大,是家里的好帮手,不
期刊
木船一道斜浪,欸欸乃乃划拨到北岸,就到了那个简称“川”的省份的地皮上。乘客上岸,掉转船头,逆水上行两百米,再掉转船头,又欸欸乃乃一道斜浪,就回到了简称“滇”的省份的地皮上。跨州隔省的距离,让人咋一听起来感觉遥远得不得了,可在这里,也就是叼着一支烟轻蹿二十几分钟的事情。以江中流论,烟在唇间还没有燃过呢,就到外省了,就回到家乡省了,这么轻便,跟打个嗝差不多,跟放个屁差不多!   当然不是这条江的任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