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中西医结合同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方法:中医药辨证施治,西医分级降压调控。结果:降压平稳、持久、不反弹,临床症状改善快,毒副作用小,可降低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并能很好的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同步治疗;中医辨证施治
高血压发病原因大多是先天不足,七情郁结,嗜食肥厚,内伤虚损,肝风内动,郁而化火,痰湿化热,气病及血,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化升降失常,破坏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协调性。本病病变在肝,病源在肾。阴虚为本,阳亢为标,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亢,阴虚主要是肾阴虚,阳亢主要是肝阳亢,阴虚日久可转化阳亢,气病及血,可见瘀血阻滞之象。早期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晚期以虚证为主。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同步治疗方法,收效满意,故报告以享同道。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根据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指南》血压大于等于140/80mmHg者就定义为高血压,并按1999年WHO制订的分类分级,临床研究2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按症状、证候群表现方式来进行辨证施治。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药辨证治疗
风火上扰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脉浮弦。
本症可见于高血Ⅰ-Ⅱ级。
治法:清泻肝火,平肝降压。
方剂:天麻钩滕饮加减。
肝郁化火,火邪上炎。
症状: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Ⅰ-Ⅱ级,亦可见于高血压危象和急进型高血压。
治法:清肝泻火,养阴通利。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阴虚火旺,内风时动。
症状:头目时常眩晕,目胀耳鸣,心中烦热,情绪激动,舌质红,苔薄白,脉弦长有力。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Ⅱ期,眼底动脉硬化Ⅱ级。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痰湿阻滞,肝风内动。
症状:眩晕、头重且胀、胸闷泛恶、心悸、痰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本症常见于高血压Ⅱ级,眼底动脉硬化Ⅱ级,血脂偏高。
治法:健脾除湿,化痰熄风。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瘀血阻滞,脉络失活。
症状:眩晕,头痛、麻木、胸闷或痛,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或涩或细结。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Ⅱ-Ⅲ级期,常有左心室肥厚,肾脏等靶器官损害表现。
治法:活血化瘀、清肝和络。
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
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耳鸣、腰酸、健忘、肢冷、尿频或尿少或阳痿、或气促、心悸、浮肿、舌质淡、苔薄白或淡紫、脉细或结。
本症常见于高血压Ⅲ级,眼底动脉硬化Ⅱ-Ⅲ级,有严重靶器官损表现,如肾损害、肾功衰、尿毒症等。
治法:滋补肾阳、养阴调血。
方剂:右归丸加减。
2.2 西药治疗
分级降压
Ⅰ级高血压: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结合个体临床表现分型施治,暂不用降压药以保留观察。
Ⅱ级高血压:在辨证分型施治的基础上给予二联降压药,使其血压在正常达标水平,常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二次;卡托普利片12.5mg,每日二次。
Ⅲ级高血压:在辨症分型施治的基础上给予三联降压药,使其血压尽量在正常水平或稍高正常水平。常用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一次;螺内脂片2mg,每日一次;卡托普利片12.5mg,每日二次。在服用西药降压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常一日二次或三次,有条件的可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同时,还要结合血糖、血脂水平进行合理干预,以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合时合理调控血压
中西结合治疗一月后,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且长期保持较稳定状态,可偿试将Ⅱ级高血压减成一联降压。三个月或半年后血压水平稳定可摆脱西药降压干预,继续中医药辨证治疗调理。Ⅲ级高血压患者一般二个月或半年血压水平稳定后可减成二联,半年或一年后根据血压水平再行调整直至脱压治疗。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呈加速上升趋势,中医对高血压病人的辨症分型的研究很多,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随着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发病时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血压升高,而且由于降压药物的广泛应用,许多患者血压一过性控制了,但缺乏规律、持久、规范的降压治疗,血压波幅较大,这样更容易导致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患高血压病人增多且年轻化,同时多伴有人体代谢功能失调性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这些疾病按中医辨证多以痰浊、血雍、血滞为主,虚证以气虚、阴虚、阳亢为主,后致虚实夹杂,这也是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从轻到重的演变过程,临床中常以头痛、头胀、眩晕等形式出现,中医药按其独有的辨证施治方法并结合个体进行调理,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工作者去临探。
参考文献
[1]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97年6月 ISBN7-5323-4105-4/R、1084(课).
[2]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5903-9.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同步治疗;中医辨证施治
高血压发病原因大多是先天不足,七情郁结,嗜食肥厚,内伤虚损,肝风内动,郁而化火,痰湿化热,气病及血,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化升降失常,破坏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协调性。本病病变在肝,病源在肾。阴虚为本,阳亢为标,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亢,阴虚主要是肾阴虚,阳亢主要是肝阳亢,阴虚日久可转化阳亢,气病及血,可见瘀血阻滞之象。早期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晚期以虚证为主。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同步治疗方法,收效满意,故报告以享同道。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根据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指南》血压大于等于140/80mmHg者就定义为高血压,并按1999年WHO制订的分类分级,临床研究2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按症状、证候群表现方式来进行辨证施治。
2 治疗方法
2.1 中医药辨证治疗
风火上扰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脉浮弦。
本症可见于高血Ⅰ-Ⅱ级。
治法:清泻肝火,平肝降压。
方剂:天麻钩滕饮加减。
肝郁化火,火邪上炎。
症状: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Ⅰ-Ⅱ级,亦可见于高血压危象和急进型高血压。
治法:清肝泻火,养阴通利。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阴虚火旺,内风时动。
症状:头目时常眩晕,目胀耳鸣,心中烦热,情绪激动,舌质红,苔薄白,脉弦长有力。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Ⅱ期,眼底动脉硬化Ⅱ级。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痰湿阻滞,肝风内动。
症状:眩晕、头重且胀、胸闷泛恶、心悸、痰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本症常见于高血压Ⅱ级,眼底动脉硬化Ⅱ级,血脂偏高。
治法:健脾除湿,化痰熄风。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瘀血阻滞,脉络失活。
症状:眩晕,头痛、麻木、胸闷或痛,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或涩或细结。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Ⅱ-Ⅲ级期,常有左心室肥厚,肾脏等靶器官损害表现。
治法:活血化瘀、清肝和络。
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
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耳鸣、腰酸、健忘、肢冷、尿频或尿少或阳痿、或气促、心悸、浮肿、舌质淡、苔薄白或淡紫、脉细或结。
本症常见于高血压Ⅲ级,眼底动脉硬化Ⅱ-Ⅲ级,有严重靶器官损表现,如肾损害、肾功衰、尿毒症等。
治法:滋补肾阳、养阴调血。
方剂:右归丸加减。
2.2 西药治疗
分级降压
Ⅰ级高血压: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结合个体临床表现分型施治,暂不用降压药以保留观察。
Ⅱ级高血压:在辨证分型施治的基础上给予二联降压药,使其血压在正常达标水平,常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二次;卡托普利片12.5mg,每日二次。
Ⅲ级高血压:在辨症分型施治的基础上给予三联降压药,使其血压尽量在正常水平或稍高正常水平。常用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一次;螺内脂片2mg,每日一次;卡托普利片12.5mg,每日二次。在服用西药降压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常一日二次或三次,有条件的可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同时,还要结合血糖、血脂水平进行合理干预,以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合时合理调控血压
中西结合治疗一月后,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且长期保持较稳定状态,可偿试将Ⅱ级高血压减成一联降压。三个月或半年后血压水平稳定可摆脱西药降压干预,继续中医药辨证治疗调理。Ⅲ级高血压患者一般二个月或半年血压水平稳定后可减成二联,半年或一年后根据血压水平再行调整直至脱压治疗。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呈加速上升趋势,中医对高血压病人的辨症分型的研究很多,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随着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发病时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血压升高,而且由于降压药物的广泛应用,许多患者血压一过性控制了,但缺乏规律、持久、规范的降压治疗,血压波幅较大,这样更容易导致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患高血压病人增多且年轻化,同时多伴有人体代谢功能失调性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这些疾病按中医辨证多以痰浊、血雍、血滞为主,虚证以气虚、阴虚、阳亢为主,后致虚实夹杂,这也是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从轻到重的演变过程,临床中常以头痛、头胀、眩晕等形式出现,中医药按其独有的辨证施治方法并结合个体进行调理,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工作者去临探。
参考文献
[1]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97年6月 ISBN7-5323-4105-4/R、1084(课).
[2]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5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