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人中的必然要素,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心理问题;因素分析;实施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国家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实践,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种种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情况
为了研究和掌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情况,我们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总共80个班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测试、座谈、专访等形式,收到个人有关材料3800份(其中家长反映的材料1500份)。同时,组织教师座谈会8次,学生座谈会10次,访问中学心理咨询室4个。在心理老师配合下,对72个咨询案例进行分析。调查获取的情况的数据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的总体趋势,从中折射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一)学习心态
1、学习压力
A、学习压力大
在问卷调查中,九年级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和“大”的占90%以上,七八年级的学生为80%。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告诫他们的是:考上重点高中是家庭的最大希望,否则就是失败。很多家长和教师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的单一化,选择人才的狭隘思想占着社会的主流。在上述思想观念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任务被层层加码。课后作业和假期繁重,补习班横飞,考试日益频繁,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每天面对几个学科一齐压下的大量作业,部分学生的心态多是消极或无奈,“乐意接受”的只占15%,“不乐意但只有接受”的占80%,认为“不堪忍受”的占5%。
B、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学校晚上20:30还在上课。很多走读学生22:00以后才能休息,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的超过100%,住宿的九年级也有37%的学生在晚上息灯后还想方设法学习。睡眠不足已严重影响一部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上课学生打瞌睡,体育课晕倒的学生已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C、考试频繁
面对频繁的大考小考,学生们更是难以保持平常心态。能够“从容镇定”乐意参加考试的,只占16%,考试“非常紧张”的占8%,“比较紧张”的为50%,另26%的人觉得考不考“无所谓”。考试紧张 座谈了解到,少数学生已患上较严重的考试焦虑症,有的学生考前几天无法入睡,进了考场,思维紊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D、苦恼来自学习
当问及学生“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回答学习方面问题的学生占89%,主要包括“成绩不好”、“学习退步”、“进不了前10名”、“考试失利”、“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等等,且年级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者,为学习而苦恼的比例越大。特别是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时,对自己的人生考试陌生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做,一直在苦恼中度日如年。
2、学习的问题与障碍非智力因素心理障碍表现突出
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一部分是由于智力因素所致,如对学习内容理解力、解决难题的能力等,但相当一大部分问题是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看错算错、动作慢等。“在学习中你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与障碍”问卷调查中,学生反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为32%,常看错或运算出错为10%,做作业动作慢为16%,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为15%,经常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为10%,不愿做作业为17%。
二、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大,受挫力差。进入中学后,所学的课程像阶梯式一样,越爬越难,课程亦如此,有些学生就感到不适应,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随即学生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即心理压力变大。同时,在“高手”越来越多的中学,竞争力是非常激烈的,每一次考试是多么的关键,使学生十分紧张,总担心考不好怎么办,如果那样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症,而一旦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心情失落,这种现象尤为出现在即将要中考和高考的学生身上。经询问,大多数同学的说法:“复习了那么多,期中考试还是倒数的,再学还有什么意思”,“有时想直接辍学得了”,”如果考不上,不仅自己丢脸,更加给父母丢人”等。于是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挫败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自傲、嫉妒倾向。“自傲”是中学生当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一些学生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家长的希望之星,一直在礼物与掌声中长大的。久而久之,这种优先荣誉感飘飘然升起,从而使自己孤独、不合群、傲慢。而嫉妒是一种含有憎恨、猜疑、诋毁等成分的消极否定性的复杂心态,是一种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而极力想排除他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是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的扭曲状态。比如,当自己考试失败后,就会埋怨其他同学是抄的,讽刺比自己优秀的同学。
逆反心理。中学时期是学生的叛逆时期。随着青少年不断的成长,他们的心志向未完全成熟。逆反心理是社会心理现象之一,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固有的传统定势给予对立信息。常见到学生顶撞、批评或挖苦老师、家长,表现为学生的自尊需求。它会导致学生出现对人或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异常性格,使其信念动摇、理想泯灭、学习被动、精神不振,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交往恐怖。交往恐怖是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人际关系障碍,是指个体的交往活动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然恐惧和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反应的一种人际交往障碍。中学期间,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大多是独生子,自我中心意识强。有些学生一到具体交往或别人给自己打招呼时,就出现恐惧反应,表现为一种紧张的状态。害怕和同学交往,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一种害怕、胆小、紧张、说话结巴等。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在情绪上产生不愉快,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急等情绪状态。
早恋倾向。‘‘早恋’’可定义为青春期恋爱或对异性感兴趣或暗恋。属于一种不适时的失控行为。在中学期间,学生间的早恋感情特别强烈,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早恋的中学生往往非常亲密,以这些形式:约会、逛街、看电影,写情书甚至拥抱、亲吻来表达他们的感情。但因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青少年早恋总保持反对的态度,这使得他们与异性交往有压力,甚至不敢与异性交往或保持过度的敏感 。导致与异性交往缺乏经验,不能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从而陷入困扰,这样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三、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上述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在成长过程中,任何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影响了脑的健康发展都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对于人体的成长发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家谱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族中患有各种精神病、发育迟滞等病史者明显多于正常学生。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
遗传因素是通过母亲怀孕来完成的。因此,在母亲怀孕时,其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母亲营养不良可使儿童智力低下,失去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严重外伤,或分娩时发生诸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都会影响孩子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
3.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
出生后至成熟期(16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儿童。
4.其他生物学因素
诸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外伤、躯体疾病、中毒等直接影响脑功能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意外情况。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类:
1.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应该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自然结构。住房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从小环境来说,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遗弃、死亡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源于此。
2.家庭教养态度
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反之,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的教育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只有良好心愿,没有科学的方法仍然不能担当起“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职责。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讓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又怎么能独立生活,适应新环境呢?
(三)社会因素
1.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成长的场所。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是中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的教育方针正确,方法得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人才。
2.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若受社会不良风气,像金钱至上、追求享受、“走后门”、吃喝送礼、黄色刊物等的影响,对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1.学校要建立相关机构,如心理咨询室等
同时,要明确各层领导的职责。校长为总负责,教师协助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室是学生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必须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给予辅导,以促进和改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建立师资队伍和培养新型教师的基本品质
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师必须要有优良的品质,这样不但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师资是关键,学校应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安排相应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的老师,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且要提高教师的素养及质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采取不同地指导方法,让中学生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所以,教师必须有极强的调节情绪能力,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备受关注,在学校重视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通过种种措施,旨在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完善健美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参考文献
[1]郭效仪;;对公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探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余雯君;齐建新;;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心理问题;因素分析;实施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国家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实践,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种种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情况
为了研究和掌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情况,我们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总共80个班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测试、座谈、专访等形式,收到个人有关材料3800份(其中家长反映的材料1500份)。同时,组织教师座谈会8次,学生座谈会10次,访问中学心理咨询室4个。在心理老师配合下,对72个咨询案例进行分析。调查获取的情况的数据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的总体趋势,从中折射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一)学习心态
1、学习压力
A、学习压力大
在问卷调查中,九年级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和“大”的占90%以上,七八年级的学生为80%。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告诫他们的是:考上重点高中是家庭的最大希望,否则就是失败。很多家长和教师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的单一化,选择人才的狭隘思想占着社会的主流。在上述思想观念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任务被层层加码。课后作业和假期繁重,补习班横飞,考试日益频繁,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每天面对几个学科一齐压下的大量作业,部分学生的心态多是消极或无奈,“乐意接受”的只占15%,“不乐意但只有接受”的占80%,认为“不堪忍受”的占5%。
B、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学校晚上20:30还在上课。很多走读学生22:00以后才能休息,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的超过100%,住宿的九年级也有37%的学生在晚上息灯后还想方设法学习。睡眠不足已严重影响一部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上课学生打瞌睡,体育课晕倒的学生已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C、考试频繁
面对频繁的大考小考,学生们更是难以保持平常心态。能够“从容镇定”乐意参加考试的,只占16%,考试“非常紧张”的占8%,“比较紧张”的为50%,另26%的人觉得考不考“无所谓”。考试紧张 座谈了解到,少数学生已患上较严重的考试焦虑症,有的学生考前几天无法入睡,进了考场,思维紊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D、苦恼来自学习
当问及学生“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回答学习方面问题的学生占89%,主要包括“成绩不好”、“学习退步”、“进不了前10名”、“考试失利”、“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等等,且年级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者,为学习而苦恼的比例越大。特别是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时,对自己的人生考试陌生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做,一直在苦恼中度日如年。
2、学习的问题与障碍非智力因素心理障碍表现突出
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一部分是由于智力因素所致,如对学习内容理解力、解决难题的能力等,但相当一大部分问题是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看错算错、动作慢等。“在学习中你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与障碍”问卷调查中,学生反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为32%,常看错或运算出错为10%,做作业动作慢为16%,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为15%,经常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为10%,不愿做作业为17%。
二、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大,受挫力差。进入中学后,所学的课程像阶梯式一样,越爬越难,课程亦如此,有些学生就感到不适应,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随即学生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即心理压力变大。同时,在“高手”越来越多的中学,竞争力是非常激烈的,每一次考试是多么的关键,使学生十分紧张,总担心考不好怎么办,如果那样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症,而一旦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心情失落,这种现象尤为出现在即将要中考和高考的学生身上。经询问,大多数同学的说法:“复习了那么多,期中考试还是倒数的,再学还有什么意思”,“有时想直接辍学得了”,”如果考不上,不仅自己丢脸,更加给父母丢人”等。于是自信心严重受到打击,挫败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自傲、嫉妒倾向。“自傲”是中学生当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一些学生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家长的希望之星,一直在礼物与掌声中长大的。久而久之,这种优先荣誉感飘飘然升起,从而使自己孤独、不合群、傲慢。而嫉妒是一种含有憎恨、猜疑、诋毁等成分的消极否定性的复杂心态,是一种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而极力想排除他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是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的扭曲状态。比如,当自己考试失败后,就会埋怨其他同学是抄的,讽刺比自己优秀的同学。
逆反心理。中学时期是学生的叛逆时期。随着青少年不断的成长,他们的心志向未完全成熟。逆反心理是社会心理现象之一,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固有的传统定势给予对立信息。常见到学生顶撞、批评或挖苦老师、家长,表现为学生的自尊需求。它会导致学生出现对人或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异常性格,使其信念动摇、理想泯灭、学习被动、精神不振,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交往恐怖。交往恐怖是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人际关系障碍,是指个体的交往活动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然恐惧和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回避反应的一种人际交往障碍。中学期间,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大多是独生子,自我中心意识强。有些学生一到具体交往或别人给自己打招呼时,就出现恐惧反应,表现为一种紧张的状态。害怕和同学交往,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一种害怕、胆小、紧张、说话结巴等。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在情绪上产生不愉快,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急等情绪状态。
早恋倾向。‘‘早恋’’可定义为青春期恋爱或对异性感兴趣或暗恋。属于一种不适时的失控行为。在中学期间,学生间的早恋感情特别强烈,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早恋的中学生往往非常亲密,以这些形式:约会、逛街、看电影,写情书甚至拥抱、亲吻来表达他们的感情。但因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青少年早恋总保持反对的态度,这使得他们与异性交往有压力,甚至不敢与异性交往或保持过度的敏感 。导致与异性交往缺乏经验,不能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从而陷入困扰,这样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三、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上述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在成长过程中,任何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影响了脑的健康发展都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对于人体的成长发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家谱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族中患有各种精神病、发育迟滞等病史者明显多于正常学生。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
遗传因素是通过母亲怀孕来完成的。因此,在母亲怀孕时,其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母亲营养不良可使儿童智力低下,失去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严重外伤,或分娩时发生诸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都会影响孩子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
3.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
出生后至成熟期(16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儿童。
4.其他生物学因素
诸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外伤、躯体疾病、中毒等直接影响脑功能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意外情况。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类:
1.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应该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自然结构。住房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从小环境来说,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遗弃、死亡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源于此。
2.家庭教养态度
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反之,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的教育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只有良好心愿,没有科学的方法仍然不能担当起“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职责。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讓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又怎么能独立生活,适应新环境呢?
(三)社会因素
1.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成长的场所。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是中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的教育方针正确,方法得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人才。
2.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若受社会不良风气,像金钱至上、追求享受、“走后门”、吃喝送礼、黄色刊物等的影响,对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1.学校要建立相关机构,如心理咨询室等
同时,要明确各层领导的职责。校长为总负责,教师协助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室是学生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必须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给予辅导,以促进和改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建立师资队伍和培养新型教师的基本品质
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师必须要有优良的品质,这样不但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师资是关键,学校应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安排相应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的老师,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且要提高教师的素养及质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采取不同地指导方法,让中学生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所以,教师必须有极强的调节情绪能力,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备受关注,在学校重视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通过种种措施,旨在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完善健美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参考文献
[1]郭效仪;;对公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问题的探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余雯君;齐建新;;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