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是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最基本的交际能力。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练习都安排有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由浅入深地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为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教师普遍反映苏教版教材美则美矣,却不太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实际。例如第十一册《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就过于偏向城市化、成人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拓展。如何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外,拓展课堂教学,这已经为我们教师所关注。根据在农村小学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我认为,苏教版教材使用区的口语交际拓展性教学要取得实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延伸交流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例如第二册《春天来了》交际的内容“讲给全班同学听”则提示了交际的对象,要让学生当众练说。一般的教学教师则是让学生观察图画,把自己当作图中的某个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把找到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大自然的景物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生而言,是触目所及的,但往往很多学生都没有过多的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交代学生在上学、放学或周末的时候留意路边、田野等。或者把课堂搬到教室外,引导学生观察看到的景物,发现事物的特点。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表达的兴趣。再例如第五册的《说笑话》要求学生收集几个小笑话,讲给同学们听听。这个教学内容,本来是一个很活跃的话题,然而对于我们农村小学而言,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面狭小,见识不多,说起来也异常吃力,甚至没有内容可说。这时,我们教师不妨把话题延伸开来,拓展到“你发现的有趣的事”或者“你听到的故事”……只要学生做到有话说、想说、敢说、会说,教师做好学生组织语言的向导,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好。
二、变通交流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其中一些内容偏向城市化、成人化。例如第十一册《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农村的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学生无话可说,更没了交际的兴趣。在面对这样的内容时,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通过交际,能更全面地看问题。但是,农村孩子很少过生日,即使有也是一碗寿面两个鸡蛋,根本不可能请客吃饭,倒是他们的家长在一些婚庆、佛事上大办宴席。我们不妨把话题变换一下,让学生说说曾经参加过的大宴席,进而讨论农村的这些习俗好不好。学生对这些热闹场面更是记忆犹新,更愿意用语言去表达。讨论时,学生对这些喜闻乐见的场景异常兴奋,异常活跃。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了当地资源。也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畅所欲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口语交际拓展性教学,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的口语交际话题,培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实践交流话题,发展学生的交际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在农村,方言的大量使用给学生的交际带来极大的阻碍。一部分学生在交际时出现了不会说的现象,致使说话时磕磕碰碰,词不达意。发展、规范语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短短的45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只有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如上完《购物讲价》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与爸爸、妈妈一起上市场,注意观察大人们在购买中的讨价还价,甚至自己出钱购买一件小物品。在训练《学会感谢》这个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对父母说几句感谢的话;母亲节、父亲节到来时,让学生动手做一张卡片,送上一句感谢的话。对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让他们说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这样长期训练,在生活中实践交流话题,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
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每一个学生所留恋的,也是最能激起学生说话欲望的。在我们农村,正规的儿童游乐场所几乎为零,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游园活动、班队活动、拔河比赛、接力赛、广播操比赛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如果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比如:在校运会后,我要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激烈场面说给大家听,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我能说”,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沉浸在欢乐之中。此时,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把自己最深的感受说出来,孩子们兴致勃勃,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口头能力的表达,强化了口语训练。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练习都安排有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整个小学阶段总共安排了88个训练项目,由浅入深地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为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其中,第一学段主要以看图说话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训练学生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借铅笔》、《讲童话故事》等;第二学段主要以一些生活常识内容为主,目的是训练学生在原有的口语基础上,进一步联系生活,真正把教材内容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推广普通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在我们农村,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学们惯用方言,口语不规范。一旦遇到运用书面语表达时就出现“无从说起”、“无话可说”、“语言不规范”等不良现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常有“死课”、“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 今年我校五(3)班学生均来自不同分校,其中留守儿童就占了三分之一。在第一节课老师让学生用普通话做自我介绍,大部分学生只说了“我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来自哪里?”就无法说下去了。有几个站在讲台上连“我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来自哪里?”都不能用普通话表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每周抽出一节课对该班学生进行听说训练。除此之外,还要求班上的每个学生在校园内一律用普通话交流。这项长期的训练使得口语交际的内容得到拓展,也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并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总之,苏教版教材口语交际课程给了我们新的挑战。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才能不断地從实践中研究、探索,开创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新局面。因此,我们农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交往的自信。要立足课堂教学,注意课内外结合,把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向课外延伸。要将我们农村接近大自然这种独特的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口语交际,使每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作者简介:祝彩珍,女,现年32岁,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班。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①贺州市首批教坛新秀;②昭平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③参加贺州市教学技能大赛获县一等奖、市二等奖;④参加昭平县美文朗诵比赛获二等奖;⑤6篇论文荣获市、省、国家级一、二等奖。邮编:546807;电话:15907742563;信箱:[email protected])
一、延伸交流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例如第二册《春天来了》交际的内容“讲给全班同学听”则提示了交际的对象,要让学生当众练说。一般的教学教师则是让学生观察图画,把自己当作图中的某个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把找到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大自然的景物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生而言,是触目所及的,但往往很多学生都没有过多的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交代学生在上学、放学或周末的时候留意路边、田野等。或者把课堂搬到教室外,引导学生观察看到的景物,发现事物的特点。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表达的兴趣。再例如第五册的《说笑话》要求学生收集几个小笑话,讲给同学们听听。这个教学内容,本来是一个很活跃的话题,然而对于我们农村小学而言,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面狭小,见识不多,说起来也异常吃力,甚至没有内容可说。这时,我们教师不妨把话题延伸开来,拓展到“你发现的有趣的事”或者“你听到的故事”……只要学生做到有话说、想说、敢说、会说,教师做好学生组织语言的向导,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好。
二、变通交流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
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其中一些内容偏向城市化、成人化。例如第十一册《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农村的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学生无话可说,更没了交际的兴趣。在面对这样的内容时,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通过交际,能更全面地看问题。但是,农村孩子很少过生日,即使有也是一碗寿面两个鸡蛋,根本不可能请客吃饭,倒是他们的家长在一些婚庆、佛事上大办宴席。我们不妨把话题变换一下,让学生说说曾经参加过的大宴席,进而讨论农村的这些习俗好不好。学生对这些热闹场面更是记忆犹新,更愿意用语言去表达。讨论时,学生对这些喜闻乐见的场景异常兴奋,异常活跃。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了当地资源。也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畅所欲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口语交际拓展性教学,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的口语交际话题,培养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实践交流话题,发展学生的交际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在农村,方言的大量使用给学生的交际带来极大的阻碍。一部分学生在交际时出现了不会说的现象,致使说话时磕磕碰碰,词不达意。发展、规范语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短短的45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只有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如上完《购物讲价》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与爸爸、妈妈一起上市场,注意观察大人们在购买中的讨价还价,甚至自己出钱购买一件小物品。在训练《学会感谢》这个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对父母说几句感谢的话;母亲节、父亲节到来时,让学生动手做一张卡片,送上一句感谢的话。对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让他们说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这样长期训练,在生活中实践交流话题,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发展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
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每一个学生所留恋的,也是最能激起学生说话欲望的。在我们农村,正规的儿童游乐场所几乎为零,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游园活动、班队活动、拔河比赛、接力赛、广播操比赛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如果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自然得到了提高。比如:在校运会后,我要学生把自己见到的激烈场面说给大家听,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我能说”,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沉浸在欢乐之中。此时,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把自己最深的感受说出来,孩子们兴致勃勃,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口头能力的表达,强化了口语训练。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练习都安排有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整个小学阶段总共安排了88个训练项目,由浅入深地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为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其中,第一学段主要以看图说话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训练学生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借铅笔》、《讲童话故事》等;第二学段主要以一些生活常识内容为主,目的是训练学生在原有的口语基础上,进一步联系生活,真正把教材内容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推广普通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在我们农村,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学们惯用方言,口语不规范。一旦遇到运用书面语表达时就出现“无从说起”、“无话可说”、“语言不规范”等不良现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常有“死课”、“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 今年我校五(3)班学生均来自不同分校,其中留守儿童就占了三分之一。在第一节课老师让学生用普通话做自我介绍,大部分学生只说了“我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来自哪里?”就无法说下去了。有几个站在讲台上连“我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来自哪里?”都不能用普通话表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每周抽出一节课对该班学生进行听说训练。除此之外,还要求班上的每个学生在校园内一律用普通话交流。这项长期的训练使得口语交际的内容得到拓展,也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并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总之,苏教版教材口语交际课程给了我们新的挑战。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才能不断地從实践中研究、探索,开创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新局面。因此,我们农村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交往的自信。要立足课堂教学,注意课内外结合,把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向课外延伸。要将我们农村接近大自然这种独特的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口语交际,使每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作者简介:祝彩珍,女,现年32岁,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班。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①贺州市首批教坛新秀;②昭平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③参加贺州市教学技能大赛获县一等奖、市二等奖;④参加昭平县美文朗诵比赛获二等奖;⑤6篇论文荣获市、省、国家级一、二等奖。邮编:546807;电话:15907742563;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