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有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呢?做到以下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1.语言富有诱惑力——使学生愿意听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课堂“活”的标志之一。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即使他很有才华和灵气,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应具备以下特点:
1.1丰富性: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或启迪;
1.2简洁性:语言精炼,不讲废话;
1.3条理性:逻辑性强,不颠三倒四,条目清晰,不混沌不清;
1.4形象性:语言多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
1.5趣味性:吉尔伯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要使语言有意趣,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幽默感。
此外,还有注意,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富有感情,注意跟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2.问题具有吸引力—─使学生愿意想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课堂活跃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3.活动具有驱动力—─使学生愿意说和做
学生积极有效地动口、动手,是课堂活跃的主要标志。要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起来。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科学实验课张仲彦
(陕西省略阳县乐素河镇中心小学陕西略阳724309) 小学《科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是可操作性。要想上好科学课,教师除了认真研读《课标》,深钻教材,尤其要指导学生做好各种实验。我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对如何上好一堂科学实验课有了些肤浅的认识,今以《水和食用盐的分离》教学为例谈谈浅显的体会。
1.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为实验打好基础
我在给四年级上《水和食用盐的分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已经溶解在水中的食用盐分离出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用太阳晒的方法,”有的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水分蒸发掉,剩下的就是盐粒了。”我顺势向学生揭示今天的教学任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水中的食用盐。接着我又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加热实验器材——酒精灯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我告诉他们:“酒精灯的结构分为灯座、灯身、灯芯和灯罩。在使用酒精灯前要往灯里添上酒精,不要添得太多,加到灯内三分之一处就可以了,要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再用酒精灯的外烟给物体加热。实验完毕要用灯罩灭掉灯上的火焰,千万不能用嘴去吹。”
学生了解了酒精灯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我让课代表演示了一次,同学们觉得这个方法还真灵,人人脸上都流露出了获得知识的笑容。只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实验教学才能正常进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实验时认真指导学生按步骤去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俗话说:“耳闻不如一见,见面不如实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是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关键所在。实验开始了,我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配制约2毫升的食盐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再把蒸发皿放到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然后把酒精灯点燃放入石棉网下给蒸发皿加热。同学们瞪着好奇的眼睛盯着蒸发皿,大约10分钟以后,蒸发皿内的水分全部蒸发掉,出现一些白色小颗粒。我让学生灭掉酒精灯,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内的物质,同学们惊异地发现那些白色颗粒真的就是食用盐。
接着,我又给每组学生分发了《实验报告单》,要求他们合作讨论把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如实的填写在报告单内。
3.实验后及时总结汇报,做好知识拓展
学生做完实验,我要求学生谈实验收获,做好知识的拓展延伸,引发学生钻研科学知识的兴趣。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谈感受,说体会。“水和食用盐的分离”实验,使学生明白了用加热让水分蒸发的方法可以把已经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的科学道理。
最后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我们吃的盐是怎么得来的?”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海水晒盐”的历史。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查资料等方法,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对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培养学生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只有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努力激活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实验器材真正发挥服务于教学的作用,科学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科学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语言富有诱惑力——使学生愿意听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课堂“活”的标志之一。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即使他很有才华和灵气,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应具备以下特点:
1.1丰富性: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或启迪;
1.2简洁性:语言精炼,不讲废话;
1.3条理性:逻辑性强,不颠三倒四,条目清晰,不混沌不清;
1.4形象性:语言多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
1.5趣味性:吉尔伯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要使语言有意趣,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幽默感。
此外,还有注意,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富有感情,注意跟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2.问题具有吸引力—─使学生愿意想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课堂活跃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3.活动具有驱动力—─使学生愿意说和做
学生积极有效地动口、动手,是课堂活跃的主要标志。要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起来。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科学实验课张仲彦
(陕西省略阳县乐素河镇中心小学陕西略阳724309) 小学《科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是可操作性。要想上好科学课,教师除了认真研读《课标》,深钻教材,尤其要指导学生做好各种实验。我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对如何上好一堂科学实验课有了些肤浅的认识,今以《水和食用盐的分离》教学为例谈谈浅显的体会。
1.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器材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为实验打好基础
我在给四年级上《水和食用盐的分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已经溶解在水中的食用盐分离出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用太阳晒的方法,”有的说“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水分蒸发掉,剩下的就是盐粒了。”我顺势向学生揭示今天的教学任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水中的食用盐。接着我又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加热实验器材——酒精灯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我告诉他们:“酒精灯的结构分为灯座、灯身、灯芯和灯罩。在使用酒精灯前要往灯里添上酒精,不要添得太多,加到灯内三分之一处就可以了,要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再用酒精灯的外烟给物体加热。实验完毕要用灯罩灭掉灯上的火焰,千万不能用嘴去吹。”
学生了解了酒精灯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我让课代表演示了一次,同学们觉得这个方法还真灵,人人脸上都流露出了获得知识的笑容。只有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实验教学才能正常进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实验时认真指导学生按步骤去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俗话说:“耳闻不如一见,见面不如实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是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关键所在。实验开始了,我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配制约2毫升的食盐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再把蒸发皿放到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然后把酒精灯点燃放入石棉网下给蒸发皿加热。同学们瞪着好奇的眼睛盯着蒸发皿,大约10分钟以后,蒸发皿内的水分全部蒸发掉,出现一些白色小颗粒。我让学生灭掉酒精灯,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内的物质,同学们惊异地发现那些白色颗粒真的就是食用盐。
接着,我又给每组学生分发了《实验报告单》,要求他们合作讨论把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如实的填写在报告单内。
3.实验后及时总结汇报,做好知识拓展
学生做完实验,我要求学生谈实验收获,做好知识的拓展延伸,引发学生钻研科学知识的兴趣。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谈感受,说体会。“水和食用盐的分离”实验,使学生明白了用加热让水分蒸发的方法可以把已经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的科学道理。
最后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我们吃的盐是怎么得来的?”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海水晒盐”的历史。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查资料等方法,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对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培养学生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只有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努力激活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实验器材真正发挥服务于教学的作用,科学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科学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