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和动力,是一个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了解民族地区学生的情感特征、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情感 爱心 认同 激励
情感是人作为高级动物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对某一事物的爱与恨、喜与厌等,都是人们对事物的情感认同。对于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心理认同。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在学习上,在对待不同的课程时会有着不同的情感认同。有些同学也许比较喜欢数学、物理或化学等理科性科目,而有些同学则可能更喜欢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文科性科目,甚至有个别学生也有可能对课程都不怎么喜欢,而是喜爱那些足球、篮球等运动性的课程。学生对不同课程的情感认同往往跟他们的课程学习效果有着必然联系,在心理上他们比较认同的科目,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兴趣也比较浓厚;而那些他们在心理上不怎么认同,甚至是比较讨厌的科目,成绩一般比较差,成绩也相对不理想。因此,如何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开展好情感教育,做好学生的情感导向,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和喜爱我们的数学课,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已经在西藏工作多年的数学教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民族地区学生的情感特征
根据我的经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所教学生的数学成绩,需要我们找准关键,这个关键就是学生本人对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因为任何事情的发展,内因都是最根本、起决定性的因素,而外因则只是次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老师的教说到底只是外因。因此,我们首先要在内因上下功夫,就是要情感上激发学生本人对数学课的认同感,让他们自我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性、有用性,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情趣。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心理特征。从我的经历来看,自从大学毕业,我就一直耕耘在教学一线。由于所在学校地处西藏,我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藏族学生,这些学生除了具备和内地学生一样天真可爱的特征外,更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淳朴,善良,特别好动,相对而言,却对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往往比较低。我根据他们的民族情感和心理特征,及时因势利导,让学生逐渐喜欢上了数学课,并进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1. 动之以请,引导学生对数学课的情感认同
在教学中,我不时地发现,有些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对某一科目的学习特别感兴趣,很认真,成绩也不差。当问及原因时,他们给出的答案则很简单:那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因为认同这位老师的为人处世或教学风格而喜欢上了这门课程。
而要想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自己,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真心关爱自己的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关注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他们偶尔的调皮和不驯,作为教师应怀着一种长者的宽容之心。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就不愁得不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并喜欢上我们的数学课。
2. 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我还经常用到的一种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将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设置情景。这一方法在实践中效果明显。
在西藏,与内地学生相比,相对而言文化基础是要差一些,很多学生对数学等理科性科目缺少正确认识,甚至存在一种畏惧心理。但只要我们把那些抽象、深奥的公式,看似复杂的推理过程尽可能讲得通俗易懂,最大可能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能在心理上获得学生的认同。因为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并不是那么的神秘可怕,而能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有助于人们的生活。
3. 多用激励措施积极评价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习惯了用批评的话语来评价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是否对这种已经成为习惯的方法产生过质疑?对于学生的错误,批评固然有它的效果,但如果我们当老师的一贯用批评,效果则不一定很好。特别是当我们用一些过于严厉和刺激性的话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时,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我认为应该少用些批评,而多一些鼓励,耐心地和学生一起寻找和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他们的进步,则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更利于学生对老师帮其成长的行为产生情感认同,更让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上海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郑毓信. 数学教育:动态与省思[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周春荔. 数学教育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邵光华.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丁国忠. 让情境拥有“数学”的脊梁[J]. 人民教育,2006(8).
[6]陈焕斌. 例说数学教师的数学理解[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1).
【关键词】情感 爱心 认同 激励
情感是人作为高级动物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对某一事物的爱与恨、喜与厌等,都是人们对事物的情感认同。对于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心理认同。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在学习上,在对待不同的课程时会有着不同的情感认同。有些同学也许比较喜欢数学、物理或化学等理科性科目,而有些同学则可能更喜欢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文科性科目,甚至有个别学生也有可能对课程都不怎么喜欢,而是喜爱那些足球、篮球等运动性的课程。学生对不同课程的情感认同往往跟他们的课程学习效果有着必然联系,在心理上他们比较认同的科目,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兴趣也比较浓厚;而那些他们在心理上不怎么认同,甚至是比较讨厌的科目,成绩一般比较差,成绩也相对不理想。因此,如何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开展好情感教育,做好学生的情感导向,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同和喜爱我们的数学课,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已经在西藏工作多年的数学教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民族地区学生的情感特征
根据我的经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所教学生的数学成绩,需要我们找准关键,这个关键就是学生本人对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因为任何事情的发展,内因都是最根本、起决定性的因素,而外因则只是次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老师的教说到底只是外因。因此,我们首先要在内因上下功夫,就是要情感上激发学生本人对数学课的认同感,让他们自我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性、有用性,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情趣。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心理特征。从我的经历来看,自从大学毕业,我就一直耕耘在教学一线。由于所在学校地处西藏,我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藏族学生,这些学生除了具备和内地学生一样天真可爱的特征外,更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淳朴,善良,特别好动,相对而言,却对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往往比较低。我根据他们的民族情感和心理特征,及时因势利导,让学生逐渐喜欢上了数学课,并进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1. 动之以请,引导学生对数学课的情感认同
在教学中,我不时地发现,有些学生喜欢某一门课,对某一科目的学习特别感兴趣,很认真,成绩也不差。当问及原因时,他们给出的答案则很简单:那是因为他们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因为认同这位老师的为人处世或教学风格而喜欢上了这门课程。
而要想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自己,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真心关爱自己的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关注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他们偶尔的调皮和不驯,作为教师应怀着一种长者的宽容之心。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就不愁得不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并喜欢上我们的数学课。
2. 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我还经常用到的一种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将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设置情景。这一方法在实践中效果明显。
在西藏,与内地学生相比,相对而言文化基础是要差一些,很多学生对数学等理科性科目缺少正确认识,甚至存在一种畏惧心理。但只要我们把那些抽象、深奥的公式,看似复杂的推理过程尽可能讲得通俗易懂,最大可能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能在心理上获得学生的认同。因为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并不是那么的神秘可怕,而能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有助于人们的生活。
3. 多用激励措施积极评价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习惯了用批评的话语来评价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是否对这种已经成为习惯的方法产生过质疑?对于学生的错误,批评固然有它的效果,但如果我们当老师的一贯用批评,效果则不一定很好。特别是当我们用一些过于严厉和刺激性的话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时,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我认为应该少用些批评,而多一些鼓励,耐心地和学生一起寻找和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于他们的进步,则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更利于学生对老师帮其成长的行为产生情感认同,更让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上海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郑毓信. 数学教育:动态与省思[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周春荔. 数学教育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邵光华.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丁国忠. 让情境拥有“数学”的脊梁[J]. 人民教育,2006(8).
[6]陈焕斌. 例说数学教师的数学理解[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