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13.6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区域活动材料层次投放的实践研究,能让孩子充分满足自己的兴趣,展示自己的强项,发展自己的个性,建构自我认知。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我园在教师中开展了关于区域材料层次投放的教研活动,下面是以玩具“绷图形”为例开展的区域材料层次投放的策略探讨。
玩具简介
“绷图形”是投放在中班科学区的低结构玩具,材料有:订有工字钉的pvc板、小皮圈若干。
玩具的玩法:
取出小皮圈,在订有工字钉的pvc板上用皮圈绷出不同几何图形,并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第一次材料投放
(一)孩子的操作情况:
杜子莹的探究:她来到在科学区,在橱柜里看到了有工字钉的pvc板和小皮圈,把材料拿到了桌面,从盒子中取了一个皮圈,开始绷图形。她拿了一个皮圈挂在1个钉子上,然后横着跨过几个工字钉,把皮圈拉到了一定的长度,挂在最右边的1个工字钉上,接着又拿了一个皮圈竖着从上到下拉着套在了工字钉上,就这样,横着、竖着、斜着,一会儿小皮圈互相叠加、交叉重叠在一起,方形?三角?五角星?看不出是什么图形,她左看看、右看看,觉得无趣就离开了。
王子诺的探究:他看到桌子上的拼板,过来拿起板子看了看,然后把板子放到桌子上,他想从板子上将皮圈拿下来,由于皮筋叠加的太多了,而且相互交错着,一不小心,就将1个工字钉拔了出来,他赶紧喊:老师,老师,钉子拔出来了。”
(二)教师的思考:
1.让游戏材料留住孩子。
绷图形是孩子乐于玩的游戏,但由于老师提供的材料少而单一,且没有明确的目标预设,孩子随意交错叠加,导致绷出的图样无规律,与孩子对图形的认知不能对接,孩子左看看、右看看,无趣的离开了。无目标预设的游戏材料,不能提升孩子的能力水平,所以,老师要关注孩子的需求,让材料真正留住孩子。
2.关注材料的安全与准确。
钉子拔出来了,反映出游戏操作板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欠缺。在拉扯小皮圈时工字钉会被拔出来,对于幼儿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游戏中不允许出现危害幼儿身体的物品。且工字钉如果被拔出后,幼儿很难准确的订回原来位置,距离不准确会影响图形在绷的过程中的标准性,必须将pvc板换成不能拔出的安全材料。其次,工字钉之间原本没有准确测量位置,有偏差,距离不标准,这样会使幼儿绷出的几何图形不标准,误导幼儿对图形的认知。
3. 追随孩子的兴趣需要。
王子诺想把皮圈拿下来,说明他有拼图的欲望和想法,老师要及时的关注,给予材料的积极支持,追随孩子的兴趣点,让他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为他提供参与游戏的可能和动能。
(三)调适材料:
考虑三个方面:
1.操作板。考虑到材料的安全性,将带工字钉的pvc板换成木板,木板上两个小木钉之间距离测量标准且相等,摒弃了工字钉子被拔出的弊端。
2.材料。提供多种能够绷图形的材料,让孩子体验蹦出不同图形的乐趣。如:毛线、丝带、鞋带等,进一步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促进手、眼、脑的协调性;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为孩子提供辅助材料如:弹珠等。
3.图例。《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4—5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为孩子提供拼搭图形的图例,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认识图形、操作绷图。图例是幼儿在操作时平面上的图形范例,幼儿可以先观察图例,在观察中寻找一定的规律,从而达成目标。
第二次材料投放
(一)孩子的操作情况:
孙佳怡的探究:活动一开始,孙佳怡先打开图例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她一边翻一边说:“大树是我喜欢的,房子也是我喜欢的。”最后她决定要在木板上用小皮圈绷出选好的图案。只见她不紧不慢的绷皮圈,错了又拆下来重新绷,边绷边琢磨怎样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由于树有圆形的,她试了好几次,都无法绷出圆形,最后只好绷了一棵三角形奇怪的树,还说:“好奇怪呀,真难看。”
郭宸乐子的探究:他边拿彩色毛线边说:“黄颜色好看,我喜欢。”随即抽出一根黄颜色毛线,扯了一番后说:“对了!我可以用这条毛线绕一个小朋友。”然后他开始用毛线绕图形,但是越绕越不能接近小朋友的形状,他的眉头都皱了起来。他便打开旁边的图例,翻到了雪人那一页,觉得雪人比较有意思,于是照着图例创作起来。但是再怎么绕都绕不成一个圆形,毛线不停地滑脱,在反复缠绕下,他绕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像房子一样的雪人,他有点不开心,生气的拍了一下桌子。
刘安陈的探究:他拿起毛线和小皮圈看了看又放下。然后又看了看旁边放的图例,他一页一页的翻看,停到有迷宫的一页说:“毛线比较长,可以设计这个拐来拐去的迷宮。”他拿出了几条毛线开始实施了。但是毛线不断的滑脱,他要反复去缠绕,这头刚固定好,轻轻一拽,那头又滑脱了。他非常生气,撅着嘴说“拐弯怎么拐不成呀,真气人!”最后他将毛线拆下来,换成用皮筋。他照着图例用皮筋设计一条条的路,一会儿一个迷宫绷好了,他开心的将小弹珠从入口放进去,板子侧着、斜着调整,方便滚珠顺着迷宫的路线从出口滚出来,玩了好多遍,都不愿意放下来。
(二)教師的思考:
1.肯定图例的导向作用。
三个孩子都能根据各自需要寻求了图例的帮助。孙怡对书籍的结构有经验,能非常明确的从图例中选择喜欢的图案进行拼图。郭辰乐孜有主动探究和丰富的形象力,手脑眼相结合为达成目标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当理想与现实无法达成一致时,他开始寻求帮助—看图例,以帮助目标的达成。刘安陈对两种材料的不熟悉,使得他举棋不定,发现了图例,有了目标,但尝试用毛线失败,主动替换材料后依然以图例为导向,从而取得了成功,图例为成功提供了可能。
2.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孙佳怡自信、坚持,相信自己肯定能够完成,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学习品质。郭辰乐孜有想法,有行动,由于材料的原因导致目的未达成,渴望成功而不开心、生气的拍了一下桌子,宣泄自己的不满。刘安陈具有爱钻研、善动脑和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出现困难时有自己解决的方法,不甘放弃,寻求成功路径,在自我验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给与孩子成功的支持。
针对孙佳怡由于材料的原因导致目的未达成,对操作产生了怀疑,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暴露出操作版的缺陷,工字钉的有序排列对绷圆形、扇形等存在阻碍的弊端,孩子不能绷出画面丰富的多种图形,可考虑操作版的调适,以支持孩子自由创作发挥。郭辰乐孜则在于操作板和毛线的双重困扰,毛线不断的滑脱,不好固定,反复去缠绕,没有成功,表现出不耐烦,生气的拍桌子,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说明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有强烈的挫败感。可将毛线换成易于固定的材料,为孩子成功提供理想的材料支持。
(三 )调适材料:
考虑三个方面:
1.操作板:木板与pvc板配合使用。木板只考虑到了幼儿使用材料的安全性与绷出图形的准确性,却未考虑到木板上小木钉是固定的,只能绷出两点间直线与斜线,无法绷出圆形和弧形。限制了幼儿对部分几何图形的认知,也限制了图例中示范图形的应用性。在投放材料时教师不应该有“高控”心理,这样不利于幼儿自由发挥。pvc板上面虽然带有令人担心的工字钉,但是并不能因其缺点而忽略了它所有的优势,可以在成人监护下玩带有工字钉的pvc板。对于两个工字钉之间距离的准确性问题上,可以测量准确,画上方格,再订上工字钉。木板正面是距离相等且固定的短木钉,背面用胶粘上一个没有工字钉的pvc板,幼儿可以在背面自由发挥创造拼搭几何图形(pvc板正反两面与木板设计相同)。
2.材料:将毛线换成细匝丝。由于木板上的木钉较短,幼儿用毛线绷几何图形时,毛线始端和末端无法固定在短木钉上,导致操作时毛线容易从短木钉上滑脱,幼儿需要不停返工,会使幼儿失去耐心与自信。而细匝丝可以缠绕在短木钉上不会滑脱,也比毛线更容易固定。
3.图例:在图例中添加色彩鲜艳的基本几何图形为幼儿提供参考和想象,增加几何图形小模板,以帮助幼儿很快拼出组合图形,体验成就感和激发游戏的兴趣。然后将拼好的图形在木板(pvc板)背面用工字钉订出轮廓,定好轮廓后拿掉小模板,然后再用小皮圈绷出图形,实现了点、线、面的层层递进与升华。
第三种材料投放
(一)孩子的操作情况操作:
霍舒帆和王子诺的探究:区域活动一开始,霍舒帆和王子诺来到科学区,选择了小皮圈绷图形。在听完老师的游戏规则讲解以后,他们表现出对绷图形的极大兴趣,赶快将几何图形小模板的盒子打开后放在一边,打开小皮圈的盒子,一人拿到一个板子。王子诺先摸了摸木板(pvc板)正面,然后又转到背面观察。霍舒帆刚开始只是看着没有任何行动,但过了一会也学着王子诺的样子翻来翻去的看,终于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对王子诺说:“两面是不一样的。”王子诺说:“对!两面不一样。我以前在这一面(正面)绷过图形,今天我要在没有工字订的这面(背面)设计自己的作品。”霍舒帆也同意王子诺的想法,于是他们一起翻到背面创作起来。
只见霍舒帆和王子诺在几何图形小模板里面选出了几块自己需要的图形,然后开始在PVC板(木板)背面拼了起来。霍舒帆说自己想要拼一个小船,边拼边换几何小模板,直到选出自己满意的几何图形,拼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为止。王子诺说他最喜欢大树,他要拼出不一样的几棵树。他也在选择自己需要的几何图形小模板,还说要把颜色都拼成不一样的。大概过了一段时间,拼好后他们互相看了看对方的作品,会心的笑了笑,王子诺说:“哇!快看!我拼的大树!”霍舒帆说:“我拼的小帆船。”然后王子诺说:“这里有工字钉,让我们来订边边吧!希望能够成功”,霍舒帆附和着:好、好、好。“于是他们用工字钉沿着拼好的图形订出作品的轮廓,订的时候特别小心、认真。王子诺边订边说:“要小心一点,千万不要把我们的手指头给扎喽。”订好图形轮廓后,小心翼翼的取掉几何小模板,最后用小皮圈绷出了一副美丽的几何图形组合画。霍舒帆开心的说:“耶!完成了!老师快看看我们绷的图形!”
(二)教师思考:
1.材料让孩子变得生动。
丰富的材料给我们呈现出生动的画面,王子诺思维敏锐、敢于创新、见解独到,关心同伴;霍舒帆善于学习、想法独特,勇于探索、自主自信。孩子们正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促使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及良好的秩序和合作精神的形成,进而促进想象、创造、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这正是游戏材料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后期要为孩子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材料。
2.游戏使孩子思维奇妙。
霍舒帆开心的说:“老师快看看我们绷的图形!”。说明孩子有较强的成就感,希望得到教师与同伴的赞赏和认同。孩子对自己的接受和认可是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游戏促使孩子积极活动,体验快乐。
3.关爱感受温情暖暖。
“要小心一点,千万不要把我们的手指头给扎喽”。说明王子诺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在知道保护自己的同时能够友好关爱伙伴,表现出了良好的社会性的发展,向我们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暖暖温情,这正是当下社会中人们渴望的关心与爱。谁说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关爱,孩子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这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三)调适材料:
考虑三个方面:
1.操做板。在我们看来有安全隐患的工字钉pvc板,恰恰为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供了机会,在不伤到自己的同时关爱小伙伴,表现出了友好的同伴关系。而第一次原材料的改进中舍弃pvc板,属于教师的过度“高控”,实际情况是,在没有教师监护下幼儿自己也能够安全保护自己。而因為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善于自己动手拼图订轮廓,只会在现有工字钉有格子的板子上直接绷出图例中的图案。所以让幼儿依据自己能力自由选择绷图方式,能够吸引幼儿操作兴趣。
2.材料:针对pvc板中绷图形的绳子,老师为孩子提供不同材质的材料供幼儿选择、探索、尝试,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在今后为有效利用多变操作板,教师也要分层提供不同材质和能力水平的材料,如:图形彩色折纸、塑料蘑菇钉、图形卡片、树叶等供孩子们练习拼图。
3.圖例。图例的导向性为孩子游戏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一部分思维活跃的孩子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让孩子根据自身发展水平,自由选择或舍弃图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给予孩子自由创作和发挥的机会。可多提供合作材料,提倡合作游戏,引导幼儿强弱组合,发挥同伴互动作用,促进良好社会性的发展。
这次教研,老师们以一个玩具为例,通过观察发掘区域游戏载体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策略,从而为孩子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在努力促成主题目标达成的同时,最大化的发挥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当然,一次研修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和思考,这正是我们老师正在做的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动心看儿童、用心做教师、走心成教育。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区域活动材料层次投放的实践研究,能让孩子充分满足自己的兴趣,展示自己的强项,发展自己的个性,建构自我认知。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我园在教师中开展了关于区域材料层次投放的教研活动,下面是以玩具“绷图形”为例开展的区域材料层次投放的策略探讨。
玩具简介
“绷图形”是投放在中班科学区的低结构玩具,材料有:订有工字钉的pvc板、小皮圈若干。
玩具的玩法:
取出小皮圈,在订有工字钉的pvc板上用皮圈绷出不同几何图形,并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第一次材料投放
(一)孩子的操作情况:
杜子莹的探究:她来到在科学区,在橱柜里看到了有工字钉的pvc板和小皮圈,把材料拿到了桌面,从盒子中取了一个皮圈,开始绷图形。她拿了一个皮圈挂在1个钉子上,然后横着跨过几个工字钉,把皮圈拉到了一定的长度,挂在最右边的1个工字钉上,接着又拿了一个皮圈竖着从上到下拉着套在了工字钉上,就这样,横着、竖着、斜着,一会儿小皮圈互相叠加、交叉重叠在一起,方形?三角?五角星?看不出是什么图形,她左看看、右看看,觉得无趣就离开了。
王子诺的探究:他看到桌子上的拼板,过来拿起板子看了看,然后把板子放到桌子上,他想从板子上将皮圈拿下来,由于皮筋叠加的太多了,而且相互交错着,一不小心,就将1个工字钉拔了出来,他赶紧喊:老师,老师,钉子拔出来了。”
(二)教师的思考:
1.让游戏材料留住孩子。
绷图形是孩子乐于玩的游戏,但由于老师提供的材料少而单一,且没有明确的目标预设,孩子随意交错叠加,导致绷出的图样无规律,与孩子对图形的认知不能对接,孩子左看看、右看看,无趣的离开了。无目标预设的游戏材料,不能提升孩子的能力水平,所以,老师要关注孩子的需求,让材料真正留住孩子。
2.关注材料的安全与准确。
钉子拔出来了,反映出游戏操作板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欠缺。在拉扯小皮圈时工字钉会被拔出来,对于幼儿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游戏中不允许出现危害幼儿身体的物品。且工字钉如果被拔出后,幼儿很难准确的订回原来位置,距离不准确会影响图形在绷的过程中的标准性,必须将pvc板换成不能拔出的安全材料。其次,工字钉之间原本没有准确测量位置,有偏差,距离不标准,这样会使幼儿绷出的几何图形不标准,误导幼儿对图形的认知。
3. 追随孩子的兴趣需要。
王子诺想把皮圈拿下来,说明他有拼图的欲望和想法,老师要及时的关注,给予材料的积极支持,追随孩子的兴趣点,让他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为他提供参与游戏的可能和动能。
(三)调适材料:
考虑三个方面:
1.操作板。考虑到材料的安全性,将带工字钉的pvc板换成木板,木板上两个小木钉之间距离测量标准且相等,摒弃了工字钉子被拔出的弊端。
2.材料。提供多种能够绷图形的材料,让孩子体验蹦出不同图形的乐趣。如:毛线、丝带、鞋带等,进一步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促进手、眼、脑的协调性;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为孩子提供辅助材料如:弹珠等。
3.图例。《纲要》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4—5岁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为孩子提供拼搭图形的图例,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认识图形、操作绷图。图例是幼儿在操作时平面上的图形范例,幼儿可以先观察图例,在观察中寻找一定的规律,从而达成目标。
第二次材料投放
(一)孩子的操作情况:
孙佳怡的探究:活动一开始,孙佳怡先打开图例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她一边翻一边说:“大树是我喜欢的,房子也是我喜欢的。”最后她决定要在木板上用小皮圈绷出选好的图案。只见她不紧不慢的绷皮圈,错了又拆下来重新绷,边绷边琢磨怎样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由于树有圆形的,她试了好几次,都无法绷出圆形,最后只好绷了一棵三角形奇怪的树,还说:“好奇怪呀,真难看。”
郭宸乐子的探究:他边拿彩色毛线边说:“黄颜色好看,我喜欢。”随即抽出一根黄颜色毛线,扯了一番后说:“对了!我可以用这条毛线绕一个小朋友。”然后他开始用毛线绕图形,但是越绕越不能接近小朋友的形状,他的眉头都皱了起来。他便打开旁边的图例,翻到了雪人那一页,觉得雪人比较有意思,于是照着图例创作起来。但是再怎么绕都绕不成一个圆形,毛线不停地滑脱,在反复缠绕下,他绕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像房子一样的雪人,他有点不开心,生气的拍了一下桌子。
刘安陈的探究:他拿起毛线和小皮圈看了看又放下。然后又看了看旁边放的图例,他一页一页的翻看,停到有迷宫的一页说:“毛线比较长,可以设计这个拐来拐去的迷宮。”他拿出了几条毛线开始实施了。但是毛线不断的滑脱,他要反复去缠绕,这头刚固定好,轻轻一拽,那头又滑脱了。他非常生气,撅着嘴说“拐弯怎么拐不成呀,真气人!”最后他将毛线拆下来,换成用皮筋。他照着图例用皮筋设计一条条的路,一会儿一个迷宫绷好了,他开心的将小弹珠从入口放进去,板子侧着、斜着调整,方便滚珠顺着迷宫的路线从出口滚出来,玩了好多遍,都不愿意放下来。
(二)教師的思考:
1.肯定图例的导向作用。
三个孩子都能根据各自需要寻求了图例的帮助。孙怡对书籍的结构有经验,能非常明确的从图例中选择喜欢的图案进行拼图。郭辰乐孜有主动探究和丰富的形象力,手脑眼相结合为达成目标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当理想与现实无法达成一致时,他开始寻求帮助—看图例,以帮助目标的达成。刘安陈对两种材料的不熟悉,使得他举棋不定,发现了图例,有了目标,但尝试用毛线失败,主动替换材料后依然以图例为导向,从而取得了成功,图例为成功提供了可能。
2.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孙佳怡自信、坚持,相信自己肯定能够完成,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学习品质。郭辰乐孜有想法,有行动,由于材料的原因导致目的未达成,渴望成功而不开心、生气的拍了一下桌子,宣泄自己的不满。刘安陈具有爱钻研、善动脑和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出现困难时有自己解决的方法,不甘放弃,寻求成功路径,在自我验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给与孩子成功的支持。
针对孙佳怡由于材料的原因导致目的未达成,对操作产生了怀疑,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暴露出操作版的缺陷,工字钉的有序排列对绷圆形、扇形等存在阻碍的弊端,孩子不能绷出画面丰富的多种图形,可考虑操作版的调适,以支持孩子自由创作发挥。郭辰乐孜则在于操作板和毛线的双重困扰,毛线不断的滑脱,不好固定,反复去缠绕,没有成功,表现出不耐烦,生气的拍桌子,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说明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有强烈的挫败感。可将毛线换成易于固定的材料,为孩子成功提供理想的材料支持。
(三 )调适材料:
考虑三个方面:
1.操作板:木板与pvc板配合使用。木板只考虑到了幼儿使用材料的安全性与绷出图形的准确性,却未考虑到木板上小木钉是固定的,只能绷出两点间直线与斜线,无法绷出圆形和弧形。限制了幼儿对部分几何图形的认知,也限制了图例中示范图形的应用性。在投放材料时教师不应该有“高控”心理,这样不利于幼儿自由发挥。pvc板上面虽然带有令人担心的工字钉,但是并不能因其缺点而忽略了它所有的优势,可以在成人监护下玩带有工字钉的pvc板。对于两个工字钉之间距离的准确性问题上,可以测量准确,画上方格,再订上工字钉。木板正面是距离相等且固定的短木钉,背面用胶粘上一个没有工字钉的pvc板,幼儿可以在背面自由发挥创造拼搭几何图形(pvc板正反两面与木板设计相同)。
2.材料:将毛线换成细匝丝。由于木板上的木钉较短,幼儿用毛线绷几何图形时,毛线始端和末端无法固定在短木钉上,导致操作时毛线容易从短木钉上滑脱,幼儿需要不停返工,会使幼儿失去耐心与自信。而细匝丝可以缠绕在短木钉上不会滑脱,也比毛线更容易固定。
3.图例:在图例中添加色彩鲜艳的基本几何图形为幼儿提供参考和想象,增加几何图形小模板,以帮助幼儿很快拼出组合图形,体验成就感和激发游戏的兴趣。然后将拼好的图形在木板(pvc板)背面用工字钉订出轮廓,定好轮廓后拿掉小模板,然后再用小皮圈绷出图形,实现了点、线、面的层层递进与升华。
第三种材料投放
(一)孩子的操作情况操作:
霍舒帆和王子诺的探究:区域活动一开始,霍舒帆和王子诺来到科学区,选择了小皮圈绷图形。在听完老师的游戏规则讲解以后,他们表现出对绷图形的极大兴趣,赶快将几何图形小模板的盒子打开后放在一边,打开小皮圈的盒子,一人拿到一个板子。王子诺先摸了摸木板(pvc板)正面,然后又转到背面观察。霍舒帆刚开始只是看着没有任何行动,但过了一会也学着王子诺的样子翻来翻去的看,终于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对王子诺说:“两面是不一样的。”王子诺说:“对!两面不一样。我以前在这一面(正面)绷过图形,今天我要在没有工字订的这面(背面)设计自己的作品。”霍舒帆也同意王子诺的想法,于是他们一起翻到背面创作起来。
只见霍舒帆和王子诺在几何图形小模板里面选出了几块自己需要的图形,然后开始在PVC板(木板)背面拼了起来。霍舒帆说自己想要拼一个小船,边拼边换几何小模板,直到选出自己满意的几何图形,拼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为止。王子诺说他最喜欢大树,他要拼出不一样的几棵树。他也在选择自己需要的几何图形小模板,还说要把颜色都拼成不一样的。大概过了一段时间,拼好后他们互相看了看对方的作品,会心的笑了笑,王子诺说:“哇!快看!我拼的大树!”霍舒帆说:“我拼的小帆船。”然后王子诺说:“这里有工字钉,让我们来订边边吧!希望能够成功”,霍舒帆附和着:好、好、好。“于是他们用工字钉沿着拼好的图形订出作品的轮廓,订的时候特别小心、认真。王子诺边订边说:“要小心一点,千万不要把我们的手指头给扎喽。”订好图形轮廓后,小心翼翼的取掉几何小模板,最后用小皮圈绷出了一副美丽的几何图形组合画。霍舒帆开心的说:“耶!完成了!老师快看看我们绷的图形!”
(二)教师思考:
1.材料让孩子变得生动。
丰富的材料给我们呈现出生动的画面,王子诺思维敏锐、敢于创新、见解独到,关心同伴;霍舒帆善于学习、想法独特,勇于探索、自主自信。孩子们正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促使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及良好的秩序和合作精神的形成,进而促进想象、创造、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这正是游戏材料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后期要为孩子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材料。
2.游戏使孩子思维奇妙。
霍舒帆开心的说:“老师快看看我们绷的图形!”。说明孩子有较强的成就感,希望得到教师与同伴的赞赏和认同。孩子对自己的接受和认可是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游戏促使孩子积极活动,体验快乐。
3.关爱感受温情暖暖。
“要小心一点,千万不要把我们的手指头给扎喽”。说明王子诺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在知道保护自己的同时能够友好关爱伙伴,表现出了良好的社会性的发展,向我们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暖暖温情,这正是当下社会中人们渴望的关心与爱。谁说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关爱,孩子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这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三)调适材料:
考虑三个方面:
1.操做板。在我们看来有安全隐患的工字钉pvc板,恰恰为孩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供了机会,在不伤到自己的同时关爱小伙伴,表现出了友好的同伴关系。而第一次原材料的改进中舍弃pvc板,属于教师的过度“高控”,实际情况是,在没有教师监护下幼儿自己也能够安全保护自己。而因為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善于自己动手拼图订轮廓,只会在现有工字钉有格子的板子上直接绷出图例中的图案。所以让幼儿依据自己能力自由选择绷图方式,能够吸引幼儿操作兴趣。
2.材料:针对pvc板中绷图形的绳子,老师为孩子提供不同材质的材料供幼儿选择、探索、尝试,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在今后为有效利用多变操作板,教师也要分层提供不同材质和能力水平的材料,如:图形彩色折纸、塑料蘑菇钉、图形卡片、树叶等供孩子们练习拼图。
3.圖例。图例的导向性为孩子游戏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对一部分思维活跃的孩子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让孩子根据自身发展水平,自由选择或舍弃图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给予孩子自由创作和发挥的机会。可多提供合作材料,提倡合作游戏,引导幼儿强弱组合,发挥同伴互动作用,促进良好社会性的发展。
这次教研,老师们以一个玩具为例,通过观察发掘区域游戏载体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策略,从而为孩子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在努力促成主题目标达成的同时,最大化的发挥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当然,一次研修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和思考,这正是我们老师正在做的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动心看儿童、用心做教师、走心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